Browsing "Default"
Nov 8,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聖經如何看孔子的《人論》

孔子說: “人分五個層次: 庸人、士人、君子、聖人、賢人。若能清清楚楚地分辨這五類人。”

  1. 庸人:庸人是道德修養和智慧水平較低的人,主要關注物質需求和個人利益,缺乏高尚追求。庸人往往隨波逐流,較少思考道德和自身責任,在儒家中屬於最低層次。孔子稱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是反映出庸人的特點,意即庸人只遵從約束,不深入思考道理。
    • 聖經的看法:聖經強調所有人因罪性本質而墮落,缺乏神的榮耀(羅馬書 3:23),無論階層和道德修養如何,都在神面前同樣需要救贖。聖經指出,智慧從敬畏耶和華開始(箴言 1:7),而沒有對神的敬畏,不論庸人還是有學識之人,都無屬靈的真正智慧。因此,聖經不區分 “庸人” 與其他人,認為所有人皆需因信稱義。
  2. 士人:士人是有一定道德修養和學識的人,願意學習並開始關注自身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士人追求上進、重視禮儀,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孔子強調 “士志於道”,說明士人應立志追求道義,超越庸俗,成為更高層次的人。
    • 聖經的看法:聖經認可個人品德提升的重要性,但強調基督徒行為的根基是順服神的旨意,而非僅僅依靠人本身的修養(加拉太書 5:22-23)。聖經指出,人不能憑行為和道德達成義,因此,基督徒的目標是榮耀神,而非獲得世人的認可(哥林多前書 10:31)。士人自我提升的目標與聖經中通過聖靈得潔凈並彰顯基督品格的目標不同。
  3. 君子:君子在儒家思想中是道德品格和修養較高的理想人物,重視仁義禮智,言行一致,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孔子稱君子為 “內聖外王” 的人,即在內心修養上達至聖德,在外部行為上為人典範。君子是孔子理想中的人格形象,以高尚道德和博學智慧去影響他人和社會。
    • 聖經的看法:聖經強調,真正的高尚品德來自基督的形象(羅馬書 8:29),基督徒的 “君子” 形象是順服基督、追求成聖,並非靠個人努力。雖然基督徒也應成為 “世上的光” 和 “鹽”(馬太福音 5:13-14),影響他人,但他們的身份和地位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不是靠人類的品德。聖經認為,信徒的德行和榜樣源於聖靈的內在更新,而非外在行為或社會地位(哥林多後書 5:17)。
  4. 賢人:賢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堪稱社會的楷模,能超越普通人的局限,為人處事超凡脫俗。賢人不僅重視個人修養,更關心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他們往往具有仁德和寬容,能夠幫助他人並推動社會進步。賢人既具備君子的品德,也具備治理社會的能力和智慧,是更為傑出的人格典範。
    • 聖經的看法:聖經認為智慧源自神的啟示,而不是人本身的才幹或道德修養(箴言 2:6)。賢人的社會和諧理念在聖經中被超越為 “天國的公義”,神的國度不屬於這個世界(約翰福音 18:36),並且真正的和諧來自基督的和平,而非世俗的管理和倫理。賢人所追求的社會和諧和管理智慧並不能帶來屬靈的拯救,唯有信靠基督,才能得永恆的平安(以弗所書 2:14)。
  5. 聖人:聖人是儒家中的最高境界,是 “至善” 的代表。聖人不僅具備極高的道德修養,智慧也達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達成了 “天人合一”。孔子將聖人視為理想中的人性完美狀態,聖人能夠洞悉天地之道,對人類和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儒家認為,聖人以 “仁” 為核心,心中無私,行為無瑕,堪稱世間至善之人。
    • 聖經的看法:聖經認為人類無法通過道德修養或任何行為達到 “聖人” 的境界,因人都是罪人(羅馬書 3:10)。只有耶穌基督是真正的 “聖者”,祂是無罪的、完全聖潔的神子(希伯來書 4:15)。聖經的 “成聖” 是信徒在基督里的生命成長,但即便如此,信徒的成聖是靠聖靈的工作,而非人力。聖經中的 “聖潔” 最終將在天上得完全實現(彼得前書 1:15-16),因此聖經拒絕任何自我實現的 “聖人” 理想。
Nov 8,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處世之道

  • 溫柔和耐心:情商高的人往往能夠控制情緒、溫柔待人。聖經教導信徒要有溫柔和耐心,尤其在面對挑釁和冒犯時(加拉太書 5:22-23;歌羅西書 3:12-13)。雅各書 1:19 也提醒我們 “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這是情緒管理的核心要素。
  • 自製與節制:高情商包括自製,不讓情緒主導行為。聖經多次提到自製是聖靈的果子之一(加拉太書 5:23)。箴言 16:32 說 “制伏己心的,強如取城的人。” 這表明控制情緒、避免衝動是智慧的體現。
  • 體貼他人:情商高的人能體諒他人,理解對方的感受。腓立比書 2:3-4 教導我們 “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羅馬書 12:15 也說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這強調同理心,即理解和關心他人的情緒狀態。
  • 言語的智慧:高情商在於說話得體,避免言語上的衝突。箴言 15:1 說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箴言 12:18 也提到 “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 懂得使用柔和的言辭,能帶來和平與理解。
  • 饒恕與寬容:情商高的人善於處理衝突,懂得寬恕他人。聖經教導我們要饒恕,如同基督饒恕我們(馬太福音 18:21-22;以弗所書 4:32)。這種饒恕與寬容的態度,幫助人們在衝突後重建關係、避免苦毒滋長。
  • 謙卑與不自誇:高情商包括謙卑,避免過度自我中心。箴言 27:2 說 “要別人誇獎你,不可用口自誇。” 謙卑能使我們更關注他人、減少衝突,這種態度有助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 不記惡,不報復:高情商者不因情緒激動而報復。羅馬書 12:17-19 勸勉信徒不要以惡報惡,要儘力與眾人和睦,將伸冤的事交託給神。這种放下怨恨的態度,有助於維護人際和平,避免因報復帶來的惡性循環。
  • 善於分辨:高情商的人懂得識人、觀察,知道如何與不同的人交往。箴言 13:20 提到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懂得選擇與智慧人同行,遠離愚昧人,這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Oct 27,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世上是否真的有 “鬼” 呢?(譯)

原文: https://www.gotquestions.org/ghosts-hauntings.html

世上是否真的有 “鬼” 呢?關鍵在於如何理解 “鬼” 這個詞的含義:若指的是 “靈體”,答案是 “有”;若是 “已故之人的靈魂”,答案則是 “沒有”。聖經明確指出靈的存在,既有善靈,也有惡靈;然而,聖經也清楚地否定了人死後靈魂仍留於世間,甚至糾纏活人的說法。

《希伯來書》9:27 說:”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這審判是世人死後必然經歷的事,而結果則是:信徒進入天堂 (哥林多後書 5:6-8; 腓立比書 1:23),不信的下入地獄 (馬太福音 25:46; 路加福音 16:22-24);不存在中間的選擇,更不可能以 “鬼” 的形式在世上徘徊。簡而言之,若世上真有所謂 “鬼”,那也絕非已故之人的靈魂。

聖經還提到靈體確實能夠顯現於我們的物質世界,並稱之為天使和邪靈 (亦稱污鬼、鬼魔、魔鬼的差役等)。天使是忠心事奉上帝的靈體,公義、良善且聖潔;而邪靈則是曾背叛上帝而墮落的靈體,邪惡、詭詐且具破壞性。根據《哥林多後書》11:14-15節,魔鬼甚至會偽裝成 “光明的天使” 或 “仁義的差役”。由此看來,以 “鬼魂” 之形現身並假扮亡者,正是這些邪靈力所能及且樂於為之的事。

聖經中最接近 “鬧鬼” 現象的例子是《馬可福音》5:1-20節的記載:一群邪靈附在一個人身上,使他在墳塋間遊盪。然而,這裡並非所謂 “鬼魂作祟”,而是惡靈控制正常人,藉此恐嚇當地百姓。魔鬼的本性就是 “偷竊、殺害、毀壞” (約翰福音 10:10),它們會竭盡所能地欺騙、迷惑、引誘人遠離真神。因此,所謂 “鬧鬼” 其實是邪靈的伎倆。簡而言之,無論稱之為鬼魂、邪靈還是幽靈,只要出現邪惡的靈體,那必然是魔鬼的作為。

那麼問題來了,若有 “鬼” 做了好事又怎麼解釋呢?若有巫師通過召喚 “亡靈” 得到了真實且有用的信息,又該作何解釋呢?關鍵在於明白:魔鬼的目的就是迷惑人遠離真神。若結果是引人信鬼或信通靈者而非信神,那麼魔鬼自然樂於其成。即便信息真實有效,若出自邪惡的動機,仍可能引人偏離真理,走向敗壞;事實也往往如此。

如今,人類對超自然現象的興趣愈加普遍;通靈、聚會、遊戲、影視作品逐漸被視為平常,甚至有人或商家宣稱能 “捉鬼”,只需付費便可驅走家中的 “鬼”。其實,神造人天生就能意識到靈界的存在;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不藉着認識神與研讀祂的話語 (聖經) 去探索靈界真相,反而沉迷於奇異現象,任由自己被邪靈誤導;魔鬼心中必定暗笑,世上竟有如此多無知之人被愚弄得團團轉。


【哥林多後書 5:6-8】 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 (耶穌) 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不是憑着眼見。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 (耶穌) 同住。
【腓立比書 1:23】 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 (耶穌) 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馬太福音 25:46】 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里去。
【路加福音 16:22-24】 後來那討飯的 (拉撒路) 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 (信心之父) “亞伯拉罕” 的懷裡。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 “亞伯拉罕”,又望見 (那曾經討飯的) “拉撒路” 在他懷裡,就喊着說: “我祖 ‘亞伯拉罕’ 哪,可憐我吧!打發 ‘拉撒路’ 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里極其痛苦。”
【約翰福音10:10】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哥林多後書 11:14-15】 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旦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稀奇。他們的結局必然照着他們的行為。
【約翰福音 8:44b】 魔鬼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
【啟示錄 12:9b】 魔鬼是迷惑普天下的。
Pages:«123456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