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Mar 5,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神學推理

編輯自 AI 及其他資料

1. 歸納神學推理 (Induction)

通過觀察和分析經文的共同點,歸納出神學教義或原則。
  1. 查找所有相關經文 (不同語境下的用法)
  2. 分析共同點與差異 (詞義、上下文)
  3. 得出歸納性的結論 (聖經整體如何使用這一概念)

2. 聖經神學推理 (BT)

關注聖經如何在歷史進程中逐步啟示神的真理,並從文本的前後一致性中推理出神學結論。
  1. 觀察舊約與新約的關係 (如 律法與福音)。
  2. 研究神如何逐步啟示這一主題 (如 基督如何成全律法)。
  3. 理解歷史背景 (如 猶太人與外邦人的稱義觀念差異)。

3. 演繹神學推理 (Deduction)

從已知的神學原則推導或演繹出具體的神學結論。
  1. 確定相關的神學前提 (如 神的公義、恩典)。
  2. 從這些前提出發,推導合理的結論。
  3. 檢驗推導的邏輯是否與聖經一致。

4. 系統神學推理 (ST)

整合歸納、聖經神學和演繹推理,使答案符合完整的神學體系。
  1. 將該教義與其他教義協調 (如 稱義與成聖的關係)。
  2. 考慮歷史上的神學共識與異端錯誤 (如 天主教的行為稱義)。
  3. 提供全面的神學回答,而不僅是單一經文的解釋。

示例 A:神是否不變?

1. 歸納神學推理
  • 歸納與分析:
    • 詩 102:27 -> 神的本質不變。
    • 詩 33:11 -> 神的旨意/計劃不變。
    • 民 23:19 -> 神的話/應許不變。
  • 結論:神的本質、旨意和應許永不改變。
2. 聖經神學推理
  • 舊約階段:神在不同時期如何對待人 (如 挪亞之約、摩西之約)。
  • 新約階段:神如何在基督里成就舊約的預言和應許 (來 13:8)。
  • 結論:神雖然在人類歷史中有不同作為,但祂的本質始終如一。
3. 演繹神學推理
  • 前提:神是完全的,完全性意味着不變 (瑪 3:6)。
  • 推導:如果神會改變,那祂就不完美。
  • 結論:神的屬性必然不變 (雅 1:17)。
4. 系統神學推理
  • 整合各方面教義:
    • 神的屬性:不變性 (immutability) 是神的完全性之一,與全知、全能等屬性一致。
    • 神的啟示:神在不同時代的作為不同,但符合祂的永恆計劃。
    • 矛盾調和:神有時 “後悔” (創 6:6; 撒上 15:11),但這些描述是以人的理解方式表達神的行動,並不表示祂的本質變化。
  • 結論:
    • 神的本質與旨意永不改變 (瑪 3:6; 雅 1:17)。
    • 神在歷史中的作為符合祂的永恆計劃 (弗 1:11)。
    • 表面 “改變” 的經文應從神的整體啟示來理解,而非字面上的不變性矛盾。

示例 B:預定與自由意志

1. 歸納神學推理
  • 歸納與分析:
    • 弗 1:11 -> 神按自己的旨意行萬事,祂的計劃不會失敗。
    • 箴 16:9 ->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但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 申 30:19 -> 神命令人選擇生命或死亡,強調人的責任。
    • 羅 8:29-30; 約 6:37 -> 凡父所賜給耶穌的,必到祂那裡來,預定與人意志並行。
  • 結論:神在創造世界之前的預定是明確的,神的計劃不會失敗,人仍有責任,需要回應神的呼召。兩者並行,聖經從未將二者分割,而是同時強調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
2. 聖經神學推理
  • 舊約階段:神如何揀選以色列,但以色列人仍需順服神 (申 7:6-8; 申 30:19)。
  • 新約階段:神在基督里成就揀選,而人仍需信靠耶穌 (羅 9:16; 約 3:18)。
  • 結論:預定與人的自由選擇在啟示歷史中並存,神的主權不排除人的責任。
3. 演繹神學推理
  • 前提:神是全能的,祂的旨意必定成就 (賽 46:10)。
  • 推導:如果人的選擇能推翻神的旨意,那神就不是全能的。
  • 推導:但如果人只是完全受控的機器人,就無法解釋聖經中神對人的呼召和審判。
  • 結論:人的自由意志是真實的,但必須在神的主權之下 (箴 16:9)。
4. 系統神學推理
  • 整合各方面教義:
    • 神的主權:祂預定一切事,並按祂的旨意成就 (弗 1:11)。
    • 人的責任:人必須信靠基督才能得救,不能推卸責任 (約 3:16; 約 3:18)。
    • 矛盾調和:
      • 人的選擇是真實的,但最終符合神的計劃。
      • 人選擇神是因為神先在他心裡動工 (約 6:44)。
      • 人因罪的捆綁不能自己選擇神,唯有聖靈重生才能願意歸向神 (弗 2:1-5)。
  • 結論:
    • 預定與自由意志的協調是神的主權高於人的選擇,但人的選擇仍然具有真實意義。
    • 人的責任是真實的,但不會推翻神的旨意。
    • 神預定人得救的方式本身就是藉著人的回應和信心,因此人的責任不是與神的預定相對,而是預定的實現方式。

示例 C:天使何時被造與墮落

1. 歸納神學推理
  • 歸納與分析:
    • 西 1:16 -> 萬有都是藉著基督造的,包括天使。
    • 尼 9:6 -> 天地萬物,包括天上的萬軍,都是神所造的。
    • 出 20:11 -> 六日之內,神創造了天地和其中的萬物。
    • 伯 38:4-7 -> 神立地根基時,晨星歌唱,神的眾子歡呼,表明天使在創造之初已存在。
    • 創 1:31 -> 神看一切甚好,說明天使在此時尚未墮落。
    • 彼後 2:4;猶 6 -> 墮落的天使被拘留,表明他們有一次叛逆的事件。
  • 結論:天使在創世六日內被造,可能在第一日;他們的墮落髮生在創 1:31 之後,創 3:1 之前。
2. 聖經神學推理
  • 舊約階段:
    • 天使在神創造天地時已存在 (伯 38:4-7)。
    • 撒但原是受膏的基路伯,後來因驕傲而墮落 (結 28:12-17)。
    • 天使的墮落髮生在人類墮落前,因為撒但在伊甸園引誘人 (創 3:1)。
  • 新約階段:
    • 墮落的天使成為撒但的從者,與神為敵 (啟 12:7-9)。
    • 他們的最終結局是被扔入永火 (太 25:41)。
  • 結論:天使在創世之初被造,墮落髮生在創 1:31 之後,人類墮落之前。
3. 演繹神學推理
  • 前提:
    • 神創造的起初一切甚好 (創 1:31)。
    • 撒但在伊甸園試探人類時已墮落 (創 3:1)。
  • 推導:
    • 如果天使在創世六日後才被造,那麼伯 38:4-7 就不成立,因此天使必須在六日內被造。
    • 如果撒但在創 1:31 之前已墮落,那麼神不可能稱一切甚好,因此墮落必發生在此之後。
  • 結論:
    • 天使在六日創造內被造,可能在第一日 (伯 38:7)。
    • 墮落髮生在創 1:31 之後,創 3:1 之前 (創 3:1)。
4. 系統神學推理
  • 整合各方面教義:
    • 天使的本質:他們是受造之靈,沒有與神同等的永恆性 (西 1:16)。
    • 天使的墮落:撒但因驕傲而墮落,帶領眾天使反叛 (賽 14:12-15; 結 28:12-17)。
    • 天使的審判:墮落天使已受神審判,最終將被扔入火湖 (太 25:41; 啟 20:10)。
  • 結論:
    • 天使在創世六日內被造,可能在第一日 (伯 38:7)。
    • 天使的墮落髮生在創 1:31 之後,創 3:1 之前 (創 1:31; 啟 12:7-9)。
    • 墮落的天使因驕傲悖逆神,被神定罪 (彼後 2:4; 猶 6)。
Mar 2, 2025 - Default    1 Comment

問:基督徒不可起誓?

編輯自 AI 及其他資料

馬太福音 5:33-37 要處理的問題:人的誠信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1. 不是廢除所有誓言

耶穌用馬太福音 5:33作為開場白,其實是指出當時猶太人濫用誓言的錯誤。他們把 “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解讀為 “只要不是直接向神起誓,就不一定要履行”;所以教導人用 “天、地、耶路撒冷、自己的頭” 來起誓 (太 5:34-36)。在這種虛偽的作風背景下,耶穌說 “什麼誓都不可以起”,目的是要人真實,而非指所有情形下都不可起誓。聖經中的例子:
  • 神自己起誓 (創 22:16; 來 6:13-18)
    • 神向亞伯拉罕起誓要賜福,表明誓言在特殊情況下可作為堅定應許的方式。
  • 耶穌接受誓言 (太 26:63-64)
    • 大祭司要耶穌指着神起誓回答祂是否是基督,耶穌沒有拒絕,可見祂並不完全禁止所有誓言。
  • 保羅也曾起誓 (林後 1:23; 加 1:20)
    • 他以神為證表明自己所說的是真實的。

2. 舊約律法如何規範誓言?

在摩西時代,神明確要求以色列人謹守誓言,特別是向神起的誓。
  • 以色列人被要求不可輕易起誓,尤其是不可用神的名立假誓,否則就是對神的褻瀆。
    • 【利 19:12】“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褻瀆你神的名,我是耶和華。”
  • 舊約律法承認誓言的約束力,起誓者必須遵守諾言,否則就是犯罪。
    • 【民 30:2】“人若向耶和華許願或起誓,要約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
  • 舊約允許誓言,但強調寧可不許願,也不可許願後不履行。
    • 【申 23:21-23】“你向耶和華你的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你若不許願,倒無罪;你嘴裡所出的,就是你口中應許甘心所獻的,要照你向耶和華你神所許的願謹守遵行。”

3. 當時猶太人如何濫用誓言?

摩西時代之後,猶太人扭曲律法,特別是馬太福音 5:33所說的這條原則,發展出了一種 “哪些誓言必須遵守,哪些可以規避” 的做法。他們設立了一個複雜的誓言等級制度,讓人可以利用技術性漏洞逃避責任,比如耶穌在馬太福音 23:16-22所提到的:指着聖殿起誓可以不算數,但指着聖殿的金子起誓就必須守;指着祭壇起誓可以不算數,但指着祭壇上的祭物起誓就必須守。這使得誓言從保障誠信的工具,變成了操縱言語、掩蓋欺騙的手段。耶穌直接挑戰這種做法,恢復律法的本意,強調 “是” 就說 “是”,“不是” 就說 “不是” (太 5:37)。

4. 耶穌如何恢復神對誠信的要求?

  • 耶穌教導:根本不要起誓 (太 5:34-36)
    • 耶穌不是廢除一切誓言,而是禁止人用誓言來掩蓋虛假、逃避責任,強調言語應當真實可靠,不需依賴誓言來增強可信度。
  • 【太 5: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 真正的誠信不是靠誓言維持,而是讓人知道你的話本身就可信。
    • 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撒但是 “說謊之人的父” (約 8:44),一切用花言巧語掩蓋虛假、試圖操縱人心的話語,都屬於惡者的作為。

5. 聖經如何強調誠信?

  • 神喜悅真誠,不喜悅虛偽、欺騙或操縱性的話語。
    • 【箴 12:22】“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祂所喜悅。”
  • 真正的敬虔表現在 “心裡說實話”,甚至在自己吃虧時仍守信用。
    • 【詩 15:1-2, 4】“誰能寄居在禰的帳幕?…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
  • 雅各直接引用耶穌的話,強調基督徒要讓言語本身具有可信度,不需要依賴誓言來證明誠實。
    • 【雅 5:12】“你們說話,‘是’ 就說 ‘是’,‘不是’ 就說 ‘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6. 誠信的最高標準:神的信實

  • 神的本質是信實的,因此祂的子民也當效法祂,成為誠實守信的人。
    • 【民 23:19】“神非人,必不至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至後悔。祂說話豈不照着行呢?祂發言豈不要成就呢?”
  • 在基督里,神的應許全然可信,基督徒的言語也應當反映這種可靠性。
    • 【林後 1:20】“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里都是 ‘是’ 的…”

7. 耶穌的教導如何解決當時的問題?

  • 避免虛偽的宗教行為
    • 猶太人用複雜的誓言製造假象,耶穌教導說話要真實,不依賴誓言。
  • 恢復誠信的文化
    • 基督徒不需要用花言巧語或誇張的誓言,而是讓人知道他們的言語本身可信。
  • 使言語符合神的性情
    • 神是信實的,基督徒應當以簡單、真實、不摻雜謊言的方式說話,使人看到神的信實

8. 那麼,誓言是為了什麼?

從聖經的角度,誓言有三個主要作用:
  • 見證真實性 (出 22:10-11; 林後 1:23)
    • 確認承諾的真實性,如在法庭或契約中。
  • 表達忠誠 (申 6:13; 詩 76:11)
    • 作為敬拜的一部分,表達對神的忠誠。
    • 西敏信仰告白 22.2:只能向神發誓,不可向任何受造之物起誓。
  • 立約 (書 9:15-19; 尼 10:29)
    • 用於正式的盟約,如政府、婚姻、聖職任命等。
    • 海德堡要理問答 Q.101:在法院或政府規定的情況下,基督徒可以合法起誓。
整本聖經都強調,神的子民要像祂一樣誠實無偽,不僅在誓言中守信,更要在日常言語中體現真實,以至於 “是” 就是真正的 “是”, “不是” 就是真正的 “不是” 。
Feb 24,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我能用 AI 來幫我寫講章嗎?

作者:John Piper (約翰·派博 牧師)
播客:Ask Pastor John (APJ)
日期:2025-02-24

音頻筆錄

歡迎回到新的一周。Welcome back to a new week.在這個星期一,我們重新探討人工智能 (AI) 這一話題。On this Monday, we return to the topic of AI.我們最近在 APJ 1985, “約翰·派博談 ChatGPT” 中提到過這個話題。We touched on it recently in APJ 1985, “John Piper on ChatGPT.”在那期節目中,約翰牧師,您解釋說,“基督徒以神為樂主義” (Christian Hedonism)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AI,強調上帝在我們不僅理解祂、而且從內心深處因祂而喜樂時得到榮耀——這是AI無法複製的,因為它缺乏屬靈的情感和超自然的心靈。And there, Pastor John, you explained that Christian Hedonism offers us a unique angle on AI, emphasizing that God is glorified when humans not only understand him but also rejoice in him from the heart — something AI, lacking spiritual affections and a supernatural heart, cannot replicate.AI從根本上與上帝對智能的預期目的脫節。AI is fundamentally disconnected from God’s intended purpose for intelligence.此後,您在 “歌頌大會” (Sing! Conference) 中的講道進一步闡述了更多想法,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從未聽說過 “人工智能情感”。Since then, you followed up with more thoughts in your Sing! Conference message, explaining why we never hear about “Artificial Emotion.”

我想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I suppose there’s still a lot to address here.隨着您對AI的思考逐漸展開,我們將通過播客聽眾提出的兩個新角度重新審視這一話題——一位牧師和一位大學事工領袖:As you build out your thoughts on AI, we revisit the topic with two new angles raised by podcast listeners: a pastor and a college-ministry leader.

第一封郵件來自一位匿名牧師,他問道:“約翰牧師,您認為使用像 Gemini 或 ChatGPT 這樣的人工智能平台來幫助起草講章、青少年課程或查經內容是可以的嗎?只要我審查、調整並確保其內容與上帝的話語一致。” The first email, from an anonymous pastor, asks this: “Pastor John, do you think it’s okay to use AI platforms — like Gemini or ChatGPT — to help draft a sermon, youth lesson, or Bible study, as long as I review, adjust, and ensure it aligns with God’s word?”

第二封郵件來自一位大學事工領袖:“您好,約翰牧師!感謝這個播客以及它祝福了許多人的方式。The second email comes from a college-ministry leader: “Hello, Pastor John! Thank you for this podcast and the ways it has blessed so many.我的問題是,我可以使用 AI 來撰寫我給事工支持者的簡報嗎?My question is, Can I use AI to write my newsletter to ministry supporters?我會提供真實的更新和事實,但我發現寫作特別令人沮喪。I provide real updates and true facts, but I find writing particularly frustrating.雖然 AI 可以幫助我更快、更頻繁地撰寫簡報,但我擔心這可能會讓我的支持者覺得被誤導。While AI would help me write newsletters more quickly and frequently, I worry it could feel misleading to my supporters.牧師在事工任務 (如: 預備講章和簡報撰寫) 中使用 AI 有哪些潛在的危險?”What are the potential dangers of pastors using AI for ministry tasks like sermon preparation and newsletter writing?”

讓我們從一個定義開始。Let’s start with a definition.我直接從谷歌 (Google) 上獲得了這個定義。I got this straight off Google.這是另一個人工智能對人工智能的定義:It’s anoth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fi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一種科技,使計算機和機器能夠模擬人類的學習、理解、解決問題、決策、創造力和自主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 technology that enables computers and machines to simulate human learning, comprehension, problem-solving, decision-making, creativity, and autonomy.”


以下是 約翰·派博 (John Piper) 牧師的回答:

人工智能永遠缺乏的東西What AI Will Always Lack

你剛才提到的,Tony,在問題中,是我在 “歌頌大會” 上的信息,我在那裡指出,那個 (人工智能) 定義中缺少的東西,那個它模擬的事物列表中,沒有情感。What you just referred to, Tony, in the question is my message at Sing! where I drew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missing from that definition, that list of things that it simulates, is emotion.感情沒有被列在其中。Feelings are not listed there.為什麼?Why?我認為這個很重要。I made a big deal out of that.因為宇宙的終極目的是榮耀上帝,而祂的榮耀不僅在於被正確地思考、邏輯地理解,還在於被正確地享受、欣賞、珍視。Because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e universe is that God be glorified, and he is glorified not merely by being rightly thought about, logically comprehended, but by rightly being enjoyed, admired, appreciated, valued.當我們在祂裡面最滿足時,上帝得到最大的榮耀,這意味着人工智能永遠無法敬拜。And God is most glorified when we are most satisfied in him, which means n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ever be able to worship.
敬拜不僅僅是正確的思考,這是計算機能做到的。Worship is not simply right thinking, which computers can do.敬拜是對上帝的正確情感。Worship is right feeling about God.這真的很關鍵,否則我們開始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類來實現宇宙中的神聖目的。That’s really crucial, unless we begin to think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eings in accomplishing the divine purpose in the universe.它不能。It can’t.人類內心的情感本質上與人類思維的邏輯過程不同。The affections of the human heart are fundamentally of another nature than the logical thinking process of the human mind.我們並不擔心——至少我不擔心——計算機可以模擬人類的邏輯推理,但我們認為機器試圖去歡喜、愉悅、高興、敬畏、驚嘆、感到悲傷或恐懼是荒謬的。We are not bothered — I’m not bothered anyway — that a computer can simulate human logical reasoning, but we consider it ludicrous when a machine attempts to rejoice or delight or be glad or stand in awe or be amazed or feel grief or fear.我們知道這些是人類靈魂的獨特構成,機器無法替代。We know that these are the making of the human soul so uniquely that they will not be replaced by machines.“人工智能情感” 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矛盾修辭法。The very phrase “artificial emotion” is an oxymoron.
所以,這就是我在 “歌頌大會” 上的信息的要點。So, that was the point of the message at Sing!我認為人工智能和人工情感之間的這種區別,使我們不必對 AI 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產生過度的恐懼反應。And I think that distinction betwe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rtificial emotion frees us from an overly fearful reaction to what AI can do and can’t do.

人工智能 “新” 在哪裡What’s New About AI

我們所擁有的,本質上是以人工智能形式出現的——稱為 ChatGPT 或其他,但我關注的是 ChatGPT,因為這是我最熟悉且使用最多的——我們這裡擁有的是一個按其自身定義設計的強大在線助手。What we have, essentially, in the for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called ChatGPT or others, but I’m focusing on ChatGPT since that’s the one I’m most familiar with and have worked with most — what we have here is a powerful online assistant designed by its own definition.如果你在 ChatGPT 中輸入 “你是什麼?”,它會告訴你:“[我是一個助手],用於理解並根據接收到的輸入生成類似人類的文本。用戶可以提問、尋求信息或進行對話,ChatGPT 會以相關且連貫的文本回應。”If you type into ChatGPT, “What are you?” it will tell you, “[I am an assistant] to understand and generate human-like text based on the input it receives. Users can ask questions, seek information, or engage in conversation, and ChatGPT responds with relevant and coherent text.” 這很關鍵。That’s crucial.
好,那是新的。Now, that’s new.谷歌不會寫文章或詩歌。Google doesn’t write essays or poems.ChatGPT 會。ChatGPT does.所以,你可以從谷歌獲取大量信息——問它各種問題,得到你想要的答案。So, you can get a lot of information from Google — ask it all kinds of questions, and get the answers you want.它不會為你寫一首詩,而 ChatGPT 會。It won’t write a poem for you, and ChatGPT will.這意味着 ChatGPT 至少有這兩個獨特功能:信息和創作。Which means that ChatGPT has at least these two distinct functions: information and composition.例如,你可以要求 ChatGPT 給你帕金森病的癥狀。You can ask ChatGPT to give you the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for example.你可以說:“給我寫一段一百字的段落描述癥狀”,它就會寫出一段優美的一百字段落,描述帕金森病的癥狀並給出列表。You can say, “Write me a one-hundred-word paragraph describing the symptoms,” and it would just write a beautiful one-hundred-word paragraph describing the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give you a list.
從這個意義上說,ChatGPT 只是我們常規使用的其他來源的一個非常複雜的補充,幫助我們了解我們需要知道的,理解我們需要理解的:字典、百科全書、文章、書籍、谷歌搜索等等。In that sense, ChatGPT is simply a very sophisticated addition to other sources we regularly use to help us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and understand what we need to understand: dictionaries, encyclopedias, articles, books, Google searches, and so on.我們已經這樣做了上千年——從其他人那裡獲得幫助,以了解我們需要知道的,理解我們需要理解的。We’ve been doing this for a thousand years — getting help from other people to help us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understand what we need to understand.如果你以這種方式使用 ChatGPT,那只是相對老傳統的方式。That’s just relatively old school if you use ChatGPT that way.
新穎之處在於,你可以要求 ChatGPT 根據《路加福音》15章的 “浪子回頭” 比喻寫一篇兩千字的講道。What’s new is that you can ask ChatGPT to write a two-thousand-word sermon on the parable of the prodigal son in Luke 15.事實上,你可以輸入:“請以神學家 ‘約翰·派博’、‘加爾文’ 或 ‘史普羅’ (R. C. Sproul) 的風格和語言,為我寫一篇關於《路加福音》15章 ‘浪子回頭’ 的兩千字講道。”In fact, you can type in, “Please write me a two-thousand-word sermon on the prodigal son from Luke 15 in the style and language of theologian John Piper or John Calvin or R.C. Sproul.” 你會得到一篇以你所詢問的神學家風格和語言撰寫的驚艷講道。And you will get an astonishingly well-written sermon in the style and language of the theologian that you ask about.或者你可以要求 ChatGPT 撰寫你的月度簡報。Or you can ask GPT to write your monthly newsletter.只要給它一些事實,告訴它用多少字寫,它就會完成,可能和你自己寫得一樣好。Just give him a few facts and tell him to write it in X-number of words, and he’ll do it as well as you can do it, probably.
“使用 ChatGPT 獲取信息和靈感,
但不要用來創作,除非你誠實公開。”

人工智能做播客AI Doing APJ

現在,這裡有一些值得你思考的事情。Now, here’s something for you to think about.當我看到 Tony 你希望我在這裡討論 AI 時,我去了 ChatGPT,這是我輸入的內容:“請以神學家 約翰·派博 的神學和風格,寫一篇八百字的回答,回答問題:牧師使用 AI 有哪些危險?”When I saw what, Tony, you wanted me to talk about here with AI, I went to ChatGPT, and here’s what I typed in: “Please write an eight-hundred-word answer, in the theology and style of theologian John Piper, to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 dangers of a pastor using AI?” 那是我提出的問題。That was what I asked.它花了五秒鐘,生成了一篇857字的文章,寫得如此出色,如果我現在讀給你聽,我不認為你,Tony,或者你的聽眾會知道我是在讀 ChatGPT 的內容。It took him five seconds, and he produced an 857-word essay that was so good that if I were reading it right now, I don’t think you, Tony, or your listeners would know that I’m reading from ChatGPT.太驚艷了。It was amazing.該文章除了序言之外,然後是:There was an introduction, and then…
  1. 遠離神的危險 (林前 2);there was point 1 (the danger of disconnection from the divine and a quote from 1 Corinthians 2),
  2. 事工機械化的風險 (約 10);point 2 (the risk of impersonal ministry and a quote from John 10)…
  3. 神學誠信的危險 (來 4);point 3 (the challenge of theological integrity and a quote from Hebrews 4),
  4. 倫理降低的危險;point 4 (the peril of ethical compromise),
  5. 把效率當成偶像的危險 (詩篇 127);point 5 (the threat of idolatry in efficiency and a quote from Psalm 127),
最後結論是 “分辨力的呼籲”。and a conclusion called “A Call for Discernment.”我覺得,它太優秀了,難以置信。I mean, it is excellent, unbelievable.
如果我把它當作我自己的讀給你聽,那將是邪惡的 (wicked)。And if I had read that to you as my own, it would have been wicked.這就是我想讓大家聽到的。This is what I want the folks to hear.邪惡——我用了一個強烈的詞,因為我對此感受很深。Wicked — I’m using a strong word because I feel strongly about this.這涉及到上帝的核心、基督教的意義以及教會及其牧師的完整性。This goes to the heart of God and the meaning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church and her ministers.無論是上帝還是祂的子民,都不會以虛假或誤導的方式說話,使人對我們或我們的言語產生錯誤的認知,或對我們產生不恰當的情感;Neither God nor his people speak in a way so as to bring about in the minds of other people thoughts that are not true about us or what we say, or feelings in them that are not appropriate about us.也就是說,我們不欺騙 (不假冒)。That is, we do not deceive.我們應是光明之子、表裡如一、誠實無偽,否則我們什麼都不是。We are people of truth and transparency and honesty through and through, or we are nothing.
“我們應是光明之子、表裡如一、誠實無偽,
否則我們什麼都不是。”

令人震驚的捷徑Appalling Shortcut

所以,我的回答是:不,不要讓 ChatGPT 寫你的簡報。So, my answer: No, don’t have ChatGPT write your newsletter.不要這樣做,除非你打算在頂部清楚地寫上 “這份簡報由 ChatGPT 創建”。Don’t do it, unless you’re going to put in clear letters at the top, “This newsletter was created byChatGPT.”那是誠實的,但你的支持者不會喜歡這樣。That’s honest, and your supporters won’t like it.即使是這世界,沒有我們的基督教規條,也有《芝加哥格式手冊》。Even the secular world, without any of our Christian commitments — namely,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你知道那是什麼嗎?You know what that is?它告訴你如何註明一切。It tells you how to do footnotes and everything.《芝加哥格式手冊》已經有了如何引用 ChatGPT 來源的指南。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already has guidelines for how to cite ChatGPT sources.當你引用 ChatGPT 創建的內容時,《芝加哥格式手冊》告訴你如何給予它署名。When you’re quoting from something that was created by ChatGPT,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tells you how to give it credit.如果非信徒都如此,天哪,難道我們不應該更重視坦誠嗎?And if the world does that, oh my goodness, how much more should we be concerned to be honest through and through?
第二,不,不要讓 ChatGPT 起草你的講章,即使你會檢查、調整和個人化。And second, no, don’t have ChatGPT write the first draft of your sermon, which you then check, adjust, and customize.坦白說,這個想法讓我震驚。Frankly, I’m appalled at the thought——appalled.我知道有很多資源和網站一直在幫助很多牧師走捷徑,如創建大綱、提供例證、做研究等等。I know that resources and websites have existed forever to help pastors cut corners: create your outlines, provide illustrations, tell you how to do research, and so on.這沒什麼新鮮的。我一直覺得這令人震驚,原因如下:There’s nothing new about this, and it’s been appalling to me all the way along, for this reason:聖經中作長老-牧師-講道者的資格之一是擁有教導的恩賜或能力 (提摩太前書 3:2)。one of the qualifications for being an elder-pastor-preacher in the Bible is the gift or the ability to teach, didaktikos (1 Timothy 3:2).“善於教導” 意味着你必須有能力、有恩賜去讀一段聖經,明白經文的真義和態度,清楚向人解釋,用例證和應用來造就人。That means you must have the ability, the gift, to read a passage of Scripture, understand the reality it deals with, feel the emotions it is meant to elicit, be able to explain it to others clearly, illustrate and apply it for their edification.這是你必須擁有的恩賜。That’s a gift you must have.這是你的首要工作。It’s your number-one job.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就不應該作牧師。If you don’t have it, you should not be a pastor.
讓我們使用 ChatGPT 和其他新工具來獲取信息 (學習),甚至靈感,就像你使用釋經書、文章、書籍、歌曲和詩歌一樣,Let’s use ChatGPT and other sources that are coming along for information, even for inspiration, just like you use commentaries and articles and books and songs and poetry.但不要用它來創作 (composition),除非你誠實公開 (give credit for it)。But don’t use it for composition unless you’re going to give credit for it.所以,如果你打算讓 ChatGPT 寫你的初稿然後調整它,你最好對你的會眾說:So, if you’re going to have ChatGPT write your first draft and you’re going to tweak it, then you better say to your people,“是人工智能 ChatGPT 為你們合成了今天早上的這篇道。”“ChatGP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composed the word of God for you this morning.”

【帖前 5:5】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
【約一 1:6】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
【雅 3:17】唯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
Feb 19,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與基督聯合 Union with Christ

編輯自 AI 及其他資料
基督與信徒的內在聯合,本質上是三位一體上帝在救贖計劃中建立的 “位格性的生命融合”;這並非象徵性的比喻或單純道德影響,而是聖靈將信徒真實帶入基督的復活生命,使其成為 “在基督里” 的新造之人。具體可從四個維度理解:

1. 本體性聯結:在救贖主里的新身份

  • 替代性結合:基督作為 “末後的亞當” (林前 15:45),在十字架上承擔信徒的罪孽時,實質上已將信徒包含在他的救贖行動中。信徒與基督的聯合,首先基於基督主動將人 “帶入他自己” ——如同頭與肢體的生命關係 (弗 5:30)。
  • 雙重歸算:信徒的罪被歸算給基督的同時,基督的義也被歸算給信徒 (林後 5:21)。這種法律地位的互換,建立在基督與信徒實質的生命聯合上,而非僅是法庭式的宣判。

2. 聖靈的實施:重生與內住

  • 靈洗的合一: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 (林前 12:13)。聖靈將信徒浸入基督的身體,使人與基督共享同一生命源頭。
  • 內住的動力:聖靈不僅外在感動人,更將基督的生命本質 (希臘文 koinōnia,即 “交通/共享”) 植入信徒內心 (約 14:20)。信徒從此 “有基督的心” (林前 2:16),能以上帝的視角看待世界。

3. 盟約性融合:在永恆計劃中的一體性

  • 盟約的元首與子民:基督作為 “盟約的元首” (賽 42:6),代表所有屬他的人活在上帝面前。信徒與基督的聯合,本質上是進入聖父在永恆中為聖子所預備的盟約關係 (約 17:21-23)。
  • 不可分割的歸屬:這種聯合不是基於人的選擇維持,而是上帝單方面保守的盟約 (約 10:28-29)。如同肢體不能自主脫離身體,真信徒與基督的聯合具有永恆保障。

4. 生命共同體:救贖功效的實際運作

  • 死的傳遞與生的承接:信徒 “與基督同死” (罪身的滅絕),也 “與基督同活” (新生命的啟動) (羅 6:5-8)。這不是道德努力的結果,而是聯合帶來的客觀事實。
  • 成聖的必然性:基督的生命在信徒裡面必然結出果子 (加 5:22-23),如同好樹不能結壞果。信徒的成長不是 “模仿基督”,而是 “活出基督”——本質生命的自然彰顯。

關鍵區別:非道德主義與非神秘主義

  • 與道德主義不同:這種聯合不是通過行為達成,而是救恩的基礎前提——人必須先 “在基督里”,才能行出真正的善 (弗2:10)。
  • 與神秘主義不同:聯合不是模糊的靈性體驗,而是基於道 (聖經)所啟示的客觀事實,通過聖禮 (洗禮與聖餐) 具象化印證,但又不依賴儀式本身。
這種聯合最終指向上帝的榮耀:基督作為 “真葡萄樹” (約 15:1),確保枝子必然結果,顯明三一上帝在救贖中不可抗拒的恩典與權能。

比喻

1. 枝子與葡萄樹 (約 15:4-5)

正如枝子連於葡萄樹,信徒也連於基督。枝子不能靠自己結果子,唯有連接在樹上才能得着生命與養分。同樣,信徒的生命、成長和結果子完全依賴基督,離了祂就不能做什麼。這比喻強調生命的源頭:信徒不是獨立的,而是靠基督而活。

2. 身體與元首 (西 1:18; 林前 12:12)

基督是教會的頭,信徒是祂身體上的肢體。身體的各部分必須與頭相連,才能正常運作。同樣,信徒必須與基督聯合,才能活出神的旨意,彼此配搭,遵行祂的命令。這比喻強調有機的聯合,不僅是個體的歸屬,更是整體的相連。

3. 婚姻 (弗 5:31-32)

保羅以婚姻比喻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丈夫與妻子合為一體,象徵基督與信徒的深厚聯合。這比喻強調愛、委身和不可分割性,表明基督以祂的生命愛信徒,信徒也因祂的恩典與祂結合,永不分離。

4. 亞當與後裔 (羅 5:12-19)

亞當是全人類的代表,他的墮落影響所有與他聯合的人。同樣,基督是新人的代表,凡在祂裡面的都得稱義。這比喻強調聯邦代表性:信徒因與基督聯合,分享祂的順服、義和生命,正如人在亞當里承受墮落和死亡。

5. 建築與房角石 (弗 2:20-22)

信徒像一座屬靈的殿,基督是房角石,其他信徒像活石建造在其上。房角石決定整座建築的穩固性和形態,信徒若不建造在基督上,就無法站立。這比喻強調穩固性與依賴,信徒因與基督聯合而穩固,若離開基督,生命便失去根基。
這些比喻共同展現了基督與信徒的內在聯合,它既是生命的聯合,也是愛的聯合,既是屬靈的奧秘,也是不可分割的真實關係。
Feb 16,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問: “捆綁與釋放” vs. “赦免與留下罪”

【馬太福音 16:19】耶穌對彼得說: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馬太福音 18:18】耶穌對門徒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約翰福音 20:23】耶穌在對門徒說: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哥林多後書 2:10】保羅對教會說: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

編輯自 AI 及其他資料
“捆綁與釋放” 或 “赦免與留下罪” 可以適用於教會內,也可以適用於教會外,既可以指福音的宣講,也可以指教會的紀律,要根據上下文來決定。
經文 語境 捆綁與釋放的含義 相關經文
太 16:19 彼得的認信與天國鑰匙 通過福音宣告誰得進入神的國,誰不得進入 約 20:23
(赦免或留下罪)
太 18:18 處理犯罪的弟兄 通過教會紀律逐出或接納某人 林後 2:10
(教會的赦免)

1. 傳福音的權柄 (太 16:19; 約 20:23)

馬太福音 16:19 發生在彼得認耶穌為基督之後。耶穌說: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這裡的 “捆綁與釋放” 與 “天國的鑰匙” 直接相關,意味着彼得和使徒們 (教會) 通過宣講福音,決定天國的門向誰打開或關閉。這與 約翰福音 20:23 相對應:耶穌復活後對門徒說: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這裡的 “赦免與留下罪” 並非指門徒個人有決定誰得救的權柄,而是指他們受託宣講福音,宣告神已經定下的赦免或審判 (徒 10:43)。
  • 凡信基督的,就被 “釋放” (罪得赦免)
  • 凡拒絕基督的,就被 “捆綁” (罪仍存留)
因此,馬太福音 16:19 “捆綁與釋放” 和 約翰福音 20:23 的 “赦免與留下罪” 都是指教會向世人宣告福音的權柄。

2. 教會的紀律 (太 18:18; 林後 2:10)

馬太福音 18:18 使用了相同的 “捆綁與釋放”,卻發生在耶穌論及教會紀律的語境中,上下文講到如何處理犯罪的弟兄 (18:15-17),耶穌接著說: “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這裡的 “捆綁與釋放” 不再是關於福音的宣告,而是關於教會如何處理信徒的罪,執行紀律,甚至開除不悔改的信徒。
  • 如果某人不悔改,教會可以 “捆綁” 他 (逐出教會)
  • 如果他悔改,教會可以 “釋放” 他 (恢復團契)
這與 哥林多後書 2:10 相對應,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 這裡的赦免是針對已經受教會紀律懲戒、現已悔改的信徒 (可能是林前 5:1-5 提到的那人),教會應該赦免並接納他,使他恢復團契。因此,馬太福音 18:18 的 “捆綁與釋放” 和 哥林多後書 2:10 的 “赦免”,主要適用於教會內部的紀律執行。

總結:傳福音的權柄和教會的紀律並非兩種完全不同的權柄,而是同一種權柄在不同層面的應用。傳福音是對外宣告神的赦免與審判,決定誰能進入神的國 (太 16:19;約 20:23);教會紀律是對內管理信徒的屬靈狀況,決定誰應當被接納或逐出教會 (太 18:18;林後 2:10)。保羅在 哥林多前書 4:1-2 說: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秘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傳福音的權柄和教會的紀律都是基督託付給教會的職責,在地上執行神的旨意,維護祂的國度。

Pages:«123456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