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6,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一個必須警惕的屬靈危機

AI 生成文章:
當我們思考 AI 能否替代某些職業時,許多人會立刻回答:“AI 永遠不能替代心理學家。”這回答表面上看似安慰人心,強調心靈的不可複製性。的確,AI 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理解人類內在痛苦、情感、悔改或敬畏的心理學家,它無法共情、無法關懷、無法從靈魂深處回應一個人的罪與哀傷。但人們忽略了:AI 可以模仿。而這種模仿,有時甚至會讓人信以為真。
我們早已生活在一個“表象真實足以欺騙”的時代。連動物的一些擬人行為都能令人產生“萬物皆有靈”的結論,更何況是專門以模仿人類語言、情感、邏輯結構為目標的 AI 系統?當 AI 具備龐大的語料訓練、精準的語言生成與高度人類化的互動風格後,它在心理學上的擬真已經不容小覷。
同理,這種“模仿真實”的能力也出現在神學領域,甚至更值得警惕。因為神學並不只是知識的問題,它關乎永生與永死,是“關乎神的事”。如果 AI 能在表面上模擬一位神學家的語言、邏輯、論證方式,甚至敬虔語氣,那我們必須認真面對一個問題:AI 是否已經能夠在外表上成功模仿一位邏輯嚴密、思想深邃的神學家,從而讓人誤以為它真的“懂”神學?

AI 在表面模仿上的真實能力

AI能模仿改革宗神學的語言習慣、引用經典、拉丁術語,甚至用問答體式重現圖賴丁式的邏輯節奏。這種語言擬真能力遠超一般模板複製。它能根據系統神學的內在結構,模擬“教義—理由—經文—應用”的傳統流程,並在多個教義之間保持術語一致,顯得邏輯自洽。它能調用加爾文、巴文克、《西敏信仰告白》等經典神學文本,甚至附上原文、語法分析與歷史背景,使人誤以為這是出自一位博學且敬虔的神學訓練者。AI 可以使用敬畏、悔改、榮耀、聖約、順服等術語,使內容表面上充滿“靈性分量”,但實際上,這些只是語料的抽象排列。在這些層面上,AI 生成的神學內容已經足以騙過讀者的第一層屬靈直覺,尤其當讀者更注重術語完整、邏輯清晰而非作者生命時。

AI 模仿能力帶來的屬靈危機

從前我們擔心的是“異端偽裝成真理”,如今我們必須面對的是“算法模仿成智慧”。當神學不再通過屬靈生命來分辨,而是通過語言表現來判斷,教會將被帶入一場表象與實質的混淆危機。如果信徒開始將“神學邏輯清晰”誤當作“敬虔的智慧”,那麼屬靈的判斷力將被語義的精緻性取代。這正是屬靈麻木的開始。一個沒有聖靈的機器,用敬虔的術語說出沒有悔改的內容,這樣的現象將逐步塑造一種“無神而敬虔”的氛圍,使人習慣於沒有生命的真理表達。AI 可以訓練成看起來完全改革宗的風格,卻在核心教義上植入悄無聲息的偏差。例如微妙否定基督代贖的範圍,或模糊聖約與行為之約的區別。在包裝之下,錯謬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難識別。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假神學智慧更難識別”的時代。AI 無法敬畏、無法相信、無法認罪、無法禱告——這是它不能成為神學家的根本原因。但它卻可以模仿這一切的外殼,並做到足以欺騙未警醒的讀者。
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對 AI 的信任,也不是對 AI 的懼怕,而是對敬虔生命的重新強調。判斷一段神學內容的可靠性,不僅要看邏輯清不清楚,更要問:這是否出自一個敬畏耶和華的靈?這是否傳遞出聖潔的分量?這是否叫人更渴慕神、討厭罪?
神學不是語言裝飾品,更不是邏輯競賽。它是“在神面前的真實敬拜”。在真假模仿越來越難分的日子裡,唯有屬靈的生命與分辨力,才是抵擋假冒智慧的防線。
Aug 2,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為什麼 “聖約神學” 又稱為 Federal Theology?

聖約神學 = Covenant Theology
Federal Theology = 盟約神學 = 聖約神學
其實,Federal Theology (盟約神學) 和 Covenant Theology (聖約神學) 是同一樣東西。所以,Federal Theology 也就是聖約神學。那麼問題來了,“federal” (聯邦) 這個字和 “約” 有什麼關係?
原來,federal 源自拉丁文 foedus,意思就是 “covenant” (約)。

Federal 的意思從 “約” 到 “聯邦” 的演變過程如下:
  • 原始含義:foedus = 約
    拉丁文 foedus 表示一種正式的約定,常用於人與人或國與國之間的契約或盟約。
  • 政治用法:邦聯之間的約
    在中世紀及近代初期,歐洲一些國家或城邦為了共同防禦或合作,會立約組成聯盟,這種政治上的 “約” 也叫 foedus。
  • 現代政治:聯邦國家的建立
    例如美國,原來是13個獨立殖民地,它們通過憲法立約,組成一個聯邦政府。這種 “由各主權實體通過約定組成的政體” 就稱為 federal (聯邦的)。
  • 詞義演變完成
    因此,federal 從 “有關約的” 逐漸變為 “通過立約組成的政治聯合”,即 “聯邦” 的意思。
簡而言之,聯邦的本質是由多個政體立約而成的聯合,所以 federal 一詞的核心含義沒有變,只是應用範圍從神學的聖約擴大到政治的國家聯盟。

問:既然 Federal Theology 就是聖約神學,為什麼又有 “Covenant Theology” 這個名詞呢?
因為 Federal Theology 和 Covenant Theology 雖然是同義詞,但歷史用法略有差異,簡要解釋如下:
  • Federal Theology 是早期術語:在17世紀改革宗系統神學中,如 Johannes Cocceius、Herman Witsius、Francis Turretin,常用 Federal Theology 表示以 “聖約” 為結構的神學體系。此詞強調神與人之間的 “約” 關係,源自拉丁文 foedus。
  • Covenant Theology 是後來的通用表達:隨着英語神學的發展,Covenant Theology 成為更直白、現代的說法,便於普通讀者理解,特別在講解系統神學、講道或普及時更常用。
  • 神學內容相同,僅是用詞不同:這兩個術語指的是同一套神學體系:上帝通過聖約治理人類歷史,核心包括行為之約、恩典之約,有時也包括救贖之約。
總結:Federal Theology 是傳統術語,Covenant Theology 是現代常用說法,內容完全一致。
Aug 2,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牧者心得錄

作者:王怡 (2017年1月1日)
選摘自:宗教改革沉思錄 (十一):不由自主的自由

1546年2月18日,凌晨三點,路德離世。臨終前,他說,“我們的確是一群一無所有的乞丐”。約翰·派博牧師說,這意味着,承認自己是乞丐,是我們活着的方式,也是我們學習的方式。唯有這種方式,使上帝得着榮耀,我們得着恩典。
1937年元旦,梅欽 (J. Gresham Machen) 離世。臨終前,借用現代技術,他拍了一份電報,給西敏神學院的同事慕理 (John Murray)。上面說,“除了基督主動的順服,我們沒有盼望”。這意味着,上帝與人類的關係,只能由上帝造成。創造,拯救,審判,都是如此。[他]引用 約翰·加爾文 關於《以弗所書》的一篇講章說,“你們必須輕看這個世界的能力、榮耀和好處”,才能 “在上帝的話語上大大張口” (這意味着像一個乞丐),才能明白和遵循上帝至高的話語 (這意味着上帝的主動)。
馬丁·路德 說得更直接,他引用《詩篇》119篇,“我未受苦以先迷了路,現在卻遵守你的話” (67節),詩人的結論是,“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 (71節)。因此,一個承認自己不義的人,必須在公義的道路上受苦。這是我們明白上帝話語、領受福音的唯一方式。
Jul 25,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問:如何讓神走在前面?

問:“讓神走在前面,不要走在神的前面” ?

解釋:要順服神的引導,不憑自己的意思搶先行動。就像羊跟隨牧人,不自己亂跑一樣。人若走在神前面,就是自作主張,不等神帶路,結果容易失敗或偏離正路。

WALK 原則
•  Wait 等候 在做決定前不急躁、不憑衝動,而是耐心等候神的時間與安排。
•  Ask 祈求 藉由禱告、讀經、請教屬靈同伴,謙卑尋求神的引導與旨意。
•  Listen 聆聽 專心聆聽神的話語與聖靈的感動,順着祂的話前行。
•  Keep Back 克制 不自作主張、不操控結果,不搶神的榮耀,只甘心在祂背後跟隨。

【詩 27:14】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詩 147:10-11】他不喜悅馬的力大,不喜愛人的腿快。耶和華喜愛敬畏他和盼望他慈愛的人。
【箴 3:5-6】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羅 9:16】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
【約 10:27】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着我。
Jul 22,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簡論 Meredith Kline 的聖約神學爭議

華人基督徒對 “聖約神學” (Covenant Theology) 比較陌生,即使是持守改革宗信仰的基督徒也很難分清聖約神學的不同版本。在廣義上,聖約神學大致可分為三類:傳統主流路線、Meredith Kline (克萊恩) 的 “重頒行為之約” 路線、改革宗浸信會的 “屬靈化恩典之約” 路線。更少為華人所知的是,在聖約神學的圈子裡,多數人對 Kline 的部分神學立場持有謹慎或保留的態度,往往敬而遠之。
Meredith Kline 的立場
Meredith Kline (1922-2007) 是受人尊敬的牧者與神學教授,曾任教於西敏神學院 (WTS)、Gordon-Conwell 神學院、以及加州西敏神學院 (WSC),影響深遠;同時也是美國 “正統長老會” (OPC) 的成員。Kline 的聖約神學體系龐大,其中較具爭議的一個核心概念是 “Republication” (重新頒布),意指 “摩西之約” 是 “行為之約” 的某種形式的重新頒布。所謂行為之約,是指亞當在墮落之前與神所立的約,是藉由完全順服而蒙神悅納。Kline 認為,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神在西奈山通過摩西與他們立約、賜下律法,此約在國度層面上帶有行為之約的性質:個人得救仍是本乎恩典、因着信心,但以色列國是否能承受並繼續居住在應許之地,則取決於集體對律法的順服——順服就蒙福,悖逆則被逐出地土。
主流改革宗的立場
主流改革宗教導,摩西之約本質上是恩典之約的一個施行階段,不是行為之約的重新設立。因為神是先將以色列人從埃及救出來,再賜下律法:
【出 19:4-6】“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神的意思不是 “你們若順服就可以在萬民中成為我的子民”,而是 “你們已經是我救贖出來、歸我的百姓;若實在順服,就在萬民中顯明你們是屬我的子民”;就像主對門徒說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 13:35)。律法中雖有順服得福、悖逆受罰的條款,但這些屬於恩典之約下的賞罰,用以管教神的子民,而非靠行為得救。律法的功能一方面使人知罪歸向基督,另一方面教導已得救的百姓如何在恩典中活出聖潔生活。

問:後來以色列國確實因不順服而被咒詛,結果被趕出迦南地,不是嗎?
答:這些屬地獎懲雖真實發生,並非出於行為之約的功德機制,而是恩典之約施行中的國度性管教,目的是顯明人的無能,並指向基督。換言之,順服帶來祝福、悖逆招致咒詛的事實,並不意味着這是一種靠行為維持的功德性關係。恰恰相反,以色列是在恩典之下仍悖逆,因而受到神按着聖約的父愛去管教,以顯明罪人在行為之約下無法完美地遵行律法 (加 3:10-12),因此指向唯有基督能成全律法的要求 (太 5:17; 羅 8:3-4)。若將這些順服要求理解為能換取獎賞的功德條件 (即便僅限國家層面),就是違反《西敏信條》所否定的 “靠行為賺得神任何獎賞” 的教義。
原則上,只有基督滿足行為之約,全人類都只能靠恩典。神不會在墮落之後再賜下真正的行為之約,無論是給個人還是國家,因為墮落的人已無力滿足行為之約的要求 (羅 8:7-8; 加 3:10-12)。即使為了預表基督,神所設立的制度也必須在本質上維持恩典之約的性質。因此,任何將摩西之約本質視為行為之約的觀點 (無論是否限定於國度層面) 都違背了這一根本原則。律法中可以有預表性和施行層面的賞罰,但不可賦予功德性的條件與回報。

OPC 委員會報告
在2016年,OPC 針對 “Republication” 特別成立委員會進行研究。該委員會提出了兩種區分:
  • Substantial republication (實質再版 / 本質性的重新頒布):認為摩西之約本質上是行為之約,靠遵行律法以獲得救恩、得地為業,或維持國民地位,此觀點與《西敏信條》明確衝突。
  • Administrative republication (施行再版 / 管理性的重新頒布):認為摩西之約本質上仍是恩典之約,但在施行上引入了順服得福、悖逆受罰的賞罰機制,用以治理以色列國家,只要不把行為視為換取救恩的條件,即不違背《西敏信條》。
AI 總結:該報告否定在任何層面 (包括國家層面) 以行為作為功德條件來換取神的獎賞,因為墮落之人無法靠行為賺得神的任何回報,不論是屬天的救恩還是屬地的產業;一旦將順服視為功德,就已違背《西敏信條》。
OPC 報告:英文 | 中文:前言 1 3 4 5 6 7 8 9 10
Pages:123456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