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Jul 21,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笨功夫 (選摘)

“這個世界聰明的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
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 胡適

國學大師錢穆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作家劉震雲說:“我們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因為中國人聰明的太多了,越聰明的人,越應該有一種踏實和實幹的精神。”
莫扎特六歲第一次寫協奏曲,但在這之前,他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超過了 6,500 小時。
巴菲特在 2011 年投資 IBM 之前,已經看過 IBM 50年來所有的年報,而在1988年決定投資可口可樂之前,閱讀過該公司 1892 年之後所有的年報。
丁俊暉 8 歲半開始練習撞球,初一輟學後,每天平均練習 10 小時,18歲那年成為英國競標賽冠軍時,已經練習超過了 17,500 小時。
有人問美國「籃球天才」科比為何如此成功,他反問道:「你知道凌晨4點的洛杉磯是什麼樣子嗎?」
李嘉誠有個著名的時間表,每晚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12點必須睡覺,早上準時 5:59 分起床,決不拖沓,差不多堅持半個世紀之久。單是這份毅力和自律。曾經有人問李嘉誠,「為什麼我混了30年,還是這樣碌碌無為」。李:「因為你還在睡覺的時候,我已經起床了,很多人都不平庸,只是付出的不夠多。」
依然記得王安石寫的《傷仲永》,仲永是個神童,五歲就能提筆寫詩,一時間名聲大噪,人們花錢請仲永寫詩,他父親覺得有利可圖,便帶着他四處寫詩賺錢,不讓他讀書。後來仲永才華盡失,淪為普通人。天賦再高,沒有後天一點一滴的努力,也是枉然。而有些人,天賦雖然不高,卻肯下笨功夫,比常人努力十倍,最終成就不凡的人生。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 曾國藩

曾國藩天賦就不高,尋常的文章,普通人看十幾遍就背下來了,而曾國藩往往看幾十上百遍都背不下來。有天晚上,曾國藩在家背書,家裡來了小偷,本想等曾國藩入睡後下手,可是曾國藩把書背了一遍又一遍,背到大半夜,還沒背熟。小偷忍無可忍,把曾國藩念的書從頭到尾背了一遍,罵他:「這麼簡單的文章,我都背會了,你這笨腦袋,還讀什麼書?」然後生氣地拂袖而去。
曾國藩雖然天分不高,卻肯下笨功夫,比平常人努力十倍,不完成當天的功課絕不睡覺。正是憑着這樣的笨勁,曾國藩把根基打得扎紮實實,不留余弊,不留後患。曾國藩讀書不走捷徑,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六勤:人生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然勤則百弊皆除;勤分六種,全勤則真勤:
  1. 身勤: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2. 眼勤:遇一人必詳細觀察,看一文必反覆審閱;
  3. 手勤:易丟之物隨手拾之,易忘之事隨筆記之;
  4. 口勤:他人之長多誇多贊,自己之短多學多問;
  5. 心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苦思所至諸事皆通;
  6. 腦勤: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萬事皆有法,道正世則通;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着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所以,「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這是扎紮實實的成功,不留遺弊。

“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 錢鍾書

錢鍾書進入清華後的目標是「橫掃清華圖書館」。錢鍾書是公認的 “聰明人”,許多人說他記憶力特強,讀書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這樣認為,他說自己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罷了。他的治學心得是:「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他讀書時,總是要做筆記,一本書會讀很多遍,筆記也會不斷地添補。他做筆記的時間,大約是讀這本書的一倍,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他一般把書讀完了,就會送人,家裡存留的只有筆記,也因此,他雖然學富五車,家裡的藏書卻只有一個書架。
愚蠢的人總在找捷徑。那些真正的聰明人,卻始終都在踏踏實實的下着「笨功夫」!一件事堅持一天、一星期、一個月或許很多人能做到,但是堅持一年、五年、十年呢?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堅持做。如果你連量的積累都做不到,如何能讓自己有質的變化?
Jul 18,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看人看事的方法論

看人的方法
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參: 《人論》)
視其所以 = 行為 = 看他做了什麼 = 善事 還是 惡事?
觀其所由 = 理由 = 看他為什麼做 = 善意 還是 惡意?
察其所安 = 心安 = 看他做了之後 = 開心 還是 勉強?

如何看基督徒 (僅供參考、互勉)
  • 視其所以
    • 看他的行為(如:事奉、奉獻、傳福音、助人、等)
    • 看他的言談(如:態度、用詞、知識、等)
    • 看他的表現(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 5:22-23)
    • 看他的成長(對比現在和幾年前的改變)
  • 觀其所由
    • 看他的禱告 = 與神的關係 = 做事的動機
    • 不是看禱告是否動聽,而是:
      • 向神是否真心誠實親密
      • 對神的認識是否正確
      • 對神的話語 (聖經) 是否熟悉
      • 禱告時和平時為人是否表裡如一
  • 察其所安
    • 看他的靈修(如:是否喜歡每天閱讀聖經、早起)
    • 看他的方向(如:喜歡的詩歌、講道/講員、書籍)
    • 看他的愛好(如:喜歡的話題、活動、等)
    • 看他的態度(如:不要貪愛世界、聖潔生活、等)

審核傳道人的兩個問題
  1. 看他喜歡的傳道人/作者是誰,或者喜歡的講道/書籍是什麼。如果你知道他喜歡的是什麼,你就知道他要走的方向了。
    You can ask him about his favorite preachers, authors, books, etc. If you know what he likes, you know which way he goes.
  2. 問他為什麼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如果他的回答只是在知識的層面 (客觀的真理),那他的服事也只能在知識層面了。
    Also, why does he believe that the Bible is the word of God. If he knows it in knowledge only, he can help in knowledge only.


    Helping people to be real to the Bible is crucial. If the Bible is not real to us, it’s because God is not real to us, and if God is not real to us, it’s because the Bible is not real to us. There are two ways to know God. One is the universe, and the other is the Bible. 

金三角
凡事可從三方面分析:準則、心態、處境

準則 = 神的話、聖經的原則
心態 = 做事情的動機 = 愛神愛人
處境 = 當時的處境、人物等

很多時候,基督徒的分歧不是在聖經的真理和愛神的心態上,而是對問題當時的處境或人物的了解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定義不同。
Jun 24,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教育與人格

教育 = 知識的教導 + 人格的建立 + 習慣的培育
成長之路:依賴型人格 -> 獨立型人格 -> 合作型人格 -> 領袖型人格
很多父母只是讓孩子停留在 “依賴型人格”。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用錯方式的一大堆。我們應該建立孩子的人格、習慣、尊嚴、自律、忍耐、壓力承受能力、等等。這些都是看不見的財富。
Jun 16,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唐崇榮 – 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

大衛寫敬畏耶和華的重要性的時候,摩西早就提到了《詩篇 90》。摩西比他更早500年,把敬畏耶和華的智慧和數算日子相提並論。求主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
要怎樣數算呢?基本上有 4 個辦法數算日子:
1. 加法這是隨着小孩子所用的屬算辦法。例如,我今年加一歲了、我今年長大一年了、我今年比去年多一載春秋了,他們的數目都是用加的。這是年輕人數算日子的辦法,年老人的方法不是這樣的。
2. 減法老年人數算的日子減少了,又過一年了,又少一年了,每次數算的時候都是用減法的。哪一種更有智慧呢?要怎樣數算日子呢?我今天提到四樣。加、減、乘、除,是從小學三年級之後都知道的方法。加法是慢慢累積起來的;老年人不用這種辦法,他們不是算活了多久,只能算還有多久。例如,若上帝給五年,每過一年就少年了,所以他們是用減法數算。哪一種更有智慧呢?應該是老人更有智慧。老人的生活經歷、老人的風霜歲月、所經過的甘甜苦樂,都從其中受教、從其中體會人生,從其中結晶一切經驗所帶來的智慧的立場。
老人是很有智慧的,他不多跟你講話,也不跟你辯論,因為怕跟你辯論以後,你亂講一場會失去他的體面,若勝過你會使你惱羞成怒。他不愛跟你多講話,不是他不懂,而是不願意傷你,也不願意破壞感情,所以老人看起來傻傻的,靜靜的。其實他什麼都懂,只是不喜歡跟你辯論罷了。他們只希望你生活的比他更快樂,等你到年老的時候,能夠親身經歷各種虧損,那時你就會發現原來智慧是這樣的。
3. 乘法乘法就是一段時間幾個用處。做生意的知道,他若有一千萬,他不會馬上去買一件東西,盼望能賣一點多賺一點錢。可能的話,他會把一些存着拿利息,拿一些買股票,一些買地皮,分三四個層次來達到賺更多錢的可能。做生意的人懂得用等量的錢,分成不等量的小數,在不同的空間,做不同的估計,不同的投資,達到不同的、更多層次的果效。一個聰明的人會將時間,分成不同的階段,投資他的時日,並在其中慢慢地享用他豐盛的經歷所能取回的利潤。
4. 除法除法就是一個人的恩賜分給更多人享用。我有時候對你們說,我的生命是擠出來的生命。My life is the life of squeezism. 好像牛擠奶一樣,讓奶水流出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把你的恩賜、才幹、時間、所有的財物和儲蓄,用擠出來的方法,使它產生更大的果效。每一個人的生命,只要能夠擠出來的就當擠出來。不要等它順利自然的流出來,因為流出來的都是很輕鬆的,是沒有付上任何代價的,也沒有建立根基來產生以後的果效。求主讓我們能夠擠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發現在不可能的期間,已經做了別人不能做的,而上帝藉着你能做的事情,將你的時間分給更多人享用,更多人享受,你就能夠在除法中得着豐盛的生命。
你為自己保留的,都要失去;為上帝獻上的,都要保留。你為自己保留的,有一天用的時候,你就變成消費者,變成花代價、花時間、花本錢的人。倘若你使用擠榨出來方式,你就把生命分給了很多人,你就與別人過着一種產生新的果效的生活。
懂加法的人是個幼兒;懂減法的人是用生命經歷,知道年日減少了;懂的乘法的人,願意用同樣的資本,用更多的方法做多面的投資,產生更大的果效;懂得除法的人是用自己的生命分給很多的人,讓他們一同享受和經歷生命的豐盛。做老師的人是把他的智慧分給許多的學生。當他離開世界的時候,有幾十倍的、更多的人、更多的學生把他的知識再傳下去。所以,他就得了幾十倍的、藉著除法而分出來的、更大的果效。
加、減、乘、除,是數算日子的四大方法。求上帝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
Pages:«1...35363738394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