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19,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與基督聯合 Union with Christ
基督與信徒的內在聯合,本質上是三位一體上帝在救贖計劃中建立的 “位格性的生命融合”;這並非象徵性的比喻或單純道德影響,而是聖靈將信徒真實帶入基督的復活生命,使其成為 “在基督里” 的新造之人。具體可從四個維度理解:
- 替代性結合:基督作為 “末後的亞當” (林前 15:45),在十字架上承擔信徒的罪孽時,實質上已將信徒包含在他的救贖行動中。信徒與基督的聯合,首先基於基督主動將人 “帶入他自己” ——如同頭與肢體的生命關係 (弗 5:30)。
- 雙重歸算:信徒的罪被歸算給基督的同時,基督的義也被歸算給信徒 (林後 5:21)。這種法律地位的互換,建立在基督與信徒實質的生命聯合上,而非僅是法庭式的宣判。
- 靈洗的合一: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 (林前 12:13)。聖靈將信徒浸入基督的身體,使人與基督共享同一生命源頭。
- 內住的動力:聖靈不僅外在感動人,更將基督的生命本質 (希臘文 koinōnia,即 “交通/共享”) 植入信徒內心 (約 14:20)。信徒從此 “有基督的心” (林前 2:16),能以上帝的視角看待世界。
- 盟約的元首與子民:基督作為 “盟約的元首” (賽 42:6),代表所有屬他的人活在上帝面前。信徒與基督的聯合,本質上是進入聖父在永恆中為聖子所預備的盟約關係 (約 17:21-23)。
- 不可分割的歸屬:這種聯合不是基於人的選擇維持,而是上帝單方面保守的盟約 (約 10:28-29)。如同肢體不能自主脫離身體,真信徒與基督的聯合具有永恆保障。
- 死的傳遞與生的承接:信徒 “與基督同死” (罪身的滅絕),也 “與基督同活” (新生命的啟動) (羅 6:5-8)。這不是道德努力的結果,而是聯合帶來的客觀事實。
- 成聖的必然性:基督的生命在信徒裡面必然結出果子 (加 5:22-23),如同好樹不能結壞果。信徒的成長不是 “模仿基督”,而是 “活出基督”——本質生命的自然彰顯。
- 與道德主義不同:這種聯合不是通過行為達成,而是救恩的基礎前提——人必須先 “在基督里”,才能行出真正的善 (弗2:10)。
- 與神秘主義不同:聯合不是模糊的靈性體驗,而是基於道 (聖經)所啟示的客觀事實,通過聖禮 (洗禮與聖餐) 具象化印證,但又不依賴儀式本身。
這種聯合最終指向上帝的榮耀:基督作為 “真葡萄樹” (約 15:1),確保枝子必然結果,顯明三一上帝在救贖中不可抗拒的恩典與權能。
比喻
正如枝子連於葡萄樹,信徒也連於基督。枝子不能靠自己結果子,唯有連接在樹上才能得着生命與養分。同樣,信徒的生命、成長和結果子完全依賴基督,離了祂就不能做什麼。這比喻強調生命的源頭:信徒不是獨立的,而是靠基督而活。
基督是教會的頭,信徒是祂身體上的肢體。身體的各部分必須與頭相連,才能正常運作。同樣,信徒必須與基督聯合,才能活出神的旨意,彼此配搭,遵行祂的命令。這比喻強調有機的聯合,不僅是個體的歸屬,更是整體的相連。
保羅以婚姻比喻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丈夫與妻子合為一體,象徵基督與信徒的深厚聯合。這比喻強調愛、委身和不可分割性,表明基督以祂的生命愛信徒,信徒也因祂的恩典與祂結合,永不分離。
亞當是全人類的代表,他的墮落影響所有與他聯合的人。同樣,基督是新人的代表,凡在祂裡面的都得稱義。這比喻強調聯邦代表性:信徒因與基督聯合,分享祂的順服、義和生命,正如人在亞當里承受墮落和死亡。
信徒像一座屬靈的殿,基督是房角石,其他信徒像活石建造在其上。房角石決定整座建築的穩固性和形態,信徒若不建造在基督上,就無法站立。這比喻強調穩固性與依賴,信徒因與基督聯合而穩固,若離開基督,生命便失去根基。
這些比喻共同展現了基督與信徒的內在聯合,它既是生命的聯合,也是愛的聯合,既是屬靈的奧秘,也是不可分割的真實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