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Dec 3,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創世記 6》中 “神的兒子們” 是誰?

創世記 6:1-4
“當人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 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 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Dr. Peter Gentry  |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 SBTS.edu

“神的兒子們” 是誰? 有三種說法:

1) 塞特的後代 (神的兒子們) 與該隱的後代 (人的女子) 結婚
2) 天使 (神的兒子們) 與人類的女子結婚
3) 古代的君王或英雄 = 神的兒子們


第二種說法 (天使) 比較合理。有三個理由:
1) “神的兒子們” 在《舊約》只出現了 6 次。除了《創世記 6》以外,其他都是指天使或神子(伯 1:6, 2:1, 38:7; 但 3:25)。
2) 《彼得後書 2:4-8》中提到兩組對比 (連接詞 “and”);開始提到的是那些 “犯了罪的天使” 與 挪亞,指的就是《創世記 6》(除此以外,沒有其他地方提到那些犯了罪的天使)。
3) 《猶大書 1:6-7》也提到類似的對比:”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的天使” 與 “索多瑪、蛾摩拉”;作者說的是淫亂的罪,而在《創世記 6》的那些 “神的兒子們” 所犯的就是淫亂的罪。

如何解釋:“天使也不娶也不嫁”?
確切地說,《馬太福音 22:30》和《馬可福音 12:25》里所用的名詞是 “天上的使者” 或 “那些在天上的天使” (the angels in heaven);嚴格來說並不是指天使沒有嫁娶的功能,而是指天使在天上不會發生嫁娶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猶大書 1:6-7》說那些天使 “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 很可能指的是在《創世記 6》的那些天使離開天上的住處而來到地上娶妻生子。

“偉人” 是誰?
偉人 = 巨人 (新譯本) = giants = Nephilim

有兩種說法

1) 偉人是 “神的兒子們” 和人的女子們的後代
2) 偉人不是 “神的兒子們” 和人的女子們的後代

第二種說法比較合理。按照其原文,其實摩西是說 “當天使與人結合的時候,在那些日子和以後的日子,有偉人在地上,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所以,上古英武有名的人指的是那些偉人,而不是 “神的兒子們” 和人的女子們的後代。
Nov 26,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誰是 “麥基洗德” (Melchizedek)?

創世記 14:17-18
“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着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

Nov 25,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轉:驀然回首憶 “五月花號”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 2021.11.25
作者:蘇文峰

“五月花號” 的船客是什麼人?他們為什麼漂洋過海到美洲呢?
1620年(中國明末光宗泰昌元年)11月9日,“五月花號” (Mayflower Ship) 抵達美國東北部,在麻州波士頓附近的鱈魚角 (Cape Cod) 登陸。
1517年宗教改革在歐洲興起以後,英國許多基督徒對國王亨利八世改革不夠徹底,非常失望。他們拒絕順從英國國教的規定與崇拜方式,被稱為 “不從國教者” (Non-Conformists)。他們當中有一派人士認為:“每個堂會都屬於主耶穌基督,不受君王或主教管轄,都是獨立自主的。”
這一派人被稱為 “獨立派” (Independentists) 或 “分離派” (Separatists)。他們也主張教會的決策權屬於全體會眾,而非主教,因此又稱為 “會眾制教派” (Congregationalists 公理會)。公理會在英國遭遇國教嚴重的逼迫干預。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被世俗侵擾,過清教徒 (Puritans) 嚴謹純潔的生活。因此,決心離鄉背井,尋找一個 “新世界”。
1620年從英國搭乘 “五月花號” 到美洲的102位乘客,有40位就是上述的公理會 “聖徒” (Saints),另有62位 “陌生人” (Strangers,殖民探險者)。102人中,包括 51個男人、20個女人、21個男童、10個女童;另有1個嬰兒在船上出生。
1620年8月,他們搭乘兩艘商船(“五月花號” 與 “順風號 Speedwell ”)從英國普利茅斯港 (Port of Plymouth) 出發。但由於 “順風號” 先後兩度漏水,他們只好在9月第三度啟程,將102位乘客和船員擠在長度只有90-110英尺、寬度25英尺的 “五月花號”。這時已經是大西洋的風暴季節,在狂風大浪下,許多人嘔吐暈船,甚至有一個 “陌生人” 被卷進海中。
1620年11月9日,經過兩個月的艱苦航程,他們終於到達美洲。渡過第一個嚴冬後,“五月花號” 只有53名乘客和一半船員存活。
1621年第二年在好心的印第安人幫助下,他們學會如何捕獵野生動物 (包括火雞) 和海鮮,如何種植玉米、豆類及南瓜類植物。秋收之後,他們用3天慶祝,向上帝感恩。這就是每年11月感恩節的由來。
“五月花號” 這群後來被稱為 “朝聖者” (Pilgrims) 的信心之旅,可說是美國初期移民的典範。他們持守清教徒的信仰和生活理念,長期影響了美國的傳統社會文化和價值觀。據《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的資料,當今美國人口中,有3500萬人是 “五月花號” 乘客的後代,包括美國總統亞當斯、羅斯福等。

默想/應用
《希伯來書》11章8-10節說:“亞伯拉罕因着信……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 這批 “五月花號” 的聖徒,就像亞伯拉罕一樣,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成為 “朝聖者”。他們的後代終於在美洲新大陸建造了一個上帝主權下的國家(one nation under God)。這信心之旅,是何等的遠見 (vision)!何等的壯舉!


註: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天下事専欄2018.11.23,是2017年11月10日《教會歷史這一周》的視頻文字稿,編寫自賀宗寧的《五月花號抵達北美》一文,視頻發佈於橄欖社區網站《教會歷史這一周》欄目。

鏈接:五月花號抵達北美 (賀宗寧) 2017.11.10
鏈接:感恩節與清教徒 (賀宗寧) 2020.11.26
鏈接:驀然回首憶 “五月花號” (蘇文峰)
鏈接:教會歷史這一周
鏈接:從感恩節的由來看我們向清教徒學習甚麼?(林慈信)


Pages:«1...252627282930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