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29, 2018 - Default    1 Comment

傳道人的薪酬問題 (姚張明牧師)

傳道人可不可以領薪酬的問題,教會中贊成和反對的聲音歷來都有。有人認為傳道人憑信心生活,要蒙召清楚背十架吃苦,不要拿工資。有人認為工人得工價天經地義。現實生活中有傳道人的雖然領了薪酬,也是十分微薄,“在各地所進行的調研中,教職人員的生活反映較強烈的問題,特別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教牧人員均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對穩定教牧隊伍十分不利。” 教會真的缺錢嗎?同時全國各地基督教堂越建越豪華,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幾千萬。許多教會對於社會服務、福利事業很是熱衷,但是對傳道人的薪酬卻斤斤計較。

傳道人受薪之據

讓我們來看看舊約的祭司利未人、新約的使徒,(相當於如今的傳道人)的生活來源,以及耶穌留下了教訓和榜樣。

1) 舊約的依據:舊約的祭司和利未人因辦會幕的事從以色列民中接受十分之一奉獻酬他們的勞,作為生活所需。(參: 民18:8-24)神是他們的產業,他們也要奉獻十分之一。還有吃祭壇上的祭物,比如搖祭的胸,舉祭的腿,(利11:14)初熟的物(民18:12),祭牲的皮(利7:8)四十八座城(民35:7)等等。因為利未人在以色列中的人口最少,相對也是最富裕的,當然前提是以色列人必須守十一奉獻。

2) 新約的依據:新約的使徒有權柄靠福音吃喝。這是生活的常理,當兵領餉、農夫得糧、牧人吃奶。也是律法的規定,牛踹谷吃穀物,祭司獻祭吃祭物(林前9:3-18)更是耶穌的命定,叫傳福音的靠着福音養生。(林前9:14),耶穌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路10:7)耶穌到伯大尼馬大、馬利亞家吃飯,也到撒該家住宿,也接受馬太和西門的邀請參加宴席,有些婦女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耶穌也接受了。(路8:3)

3) 聖徒的榜樣:聖經人物許多神的僕人未必是專職傳道人:挪亞有建造方舟的經濟實力,後來種植葡萄。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都是很富裕,主要靠牧羊,以撒也耕種(創26:12)。約瑟是當官的,摩西放過羊,基甸打麥子做農活。大衛是君王。尼希米靠俸祿生活,末底改做官的。以賽亞是皇族,生活有保障。耶利米是出生祭司家庭,生活應該還可以,至少有經濟能力購置田地(耶32:)阿摩司是牧人,並修理桑樹,但卻是神的真先知。(摩7:14)

4) 舊約祭司和利未人是靠獻祭之物及以色列人的奉獻而生活:撒母耳不受賄賂(撒上12:1-5),但是撒母耳接受信仰諮詢費用(撒上9:8)並吃祭壇上的祭物而生活(撒上9:23)。以利亞吃烏鴉的餅,寡婦的餅和天使的餅,靠信心生活。以利沙也到愛神的人家裡吃住(王下4:8-10)。也接受別人奉獻的食物(王下4:42-44)但是沒有接受乃縵奉獻的巨額財物(王下5:5,15-16)。

5) 保羅的榜樣:傳道人可以用這個權柄,也可以不用,就像保羅放棄這權柄,免得福音被阻隔,叫人不花錢得福音。保羅辛苦勞碌,晝夜作工(帖後3:8)。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兩隻手常供給自己和同工的需用(徒20:33-34),甘心為信徒費財費力(林後12:15)。保羅也接受過腓立比教會的饋送(腓4:16-18)。保羅的心態是施比受有福。貧富均知足(腓4:11-13)。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猶太拉比必須學門手藝,因為他們的教書講道均不收錢,拉比用頭腦工作,也用雙手工作。傳道人也可拿工資,但不是一定要拿。

傳道人的受薪之難

可不可領薪酬看法不一,但是傳道人也要吃飯生活卻是不爭的事實。傳道人領薪酬雖少,但仍有許多難處:

1) 教堂經濟困難:有些教會因為處欠發達地區、教會信徒少、規模小、牧養不足、不夠合一等因素,經濟確實困難,似乎無力供養。其實只要每個信徒都恪守十分之一奉獻,既然信徒能夠過日子,傳道人也能過得去。理論上十家信徒,就能供應一家傳道人的生活。

2) 信徒觀念落後:有一次兩會會議時提到保障傳道人是否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時,有位長輩說:傳道人坐牢死的有,餓死的沒有。有一次培訓上課後,有一位熱心的信徒用轎車送我,路上講起某牧師自己買了保險,還要推動其他傳道人買保險,太沒有信心了。然後,告訴我自己常常去開培靈會,我從不拿路費的,他很自豪。又告訴我,自己幫助某某名牧,常常給他們錢,問我有沒有缺少,我說感謝主,我不缺少。

3) 長執長子心態:中國教會的現狀是大部分都是義工,不拿工資。個別負責義工,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侍奉從不拿教會一分錢,這些青年剛從神學院出來就拿工資,覺得心裡不平衡。於是想方設法找出種種似乎合理的借口來削減或拖延發放青年教牧的工資。

4) 牧者素質不高:在中國大部分傳道人本身能力欠缺,尤其是講道教導的恩賜欠缺。比如有些傳道人奉獻之前不愛讀書受教育程度有限,有些人奉獻之前是社會上難以生存立足之人;或者能力、人品、恩賜欠佳,很難使人尊重,甚至沒有重生,蒙召不清楚,又有些懶惰驕傲。牧會者和師母常常驕傲悖逆,是教會中最不易教導的一群,而且缺乏反省。這樣的牧者,信徒怎麼捨得花錢在他們身上呢?有的傳道人是真窮的,也有裝窮的,更主要的原因是靈性的貧窮。素質又和金錢與時間相輔相成,有些傳道人長期在溫飽線上掙扎,晝夜忙於教會事務,沒有時間靜心清心學習。“中國教會牧師們在經濟上多感拮据,他們無力購買所需要的書籍,來增長自己的知能。另一方面,他們過重的責任負荷,也使他們無暇讀書。以致他們的講道膚淺……” 現今教會的事實是:傳道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講台供應無法滿足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的需要。

5) 牧者僱工心態:因為你拿錢,有人把你看僱工,長期在不被認可的情況下,自己也有僱工心態。世俗化的神父和牧師為吃餅得飽而看守聖殿之門,至今仍大有人在。……傳道人很容易成為一個有特權的懶散者,他沒有老闆來管轄他,也沒有人要求他按時上下班,所以他能自我安排很舒適的生活方式,讓自己能隨時遊玩、打盹、任意地行動。

6) 傳道難以評估:傳道人的工作是很難衡量的,不能計件,佈道會上可能有幾十上百的人決志,可是真正留下了的有多少?留下來的重生得救的更少。教會增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時候受洗歸主的、沒有蒙召歸天的多,侍奉上有挫折感。信徒也有欣賞疲勞,再好的講員多年牧羊同一班人,再好的傳道人也成為平凡了。長期在不被肯定中操勞又不見酬勞,以致耗盡,難免有些傳道人面對經濟危機,或者另謀高就,或者到處開培靈會,或者乾脆不再專職,或者淪落為僱工,傳道的工作做多了也看不見效果,做少了也不見得怎樣。“沒有人能夠強迫一位牧師在規定的時間工作——除了他的良心。……牧師的工作時間並非八小時,而是二十四小時隨叫隨到。” 國內的傳道人大多沒有休假制度。有時候忙起來一兩個月沒有休息,有時候空起來偷偷懶也是可以的,一個禮拜講幾篇道其他時間也可以自由支配。有的傳道人忙得很,有的傳道人閑得慌。

7) 教會要求太高:教會的現狀是羊群多牧人少,莊稼多工人少。可是有的教會請不到工人,有的工人沒地方去。有些負責人或者長執把自己看成老闆,請傳道人希望傳道人是全能冠軍,恩賜全備,又要謙虛。既是人才,又是奴才。有些教會想請傳道人,標準是:要講道好,教唱好,彈琴好,聽話好,女的優先考慮,因為女的容易順服,附加一點,希望窮一點的地方請,因為教會經濟比較緊張。

8) 教會內外有別:有的教會不一定給全時間侍奉的傳道人發工資或發給必須的生活保障,但在請外來講員的時候一定要爭足面子,讓外來講員坐飛機、住賓館、吃甲魚、拿禮品……。

傳道人的受薪之苦

傳道人當然是可以拿薪酬的,有句話說:講道人是欠信徒屬靈的債,信徒欠講道人養生的債。但在不健全的教會和現實的生活中很難做到。有些傳道人雖然拿教會的錢,但是感覺壓力很大。有些教會對傳道人的薪酬裝聾作啞,對傳道人的工作挑三揀四,對傳道人的人品評頭論足。陳崇桂指出教會對牧師:(一)望牧師完全如望聖賢;(二)待牧師刻薄如牛馬;(三)罵牧師厲害如罵盜賊。

1) 經濟上的壓力:不要以為拿了錢,就不缺錢了,實際上在中國的很多教會所謂的工資,只是生活費,往往不夠生活開銷,或者維持極低水平的生活質量。不少同工至今收入還沒有達到國家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有些情況是:錢是拿了,教會的責任也沒有了,信徒的良心也平安了,但是對於教會是大筆開支,對於傳道人到社會上去交換物品的時候,卻是少得可憐。傳道人常常不願意對教外的人講工資,因為說不出口,怕被人譏笑。套用社會上一句話:起得比雞早,幹得比牛多,吃得比貓少,睡得比狗遲。吃的是草,擠得是奶。

2) 心理上的痛苦:作為傳道人心理壓力很大,信徒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講給傳道人聽,有什麼開心的事情不會講給傳道人聽。有時候覺得像垃圾桶。有時候覺得自己像火柴被燒盡。特別是駐堂的傳道人,日常生活彷彿玻璃缸里的金魚。全透明的。吃的太差,弟兄姐妹心疼。你某天吃的豐盛些,信徒看見眼光就不一樣了。你窮受苦,信徒心疼,你生活改善些,信徒就不樂意了。傳道人難免因金錢問題被誤解,雖然宋尚節放棄北大教授之職,但是還受到伯特利佈道團的指責:“說宋尚節貪財,小禮物歸公,大禮物歸己。” 有許多義工常常在教會裡說,我在教會一分錢也不拿,以此來作為自己愛主的有力證據。似乎只要不拿錢,就是真心愛主,只要拿了錢,就是僱工。有些神學生讀了多年神學回到農村教會,拿的是很少的工資,也很勤奮,但還是有些人說,一個月講幾堂道,每一堂要幾百元啊。

3) 聖職上的滯後:如果神學生的威信在教會中、在牧區中由於工作出色慢慢地建立起來,就威脅到牧區的負責義工,這樣乾脆有的牧區就不歡迎專職的神學畢業生。這種情況當然也影響到專職傳道人的聖職按立問題,也影響到教會的聖禮體制和傳承,教會的聖職也很混亂。有兩個在同一神學院畢業的同學,兩個人能力相當,兩人都在同一地區的教會裡侍奉,一個是受薪的全職工人,一個是不受薪的。受薪的,連堂委都進不了。沒有受薪的,信徒說他太愛主了,我們選他做堂委主任吧。不受薪的後來進了縣級兩會成了重要同工,還按立了聖職。受薪的同工呢,別人說他是我們請來的,我們養活他,他當然要順服啦。有同工感慨說讀一百遍聖經,不如賺一百萬錢啊。這樣的現象不在少數:按立聖職,不知猴年馬月、遙遙無期,有的同工神學畢業七八年了,連傳道身份還未認定。某縣正規神學院出來的神學生,近百人,全縣多年只有一位牧師,而這個縣出去的,到其他地區作傳道人,那幾位傳道人早就按牧師多年了。

4) 權力上的排擠:在中國教會中有不同的形式,有些地方是傳道人比較有權力的,往往是兩種地方:一是某些大城市,因為歷史因素已經形成集權的領導,二是比較落後的地區因為缺少傳道人,物以稀為貴,傳道人比較有話語權和治理權。但是在有些地方教會利用聘請制希望傳道人成為僱工,便於管理。教會因為聘請制產生老闆心理,要求傳道人言聽計從做員工做僱工,是不妥的,傳道人不應該為了錢而侍奉,也不應該為了錢而不侍奉。傳道人的痛苦是既不想失去權力,以至於沒有辦法在教會開展工作,又知道集權的危害。記得小時候看了一本電影《錢王拳王》,可是拳王敗在錢王手下,因為錢王有錢可以請高人啊。有些教會把傳道人請來要麼講道和各樣的工作全部推在傳道人身上,要麼有些傳道人主日講道的機會也不多,難以對信徒的靈命產生巨大和深入的影響。如果講道機會多了,在還沒有得到權力之前是很危險的,要麼被調到另外堂點,要麼講道機會與其他同工均分。如果得到權力的傳道人,可能會蛻變成為講台的霸主或者教會的私人老闆。也不利於人才的培養和梯隊的形成。有些富裕地區產生老闆教會,有錢人成為堂委,傳道人是聘請的,主日講道一年不能輪到幾次,對於以祈禱傳道的人來說也是很鬱悶的。對於混日子的傳道人倒可以,但是這樣就不是神僕人了。有的時候覺得傳道人是牛,是上了講台是奶牛,下了講台是耕牛,信徒眼中是肉牛,同工之間還作鬥牛?你說到底牛不牛?真是看路腿已軟,看人心已傷,看事體已疲,看己志已冷,看主得力量。

5) 傳道上的制約:有些牧師教會不給買養老醫療保險,但是教會給牧師加工資。堂委的要求是牧師外面少跑跑,每個禮拜天就算不講道也要在自己教會裡。有些傳道人到外堂講道,堂委決定加工資,但是有一要求,禮拜天,不能出去,每月培靈會要限量。逼得傳道人自謀職業去了。有教會給傳道人加工資,加到超過社會平均工資,但長老有一個要求,你就好好講道,管好講台,其他不用操心。言下之意,錢給你,教會的治理權力,你不要碰,只要你聽我,我就管好你的生活,你如果不聽我的,我給你穿小鞋。有個信徒說牧師:“牧師啊,你是好牧師,但只要你拿教會的一分錢,你就是僱工。” 牧師無語了。雖然不是大多數信徒的看法,但是信徒這樣說,牧師也是心裡受傷的。牧師有次去看一個信徒,因信徒比較窮所以買了點禮物去看他,病房裡的其他病友說,牧師真有愛。信徒說,他的錢也是我們大家奉獻給他的,他是拿教會錢的,錢不是他自己賺的,是弟兄姐妹的。日光之下沒有新事,這些問題不是新問題,解放前的教會也是如此,當時教會的財政大權操縱在西教士手中,誰要是不聽從他們的,就會被撤職。西教士中大多數是新神學派,他們所下的命令,不管是非,都得奉若聖旨去做。如果這樣做傳道人等於把自己賤賣了。

可見,薪酬與人格氣節、神學立場和教會主權都有聯繫。沒有經濟的獨立,難有信仰的獨立。傳道人的處境不容樂觀。《天風》為此呼籲信徒為傳道人代禱,《請為中國教會教牧人員的成長代禱》,提到傳道人的現實有五個方面(工人缺少、事工繁忙、靈力透支、待遇微薄、兼職過多等。註:根據代禱信,筆者總結),第四方面就是:

教會由於自養條件所限及信徒認識錯位,教牧人員生活待遇常常有意無意地被忽視,沉重的家庭負擔造成一些教牧人員生活難以為續,於是,有些人便 “下海打魚”。有的教牧人員雖然堅守崗位,但由於微薄的收入常使他們在人面前特別是家人、配偶甚至在子女面前產生某些自卑和負疚感。不少教牧人員把全副精神和時間放在教會的工作上,以致婚姻關係缺乏營養、親子關係有待補救。

傳道人的金錢之驗

陳終道牧師說:“錢財與養生的需要似乎只是關乎肉身的問題,其實它對個人靈命的操練,以及對學習向神忠心,都是個非常實際的考驗。

1) 傳道人的金錢觀:一是不要貪錢,二是不要怕錢,不做錢的奴隸,而是做錢的主人。傳道人是不可能逃避錢的,先知不應該拿着賬本,但是先知也要吃飯的。傳道人在全世界各地都是屬於比較清貧的,沒有經濟的獨立就很難有思想和信仰的獨立,我自認沒有殉道者的心志,就算有也是沒有經過考驗的。好像傳道人一碰到錢就麻煩。賈玉銘牧師不受薪,教會放兩個捐箱,一為教堂一為自己。歷史上許多名牧也不受固定薪水。道理上傳道人得工價受薪水都是說得通的,但是真的拿了錢了,難處不少。有信徒說你只要拿教會的一分錢你就是要服從教會的管理。

2) 傳道人晚年生活:有些傳道人的晚景凄涼,教會在收入不多的情況下,以傳道人為累贅。有些身體欠佳的,或者卧病在床的更加難過。開始弟兄姐妹顯出愛心,日久幾乎無人過問,就像榨乾的甘蔗不再會有多少螞蟻過來。如果是駐堂的傳道人,信徒還會說他生病是因為犯罪,再因為長期在某個堂點服侍,難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更是傳得沸沸揚揚。有位很老牧師,在他健康時,信徒常常當面說他好,當他生病以後很多人說他如何如何不好。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以色列人受了苦害。有新牧者起來,老牧者漸漸被人遺忘。“新客熱呼呼,老客站牆角。” 中國人說人走茶涼,許多時候人還沒有走,茶已經涼了。教會保障一生為教會侍奉的牧者的晚年並給予真誠尊重的實在不多。

3) 傳道人失敗例子:“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彌3:11)有傳道人經不起物質上的誘惑,向信徒借錢炒股票,或者放高利貸等。有傳道人把信徒的宣教款項,中途挪作他用。也有些雖然沒有原則性的問題,但是在經濟上貪心,沒有很好的見證,有意無意的訴苦和借錢。聖經中猶大為三十塊錢賣主和基哈西貪財。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彼後2:15)。與阿摩司同時代的亞瑪謝以做先見為糊口。(摩7:12)士師時代米迦以財立教樹偶像,少年利未人為錢侍奉做祭司。(士17)約阿施時代重建聖殿,祭司們管錢收奉獻卻不修殿,後設立奉獻箱,直接交給督工處理,聖殿修好還有餘。但是祭司生活所需經費,依照律法規定給予祭司,這是領薪水還不辦事的例子。耶穌時代聖殿里充滿牛羊鴿子和兌換銀錢,耶穌說禱告的殿成為了賊窩,耶穌潔凈聖殿。這是宗教腐敗,也是傳道人失敗。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傳道人,默默無聞奉獻一生,不求回報。

傳道人的無奈之舉

1) 尼希米的選擇:尼希米為了神的工作,在猶大省十二年之久沒有領省長的俸祿,因為百姓服役很重。他不求人的記念,只求神的記念。後來看到殿房被侵佔,利未人無供應,尼希米恢復教產和召集利未人回來侍奉並提供經濟保障。

2) 使徒保羅的選擇: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九章講了一大段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的理由,但是他自己卻不願意成為其中的一員,主要是哥林多人屬肉體的太多,他害怕福音因此受到阻隔,甚至保羅寧可餓死,也不願接受他們的供應。

3) 葛培理牧師的選擇:比如美國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1949年開始出名,1950年起不再接受任何證道酬勞,他所出版的書籍的所有版稅都歸入一個基金會,用來支付該團所需的費用。葛培理牧師一生致力於佈道,年老時仍是葛培理佈道團的主席。

4) 宣信博士的選擇:宣道會的創辦人宣信博士(1843-1919),1865年開始牧會,任多個長老會教堂的牧師,先後在加拿大長老會諾斯教堂,美國長老會肯塔基州路易維爾教堂,紐約市十三街教堂等。他有每年五千美元的高薪,後因教會長執不取消黃昏舞會和不接納貧民信徒等,宣信辭職離開1881年底,從7人開始聚會,建立福音會幕。他經歷因牧會帶來的身體透支和神的醫治。後來創辦兩個福音機構,1897年合併為宣道會。年老時宣道會因為靈恩問題,宣信經歷機構分離和同工背離的痛苦。宣信後期曾經營很多生意和投資,卻樣樣虧本欠債,宣信很後悔沒有專心傳道,後因同工和信徒愛心替他還清債務並提供生活津貼。

總之,很多傳道人不願意因為錢的問題影響自己的侍奉。從受薪的專職到不受薪的義工,實際上還是做傳道人,但是不願意再拿錢,可能是不再被人指點,也可能不願叫軟弱信徒跌倒,不是不再需要錢,而是不再願意被苛求。似乎傳道人一旦影響力達到一定程度以後,不少人會選擇這條路。但是這些傳道人在適當的場合又大聲疾呼,教會要善待神的僕人,提高傳道人的生活待遇。現在很多傳道人原來是義工,後蒙神呼召放下高薪高位做專職傳道人,侍立在耶穌身旁,一生一世傳揚福音。專職去做義工,義工去做專職,自己拿錢的不再拿錢,不再拿錢的希望別人拿錢,很矛盾,很糾結,也很無奈。

傳道人的收支之況

1) 關於經濟來源——收入

因為長期以來傳道人的工資微薄,而傳道人又要生活,生活處處需要錢,於是產生其他各種經濟來源,據我所了解的情況,傳道人的經濟,有以下幾個來源:

①教會工資:教會的固定工資(包括養老醫療等)有的是以本教會或本牧區奉獻款項中支付,有的是從上一級兩會統一安排支付。一般兩會有統一的標準。有些教會支付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工資,只是生活費。

②信徒奉獻:信徒的愛心饋贈(包括菜蔬、禮物、紅包等)。甚至一個或幾個熱心而富裕的信徒發給傳道人工資,(有些教會傳統不願意發工資,信徒實在看不下去。)有些地方的傳道人的養老和醫療保險,教會或兩會不買,是某個或某些基督徒企業家奉獻的。這裡面實際上也是對教會的無聲反抗。

③家庭支持:靠家庭其他成員(包括啃老、父母的遺產、靠配偶的收入和信主親族的支助、或者老年傳道人靠子女贍養等)。有些人可以依靠家族的支持。

④講道寫作:培訓、講道、培靈會等中的課時費、講道費、路費等收入。有些寫文章、書籍出版等收入。國內知識產權意識淡薄,教內更是如此。我們傳道人的文檔和講義都是免費的,一般去上課講道,全會拷貝或者複印給學員信徒。

⑤自力更生:專職侍奉之前的積蓄、做些理財和風險較小的投資、房產出租,也有人抽出一部分時間務農或者經商等。

⑥社會福利:有農民戶口的可以藉着搬遷和拆遷取得一點補償等。有城市戶口的,可以申請經濟適用房。(大部分傳道人夠標準,但是許多傳道人或者拍給教會丟臉,或者就算申請到也買不起,不願意申請)…

⑦團隊支助:某些福音機構、傳道人基金會或其他團體的支助。比如中國基督教兩會社會服務事工有 “資助農村貧困傳道人項目”。這些一般是無償的。常常是大城市的傳道人不差錢,貧窮地區的傳道人有人照顧,受薪的傳道人反而被人忽略。

⑧政府補貼:政府部門、宗教局等對教職人員的補助(有些地方每月,有些年終),數量各地不一,一般等於車費和電話費補貼,基本是根據你的職位,不一定每個傳道人都有。在團體有職務的,有機會參加各種政府的一些會議,往往會有些小禮物。

⑨其他收入:可能還有其他收入來源。可能是白色的,可能灰色的,可能是黑色的。

雖然有這樣多的名目,實際上傳道人總收入還是少的,因為不是一個傳道人同時擁有上述各種經濟來源,另外,有些項目,實際上沒有多少經濟來源。除了極個別佔據大城市大教堂的傳道人,有權力的傳道人,和恩賜特別突出的傳道人。一般傳道人的生活是:餓不死也發不了財。傳道人的付出和收入是極不對稱的,不能劃等號的,絕大多數的傳道人做了傳道人,經濟收入大大減少了。某次開培靈會遇見一位學長,他們正好開同學會,他告訴我,全班同學一半在社會上工作,一半還在公開教會全職,有幾個到家庭教會或者自立門戶成立家庭教會。同學們都在侍奉,只是有人不做專職,做義工。做全職的傳道人大多還是窮的,做義工的個個經濟條件都不錯了。還有一個是 “馬太效應”,傳道人的貧富差異也很大。恩賜有了,饋贈也有了。權力有了,聖職也有了。名聲有了,福利也有了,而絕大多數的傳道人生活很清貧。傳道人不是從任何一個人那裡領受供應,乃是從上帝那裡領受供應。傳道人不是人的僕人或者教堂的僱員,乃是基督的僕人。上帝藉著教會或信徒供應傳道人的生活,但是一切都是上帝的。我記得小時有位傳道人每逢到我家,我父母總會強留他吃飯,傳道人的謝飯禱告總是少不了一句:我明處所吃的,求你暗中加倍祝福。

2) 關於開支費用——支出

①日常開支:傳道人日常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需要錢。牧會中的手機電話費、油費、車費等等。

②人情開支:親戚朋友禮尚往來。主內肢體彼此交往。

③奉獻開支:傳道人所有收入必須奉獻十分之一以上。

④學習開支:買書、買電腦、上網等,學習成本也很高。

⑤愛心支出:關心弱勢群體,給貧窮信徒一些幫助等。

⑥孝敬父母:不管父母有沒有錢,逢年過節,傳道人孝敬父母是本分,父母年老了,要贍養父母。

⑦養育兒女:傳道人也要生兒育女,再窮不能窮奉獻,再苦不能苦孩子。特別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傳道人的孩子教育不好,是自己最大的失敗,也是教會的損失。如今,教育成本真的很高。

⑧醫療費用:上帝沒有應許傳道人不生病。傳道人可以憑信心得醫治,但有病花錢看醫生是常識。

⑨其他開支:我們是天上的公民,也是地上的公民,活在地上處處要用錢的。

傳道人的薪金之制

許多傳道人迫於經濟壓力離開禾場,或者名為專職(全職),實為不專,從事其他產業。大部分傳道人在貧困線溫飽線上徘徊。當然,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在西方國家中對傳道人多有優待,如坐飛機、火車、公車時都享有折扣,使傳道人容易自認為特殊階級。比如韓國的教會牧師退休時可以拿到大套住房、豪華轎車、充足退休金、定期養老金等。大中型教會的年老牧者退休後,拿到的退休金簡直讓虔誠信徒傷心。

有些教會,特別是城市大教會或者工資由兩會支付的地方,信徒只知道傳道人是拿錢的,但是到底拿多少錢不知道。這個問題歷來已久,丁光訓主教在1995年金陵協和神學院畢業典禮上講:不少基層教會經濟多少年都不公開,不報告,人事也沒有改選,全由牧師委任,而這些牧師實行的是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人事路線。教會既然發工資就要發得光明正大,不要偷偷摸摸的,好像見不得人一樣。有的教會自詡傳道人憑信心生活,後來才知道,教會的賬目是不公布的,傳道人年終是有補貼,錢的數目,絕不比每月領工資的傳道人少。有些教會傳道人不拿工資,負責人到信徒處為傳道人遊說,有人說 “不是對神的信心,而是靠人的愛心。” 戴德生曾經說:“神的工作,在神的時間,按神的方法去做,永遠也不會缺乏神的供應。” 戴德生所創辦的內地會在經濟來源及支配:

內地會完全藉着祈禱,憑着信徒自動捐獻。所以在演講會中不募捐,或向人勸捐。捐款人收到記明日期和編號的收據,但捐款人的姓名從不公開發表,而只在年報上將捐款人的編號及日期發表。一切支出,照收入多少而分配用途,包括傳教師的薪資在內;且絕不借款,負債。工作擴大後,人才經濟二者都來自基督教興盛的各國各宗。

作為內地會的經濟來源靠信心,信徒自願捐獻,而作為傳道人,內地會也有 “薪資”。

教會和兩會要儘快制定並落實專職傳道人的工資、福利、退休、休假等保障制度,但願神家有糧,但願神仆忠心,但願神道廣傳,但願神旨暢行。在考慮傳道人的工資待遇時,可以綜合幾方面的因素:

1) 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好的教會可參考所在省份的本地區的年平均工資標準來制定,經濟欠佳的教會可參考月最低工資標準。傳道人的工資等同當地中等生活水平更好。

2) 根據家庭需要:傳道人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敬老愛幼天經地義,傳道人不能夠因為作了各耳板而不贍養父母(可7:11),傳道人不撫養好兒女,怎能照管好教會呢?傳道人的兒女或者信徒的兒女,以後誰還願意奉獻作傳道人呢?歷來不少具才智的年輕人因待遇不佳而拒絕獻身,牧者的兒女大多不願步上父母的後塵。

3) 根據教會收入:在教會奉獻款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傳道人的薪酬占的比例過高,無論是信徒、堂委和傳道人都有心理壓力。但不能作為剋扣工人工資的理由,因為從理論上講十家信徒能夠供應一家傳道人,教會要反省奉獻款為什麼少。在教會奉獻款綽綽有餘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工資標準,給貧窮地區和教會作出表率。

4) 根據教師標準:傳道人是靈魂的工程師,與學校的老師從事的教育相似,付出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培養一個合格的傳道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傳道人得到教師的平均工作和待遇不為過。

5) 根據加倍原則:聖經說:“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5:17)可以領受高出社會工作的薪酬,最起碼要與信徒平均生活差不多,甚至可以是雙倍的薪酬。比如韓國有教會主任牧師的工資比韓國總統的工資還要高一元。認為牧師是神的僕人,總統是眾人的僕人。

總之:按時、足量發放工資待遇,給得爽快也算給了雙培。要加倍敬奉,不可虧待。

傳道人的自勉之思

作為傳道人自身也要反思:

①要憑信心生活:教會的薪水不夠用,上帝的恩典夠用。上帝的供應是很奇妙的,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傳道人要從心裏面依靠神,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要在信徒面前有意無意流露缺錢的事情。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是可憐可悲的,“腐爛的百合花氣味比稗草還難聞”。另外,傳道人不要具體經手教會的錢財為好。

②要有感恩之心:不要覺得弟兄姐妹愛你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都是從神領受,不起貪心,不失去感恩之心。何況,弟兄姐妹的錢也來得不容易。

③學會知足常樂:幸福不是因為擁有得多,而是因為在乎得少。小教堂的傳道人似乎一無所有,也可能一無所缺;大教堂的傳道人卻是樣樣都有,也可能樣樣不足。專職受薪如果能清心侍奉,只要你愛神,有知足,房子買不起,飯總有得吃。

④學會助人為樂:傳道人不要說自己窮,就不幫助別人,不做死海,做加利利海,有進有出。

⑤持守十一奉獻:傳道人必須守十一奉獻,最好超過,因為十一奉獻只是 “當納”。

⑥專職未必受薪:傳道未必專職,專職未必受薪,主要看上帝的帶領,不要違背從天上來的異象。有專職呼召的,就專心做好專職傳道,神會負責你的需要,去做義工,對不起主。沒有專職呼召的,就做兼職,其實做義工也挺好,以不影響主要聖工為原則,業餘的兼職,可以使他們主要的工作保持高效,且在教會事工上比較容易放得下。

⑦要有受苦心志:受苦心志不一定苦,不肯受苦,外面不苦,心裡也苦,個別傳道人奉獻不徹底,後悔了,滿肚苦水,滿嘴怨言。

⑧不給他人十架:自己媳婦熬成婆,不要虐待媳婦。不要成為虧待傳道人的人,公家的牛搶着耕地,公家的牛誰也不喂。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不虧待別人與同工,用制度保障,講道不避諱不說,有實際行動。(參徒20:20,27)

⑨不斷追求長進:傳道人的高度,往往成為信徒的限度,傳道人停止成長,對自己和教會是損失,也對不起神。為了做好教會工作,必須天天學習,唐崇榮牧師六十歲還讀第三個博士。生命有經歷,生活有見證,聖經有研究,講道有供應,學問有長進的傳道人,上帝不會虧待的。

願神祝福中國教會善待工人,不要過度消費傳道人;願神祝福傳道人靠神而活,不要為錢做僱工;願神祝福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教會尊主為大。願神恩待中國的傳道人,耶和華祝福滿滿。

Aug 22,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林信偉 – 看牧者“陣亡”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 2018.08.22
作者:林信偉

身為傳道人,筆者見到不少其他牧者在一個服事工場一兩年就 “陣亡” —— 離開了。有些因自己陷入金錢、婚外情、酗酒、作假等罪的試探而陣亡,這是咎由自取,當事人應該從中好好學功課;但同時還看見一些牧者愛教會、熱心服事,很想給教會帶來拓展和改變,卻也速速陣亡,很是可惜!以下是筆者所見的一些例子和反思:

當仁不讓

有的牧者一到新的教會,就看到教會問題多多(也確實是這樣)。所以,大有感動馬上提出改革方案,要求長執聽從而行。沒想到雖然教會的確有問題,然而長執們還在觀察新牧者的教導為人,尚未準備好完全順服新牧者,而且覺得新牧者的計劃是對他們過往服事的全盤否定,因此產生情緒,導致衝突。新牧者年輕氣盛,沒有經過磨煉,忍耐不了這些衝突,往往沒多久便自己離開——陣亡了。有些牧者年紀大些,能夠忍耐,自己堅持了下來,結果許多會眾領袖帶人離開,牧者變成孤家寡人,這是另一種陣亡。

有的牧者並不知道牧者職份不等於有了讓別人甘心順服的權柄。想擁有屬靈的權柄,需要自己先謙卑服在神手下、也謙卑服事人,到了時候就必得升高。沈保羅牧師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不要跟人爭權柄,好好講道行道,時候到了,別人就會聽你的。新牧者需要好好禱告,求神啟示什麼時候自己可以開始帶領教會改變、要先改變什麼,如此漸進而行。若不清楚神的帶領急躁而行,不但自己容易陣亡,還讓教會受損。

操之過急

有的牧者人生閱歷多些,自認有一套辦法。對教會改革大有感動,卻見領袖們光是口頭附和,卻委身不夠,不緊不慢,許久沒有太大動靜。於是牧者心急,繞過長執自己帶領一些有感動聽話的信徒就往前沖了,結果把長執落下。牧者服事或親力親為或全家上陣,安排一切,開始新的事工。自己非常辛苦,但卻因缺乏領袖們的共識與同工,結果是吃力不討好,因領袖們跟不上,沒有參與,在旁觀望,而且還招致很大的批評與反對聲浪。最後牧者不但自己服事勞累過度,婚姻與家庭常又繼之出狀況,不久枯竭陣亡。

牧者需要學習與人溝通、禱告等候的功課,等待聖靈的感動,慢慢帶動領袖們,領袖再帶領大家,這樣才有整體健康的發展。

我行我素

一個牧者新到一個教會就像結婚。夫妻結婚之後,雙方都需要調整改變,成為合神心意的丈夫和妻子,才能夫妻恩愛,彼此配合,白頭偕老。同樣,牧者新到一個教會也需要調整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的教會,教會領袖和弟兄姐妹也需要調整自己與新牧者建立配搭服事的關係。不過相對於牧者,要弟兄姐妹改變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還不一定會有顯著效果,所以牧者自己改變來適應新教會更容易些。除非是牧者親自植堂建立的新教會,否則每個教會都有行之有年的習慣與傳統、規章、做法。在新牧者上任的短暫蜜月期之後,會眾就可能開始對牧者的講道教導、為人處事,甚至穿著飲食看手機等細微之處都會提出意見、建議和期待了,而且常會將新牧者 與以前的牧者相比較。有的牧者這時仍在“蜜月”之中,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講道教導和領導滿滿自信。一聽到意見情緒就犯了,不僅不能接受,而且產生負面情緒對會眾領袖們大加責備。我曾聽過有教會領袖說,牧者聽不進意見,而且發脾氣、說傷害人的話,以講台當炮台自己還不知道。不少牧者就是在這種惡劣情況下被迫離開的。

一葉障目

有的牧者沒有意識到自己與羊群有文化差異,港台背景的牧者喜歡強調自己在大陸出生或籍貫是大陸,以淡化和大陸群體會眾的差異,但卻沒有意識到其實兩方在生活方式、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家庭教育背景、工作社會環境上都有很大差別。現在許多國語教會的會眾大多為大陸背景,而牧者仍然多為港台背景,牧者在牧養中產生的困惑與難處與此有很大關係。以前聽過蘇文峰牧師分享他為了服事大陸學人,不僅下功夫了解大陸的社會與思潮變遷,更仔細觀察認識大陸學人的言語表達、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家庭模式、生活與飲食習慣、甚至地方方言等,使他能夠很好地服事他們,真是“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

其實,無論什麼情況下,每當大家提出意見甚或產生衝突時,牧者都需要先省察自己是否有問題和虧欠,若有必要則向大家認錯道歉,表達願意與大家一起學習、改變和成長的心志。領袖和弟兄姐妹可能靈命不夠成熟,有時會提一些出格的意見,那是再正常不過的。若是牽涉到真理,牧者當然要堅定不妥協,但據我觀察,其實大多都不是這種情況。牧者的自我意識很重要,所謂有自知之明。加爾文說:「只有先認識自己,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神;只有先認識 神,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因多認識神,才照出我們自己的不潔不義。我曾聽有位老牧者說過,他以前總為自己在服事中一直受到各樣攻擊傷害而不平,現在才知道那都是神對他生命的雕琢。神用各樣的人和處境修理塑造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更合乎主用,這是神在每個被呼召牧者身上的旨意和計劃。

峰迴路轉

總而言之,牧者最需要的是親近神、學習聆聽神、明白並按神的旨意而行、等待聖靈動工的時間。教會裡有許多我們人不好出手、不能開口的事情,牧者應以膝蓋服事,懇切祈求,等候神作工。

我學到的教訓是,當一個牧者新到一個教會,首先最重要的是多花時間為教會領袖和弟兄姐妹禱告:帶領興旺禱告會、帶動大家各種方式的禱告、鼓勵禱告聚會特會、禱告主日等。

其次,好好專心在講道教導上下功夫,特別要按書卷釋經講道,從福音書或書信開始,讓聖靈藉著神的話作鼓勵、激動、責備、提醒的工作,使弟兄姐妹在全備的真道中紮根,也為神要帶領的改變作預備。經文講到哪裡,就傳講什麼,而不要急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用講道忙於應付問題,使人產生情緒,聽不進神的話。更有的牧者為了自己推動的事工或針對教會出現的問題,什麼樣的經文都可以講到這個事工和問題。另外講道中也不要動不動批評別的牧者和教會。這些都是不良範例。

第三,體貼主的心腸,盡力關懷服事有需要的弟兄姐妹,多探訪慕道友傳福音,而不是先急著看望領袖與資深會友、發展人脈。特別不要進入拉關係、建立自己地盤和勢力的世俗作風,因其最後必然帶來結黨紛爭,導致教會分裂與牧者陣亡。

第四,培養造就領袖。今天教會最缺乏的是有異象、有委身、有使命、有靈命、有恩賜、願奉獻、能謙卑服事的領袖。領袖興旺起來了,教會才能興旺成長;領袖聖潔了,教會才能聖潔。領袖不易培養,特別是新牧者要帶動培養領袖十分困難。需要耐心花時間陪著他們服事,在關係中以生命影響他們、也以神的話語教導他們,並給他們機會和空間在錯誤中學習成長。領袖的培養不是一套培訓課程、或幾次退修就能建立起來的。

最後,如《彼得前書》5章2-4節所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的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牧養是要按神的旨意牧養,甘心樂意背十字架為主受苦、作群羊的榜樣——特別在謙卑、溫柔、忍耐、寬容、憐憫、受苦上成為榜樣——這樣才會有持久和美好的服事。

作者是福建人,曾研究生物,在北美信主,現牧會。

Jul 19,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拆毀與建造 (轉摘)

耶利米書 1:4-10

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做列國的先知。” 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 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 這是耶和華說的。於是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對我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 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

 

       使徒保羅在述說自己的使命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我將福音傳給你們,是要你們放棄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參:徒 14:15)。又說:將……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將心意奪回……順服基督”(參:林後 10:5)。他又在另一處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長生,……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 3:6-9)。

       以上的經文使我們看出來,神給先知的使命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拔出拆毀,另一面是栽植建立。神給使徒的工作使命也有兩方面:一是叫人離開虛妄,攻破高傲;二是栽種生命,澆灌生命。舊約與新約的用詞雖有差別,意義卻是一樣。一切屬靈的事工,不論對人對己,歸納起來,都離不開這兩方面的要求:有拔出又有栽植,有拆毀又有建造。壞的、舊的要拆毀,好的、新的,要建造;出於亞當的要拆毀,出於基督的要建造。

       拆毀與建造,何其相反、相對?但又何其相輔、相成。不論是屬地的工程,或者是屬天的工程,這條原則是相同的。在此,神給我們看到,拆毀與建造又是真理之餅的兩面。

       在已過的年代裡(大約 50 年以前)有位神的僕人,他在蒙恩之前已經受過高等教育,社會地位也相當高,很受人們的愛慕器重。他有一位信主而賢德的妻子,但他自己卻不信福音而且還討厭福音。沒有料到,過了幾年,這個討厭福音的知識分子竟然被他所討厭的福音抓住了,他悔改信主了,而且成了一一個熱心的基督徒。不久,他又被聖靈進一步抓住。他接受了呼召,放下了優越的地位和享受,甘作一個貧窮的福音使者。他在主的手中接受拆毀和建造。他被主驗中了,蒙主賜他以恩賜和能力,成為當時教會不可多得的福音使者。凡是聽過他傳講信息的人,莫不受到聖靈的感動:如逢春風,如沐化雨,如刀扎心,如醫治病,如師授道,如父施教。這些,是這位福音使者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

       凡是蒙主使用的人都受過主手的直接對付,都經歷過必要的拆毀和建立。屬靈的規律是公平的:”你的日子如何(度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顯示)”(申 33:25)。

       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是我們常常歡喜提到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頑強的”大腿”如果不被”摸扭”致殘,他就一直要照自己的 “聰明” 去為人,他就無法變成 “以色列”(創 32章)。新約書里,那個自是自義又有一點權勢的大學者大數人掃羅,如不在大馬色路上被大光照射而仆倒在地,他就無法改變舊認識、舊態度、舊作風、舊手腕。他也無法領受 “第三層天”上的造就而成為深知基督奧秘的偉大保羅。掃羅,倒下去!保羅,站起來!這就是他的歷史;這也是屬靈的規律。我們看見:磐石不受擊打,就無活泉流出(出 17章);罪惡如不出去,活水就無法進來;玉瓶如不破碎,就無香膏流芳;舊人如不與主同死,就無新人與主同活(參:羅 6:8)。而且,死得愈透,活得愈好;我們的大牧者在一次講道中,親口用簡單而形象的話,印證了這一條真理規律,他說:”修理乾淨,結果子更多”(參:約 15章)。”修理” 就是拆毀,”結果” 就是建造。

       屬靈的建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先拆毀某件自身的障礙,隨後聖靈就引他進入深的真理。拆毀與建造表現於兩個階段之中。例如,先是”流淚撒種”,後是”歡呼收割”。另一種情況是:什麼時候有拆毀,什麼時候就有建造。你在何事上拆毀自己,打倒自己,破碎自己,神就在那個時候,那件事上建立你、成全你。馬利亞何時破碎玉瓶,就在何時流出香膏。亞伯拉罕何時表現對羅得的寬廣胸懷,在選取牧場一事上作出高風格的退讓;神就在那個時刻,對他發出寶貴的恩言,應許說:從你所在的地方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地,我都賜給你的後裔(參:創 13:14-15)。…

       基督徒的一生應當是不斷拆毀又不斷建造的一生。在拆毀中建造,沒有拆毀也就沒有建造。這樣的例證在歷史上,在我們四周,不知道有多多少少。為什麼說基督徒的一生是不斷拆毀又不斷建造的一生呢?這是因為今世有很多試誘如同病毒傷害着我們的靈命;又因為在追求靈命長大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本來看不到的弱點和過失,有待進一步拆毀。此外,還因為舊過犯、舊障礙,過去雖曾拆毀、拋棄,現在又重新回來纏繞,或者它以新的面貌和形式吸引着我們去戀慕它,或者引誘着我們偷偷地嚮往它。所有這一切,都能成為前進路上的阻力,或者使人重走彎路。

       然而,慈愛的神決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女在曠野 “繞行”,甚或 “倒斃”;於是採取措施,以各樣方法向我們招手,直至我們重新興起,成為他所器重的人(參:賽 43:4)。為此,我們的一生就需要不斷拆毀又不斷建造,直到一生路程的終點。

Pages:«1...9495969798991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