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by "Admin, Author at Cong Fang - Page 93 of 114"
May 12, 2016 - Default    No Comments

基督教簡史(修訂中…)

第一章 使徒時代

使徒時代的教會是 公元 30-100 A.D.anno domini 是拉丁文, 意思是 “in the year of our Lord”,主後)。可惜在第6世紀(公元 501-600 A.D.),Dionysius Exiguus 推算耶穌降生錯算了幾年:耶穌降生時是大希律 Herod the Great 還在位的(太 2:1)。大希律在猶太人的逾越節或前幾天逝世,就是公元前4年4月4日或前幾天。所以耶穌降生可能是在公元前4年1月,有人說是 4-6 B.C.(“Before Christ” 主前)。
A. 福音在本地
  • 公元 30-45 A.D. – 在本地見證時期(徒 1-12章)。
B. 傳道範圍擴大時期(公元 30-45 A.D.)(徒 13-28章)
  • 公元 45-58 A.D. – 保羅3次旅行佈道:在3次旅行佈道期間,他寫了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羅馬書。
  • 公元 61 A.D. – 保羅被囚於羅馬:他在監房寫了腓利門書、歌羅西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被釋放 4-5 年後,寫了提摩太前書、提多書。
  • 公元 67 A.D. – 保羅再次被囚,在尼羅皇迫害之前,又寫了提摩太後書。
C. 向西擴展時期(公元 68-100 A.D.)
  • 公元 66 A.D. – 猶太人反抗羅馬。
  • 公元 70 A.D. – 羅馬將軍提多毀滅了耶路撒冷。約翰在以弗所時期,福音在不列顛流傳:這是由於保羅坐監時向禁卒傳福音。禁卒悔改後,過了不久就到不列顛傳福音立教會。
  • 公元 70-110 A.D. – 教會史最模糊的時期,但新約(除了彼得書信外)差不多都是在這時期寫完的。

第二章 古世紀史

A. 公元 100-476 A.D. – 是古世紀時期。
B. 公元 98-590 A.D. – 是教父時期:當聖經寫完,使徒們離世之後,教會由教父帶領一直到有第一位教皇為止。
C. 公元 54-305 A.D. – 是羅馬10次大逼迫時期:基督徒被列為非法分子:抄家、被捕、處死、又有各種酷刑和燒毀聖經等。教會又有異端侵入,至令教會有腐化與分爭。
D. 公元 306 A.D. – 君士坦丁 Emperor Constantine 上台,局面有了好轉。

E. 公元 325 A.D. – 尼西亞大會 Council of Nicea 結束了這個時代。
 

第三章 政教合一時期

羅馬十大逼迫告終。君士坦丁皇登位,宣布信仰自由。不久,國家大權轉移到教會主要人員手中。忠於神的人不同意君士坦丁和西維斯特 Syvester 任羅馬大主教,他們不願同流合污。後來逼迫復起,來自掌權的教會組織。北非多納徒教派人多,上訴於羅馬皇。皇召開雙方會議,說多納派不合理,於是他們就被定罪了。
A. 君士坦丁 Emperor Constantine(公元 274-337 A.D.)
  • 他的母親是個熱心的信道者。
  • 公元 311 A.D. – Emperor Constantine 與迦列流頒布 “寬容敕令”,停止對教會的迫害。
1. 爭王位戰
  • 公元 312 A.D. – Emperor Constantine 和 馬克西緬 之子 馬克森 Maxentius 爭奪王位,在米里維安橋 Milvian Bridge 決戰。Emperor Constantine 看見西沉的日頭上有一道光,那光變成一個發光的十字架,上面用希臘文寫着 Hoc Singno Vinces,就是 “靠這記號就必得勝”。他請問一位主教說,這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這就是你們羅馬所逼迫的耶穌。你當靠這記號就可以得勝”。第二天(10月28日),他果然戰勝了對方,成為羅馬西部的統治者。主後,在西部的教會迫害已經停止了。他又將十字架旗號作為軍旗。
2. “米蘭敕令” Edict of Milan
  • 公元 313 A.D. – Emperor Constantine 與東部的統治者李錫尼 Licinius 頒布了 “米蘭敕令”,宣布信仰自由,不準再逼迫基督徒,而且定基督教為國教,由他領導(但還保持以前所擁有異教大祭司的權威,要百姓拜他)。於是教會也就開始腐敗了!
3. 李錫尼 Licinius 
  • 公元 314 A.D. – 君士坦丁與李錫尼失和,戰火重燃。東部重新迫害教會。
  • 公元 323 A.D. – 他打敗李錫尼,統一了羅馬帝國,作全羅馬的皇帝,給予教會特權。
  • 公元 324 A.D. – 政教合一。
4. “尼西亞會議” Council of Nicaea
  • 公元 325 A.D. 這是第一次大公會議,來自各地區的 300 多位主教出席,由君士坦丁主持。君士坦丁在畢斯尼亞 Bithynia 的尼西亞召開,主要討論亞力山大一長老亞流 Arius 的亞流主義 Arianism。
  • Arius 說:“耶穌是被造的”。Arianism 推行了300多年,而且成為幾個國家的國教,特別是北方。
  • 除了兩人之外,其他人都定了亞流的錯誤,確定耶穌是神,子與父平等。並制定《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
  • 兩年之後,王又迎回了Arius 。
5. 遷都
      • 公元 330 A.D. – 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庭 Byzantium,建城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
6. 君士坦丁死
      • 公元 337 A.D. – 他受洗之後就死了。他死了以後,他的3個兒子瓜分了羅馬帝國。但因為他們爭權奪利,所以禍及了教會。
B. 君士坦丟 Constantius II
      • 君士坦丁 Emperor Constantine 的父親是 君士坦丟 Constantius I,他的兒子又取名 君士坦丟 Constantius II。
      • 公元 353 A.D. – Constantius II 為皇,他傾向亞流派 Arianism,開始反對《尼西亞信經》,並且干涉教會。
C. 猶利安 Julian(公元 361-362 A.D. 在位)
      • 公元 361 A.D. – 君士坦丁的侄子猶利安登位,開始恢復異教敬拜,他被人稱為“背教者猶利安”。
D. 狄奧多西 Theodosius(公元 379-395 A.D. 在位)
      • 他是羅馬最後一位皇帝,大力剷除異教,恢復教會的權利。
1. 第二次大公會議(公元 380 A.D.)
      • 狄奧多西召開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確定了尼西亞信經。皇帝重新三一神論,禁止多神教,譴責亞流派,再次放逐亞流。他只許信基督。
2. 皇帝認罪悔改
      • 公元 390 A.D. – 帖撒羅尼迦城暴亂,皇帝殺了當地居民7000人。
      • 米蘭 Milan 主教安布羅修 Ambrose 警告皇帝:“若不悔改,就開除你皇帝的教籍。” 皇帝認罪悔改了。
3. 皇帝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公元 392 A.D.)
      • 教會成了世俗化!
4. 耶柔米 Jerome(公元 340-420 A.D.)
      • 他生於意大利東北部一個小鎮的基督教家庭中。他在羅馬就學,熱愛希臘文、拉丁文和哲學等。
      • 公元 360 A.D. – 他受洗後就離開羅馬,到高盧作修道士。
      • 公元 374 A.D. – 他到 安提阿 Antioch,得了大病,病中夢見自己站在神的審判台前,聽有聲音說:“你是誰?” 他回答說 “我是個基督徒”。他受到審判者的斥責:“你說謊!你是西塞羅(古文學家)的門徒。” 之後,他決心不鑽研異教古籍了。
      • 他回到 敘利亞 Syria 東部 的沙漠進行苦修,學習希伯來文,鑽研聖經。
      • 公元 379 A.D. – 他在 Antioch 接受了長老的職分。
      • 公元 382 A.D. – 他接受 羅馬主教 達馬蘇 Damasus 的委託,將聖經譯成拉丁文。這譯本就是天主教的《武加大譯本 The Vulgate》,又叫 “拉丁通俗譯本”。
      • Damasus 死了以後(公元 384 A.D.),他心裡不安。
      • 公元 385 A.D. – 他在 Antioch 退位了,成為修道院的領袖。
      • 約於 公元 388 A.D. – 他譯完了新約。然後,他在 Bethlehem 譯舊約。
      • 公元 405 A.D. – 他譯完了舊約。
      • 他又寫下全本聖經的注釋。他有很多神學的著作。
      • 後來他在 Bethlehem 修道院當院長,直到離世為止。
5. 奧古斯丁 Aurelius Augastine of Hippo(公元 354-430 A.D.)
      • 他生於非洲的塔迦斯特Tagaste(現在的阿爾及利亞)。
      • 他是北非拉丁基督教3大領袖(特土良、居普良、奧古斯丁)最著名的一位。
      • 他的父親是個有地位的異教徒:財產不多,是個懶散偷安的人,直到臨終的時候才信了主。
      • 他的母親莫尼加Monica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受到父母兩種性情的影響。他母親為他的縱慾流淚禱告,後來得到米蘭主教對她的安慰。
      • 他17歲在迦太基求學,就與一姘婦同居了14年,在公元372年得了一個私生子,極為他所愛。他後來休了這女人,這是他的黑暗時期。
      • 他當初信摩尼教,共有9年。公元383年,他遷到羅馬;次年,他被委任在當時帝國都會米蘭教修辭學。
      • 在米蘭時,他又與一女子結上了非法之緣,比前更不正當。
      • 後來,他讀到新柏拉圖派的威克多林傳記,大受感動。
      • 一天,他獨自到一棵無花果樹底下禱告,似乎聽到有聲音說:“拿起來讀吧”!他面色大變,順手翻到羅馬書 13:13-14。從那天起,他悔改了!正是公元386年。夏天將盡時,他離開情婦,辭去教職。他母親聽了大大歡喜,說:“我平生的目的達到了”。不久,她因患熱病而死。
      • 公元387年復活節時,米蘭主教安波羅修Ambrose為他施洗,那時他才33歲。
      • 公元391年,他往希坡Hippo為神甫,公元395年,他又繼承了主教的職分。
      • 他生平著作超逾113本及500多篇講章,極力辯斥異端。他的名著有在公元400年寫的《懺悔錄》Confession與公元412-426年寫的《神的城》The city of God. 《懺悔錄》述說他自己生平與他母親的離世。《神的城》可說是第一部教會歷史哲學,因羅馬的滅亡而寫的。但可惜他引出其它錯誤:靠聖禮得救,以武力使人歸主。
      • 公元430年,他死在希坡,年76歲。馬丁路德說:“除了聖經之外,教會中再沒有一位牧師能與他相比。”
      • 五、羅馬分東西(公元395年)
      • 狄奧多西皇死了以後,由他的兩個兒子分佔了羅馬帝國。
      • 東羅馬:東羅馬由長子任皇帝。
      • 東羅馬亦稱拜占庭Byzantine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
      • 西羅馬:西羅馬由次子任皇帝,仍以羅馬為首都。
      • 公元410年,西羅馬被阿拉利克Alaric所領的哥德人攻陷,於公元476年滅亡了。
      • 在西羅馬亡後(公元476年),東羅馬殘喘了千年,後來君士坦丁堡落入回教土耳其人手中。

第四章 中世紀史(公元500-1564年)

西羅馬於公元476年滅亡之後,也就是古世紀史的終結。在這以後,因蠻族的統治,所以稱為“黑暗時代”。這時代又稱為“政教合一時期”或“天主教時期”。
355年雖然已有羅馬教會,也稱天主教會,但到公元590年才正式是西歐教皇時代的開始。
中世紀史應從公元500-1564年間,亦有說是公元400-1400年間。
一、黑暗時代
最黑暗的是意大利。當時有兩個教皇極力破壞教會(約翰第十二和本尼狄克第九)。
二、天主教時代(公元590-1517年)
公元3世紀末,教會組織受到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來稱為羅馬教。1054年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
“教皇理論”是由利奧大主教(公元440-461年當大主教)倡立的。
天主教時代,把異教多神主義儀式搬入教會裡。這時殺死成千上萬的基督徒,西班牙殺了600萬,法國南部和德國南部殺了110萬。

1.大格理高里Gregory the Great
他是羅馬主教,於公元590年宣布自己為第一任教皇(教皇之父)。他是第一位修士出身的教皇,是拉丁4大教父之一。他以教干政、政教聯合。這是西歐教皇時代的開始,以前的不算為正式教皇。
公元596年,他差遣奧古士丁和40位本尼狄克僧侶往根德Kent向英國人傳道,成績優良。
2.查理曼Charlemagne(公元768-814年為皇)
公元732年,法國王查理Charles在都爾Tours戰敗回教人,世人稱他為馬特兒Martel,就是“戰槌”的意思,又稱他為“西歐基督教文化的救主”。
他的孫子查理曼於公元768-814年作王,征服了德、法、意、西等國。他的“曼”字是“偉大”的意思。
他死於公元814年,帝國分給他的3個孫子,國土分為德、法、意。
1540年,因羅馬早已遷都,才分出“東正教”。
3.十字軍東征(1096年)
1073年,土耳其人攻取聖地。
1095年,烏爾班第二UrbanⅡ在法國大公會中發表演說,要西歐聯攻土耳其,奪回聖地。
1096年,歐洲各國派30萬人東征。3年後,小亞細亞人脫離了土耳其,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把猶太立為基督教國家。那時,十字軍只剩下兩萬多人。不久,回教人又攻打猶太人。十字軍雖然7次作戰也無效,巴勒斯坦復歸回教人管轄了。
十字軍東征失敗了,但對文化有大影響。
三、改教運動初期
本來不應稱“宗教改革”。基督教會本來不用“改革”。但可惜的是,直到第4-5世紀的時候,那些混進教會裡的人把持教會,使教會慢慢變了質,特別是在天主教掌權時期,成為中世紀的“黑暗時代”,長達約有1000年之久。後來有人起而反抗天主教(羅馬天主教),要把教會恢復到使徒時代的真面貌。我們應該說是“更正”,我們沒有改變;而是天主教改變了。我們只不過“更正”就是了。之後,人們稱基督教為“抗羅教”Protestants、“更正教”或“新教”。
1.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1329-1384年)
宗教革命,最早是由威克里夫(英)喊出來的。
他和他的門生胡司約翰John Huss同被稱為改教的“晨星”。馬丁路德也很尊敬他們二人。

四、更正時期
經過更正初期的威克里夫和胡司約翰,百年後來到改革(更正)的高峰。

1.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
他是更正教者的主將,一個偉大的更正教領袖。他最重要的發現是“因信稱義”。馬丁改革成立“信義會”。
2.慈運理(1484-1531年)
瑞士的更正教者慈運理,緊接馬丁路德等的更正教,以區利赫為中心。
他生於1484年,他比路德年輕兩個月。他得過碩士學位,22歲做神甫。
1519年,他受瘟疫所侵,他祈求神,決心奉獻自己,一生侍主。他就在這年開始更正,在區利赫反對“贖罪票”成功了。1520年,他反對“煉獄”。1522年7月,他與安娜蓮哈特秘密結婚,結婚兩年後才公開宣布。
1523年,他宣布了羅馬教的罪狀67條,包括禁止神甫結婚。之後,許多神甫與修女開始結婚了。
他的更正是從區利赫傳到瑞士各地,羅馬教區以武力攻打區利赫。1531年慈運理戰敗,死於戰場。
他與路德在聖禮上、在原罪與本罪上的解釋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教會稱為“改革宗”,與“路德宗”(信義宗)是有差別的。他成立“長老會”。
3.約翰·加爾文 John Calvin(1509-1564年)
1536年,他到日內瓦與法惹勒Farel合作,後來被逐離日內瓦,逃到施塔斯堡。他曾著有《基督教要義》,又完成了《羅馬書注釋》。《基督教要義》為新教中的傑作,曾用9國語言再版70餘次。
1541年9月,他由施塔斯堡經意大利回巴黎。後來他要返回施塔斯堡。當他途經日內瓦時,法惹勒留他協助更正。日內瓦遂變成基督化的城市,他在日內瓦23年,十分成功(1541-1564年)。他極力反對羅馬教,比信義宗更激烈。
馬丁路德發現“因信稱義”,加爾文發現“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

第五章 近世紀史(1564年)

一般人認為中世紀史是到1500年,這是個大約數。應該說,中世紀史到更正教時期加爾文(1564年)為止。之後,就進入近世紀史了。
更正教是把天主教的錯誤恢復過來,回到聖經真理里。可惜初期恢復未夠徹底(啟3:2)。有些國家用武力來支持,藉以脫離羅馬教。之後,歐洲出現了許多“國教”。
現在我們着重談近世復興史,至於更正不徹底的地方,留在談論“宗派與合一”時詳論。
一、更正後的初期
馬丁路德從天主教出來,主要是發現了“因信稱義”的真理,但還有很多天主教的錯誤沒有更正,例如點水禮等。加爾文的更正,主要是發現“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也還有許多真理沒有發現,也沒有把天主教的錯誤全部更正過來。但總的來說,更正教是回復到初期使徒時代的樣式了。

本仁·約翰John Bunyan(1628-1688年)
許多人都喜歡讀《天路歷程》(聖遊記),這本名著是英國小鎮的一位銅匠本仁·約翰寫的。他因信仰純正而被囚。他在監房裡花了12年才寫成這本名著,於1678年出版。
(1)他生於英國貝德福Bedford鎮一位貧苦銅匠家庭里:
他少年時,在一銅店當學徒,16歲從軍參加內戰。戰爭完畢,他回鄉重操舊業。不久,他娶了一位美麗女子馬利為妻,她的善德改變了他的惡習。他得蒙紀福德牧師的幫助,他得救了。當紀牧師死後,他接任做傳道。
他的妻子生了4個孩子就死了,頭一個女兒生來是瞎眼的。1659年,他續娶了一位女子,在《天路歷程》名著里稱她為“心慈”。
(2)“國教”與“清教徒”:
英王查理二世強迫人參加國教,禁止其他教派聚會,又不准他們的傳道人講道。
英王是教會最高首長。
那些堅持純正信仰的人被稱為“清教徒”,他們多有被捕、處死或放逐的。
(3)講道、寫書與受迫:
本仁·約翰寧願受逼迫也不逃跑、也不放棄講道。1660年,他被捕了,在獄中12年。他的妻子探望他時,用紙卷當作牛奶瓶的塞子,來供他寫稿用,就這樣他在獄中寫了12本書,其中最著名的一本是《天路歷程》。這書他在生時已銷售了10萬冊。
1672年,他在離家鄉不遠的地方講道和佈道。1676年,他再次被捕入獄,但他仍是不斷地寫作,至死忠心!
1688年夏天,他遠行歸家時遇大風雨,因生熱病而逝世,享年60歲。
二、復興時期
歐洲文藝復興開始,才有宗教改革,到18-19世紀是教會大復興時期,特別是歐美等國;中國在20世紀前半也有大復興。但按全世界來說,20世紀是老底嘉不冷也不熱時期。
1.衛司理·約翰John Wesley(1703-1791年)
他是英國循道會的創辦人,領導英國教會大復興。
衛司理與他的同工懷特斐Whitefield:衛司理力傳“因信稱義”,但不同意加爾文的“預定論”。懷特斐佈道比衛司理更有能力,他不只相信“因信稱義”,更注重講“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之道。他後來成立了“循道會的加爾文派”。

2.牛頓·約翰John Newton(1725-1807年)
他母親常為他的得救禱告,希望他能作牧師。他幼年跟父親航海,犯罪作惡,後來做販賣奴隸生意,因鬧事反在非洲淪為奴隸,被父親救回。他在途中遇上大風浪,船幾乎沉沒了。於是他認罪悔改,生命有奇異的改變。經16年努力,由聖公會按立為牧師,被派往奧尼爾作工,又到倫敦作工,出版《彌賽亞》講道集。
當時英國國會議員韋爾伯弗思與他交通之後,成為好友。
他80歲時,雙目失明,但他還照樣傳道。
他在83歲離世前,自己寫了墓志銘:“牛頓·約翰,生長英倫,離經叛道,罪惡沉淪,放逐非洲,身經大劫,蒙主恩佑,履險若夷,且膺聖職,年八十三,辭世安息”。
他不只是一位偉大的佈道家,又是聖樂詩人。他總共寫了280首聖詩,“奇異恩典”可以說是他的自傳,也是一首代表作。
弟兄會
18世紀在德國南部的波希米亞,神興起了新生鋒夫Zinzendorf弟兄。他接待了許多逃亡的清教徒、不同宗教的弟兄們,開始摩爾維亞弟兄聚會。
約在1828年,一位愛爾蘭都柏林城Dublin三一書院的學生剛林Edward Cronin因接受聖餐時被拒,便毅然離開教會,和幾位信徒在家裡開始擘餅聚會。不久,一些信徒在其它地方也組織了類似的聚會。
初期弟兄運動的領袖,主要是葛夫斯A. N. Groves、比勒J.G. Bellet、達秘J. N. Darby、慕勒G. Muller、加益H. Craik、牛頓B. W. Newton及希基力S. P. Tregelles等。
由都柏林開始,這新興運動漸漸蔓延起來,特別是在普里穆特Plymouth與彼斯托Bristol兩地的發展工作。
1831年,在普里穆特成立第一個弟兄團契,歷史上的弟兄運動也在此取名。這團契主要領袖是牛頓和達秘。達秘是弟兄運動最著名的首領。弟兄運動伸展至歐洲、北美、西印群島、澳洲、新西蘭等地。
1845年,普里穆特弟兄團契分裂:公開的弟兄Open Brethren跟隨慕勒和加益;關閉的弟兄Exclusive Brethren以達秘為首領。
達秘和牛頓就因着在基督再來這個真理上看法不同(災前被提,災後被提)而分開了。弟兄會從此公裂,直到今天,分成一千多派。到20世紀初,弟兄會就荒涼了。
5.李文斯東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年)
他是一位最著名的非洲佈道家。
6.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年)
他是英國的一位名牧師,亦是世界復興史大佈道家之一。
7.莫勒·喬治George müller(1805-1898年)
他是英國孤兒院的創辦偉人。

8.慕迪D. L. Moody(1837-1899年)
英國的司布真、美國的慕迪,是近世著名的大佈道家。
慕迪的先祖是清教徒,住在麻省。慕迪4歲時,父親死了。他母親帶着9個孩子,過着貧苦的生活。
他少年時在鄉間務農;他做學徒時就想做一個賺10萬元的大商人。
17歲時,他到波士頓求助他的舅父打理鞋店。他在波士頓上主日學後信了主。
19歲,他到芝加哥做售鞋員,後來,成了鞋店老闆,但神叫他捨棄生意,叫他“得人如鞋”。
他在鞋店作工5-6年後,請求去教主日學,但校長說他們只有16個學生,竟有12個教員,因而叫他自己找學生。於是他四齣找了18個“孩子”,交給別的教員後,自己再騎着小馬到處去尋找。有人叫他“傻瓜”。
他是教主日學出身的,後來,他當了主日學會長。有一個主日學學生長大後做了芝加哥郵政局長,最後成為一名美國陸軍總司令。他的學生增加到1500人。林肯總統也去參觀他的主日學。
他和一位主日學女教員愛梅結婚,她勸慕迪走窄路。她是慕迪的賢內助。慕迪在離世前說“你是我的好妻子”。
他每早晨4時,就起床禱告和讀經。
他每天最少要對一個人講耶穌。
美國南北戰爭時,他到軍隊里去向士兵傳福音。他協助青年會開佈道會,他用大帳幕開了1500次大會。
他30歲時,他的妻子患了病,醫生叫他們作一次海上旅行。於是,他們去訪問英國,會見了佈道家司布真,和靠信心度日的莫勒先生,他得到很大的幫助。他又從一位兒童佈道家一連7日講約翰福音3:16得到啟發。
他在英國得了新靈力回國後,發現音樂配合很重要。神給他預備了一位音樂家孫蓋Sankey和他合作,成為美國基督教史中最光榮的一頁。馬丁路德也說:“除了神學以外,我對於音樂也表示十分的敬意。”
有一次,慕迪講“好牧人”,請孫蓋唱詩,他把在火車裡拾起的一首聖詩,立時配上曲譜唱出,成為著名的《主尋亡羊》歌,使許多人受感動悔改歸主。
慕迪和孫蓋出版自己的詩集,數小時後就售完了,所賺的數百萬美元,用來建芝加哥禮拜堂。
慕迪和孫蓋有6年的大佈道,在倫敦佈道2年,聽眾達233萬多人;在美國佈道4年,美國教會大大復興,其影響力直到如今。
慕迪文化不高,常常錯用語法,但他講道大有能力,有3位姊妹不斷為他禱告,提醒他需要聖靈的能力。
他知道單開奮興會不能持久,要多做文字的工作。他設有售書會,共印發了書籍177種,計1100萬本,聖詩達100萬本,小冊3500萬本。
他於1886年創立“慕迪聖經學院”,大廈共有38所。現有財產500萬美元。他希望每年能有1000學生在此畢業。
他身高5尺7寸,體重280磅。他說:“我每一磅都是屬神的”。他不願人稱他為“牧師”。
他於1899年離世,享年62歲。在離世之前說:“當你們看到報紙上慕迪死亡的消息,不要相信,因為,那時我是跨進永遠不死的住所,帶有一個不被罪玷污、並象主耶穌一樣的榮耀身體。”
美國還有一大佈道家斐尼Charles Phiney. 他曾到一礦山,礦工們一見他,便笑他,說:“講耶穌的來了!”他當時用雙眼瞪着他們,他們就一個個低下頭來。當他向他們講耶穌時,他們都流淚悔改相信基督。
他沒有創辦聖經學院,而慕迪有“慕迪聖經學院”,所以,更多的人認識慕迪。

三、末世教會
末世教會,一般人都認為是從20世紀直到基督再來止,也有人認為是從以色列復國(1948年)開始到基督再來為止。
20世紀的教會,總的來說是“不冷也不熱”的老底嘉時期。末了,又產生了“一統教”的組織,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等大聯合,這是啟示錄17章大淫婦的前影。
老底嘉教會多半是“不冷也不熱”,但神也在老底嘉教會中興起一些個別的得勝者,給與最大的獎賞:“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的寶座上與我同坐……。”(啟3:21)歷代和得勝者都有自己的寶座,唯獨老底嘉教會的得勝者能坐在耶穌的寶座上。
下面我們舉出個別神所重用的人,他們成為20世紀教會中的典型人物。
1.孫大信Sundar Singh(1889-1929年)
孫大信是印度錫克教教徒,生於一個富有的家族。他母親希望他長大後作個沙陀(即佛教的和尚)。但他母親在他14歲時死去。
孫大信喜歡看所有宗教書籍,惟有聖經使他憎厭。他常用石頭或牛糞擲向傳道人。他還撕毀和燒掉聖經。此後,他心裡不安,甚至有自殺的念頭,於是他試試禱告:“神啊,如果有神,求你把正路指示我,就作個沙陀;否則我就自殺了。”約1小時後,他忽然看見屋內有大光,不久見滿室雲彩,雲彩中出現一個光亮的人,手上有釘痕,問他:“你為什麼逼迫我?……”他恍然大悟,悔改信了主。
當他信了主後,就受到許多逼迫。別人勸他歸回錫克教,但他堅決不回。他父親只好逐他出家,他逃到一所教會學校。
後來,他的叔叔用金銀珠寶來引誘他回錫克教,但他也不答應。
當孫大信16歲時,走遍了十多個國家傳福音。有一次,他被人趕到山洞裡。第二天醒來時,見洞中有一隻未睡醒的豹!當日,他回去講道說:“人不接待我,豹反接待我,實在人不如獸之有愛心。”
他在19歲時,決心要到西藏傳福音,他的足跡遍及錫蘭、緬甸、馬來西亞、日本和中國。
一次,他在西藏的拉薩傳道,被人擲入井內鎖着。忽然有人把井鎖開了,把他從井裡拉上來,那人就不見了,他的傷也完全好了。另一次,他預備過河時,忽然有人背他游水渡河。之後,那人突然不見了。
他最後入西藏是在1929年。以後就失蹤了。他的一生,從得救到失蹤都很奇妙,有如當日的使徒似的。
2.巴德Karl Barth(1886-1968年)
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神學家。
1886年,他生於瑞士的巴色,他父親是歸正教的牧師。他初入神學院,深受自由派(不信派)的哈納克Harnack及赫爾曼Herrmann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常讀路德和加爾文的著作,於1918年寫了一本《羅馬書注釋》,震驚當時的神學界。1920-1930年,他作幾個系統神學教授,後來寫了《教會教義》14卷。
他反對現在自由新派神學、羅馬天主教神學和那些靈恩派佈道家們的理論,因那只是“現代伯拉糾派”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因見希特勒的殘酷,於是起草“巴冕宣言”譴責納粹主義,因此,在1935年被逐出德國,返回瑞士。
他曾到美國幾次,在1962年,應芝加哥大學神學院之聘,前往講學。
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神學家,連批評他的人也承認“他是一座大山”。
1968年12月9日,在瑞士巴色城返天家,享年82歲。

第六章 中國教會簡史

福音最先傳到中國是在公元635年,唐朝的景教就從波斯傳入。這是中國教會歷史的第一個時期。
一、景 教Nestorianism
1.景教
公元第四世紀的涅斯多留原是安提阿教會的長老,後為君士坦丁堡教會的大主教。以後,被羅馬皇帝放逐到埃及,不久就去世了。
涅斯多留的信徒們也被放逐到波斯。他們在波斯建立教會,把福音傳到亞洲,成了“景教”。
2.景教傳入中國(公元635-842年)
公元635年,第一位波斯傳教士阿羅本Alopen到達中國長安,把經典譯成中文,幾年後,在長安建立景教寺(景教的教士自稱為“僧”,禮拜堂稱為“寺”,效法佛教和道教的用語)。同時吸收道家“道”的恩想和儒家的“道論”。
到唐高宗時,景教傳遍全國,有3萬信徒,有華麗的教堂,是景教最興盛時期,直到武則天女皇時期,景教才受到挫折。到公元845年武宗時,下令消滅景教。景教徒大量被殺,四散逃亡。景教只存留了210年。
3.“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這碑建於德宗時期(公元781年),直到1623或1625年,在陝西西安郊區才被掘出。人們才了解景教的真相。
4.景教的錯誤
他們忽略了救恩的重點,又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涅斯多留的教義與東正教和天主教略有差別。
二、馬禮遜(1782-1834年)
景教之後,馬禮遜是第一個將福音傳入中國的先鋒。
1.羅伯·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來中國
他是在英國新堡長大的,在家中排行第8,20歲時決志傳道。他25歲(1807年)接受倫敦佈道會差派到中國。由於當時東印度公司拒絕傳教士乘其船隻去遠東,馬氏只好假道美國來廣州。他在廣州暫居美國友人處。他身穿中國服裝,留長指甲,長辮子,吃中國餐。由於清政府嚴禁傳教,自1809年2月20日,他供職於澳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當譯員,同時又傳道與著書。
他妻子瑪麗·莫頓因霍亂去世,在1824年,他回英國度假時與艾女士結婚。

2.翻譯聖經
(1)新約:
1810年9月譯完使徒行傳,1811年9月又譯完路加福音。1813年完成新約譯本,在廣州發行2000本。
(2)舊約:
英國倫敦佈道會派傳教士米憐Wm Milne(1785-1822年)來華,協助馬禮遜,於1819年11月完成舊約全書,1823年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出版。馬禮遜是第一個把《新舊約全書》完整地介紹到中國的傳教士。梁發參與聖經的刻版、印刷和出版。
3.最先受洗的兩位信徒
(1)蔡高(1814年受洗):
他是一位有名的刻字工人。馬禮遜來華傳道7年,直到1814年,蔡高終於歸主,他是第一個受洗歸主,在澳門海濱小丘旁流下的泉水中受洗。後來蔡高的兄弟蔡興和蔡三也受洗歸主。
(2)梁發(1816年受洗):
他也是一位刻字工人,1816年,在馬六甲由米憐施洗,成為第二位中國信徒。
1824年,馬禮遜按立梁發為第一位中國牧師,繼承馬禮遜在廣州傳道與著書。馬禮遜回英度假,在1826年,他重返中國。
4.接班人
馬禮遜最後幾年,因積勞成疾,就寫信到歐美派人來中國。
美國公理會派裨治文Elijah Bridgman傳教士前來;倫敦會亦派了衛三畏牧師。他們成了中國教會的先驅名牧。
1834年8月馬禮遜逝世,享年52歲,葬於澳門。
三、太平天國
1.革命之前
1843年,洪秀全試革命,但未成功。於是他重讀梁發所著的《勸世良言》,自施洗禮,並和馮雲山創“拜上帝會”。1847年春,洪秀全與洪仁玕到廣州學基督教教義。
1847年7月,洪秀全回到廣西,與馮雲山制定宗教儀式和《十款天條》,創立了中西合壁的宗教。

四、中國教會創建之後(1860-1899年)
自從馬禮遜來華以來,信徒從6人增至2000人。
1.何進善
1846年,何進善被按立為牧師,是繼梁發之後的第二位中國籍牧師,1864年,他在廣東佛山成立自立教會。

2.席勝魔(1835-1896年)
原名席子直,是山西省平陽府臨汾縣人。
他染上煙癮,後病重。氣斷後,忽聞命令他回去,他又回到棺內屍身,醒起病去,但仍有煙癮。
適遇華北五省大旱,求菩薩無用。當時有外國傳教士李修善和德治安被派去賑災,勸人敬拜真神,求神賜大雨。幾個月後,大降甘霖。席子直受李修善的感召而信主,改名“勝魔”,意思是靠基督的能力勝過魔鬼。果然靠聖靈戒除煙癮。他受了水禮後,聲明不休妻,不納妾。多人因他的好行為信了主,公眾推舉他為村長。
他是山西內地會的長老,在鄧村創立福音堂,是內地會最早的自立教會。他寫了許多優美的詩歌。
後來他一面開藥房,一面佈道。他特別設戒煙局,由山西擴展到陝西、河南和河北,共45個戒煙分局。
他在救人身體與靈魂上至死不變,實是後世信徒的好榜樣。

3.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年)
他是中國內地會(現稱“海外基督使團”)的創立人。
1832年,他生於英國的約克郡Yorkshire. 他尚在母腹時,父母已將他獻給主了。
他13歲協助父親在藥房作工。他自修拉丁文、希臘文、幾何代數等。
他17歲得救,並在循道會成長。
1854年(只有21歲),他到達上海。以後3年在長江一帶地方努力傳道和行醫,一共作了10次旅行佈道,後來在寧波固定工作。他學習穿中國服裝、吃中國餐、染髮留辮子,有時夜宿街頭廟前。
1858年(25歲),他在中國與瑪麗亞Maria結婚。
1860年,他回英國治病,5年後,他預備重來中國。
1865年,他創立跨宗派的內地會,以自立自傳自養為目標。他們不借錢,也不求饋贈,只求神。他們所持守的嚴格的屬靈原則至今仍是中國教會的祝福。
在9年時間內,內地會已在中國設立了50個教會。
1870年,愛妻瑪麗亞病逝。1871年,他與另一宣教士福珍尼Jennie Faulding結婚。
1882年,他草擬徵求70位宣教士文稿。感動了許多英國大學生來華,其中包括著名的“劍橋七傑”。
1900年,他為在義和團運動中死難的內地會傳教士及其家屬萬分難過,但他堅持內地會不要清政府的賠款。
到他離世的前一年(1905年),內地會已擁有205個佈道站,宣教士已增到849名,分布中國19個省分,北至蒙古,西至西藏,西南至雲南。信而受浸者達2500人。
1905年6月3日,戴德生於長沙安息,享年73歲。
他一生的名言:“假如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4.劍橋七傑
上面我們談過戴德生,他在1882年草擬徵求70位宣教士來華文稿。多人響應,包括“劍橋七傑”。
(1)查理·司達德C. T. Studd:
他是英國劍橋板球隊隊長,後來放下了板球,從英國到中國傳道。他先在太原、上海、平陽、隆安府等地工作。1888年在天津與絲麗· 施德活結婚。1908年,他到非洲開荒,且成立了“環球福音差會”。
(2)司米德Stanley Smith:
他雖然13歲信主,但一直靈性軟弱,是個失敗的基督徒。
後來,他改變了,投入侍奉,但僅是一個平凡的牧師。他本來可以留在劍橋,但最後確定了中國是他一生侍奉的地方。直到1931年1月31日,他在蘇州逝世,死前一天晚上,他還講道。
(3)西瑟端納Cecil Polhill-Turner:
他父親是上校。他是騎兵軍官,又得了足球獎章。
自從他獨自參加“中國宣教士聚會”之後,他就決定到中國傳福音。雖然多有阻礙,但他卻遠征山西,後來深入西藏禁地。
(4)亞瑟端納Arthur Polhill-Turner:
他是西瑟端納的弟弟。他愛賭、打牌、跳舞,直至在慕迪佈道會中才決志信主。
在七傑中,他是第一個蒙召到中國的,而且一直在四川傳福音。
(5)狄克遜·何斯德P. E. Hoste:
他是一個炮兵少尉軍官。
他受戴德生的影響很深,中國佈道成了他的負擔。後來他還接續戴德生,作中國內地會的負責人。
他在中國60多年,直到逝世前一年才返倫敦。
(6)威廉凱巴W. W. Cassels:
他在劍橋畢業不久,就成了英國國教的牧師,在貧民中工作,但他決心到中國傳福音。
他母親寫信給戴德生攔阻他,但他終於衝破難關。他先到上海,再往中國西部,直至1925年逝世。
(7)章必成:
他是英國一大家庭中的第三子,父親是男爵。
他參加慕迪佈道會悔改信主,之後,曾有軟弱;不久,他邁向前路,更愛主!決心來中國傳道。
當他在中國傳道時,他的大哥沒有兒子繼承產業,叫章必成放棄中國、放棄傳道,回英國打理房地產,他拒絕了。
一次,在炎熱天氣中和戴德生走了1600公里路,感動了他的兒子。後來,兒子長大了,也加入了中國內地會,而章必成死於寶寧,寶寧是他兒子的宣教站。

5.孫中山
1883年,他在香港由喜嘉理牧師Dr. Charles R. Hager給他施洗,成為基督徒。
1884年,他協助喜嘉理牧師到澳門、香山各地佈道。
6.1887年,英國、美國在上海設立“廣學會”,出版福音書刊,對康有為,梁啟超及光緒皇帝有大影響
7.印刷聖經
1890年,上海傳教士大會決議出版聖經。
1904年,《淺文理譯文》新約部分出版。
1906年,《文理譯本》出版。
1919年,《國語和合譯本》出版,被譽為最佳白話文聖經譯本。
8.1895年,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成立
五、二十世紀的中國教會
1.20世紀初期一些基督教教會的創立
(1)中國基督徒會:1903年,上海謝洪齎、俞國楨首先發起。
(2)耶穌教自立會:1907年在上海成立。
(3)自立會福音堂:1908年,在天津成立。
(4)中國基督教會:1911年,在天津成立。
(5)中華基督教會:1912年,在北京成立。
2.東北大復興
1908年,東北興起了中國教會屬靈運動。加拿大傳教士顧約拿單Jonathan Goforth為中心人物。這次復興,東北受洗人數增到3500人。
3.宋尚節(1901-1942年)
1901年9月27日,出生於福建興化縣,他是宋學連牧師的第6兒子,起名叫“主恩”。
他9歲參加鄉間盛大的奮興會;13歲隨父到鄉間佈道。他的學習成績超人,得多人的幫助到美國留學,直到得了化學博士。他進入了“協和神學院”(自由派神學院),後來,在一次參加奮興會後,他悔改了,得到了“靈浸”。他經常流淚、歡笑和感謝,後被人送入瘋人院193天。他在瘋人院里把全部聖經讀了40遍。他多次得到異像與異夢,神呼召他完全獻身。直到1927年11月,當他坐的船隻駛近中國時,他把文憑、金鑰匙、榮譽獎章等全拋入海中,後被神大用。
主給他改名為“約瑟”,他可以說是基督再來前的開路先鋒。
他每天數小時的讀經禱告,深夜常雙膝跪在桌旁,把所得的亮光速記。他在禱告中還為數千人祈禱,他把名單放在兩個大手提箱中,常隨身攜帶。
他在講台上講道時,是手舞足蹈,大聲疾呼,有時跳上鋼琴上,有時從口袋裡拿出一個小棺材,以示人生的絕望,叫人必須信靠真神。有時在講道中突然唱詩,司琴的人要十分留意,要及時配上他的音調。當他下講台後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許多人在聚會前2-3小時到會,聚會完畢仍留下交通。在聖靈充滿的3年中,就有10萬人悔改歸主。
他短短的15年佈道,震憾了中國和南洋教會,真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佈道家。
他有恩賜禱告醫病,許多人在會後因他的禱告得到醫治。他自己卻有痔漏出血。從1939年開始,他因病被關在醫院裡。他不願意開刀,但王明道勸他開刀,後來他做手術了。
他在離世歸主前一天,他對宋師母說:“神已指示我,我就要回去了。”1942年8月18日早晨安息主懷,年僅42歲。
4.王載Leland Wong(1898-1975年)
他生於福州,家裡無一人信主,9歲時用聖經為集郵本,14歲去上海讀書時,跌斷左腿。後來他在軍艦上工作,擔任大副。
他的妻子領他信耶穌。他初聽道時不明白,只覺得詩歌受感。散會後,在路上想起馬禮遜來中國傳福音,創立許多慈善事業,又想起許多偉人,他們沒有用自己的生日作紀元,只有耶穌降生為紀元。
一次,一位教師領他查經,他看見“清心的人有福了……”,想起自己內心的不潔,就悔改信主。
1921年蒙召,身穿寫着“信耶穌得救”、“耶穌快再來”的衣服,搖鈴、唱詩,在街市上傳道,多人被吸引信主,其中有他的弟弟王峙、倪柝聲、新加坡的陸中信、呂宋的繆紹訓,香港的魏光禧等被神重用的人。他們對此後數十年教會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王載在1928年應加拿大翟輔民牧師邀請,到南洋一帶傳道,到過香港、廣州主領培靈會,也到過蒙古、滿州、西藏等地傳福音,經常來往美國、澳州和香港等地傳道。
1975年,在美國安息主懷,年78歲。
5.神繼續興起更多的佈道家和奮興家
20世紀總的說來是不冷也不熱的老底嘉教會,但老底嘉時代,神亦興起一些被神大大使用的人,使教會成為老底嘉時代的非拉鐵非。
(1)賈玉銘(1880-1964年):
他是一位顯著的神學家。他年輕時,因病蒙神醫治。之後,他獻身侍主,任教於華北神學院,為副院長;以後任教於金陵女子神學院,且為院長。
1936年,他創辦“中國基督教靈修學院”,任教22年。他曾寫了許多解經名著及神道學,聖徒心聲等著作。
他一生忠心侍主,留下佳美腳蹤。但後期遭險阻,走着孤單凄冷的道路,直到安息主懷,年84歲。
(2)趙世光:
他是上海靈糧堂的創立人,又是一位大佈道家。上海有人說:“看戲就看梅蘭芳,聽道就聽趙世光。”他後來在香港也創辦了靈糧堂。他曾領培靈會,又到處領奮興會、佈道會。
(3)楊紹唐:
他也是在上海主領堂會,又到處領奮興、佈道會和培靈會。
(4)王明道:
他沒有讀過神學,但在1921年,他聽瑞典信徒畢勝道Eric Pilquist介紹因信稱義的道理,從此他對救恩有了把握,他的信仰“又有了一個大的轉變”。後來成為優秀的解經家、新生命的先知和嚴格順服神話語最高要求的信徒。
王明道於1900年出生,宋尚節於1901年出生,倪柝聲1902年出生。
他在北京甘雨衚衕創辦了“基督徒會堂”,後增至千人聚會。日佔時期,他拒絕加入日軍成立的宗教組織。他的教會獨立,不加入任何外國組織,避免與外國差會連結。他不參加政治組織,會堂里不掛耶穌像。
他到處領會,著書數十冊。他雖然一度像彼得一樣,但未曾如猶大一般。總的說來,他至死忠心,為中外福音派人士所敬愛。
(5)倪柝聲(1902-1972年):
他生於福建,他17歲得救,20歲就出書。他開始時80% 都是採取英國弟兄會方式。解放後入監20多年,直到1972年去世。
他是聚會處的創始人。他的著作對信徒生命很有幫助,對基本教義也有亮光。
但他主張得勝的信徒被提、能進入千禧年國、不是所有基督徒能作基督的新婦等教義。我們不贊同他的看法(參看靈音小叢書《基督的新婦》、《一同被提》、《天國》等)。
(6)黃元素:
他曾作廣西梧州建道聖經學院院長,到處領奮興、佈道、培靈會。歷來人稱謂:“北方有王明道,南方有黃元素。”
(7)20世紀40年代:
福音的火在學生中燃起。在西部如雲南、四川、山西等地,青年領袖趙君影及於力工等首先起來。他們都是佈道奮興家。
(8)20世紀50年代以來:
從馬禮遜來華傳福音(1807年)直到1950年,在150年期間,共有100萬信徒,但從1951年到2000年,在50年間,信徒增至約7000萬人。其中80%以上都是家庭教會,他們堅持純正信仰,等候基督再來。

May 10, 2016 - Default    No Comments

律法名詞 (詩篇 Psalm 119)

law (torah) 律法 x 24
law (torah) 訓言 x 1

commandments (mitzwah) 命令 x 20
commandment (mitzwah) 命令 x 2

rules (mishpat) 典章 x 14
rules (mishpat) 判語 x 3
justice (mishpat) 典章 x 1
judgments (mishpat) 判語 x 1

testimonies (edah) 法度 x 14
testimonies (eduth) 法度 x 9

statutes (choq) 律例 x 21
statutes (chuqqa) 律例 x 1

precepts (piqqud) 訓詞 x 21
May 9, 2016 - Default    No Comments

從前、現在

從前是小孩,現在明白了一點,卻不敢說自己是大人。
從前活在黑暗中,現在活在光明中,卻不敢說自己已經得着。

May 5, 2016 - Default    No Comments

Read the Bible to Your Anxiety

http://www.desiringgod.org/articles/read-the-bible-to-your-anxiety

by John Piper

Notes:
The Bible is a chain of linked thoughts, and each has a main point. We must figure out how the arguments support the main point in order to truly understand a passage.
Jesus assumes that Truth affects our emotions. Anxiety is an emotion, not a decision. Jesus attacks anxiety in Matthew 6 with truth, facts, promises, and reasons.
If the Bible’s arguments are not having an effect on you, it’s because you have little faith in what it says. Therefore, pray for faith in the word of Christ and meditate on that truth.
In Matthew 6:24-34, Jesus tells us 5 times of “do not be anxious” and gives 9 arguments:
  1. No one can serve two masters. (24)
  2. Life is more than food. (25)
  3. Look at the birds fed by the Father. (26)
  4. Anxiety cannot add a single hour to life. (27)
  5. Consider the lilies clothed by the Father. (28-30)
  6. For the Gentiles seek after all these things. (31-32)
  7. Your heavenly Father knows your needs. (32)
  8. All these things will be added to you. (33)
  9. Tomorrow will be anxious for itself. (34)

May 5, 2016 - Default    1 Comment

李慕聖(李天恩): 得神能力的秘訣

得神能力的重要性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身上常帶着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着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着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於神”(哥林多後書 4:7-15)。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 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 10:4-5)。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旦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 12:7-10)。

     同工們!神既給我們預備了這寶貴的機會,我們就應該安靜的聽那從神那裡來的信息,因為神知道我們各人的需要,也知道今天教會的需要。我們再為著現在的需要同心合意的祈求神,神就會答應我們的禱告。為著這一個問題,我一直的再問神,神就給我一個意思說:“今天每一個承擔神聖工的僕人或使女,雖然作了不少工作,還應當明白一個真理,就是所有屬靈的工作,都離不開神的能力。多少時候神托負的工作雖然做了不少,但是在這些工作上面卻顯不出神的能力和權柄來,所以我們總是處失敗之中,這個實事一直面臨著我們。聖經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 4:6)。

     根據神的話叫我們知道,我們作神的工作不是憑人的智慧,不是憑人的聰明和才幹,而是靠着聖靈和他的權能方能成事。不但在神的工作上是如此,連我們個人追求生命長進上也是如此。我們平常所說的得勝生活,就是神的能力和權柄在我們身上的彰顯。當我們能夠服在神的權柄之下的時候,我們的生活、道路、工作都是得勝的。什麼時候我們感覺不到神的能力時,就是我們裡面充滿了自己的力量、聰明、智慧和本事,這時候我們的工作、生活就失敗、就墮落,就不能榮耀神。

     一個人不認識神的能力,他所做的工作雖然費了很大力氣,還是收不到好的效益。只有完全服在神的權能之下,才有能力去傳福音把罪人拯救出來,歸在神的名下,使人改過自新,成為新人,滿有力量的為主作見證。我們記得當主耶穌傳道的時候,眾人論到他一句話說:“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稀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馬太福音 7:28-29)。是的,如果主的話裡面沒有能力,沒有權柄,就不能使人得着生命;就不能制勝撒但魔鬼在人心靈深處的工作;就不能勝過惡者的黑暗權勢。

     我們傳福音也是這樣,如果只重於講論和道理的爭辯,而不注意神能力的運行,那我們雖然講了半天,可能真理也沒有講錯,結果呢?只不過使聽的人很佩服我們的口才,也可能說我們講的話很有道理,卻不能征服他們的心,使他們相信主耶穌。原因是話語出去了,神的能力卻沒有出去。只有神的能力藉着神的話出去的時候,這個能力在聽道之人心裡驅逐了魔鬼的攔阻,攻破了撒但的權勢,人才能服在神的權下,謙卑的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樂意接受主耶穌為自己的救主。

     我在青年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為主傳福音,就如不斷的考察聽福音者的需要;理解他們的困苦;明白他們的難處在什麼地方等,目的好用某些道理、用同情的心、用合適的辦法,除去他們的纏累,好使他們接受福音。結果他們叫了以後說:“道理我們很佩服,你的心情我們也很受感激,只是我們現在不能相信你的主。” 面臨著這個問題,我一直的在想,他們為什麼不肯在主的面前服下來呢?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得神的恩典呢?他們為什麼不肯接受主耶穌為自己的救主呢?是我沒有把道理講清楚嗎?不是的,我講的夠清楚了。考慮來考慮去,不知道原因在那裡,當時真使我灰心喪氣,甚至在神面前說:“主啊!像我這樣的人,你揀選我為你工作有什麼用?不能把人的心收回來歸向你。” 一天過一天,才漸漸的明白,他們不接受主耶穌的原因,是神的能力沒有從我身上彰顯出去啊!

     同工們!傳福音是和撒但爭戰的工作,是爭奪罪人靈魂的戰場。如果沒有神的能力和權柄與我們同在,我們的講論和所作的見證,就不能使人心裡說:“我的確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必須在主耶穌的面前謙卑、悔改、認罪、向主投降,才能得救,才有出路。” 如果一個人沒有向主投降,不承認自己的罪,沒有看見十字架的功效,他一切的相信,都不能使他得着生命。

     在馬可福音十六章,主耶穌差遣門徒時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必有神跡隨着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馬可福音 16:15-18)。主不但把信心給他們,又託付他們,並且還給他們能力、權柄,能行神跡奇事,可以勝過撒但的一切權勢,使神的福音迅速廣傳出去。

     有時我們講道,話語出去好象向對着牆講似的,甚至要反回來,使人一點不能理解,一點不能吸引,我們的心裏面也很焦急,這是為什麼呢?當然也有其他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靈力不充沛,能力不夠強啊!” 我常常說:“屬靈的工作是個戰場,無論是領聚會、交通、禱告、看望、服事等一切的工作,就好像一支軍隊開往前線一樣。” 當一個軍師領兵出戰以前,他要作一番政治工作,教育和鼓勵每一個士兵勝敵的勇氣,奮起向敵人仇恨的氣概,捨去一切為國盡忠。軍師自己的心裡也要有十足的準備:人力、物力、火力是否充足,是否遠超過了仇敵,地勢是否優越等等,他若沒有這個心志與準備,是不會打勝仗的。

     屬靈的工作更當謹慎,寸步不可輕率。如果帶領群羊的人和神的交通不夠親密,從神那裡的得着就不夠多(因心中無數);勝過撒但的心志就不夠強(因被世俗纏繞和罪惡的捆綁),怎能帶領群羊?怎能安慰、勸勉、教導眾弟兄姊妹有得勝的勇氣?怎能走出生命的道路呢?多少時候我們單單注意打仗的武器(就是知識、道理問題),這不是不重要,卻忘掉了彈藥(神制勝的能力),怎能不失敗呢?

     不要說:隨隨便便的講一遍道理不要緊;和弟兄姊妹交通的時候隨意說幾句話不要緊;在辦理聖工的時候隨便作一作、走一走不要緊,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一切的工作都是戰場啊!一步不謹慎,就會導致全局敗落的。因此說我們每一次的講論和每一個動作,都要從神那裡有所看見,有所交通,使神得榮耀,這可不是一件輕率的事情啊!

     事實上,一個真正作神工作的人,他的價值高過一個國王,高過一個總理,因為他們作世上的工作很容易,只要有知識、有智慧、有謀略就可以…。但一個傳神福音的人,是神差遣的使者,是做人靈魂的工作,屬世的一切智慧,在屬靈的道路上統統用不上,施不成。神卻用人看為愚拙的道理,就是十字架的道理把人完全轉變過來。一個人起初犯罪作惡,聽過福音以後就恨惡罪惡,並願意離棄罪惡去行善;一個人生悲哀痛苦的人,聽了福音以後就充滿了喜樂平安;一個性情剛愎的人,一接受福音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一個人生絕望的人,聽了福音真理就願意活下去,並為神而活、不為自己活…。奇妙啊!這不是勢力、學問、刀槍能辦得到的事情。唯有主十字架的生命能力,才能把人由滅亡轉向永生;由黑暗轉向光明;從絕望中轉向有希望;從撒但權下救出來歸向永生神。

     神的能力和權柄何其重要,是我們每個傳神福音的使者特別要注意並擁有的。但是我們如何得着神的能力和權柄、如何彰顯神的能力和權柄,使神的福音不受攔阻,使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教會,這是我交通的主要目的。

得神能力的秘訣

1) 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為這人,我要誇口;但是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我就是願意誇口,也不算狂,因為我必說實話;只是我禁止不說,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過於他在我身上所看見、所聽見的。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旦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 12:3-10)。

     第一個秘訣:神藉着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向我們說明,得神能力的秘訣在哪裡。保羅是個大有能力的工人;是個大有權柄的使徒,他真像軍隊里一個常勝的將軍一樣,節節得勝。他從什麼地方能得着一個極其豐盛的能力呢?我們從《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就能看到一點亮光。他說:“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

     我原以為保羅起初那樣的禱告一定合乎神的旨意,所以就一連三次的求主把這根刺拿去… 因為這根刺使我覺得不舒服、不自在,甚至神的工作也受到攔阻。由於這根刺加在我身上,我就不能運用神的能力,就不能活躍的發展主的工作。當我想努力為主作工的時候,這根刺就使我痛苦起來,我就失去了力量;當我想為主奔跑的時候,一感覺刺的疼痛,就使我力量少了一半,就跑不快。如果沒有這根刺扎住我,身體完全舒服,那我做神的工作就可能作的更多,更加活躍,更有效的事奉主。結果神沒有答應我的祈求,沒有挪去我的刺,卻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 12:9)。

     當時神的話語一光照,保羅明白了神的奧秘,他的禱告馬上就轉變了,他不再求主說:“主啊!你把我的刺拿去,把我的難處拿去,把我的重擔拿去。” 反而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 12:9-10)。

     神能使保羅俯下來說:“我實在軟弱,也不得不承認我的軟弱。” 當保羅真正承認自己的軟弱,認識自己軟弱的時候,神的能力就覆庇了他。就在他的軟弱當中經歷到了 “神的恩典是夠我用的。” 他就不願求神拿去自己所認為的痛苦;也不願撤消自己所認為的什麼攔阻;更不願平息臨到自己頭上的。神的心意乃是讓那些痛苦和攔阻與我同在,就在這種病苦虛弱之下,神的恩典就臨到了我,叫我認識神恩典的奇妙、廣大;認識自己的可憐、軟弱、痛苦,使我裡面起了變化。那本來使我軟弱,加我痛苦的這根刺;轄制我、消減我力量的這根刺,反成了我走道路,為主作見證的力量,所以我就照着神的旨意,活在我的軟弱裡面。這是保羅得力量的一個秘訣。

     當然,這個軟弱不是靈性失敗的軟弱,不是犯罪的軟弱,而是有一種病苦加在他身上;有一個磨石、對頭或反面的力量在他旁邊。他原來認為說:“這是我走道路的障礙,是我工作的攔阻,是我事奉神的絆腳石,應當求神拿去,叫我可以敞通無阻的為主奔跑。” 主說:“不,你若真正願意好好的事奉我,這一個攔阻我不能拿去;這個對頭我不給你拿掉;這個磨石必須擺在你旁邊。把你磨得沒有辦法的時候,你才能起來仰望我。你的眼睛一定睛在我身上,我的恩典就必臨到你。你一碰着恩典,軟弱就變成了剛強;愁苦就變成了喜樂;陳舊就變成新的了,你就能靠着這一個來服事我。”

     弟兄姊妹!你們明白這話的意思嗎?我們每一個事奉神的人,如果我們真正被神悅納,被神驗中了,必須有一根刺在我們身上;必定有一根刺在我們的工作環境裡面:有的是我們本人身體的虛弱;有的是我們家庭的重擔,有的是同工之間的磨擦。總的說來:在我們的心靈裡面,必須得有一根刺來刺着我們的心,使我們感覺不舒服,不自在。這根刺好象在那裡故意干擾我們,拖我們的腿,使我們痛苦萬分一樣。

     按神的心意說:神在我們身上就是藉着這一個刺、這一個磨石、這一個對頭,催着我們服在神的權下,叫我們認識說:“主啊!我真是軟弱的、無用的。我雖然被你使用,可是我一碰着這根刺、這個磨石、這個對頭,我就不能得勝了。”

     按實際說:每一個信徒都有一個勁敵。正如大衛講:“求主耶和華救我脫離我的勁敵”(詩篇 18:17)。這個很厲害的勁敵,神不給我們拿去,常常會出現在我們面前。但是它也不能勝過我們,我們也不能擺脫它,多少時候我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我們若認識神的話,就會明白說:“哦!這是神為叫我得着他能力的啊!

     很多弟兄姊妹在事奉主的時候,神給他擺個功課,他總想很快的把這個功課擺脫掉,認為 “有這個刺扎着,不如沒有好。” 所以就自己想找一個自由地方,釋放的環境,在沒有同工來挫磨他,沒有擔子來壓住他,就可以順利的事奉主了。事當其反,凡有這樣想法的人,漸漸的在他的事奉裡面亮光減少,能力減弱,就無法事奉神了。

     每一個有能力事奉神的工人,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在他的身上都有一根刺壓住他。這是神的保守、是神的恩典。如果我們明白了神作事的規律,我們就不求逃避這根刺了,也不是苦苦的哀求說:“主啊!你把這個對付給我拿去吧!你把這個磨石給我挪開吧!你把這根刺給我拔出來吧!” 不是這樣禱告了,只是說:“主啊!是的,我是軟弱的,我只有在這樣的對付中才能長進。” 當我們的心一服在十字架底下,向神低頭的時候,神的能力就要覆庇在我們身上。我們不知不覺的能力來了,愛靈魂的心也就顯明出來了。看來這根刺是神用恩典來保守我們的憑據,為叫我們活在他的恩典之中;也是神藉着這根刺使我們不離開他的恩典,每時每刻好紀念神的恩典,得着了神的恩典就是得着了神的能力啊!

     弟兄姊妹!我看見很多跟從主的人,當初跟從的時候,很熱心,很愛主,也能夠捨棄一切。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冷淡、軟弱下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不肯服在神的權下,光要求主把刺拔去。當神不肯為他拔的時候,他就用自己的方法,把難處推開。也可能難處會被推開,但是他卻軟弱下來,再沒有能力啦!

     不要忘記,神所給我們留下的那一根刺,就是我們得能力的秘訣啊!我們不能從人身上看這根刺、不能從同工之間看這根刺,如果我們去看的話,越看這根刺越討厭,越看這根刺越傷我們的心;越看這根刺路程越受攔阻。但是我們若帶着這個痛苦──刺的激傷,來到神的面前,神就向我們行神跡、顯出他大能的作為來。

     保羅滿有神的能力,他滿有神的能力不等於神把刺給他拿開了。保羅三次求主把刺挪開,主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他就明白了神的心意。所以這根刺越刺他,他就越從神得能力來勝過這根刺的痛苦,勝過面臨的複雜環境作得勝者。

     我再重說一遍,怎麼才能有能力勝過撒但的工作呢?勝過罪人的剛硬呢?就是神給我們擺上一根刺,目的是叫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軟弱、自己的可憐、自己的不夠,然後才能服在神的面前。當我們服在神的面前的時候,神的能力就充滿了我們,這是一個得能力的秘訣啊!

     所以我們不要逃避主給我們的十字架;不要光怪怨客觀的環境不能夠接受我們,不能夠明白我們,不能夠諒解我們。我們應當回到主的面前,從他得恩典。當我們仰望他的恩典時,我們就有能力了。

     我們知道一個火車頭,能帶動幾十節火車車箱。這火車頭是靠着什麼力量帶動的呢?是靠着蒸氣內燃的力量。這個蒸氣是怎麼樣發揮作用的呢?它是把氣都收集在一起,通過一個管道輸出後,帶動車輪旋轉,使整個列車向前開進。雖然蒸氣熱力是一個消耗的力量,是個毀壞的力量,但是當人把它收集起來藏在一起,再通過管道卻能夠發揮出真的作用來。

     一個真正事奉神的人,裡面都應當有一個 “內燃機”,“油” 作為我們的動力,發揮出大的能力來,這能力通過機車的管道,推動我們前進。但是很多人裡面就是存不住一點氣,收不住一點熱的力量。稍微遇到一點難處、受一點冤屈,就忍受不了啦!要到這個弟兄面前訴一訴苦、又到那個姊妹面前說一說冤,希望人能夠諒解他,支持他、同情他。可能肢體們會同情他,會諒解他,但是他在神的面前已經失敗了,以致工作沒有能力,讀經沒有亮光,禱告沒有話語,真是乏味的很!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把一切收回到主的面前來。向主說:“我的問題要從你得解決、從你得判語、從你得着定論。” 當我們的心認定主的時候,我們就能源源不絕的從主得能力,能力也就不會從我們身上失去了。

2) 處於 “死” 的地步,發出 “生” 的能力!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8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 9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 10 身上常帶着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11 因為我們這活着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12 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哥林多後書 4:7-12)。

     這裡保羅用他自己的經歷,又告訴我們一個得能力的秘訣。主耶穌的死在他身上發動的時候,那個生命能力就在別人身上發動了。他所忍受的是死的能力,但他所發出去的是生的能力。既是這樣,我們要想得着神的能力,就得常常經歷主耶穌的死。或者說,我們必須要在耶穌的 “死” 里死。什麼時候我們處在耶穌 “死” 的形式里,什麼時候就有 “生” 的能力從我們身上發揮出來。

     這個 “生” 的能力是向外發展的,能攻破撒但的營壘、能戰勝罪人的硬心、能勝過一切惡劣的環境…。但這能力沒有發出去以前,在我們裡面是個 “死” 的力量,要催我們死,要治死我們,要叫我們在神面前過一個 “死” 的生活。

     一個會在神面前過 “死” 的生活的人,必能在人的面前顯出能力來。我們若在神面前不懂得什麼叫 “死”,也必不會過 “死” 的生活,我們在人的面前就顯不出生命的能力來,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生命的長進就是藉着 “死”,沒有 “死”,生命就長進不起來。

     《加拉太書》第二章20節告訴我們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他是愛我,為我舍己。” 《加拉太書》第六章14節又告訴我們說:“… 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這就是說:要常常活在基督的十字架裡面,讓十字架作工在我們靈魂的深處,使我們處於 “死” 的地位上。

     我覺得說,這一個功課是非常重要的功課,也是我們一生一世,天天學習也學不好的功課。就我自己來說,這一個功課已經學了幾十年,仍然是不及格。因此說:我們的能力一直不夠強,或者說:沒有真的能力發揮出來。

     什麼時候我們能活在主耶穌十字架的裡面,什麼時候從我們身上就顯出 “活” 的能力、“生” 的能力來。我們不要憂愁罪人的心剛硬,也不要擔心信徒們的靈性太幼稚、太冷淡、太軟弱,應當著重的是我們有沒有活在十字架裡面;十字架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做過更深的工作沒有!做到了什麼程度!是否像彼得一樣,感覺背十字架是很榮耀的,是甘心樂意的,因為將來可得冠冕,所以我願意背十字架。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被神勉強背着走的,不是甘心樂意背十字架的。

     早幾年有些人也在講背十字架。怎麼背法呢?他們就想辦法 “碰” 難處,找苦難。他們覺得 “碰、找” 的苦難越多,就是多背了十字架,在人前就顯得越屬靈,越能超過眾人。結果不到三年二年,他們又傾向世界、依靠人的權勢、要破壞神的工作了,甚至也幫助官方捉拿真正事奉神的人。真是可憐!

     他們的道路在哪裡?他們的能力在哪裡?他們當初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嗎?不但沒有把十字架背下來,反而成了十字架的仇敵。因為沒有讓十字架在他生命的深處作工。他是只看見了十字架前面的榮耀和福樂,而沒有進入十字架的真實意義裡面,所以沒有根基。很高很華麗的建築物,若沒有根基,風浪一來,煙雲消散,連影子也沒有了。

     彼得起初失敗的原因就在這裡。也許他認為 “我所跟隨的老師、真榮耀、真尊貴,有大能力,能行神跡奇事,並且道理講的又深、又真、又好,我怎能不跟從他呢?我真願意為他死,為他坐監,把我終身都獻給這個領袖,也實在甘心。” 可是,時間不久,老師被賣了,他所有的感情和希望在一個使女面前就崩潰了。什麼原因呢?也許是他不懂得主耶穌所走的道路是什麼道路;也不懂得主耶穌的能力發揮的原因在哪裡。

     我們考查聖經就可清楚,主耶穌每天、每時、每刻連一會兒的工夫都沒有離開十字架的道路:從伯利恆起到各各他山,無一處不是十字架的道路…。只有說:一個人從伯利恆開始一步一步的走,不離開十字架道路。這樣,當我們走到各各他山被釘十字架的時候,就會感覺不到沉重,也不感覺羞辱和痛苦了,因為我們已經從十字架裡面走過來了。

     十字架不僅是一個標號,也是一條道路,就是對付老生命、對付老自己的道路。在神的軍隊裡面,沒有憑血氣跟從主的;沒有自告奮勇來投軍的,都是被十字架所征服,被主愛所熔化;漸漸被十字架吸引得着的。所以我們要想得着神的能力,就必須回到十字架裡面,天天不離開主的十字架,讓主的 “死” 在我們裡面發動,主的 “生” 就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了。

     若我們聽見一句話,就應當用十字架的態度來領會他。若是如此,就沒有任何話語能傷着我們的心,使我們受虧損了。我們若講一句話,也應當在心裏面稍微安靜一下,把十字架先擺在你我中間,使講的話出去不會傷着人,不會對人有損失。因為有十字架壓着我們:我們再也不敢憑自己作一件事、說一句話、行一步路了。保羅在一生的事奉工作有能力,有權柄,是因為從他的蒙召開始到他為主殉道為止,每天都沒有離開十字架的道路。的確不錯,我們必須活在耶穌的 “死” 裡面,才能顯出耶穌的 “生”。“死”在我們裡面發動,“生” 就在別人身上發動了。

     今天主的教會不能復興,在世人中顯不出生命的見證,是因為很少有人願意服在十字架底下,接受十字架的對付和造就。就如有一次,有一位小姊妹對我說:“這些天來,我在家裡很得勝。” 我一聽,很羨慕,就說:“姊妹!你給我談一談是怎麼得勝的。” 她說:“我的媽媽是一個拜佛的,非常虔誠,每天要跪下磕頭,並且強迫我,也叫我跟她一起燒香。我就對媽媽講:‘從今以後,你不要再強迫我,我已經信耶穌了,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信仰,我們倆個人互不干涉,我也不強迫你信耶穌,你也不要強迫我去拜佛。’ 從那時起,我每逢吃飯的時候,她就笑我。她一笑我,我就給她講:‘你為什麼笑我呢?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信仰,你這樣笑,我不能接受,你不能干涉我的信仰,憲法也有規定,誰干涉我的信仰,我就可以告誰。’ 我這樣一講,我媽媽不敢笑我了,直到現在,我每天禱告讀經,我媽媽再也不敢幹涉我,我得勝了”

     我一聽,我嘆口氣說:“姊妹啊!你是真得勝、假得勝啊?你這個得勝,能不能讓你媽媽悔改信耶穌?光認為你媽媽不再干涉你就是得勝,這是你還不懂得生命之道。你應當回到媽媽跟前,用愛心、用忍耐勸解她、服事她、安慰她,並將耶穌的恩典、憐憫、慈愛給她解釋,她若辱罵你、譏笑你,你應當忍耐,用善勝過惡,叫她看見主的好處,就棄假歸真了,這是主的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血氣的裡面、評論屬靈的事情,結果靈是靈,人是人,行不通。其原因是忽略了生命的規律。主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 12:24)。是的,“死” 才是我們得聖靈能力的秘訣。我們在人情上沒有死,就不能勝過人情(思考:人情和愛心的分別);在虛榮上沒有死,就不能夠勝過虛榮;在利益上沒有死,不能夠勝過利益;

     對虛榮、名利、人情和世上一切的一切都像 “死” 了一樣,沒有感覺、沒有羨慕、沒有留戀、不再回頭看了,我們才能夠作一個得勝的人(但不是一個沒有愛的人)。只有我們裡面勝過了世界、勝過了世俗、勝過了人情虛榮、勝過了肉體情慾的敗壞,才有能力去拯救別人,才能發出生命的果效來。

     很多時候,我們的裡面偷偷的看世界,像羅得的妻子一樣。人是出了所多瑪,裡邊還有很多纏累的吸引,由於舍不掉,就站着不動了,成為人人的鑒戒。也像以色列人一樣,一遇困難,就回想埃及的安逸;一遇爭戰,就想逃回埃及…。這個心並沒有與世界斷絕,沒有進到 “死” 的地步。怎麼能夠讓主的能力從我們身上發揮出去呢?

     人在神的工作上面,最能夠作主聖工的是什麼人呢?並不是單看他會講道、能行神跡奇事,而是他的老生命 “死” 的越深越透的人,他越能夠為神作工,神也越喜歡用他。

     所以《馬太福音》第七章21-23節,耶穌警告那些事奉他的人說:“凡稱呼我 ‘主啊,主啊’ 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從外面看,主說的這些話太矛盾了。他們都是奉主的名作這作那的人,如果主不同在的話,他們怎能行神跡奇事呢?怎能傳道呢?怎能行異能呢?這麼好的工人,為什麼主不承認他們呢?因為主說:“… 唯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 7:21)。

     要活在神的旨意里,必須得發生一個變化。首先把主接到裡面,再把那些不合乎神旨意的老亞當的東西、肉體的喜好…,都要消除、都要廢棄、都要拒絕…

     我常常說:“我們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也不是為了福音而去傳福音…” 我們去傳福音、去為主忠心工作是因為有一個力量,就是主生命的能力在我們裡面,這新生命的能力催着我們不能不愛靈魂;不能不傳福音;不能不為主奔跑…。目的是為了叫我們遵行神的旨意,順服神的旨意。

     如果我們是一個真正愛主討主喜歡的基督徒,不管我們在什麼環境中,必定要傳福音:看見或想到人不信耶穌,心裏面總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生命的自然,或者說,這新生命要求我們傳福音、要求我們去救靈魂、要求我們去作神的工作。裡面還有一個思想說:“再也不能夠為自己活下去啦!若不能為主做些工作,不能愛弟兄姊妹,不能在神的工作上有份,哎呀!我真是虧欠神。” 這時,不要人勸勉,不要人的擁護,裡面自然發出能力,顯出功效來。所以真正能夠為神作工的,能夠見證神的,不是外面的學習,而是生命的成長。

     一個人裡面只要有了主復活的生命,這個人就會慢慢的照着主的模式長大成人。主是什麼心情,我們也是什麼心情;主是什麼樣子,我們也是什麼樣子…。這時候,我們必要照主的樣子走遍各城各鄉,宣傳神國的福音,表顯神的慈愛、憐憫、公義、聖潔、恩慈。因為這是基督新生命的本性。

     若是我們的老生命沒有死透,單憑聽一遍道理,看兩本參考書,受一點激動,也可能會發熱心。但是這種熱心,不幾天就要冷下去。若遇見了困難、攔阻和爭戰,就灰心喪氣,躺下不幹了。

     如果我們裡面經過了十字架的對付;老生命常常受對付;對世界無所愛慕;什麼虛榮,名利,在我們裡面沒有地位了。這時我們跟從主若遇見了最大的難處,也不會灰心喪志了,因為那些舊的東西是新生命所厭惡的,從此世界不能動搖我們,任何慈善的方法也不能使我們離開主;任何無理的對待與苦難,也不會動搖我們,因為我們裡面已經長成了基督的身量。我們裡面就會有一個認識說:“我就是這樣跟從主的,我的人生就是要遵行神的旨意。” 像主耶穌說的一樣,“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遵行父的旨意,作成他的工。這時我們怎能背不上去十字架呢?肯定可以背上去的。

     “各各他” 算不得什麼,不能把我們嚇倒。對於欲的試探、名的試探,利的試探我們都能夠得勝了,撒但魔鬼不得不敗退。我們靠着主耶穌基督、不灰心、不膽怯的走餘下的道路,去討主的喜悅。

5月3日中午12:00,服事過中國教會超過半個世紀、神的老僕人李天恩(原名:李慕聖)在上海逝世,安息主懷,歇了地上勞苦。

Pages:«1...9091929394959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