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Nov 14,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圣灵所印证的道

——宋尚节小传
江守道曾经问宋尚节,为什么他讲道时那么有能力。宋尚节回答说: “讲道时我忘记了自己,这样灵里面才能得到完全的释放,救人灵魂不是为了自己。我不愿意讲知识,只愿讲圣灵所印证的道。”
注:江守道 是 江长川牧师 的儿子,江长川 是中华监理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0年曾为 宋耀如牧师 的女婿 蒋介石 施浸。

 

G. Campbell Morgan: “我相信没有任何传道人,能把听众提高到超过他自己所经验的水平之上。我深信,假使我们的信息非常正确,若只是一些属于头脑的东西,我们就不能使听众感到它的冲击力。这也就是报章书籍与讲台不同的地方。当你阅读一本书时,你可能会领受到一些真理,但在听道中,你有的不单是真理,也加上讲员;不是加上,我们根本就不能把他们两者分开,它就是「道」成肉身的真理,藉着讲员表达出来。真理与生活在讲道中是相辅而行的…我们最重要的事工是将神的道表明出来。” (Preaching 摩根讲道法, 31)
Nov 8,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时间观

  • 珍惜时间
    • 圣经教导我们要爱惜光阴,因为日子邪恶 (弗 5:15-16)。
    • 避免分心,尤其是社交媒体或无关事务,保持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以免浪费时间 (林前 10:31)。
    •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 4:23)。
  • 属灵次序
    • 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优先考虑属灵的追求和永恒价值,避免被世俗事务和物质追求所捆绑 (太 6:33)。
    • 每天读经祷告亲近神 (诗 90:12; 雅 1:5-8, 4:13-15)
      • 寻求智慧明白圣旨
      • 寻求能力奔走天路
      • 寻求忠心信靠顺服
  • 每日规划:
    • 善用工具安排每日事项:明确目标、设定时限,避免拖延 (箴 14:23, 21:5)。
    • 每天结束时回顾当天的工作:是否达成了目标、是否遵行了神的旨意。
  • 不要忧虑: 不被未来的焦虑拖累,耶稣教导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每一天都有自己的难处 (太 6:34)。
  • 工作与休息: 圣经提醒我们要尽心工作(箴 6:6-8)也要注重休息 (出 20:8-10; 太 11:28-29; 诗 127:2);休息也是一种信靠;很多时候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上面。
Nov 8,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圣经如何看孔子的《人论》

孔子说: “人分五个层次: 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若能清清楚楚地分辨这五类人。”

  1. 庸人:庸人是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较低的人,主要关注物质需求和个人利益,缺乏高尚追求。庸人往往随波逐流,较少思考道德和自身责任,在儒家中属于最低层次。孔子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是反映出庸人的特点,意即庸人只遵从约束,不深入思考道理。
    • 圣经的看法:圣经强调所有人因罪性本质而堕落,缺乏神的荣耀(罗马书 3:23),无论阶层和道德修养如何,都在神面前同样需要救赎。圣经指出,智慧从敬畏耶和华开始(箴言 1:7),而没有对神的敬畏,不论庸人还是有学识之人,都无属灵的真正智慧。因此,圣经不区分 “庸人” 与其他人,认为所有人皆需因信称义。
  2. 士人:士人是有一定道德修养和学识的人,愿意学习并开始关注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士人追求上进、重视礼仪,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强调 “士志于道”,说明士人应立志追求道义,超越庸俗,成为更高层次的人。
    • 圣经的看法:圣经认可个人品德提升的重要性,但强调基督徒行为的根基是顺服神的旨意,而非仅仅依靠人本身的修养(加拉太书 5:22-23)。圣经指出,人不能凭行为和道德达成义,因此,基督徒的目标是荣耀神,而非获得世人的认可(哥林多前书 10:31)。士人自我提升的目标与圣经中通过圣灵得洁净并彰显基督品格的目标不同。
  3. 君子:君子在儒家思想中是道德品格和修养较高的理想人物,重视仁义礼智,言行一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孔子称君子为 “内圣外王” 的人,即在内心修养上达至圣德,在外部行为上为人典范。君子是孔子理想中的人格形象,以高尚道德和博学智慧去影响他人和社会。
    • 圣经的看法:圣经强调,真正的高尚品德来自基督的形象(罗马书 8:29),基督徒的 “君子” 形象是顺服基督、追求成圣,并非靠个人努力。虽然基督徒也应成为 “世上的光” 和 “盐”(马太福音 5:13-14),影响他人,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是出于神的恩典,而不是靠人类的品德。圣经认为,信徒的德行和榜样源于圣灵的内在更新,而非外在行为或社会地位(哥林多后书 5:17)。
  4. 贤人:贤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堪称社会的楷模,能超越普通人的局限,为人处事超凡脱俗。贤人不仅重视个人修养,更关心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他们往往具有仁德和宽容,能够帮助他人并推动社会进步。贤人既具备君子的品德,也具备治理社会的能力和智慧,是更为杰出的人格典范。
    • 圣经的看法:圣经认为智慧源自神的启示,而不是人本身的才干或道德修养(箴言 2:6)。贤人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圣经中被超越为 “天国的公义”,神的国度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并且真正的和谐来自基督的和平,而非世俗的管理和伦理。贤人所追求的社会和谐和管理智慧并不能带来属灵的拯救,唯有信靠基督,才能得永恒的平安(以弗所书 2:14)。
  5. 圣人:圣人是儒家中的最高境界,是 “至善” 的代表。圣人不仅具备极高的道德修养,智慧也达到了最完美的状态,达成了 “天人合一”。孔子将圣人视为理想中的人性完美状态,圣人能够洞悉天地之道,对人类和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家认为,圣人以 “仁” 为核心,心中无私,行为无瑕,堪称世间至善之人。
    • 圣经的看法:圣经认为人类无法通过道德修养或任何行为达到 “圣人” 的境界,因人都是罪人(罗马书 3:10)。只有耶稣基督是真正的 “圣者”,祂是无罪的、完全圣洁的神子(希伯来书 4:15)。圣经的 “成圣” 是信徒在基督里的生命成长,但即便如此,信徒的成圣是靠圣灵的工作,而非人力。圣经中的 “圣洁” 最终将在天上得完全实现(彼得前书 1:15-16),因此圣经拒绝任何自我实现的 “圣人” 理想。
Pages:12345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