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8,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鍾馬田(Martyn Lloyd Jones)妥協浪潮中分別為聖的忠良

轉摘自:陳鴿的博客
http://larryltpan.lofter.com/tag/鍾馬田

       英國的鍾馬田(Martyn Lloyd Jones, 1899–1981)與中國的王明道(1900-1991)是同時代的人。二人雖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但都同有一顆專一跟隨主的心志(民 14:24)

唯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民數記 14:24)

       英國的基督教,大致分為兩大主流:一是從國教的聖公會(Anglican Church),二是獨立的各宗派(Free Churches)。這兩方的信徒與牧者皆魚龍混雜、真真假假、良莠不齊。其中屬主的百姓,在20世紀中葉,很自然的,從各大宗派中團結到一起,組成了超宗派的【福音派聯盟】(Evangelical Alliance)為要 “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 10:24)。表面看來,當時英國的宗教氣氛是一團和氣、欣欣向榮。似乎,福音派的勢力正在漸漸抬頭。

       然而,1966年10月18日,在這大聯盟的開幕式致辭中,鍾馬田(獨立教會的應邀講員)竟發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呼籲,導致了這大聯盟的大砸鍋。鍾馬田說:“持合一心態的人士,把團契置於教義真理之上,而我們福音派人士卻要把教義真理置於團契之上……。”大致上,鍾馬田接著說:“這樣的聯合運動,會令到參與的福音派教會左右為難,因聖公會不但容讓而且提倡自由主義的異端,所以,他宣告:基督徒不該滿足於成為這表面正統的大雜燴當中的保守派而已。不!我們不能同流合污,我們應該分別為聖。

       一石激起千層浪!立時,大會主席,聖公會的斯托得(John Stott)站起來抵擋鍾馬田,說:“我希望,在這慷慨陳詞之後,沒有人衝動做出決策;我們要慎思明辨。我相信,歷史會反對鍾馬田醫師的主張。針對“餘數”的問題,聖經也會反對他所說的……。餘數是在教會裡,而不是教會外的。” 於是,這兩個大牧師針鋒相對的杠上了!

       當時,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巴克(J. I. Packer)也坐在台下。他回家後,立刻接到一個在場姊妹的電話,不等巴克開口,她就迫不及待的說:“斯托得發瘋了嗎?”

       第二天,巴克參加另一個倫敦會議,主席對他說,“你知道嗎?昨晚你的朋友鍾馬田神經錯亂了!” 到底是誰失常了呢?巴克處於取捨之間。

信仰的選擇

       這三個人:鍾馬田(Martyn Lloyd Jones)斯托得(John Stott)巴克(J. I. Packer)本都是主里的好友,也是近代英國教會中的三大神學泰斗。然而,在1966的分歧當中,巴克卻選擇與斯托得站在一邊,共同反對鍾馬田第二年(1967)他們開始了第一次【聖公會國家福音大會】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gress (NEAC),由巴克策劃,斯托得主持,並邀請了拉姆齊(Michael Ramsey:一個反福音派、親天主教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主講開幕式,以表明大會的包容性。他們決定不從混合的宗派中出來,反要在其中進行改革。這是斯托得巴克共同的教會立場,恰恰與鍾馬田的背道而馳。於是,這三個朋友各奔東西了,英國福音派也一分為二了:大多數都選擇跟從斯托得巴克,留守在聖公會中作內部鬥爭,只有少數聽從了鍾馬田的呼籲分別出來,組成了另一個獨立的福音團契。

       在這場歷史性的大分裂中,到底誰是誰非?誰勝誰敗?

       表面看來,斯托得巴克佔了絕對的優勢。不論世界輿論或教會學者,大多支持他們的“混合派”立場,反對鍾馬田的“分別派”觀點。他們指責鍾馬田:“瘋狂、偏激、小題大做、製造分裂、給教會帶來後患無窮。”更為他惋惜:“哀哉!這樣一個屬靈偉人,竟然捲入一場無謂的紛爭當中。” 漸漸,鍾馬田成了曠野的呼聲,越來越被眾人排擠、孤立。儘管如此,鍾馬田仍持守正道,忠貞不渝,直到1981年安息主懷,享年82歲。

三人與葛培理(Billy Graham)的關係

       斯托得(1921-2011)較為年輕。1954年,當美國佈道家葛培理來倫敦時,二人頭次見面。除了鍾馬田之外,其它倫敦的眾教會都接待他,尤其斯托得,更是毫無保留的支持他的佈道大會。從此,二人建立了一生深厚的友誼。斯托得的聲譽也青雲直上。2005年,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將他列在全世界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鍾馬田似乎錯失良機了!1963年,葛培理親自登門拜訪他,並邀請他主領全球福音大會。鍾馬田說:“我和他談合作條件:如果他肯停止讓自由派與天主教一同在講台上贊助他,並停止佈道會的聖壇呼召,我就願全心全意支持他,並且主領大會。我們談了三個鐘頭之久,但他沒接受我提的條件。鍾馬田葛培理就徹底分道揚鑣了。

       至於巴克(J. I. Packer),他的混合道路也似乎一帆風順,直到 2002年,聖公會、加拿大分會,表決通過祝福同性戀婚姻時,巴克才不得已離開聖公會,加入了另一個較保守的宗派。儘管如此,巴克的聲譽仍然不減。時代雜誌把他與葛培理(Billy Graham)並列在全美25 位最有影響力的福音派人士當中,並稱他為“新教徒當中、如所羅門一般精通教義的人”。

混合導致妥協

       本來,這三個屬靈巨人都有同一目標、同一心志。他們都想看見教會復興、教會合一,然而,他們採取的方法卻截然不同。巴克斯托得選擇了“混合道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鍾馬田卻選擇 “分別為聖”(林後 6:14-18)。結果:混合派似乎得逞了,斯托得巴克,跟着大佈道家葛培理,在這寬路上,確實左右逢源、春風滿面、無往不利。然而,他們在在信仰上,卻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協。讓我列舉幾個例子:

       斯托得,1988年在與 David Edwards(一位知名自由派、聖公會教徒)對話當中,雖 David Edwards 否定人性的墮落、救恩的必要、基督的復活、等等基要的信仰,但斯托得卻說:他很欣賞 David Edwards “真誠的信仰宣告”(‘sincere Christian profession’)。他又說:這樣的人“不失去自稱基督徒的權力”(‘forfeit the right to be called Christians’)。顯然,斯托得公然否定了歷史性的基要信仰。

       再舉一例,斯托得公開承認“死後滅絕論”(Annihilationism),即不信者的審判,不是地獄的永火與痛苦,乃是完全的消滅掉。雖然他個人不是十分確定,但卻堅持這是可包容的福音派立場。然而,聖經的教導卻是顯而易見的(但 12:2;太 3:12;25:41, 46;帖後 1:9;啟 14:10-11,20:10;路 16:24)。

       至於巴克,他信仰的妥協也令人震驚。例如,他推薦 Peter Kreeft 所寫、提倡普救論的“普世聖戰”。這書上說,回教徒與基督徒信奉的是同一位神(30-31頁);天主教與新教徒也相信同一個福音(35-36頁);不論孔子釋迦摩尼默罕默德蘇格拉底都在同一條屬靈的道路上追求,各有各的亮光,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都會進入天國(6章)。因此,Peter Kreeft 呼籲福音派基督徒與天主教、道教、猶太教、東方宗教和所有宗教聯合,共同對抗社會上的邪惡。本來,這樣的書,基督徒根本不屑一顧,不會在意,但神學泰斗巴克(J. I. Packer)竟然公然推薦,說:“這本生動的小冊子,開啟了一個意義深遠的主題……不論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或東正教徒,都需要好好思量,更要一起討論作者(Peter Kreeft)所看見的異象。或許他說的沒錯!?” 令人驚嘆!這位如所羅門一般的“神學家”,竟然失去了基本的聖經常識。

       還有,1994年,巴克與40位知名的宗教領袖,共同簽署了一個叫“福音派與天主教聯合”合約(Evangelicals and Catholics Together)強調雙方在【使徒信經】上的共識,都是“本乎恩,因着信,並藉著基督”。然而,很明顯的,合約上省略了“唯獨”: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其實,這“唯獨”是羅馬天主教、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所咒詛的,也基督徒必須堅持的,廢掉了這個“唯獨”,福音就更改了,基督教就與天主教無異了。然而,巴克,這位偉大的神學家竟然無視福音的獨一性、絕對性、排他性,貿然簽名與天主教合一了。

       總結:我們有美好的動機,很好,但不夠,還要加上合乎聖經的方法。雖然巴克斯托得都有美好的心愿(盼望教會的復興與合一),然而他們所選擇的混合路線,卻違背了聖經(林後 6:14-18),結果導致自己信仰的妥協,更絆倒了許多無知的善男信女。雖然在人眼裡,他們成功了,但在神眼中,他們卻要蒙羞(林前 3:15)。相反的,鍾馬田持守聖經分別為聖的原則(約二 1:7-11),堅決不與妥協者“同負一軛”,(林後 6:14)。雖然他遭到一時的排擠與挫敗,但最終必得蒙主的悅納與稱讚。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凡事回歸聖經:不僅動機要純正,方法也要正確(撒下 6:5-8;利 10:1-3)。神的原則不是混合路線,乃是分別為聖。

 

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所做的工,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神;常守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翰二書 1:7-11)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麽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麽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麽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麽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麽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
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凈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我要做你們的父,你們要做我的兒女。” 這是全能的主說的。(哥林多後書 6:14-17)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