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基督教是勸人為善的嗎?
基督教是勸人為善的嗎?
by 義群
有人說,宗教教義雖然各有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勸人為善的。說這句話的人,是對基督教的教義並不十分瞭解。基督教主要的目的不是勸人為善,而是告訴人一個事實真相,人靠自己是無法行得好的,人必須在本質上改變才能真正行善。
人無法靠自己行善,並非指我們都是萬惡之徒,或是毫無善行可言。而是人常常做許多違背良心,自私自利的事。對於他人所付出的愛心,偶一為之,有限的可憐。人的問題不是不知善,而是不能行善,甚至是以行惡代替了行善。行不出善來,是因為行善要付代價,而自己得不到好處。行惡是因為要滿足一己之私,甚至犧牲他人或眾人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有一個少年官來找耶穌,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耶穌說除了神以外,沒有良善的。這裡的良善是本質上的、屬性上的良善,包括行為的、思想的、意念的,甚至潛意識的。耶穌說,人若看見婦女動淫念的,就犯了姦淫的罪;若恨人,就犯了殺人的罪。人必須在思想上不犯罪,才稱得起為良善。這樣,除了神以外,誰是良善的呢?
勸人為善不只是許多宗教的主要目的,學校的倫理教育,社會的道德規範,也時時教導或提醒人為善的重要與必要,但是成效似乎很有限。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寓言:有一個國王,養了許多隻貓。他請專人來訓練牠們,做餐桌侍者的工作,如端盤子、遞毛巾等。訓練了很長的時間,這些貓隻各個都成為很熟練的侍者。國王為了炫耀自己的成果,有一天宴請了大批國外的嘉賓,來看這些貓侍者的表現。開始上菜的時候,貓侍者端著盤子魚貫而出,行動整齊劃一,大家都不禁鼓掌叫好。就在此時,有一隻老鼠從桌角溜過,被這些貓隻看見了,立刻統統丟了盤子,跑去追這隻老鼠。這個寓言是說明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道理。
人的本性如果不改,善只能“做作”出來,遇到試探引誘時,就會失敗、跌倒。人要變成一個行善的人,必須從生命的本質來改變。如果只有神的生命本質上是善的生命,人唯有得到神的生命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善人。
耶穌曾用兩個比喻來教導門徒生命本質的改變,三個福音書裡都有記載。茲摘錄馬可福音的記載:(馬可二章21-22節)「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
當時,人們用不漏水的羊皮袋子裝酒。新酒變陳,便會膨脹,使皮袋拉伸,所以新酒不能倒進已經拉伸的舊皮袋裡,否則那又舊又硬的羊皮就會破裂。耶穌的意思是,人在道德上所做的努力,是想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或是把新酒放在舊皮袋裡,都是格格不入,沒有功效的。新布與新酒都代表著神的生命,如果人生命的本質是舊的,是無法接受神的生命的。
人的本性是祖宗遺傳下來的,也就是耶穌說的舊皮囊。人必須把自己從祖宗遺傳來的舊皮囊拋棄,接受從神來的新皮囊,才能領受神的生命。但新皮囊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可以賺來的,而是神藉著耶穌的釘十字架,賜給我們的。你只要憑著信心接受,就能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說的:「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當神的生命裝在新皮囊裡,人的善行才能從心裡發出來,不是為了積“功德”,不是為了“上天堂”,更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從他生命的本質發出來的。
所以基督教不是勸人為善,而是勸人接受耶穌的救恩,使生命改變,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