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Feb 4,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純福音派” 是異端嗎?

作者:唐崇榮牧師
選摘自:《唐崇榮牧師論成功神學》 (來源:歸正福音網)

趙鏞基說的是 “純福音派” (Full Gospel),絕不是福音派,不要被 “純福音派” 此古怪的名詞所騙!

趙鏞基 (조용기 David Yonggi Cho, 1936-2021) – 韓國首爾的汝矣島純福音教會 (Yido Full Gospel Church) 的聯合創始人。

你看看趙鏞基說的上文,便知所謂的 “純福音信仰” 意味着不僅強調藉着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代贖人類可獲靈魂的拯救;而且還強調肉體從疾病可獲得醫治、生活從咒詛可獲得解放。此絕不是福音信仰,乃極端靈恩派的信仰!為什麼?因為福音信仰只是強調藉着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代贖人類可獲靈魂的拯救,並不包括今生肉體從疾病可獲得醫治、今世生活從咒詛可獲得解放。
你看看保羅和提摩太身體都有病,傳道生活不都是窮乏嗎?

【林後 6:3-7】”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

當然,福音信仰雖強調藉着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代贖人類可獲靈魂的拯救,但我們也相信主在某些特別的情況下醫治我們,在生活困苦時幫助我們,只不過不是一種常態的必有現像,若趙鏞基是對的,我們豈不是不必看醫生、不必做工、不會死亡?聖經告訴我們,肉體和生活從咒詛可獲得解放,是要等到主再來,才能實現!
趙鏞基應許人今生肉體從疾病可獲得醫治 (即信耶穌可疾病得醫治),今世生活從咒詛可獲得解放 (即信耶穌可發達成功),這當然能吸引很多想健康發財的人加入,但聖經卻絕未有這些異道出現!為什麼趙鏞基的教會大、人又多?就是因其中的信仰是極有問題。

健康不好的,可以看醫生吃藥;不是像趙鏞基說的,有病禱告便一定好,不必看醫生。

要正當的財富,可以努力工作;不是像趙鏞基說的,有窮困潦倒禱告便一定發財發達。

總意就是基督徒需要經歷磨練。

趙鏞基卻胡說信耶穌 “有病禱告便一定好”、“有窮困潦倒禱告便一定發財發達” 為福音的一部分,像信耶穌後罪一定得赦免一樣,這樣是更改了福音,乃非常嚴重的異端信仰!
很多靈恩派基督徒就是自以為有信心,不必看醫生,結果令病情轉壞,甚至不能醫治的地步,最後令這些信徒在死前信心盡失,家人也從此不信主了。但教會竟然事後自辯稱是那病人沒信心,此等跘倒人的謊言,不知害了多少有心追求的人,此乃靈恩派的大問題。
我不是不信神會直接醫治人,但我也信神會透過藥物來醫治人。我自已在病中也常先求主醫治,主有時也真的會直接醫治了,但有時又要透過藥物醫治我。我不限制神的工作方式就是了。
我知道早年前趙鏞基的教會曾有兩位自稱有信心的少女,要像耶穌行在海面上,她們手拉手,眾目睽睽下,一步步行到海里去,結果都大浪淹死了。凡是到了那個範圍,很難跑回教會;而這個叫做教會的復興?已經有另外一種好像基督教的次文化正在開始搶奪所有 “聖靈的大能”,而那時就好像很進入屬靈的氣氛而大享受,結果連整個的敬拜也會慢慢地失去了…
韓國教會當然有很多的復興,那其中不單是靈恩派的。韓國教會靈恩派的復興不是很穩的,因為其中背景是 Shamanism 黃教、薩蠻教…;韓國人過去的宗教就是求神拜佛,盼望子孫萬代興隆,福氣平安臨到他們的家庭正像中國人一樣。不同的地方是,等到他信主了以後,他所求的還是一樣的,只有加上「奉耶穌的名,阿們。」如果你求的還是那些世俗的福利,但是你「奉耶穌的名,阿們」,教會充滿了很多人,我不認為復興。那是假借基督的名重頭過一個好像外邦人所求的生活。所以耶穌基督說,你們求不要像外邦人,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所以如果禱告會所求的都是關於福氣、平安、順利、沒有生病、健康、發財…,這個叫做「成功神學」,那樣就不是真正的復興。
韓國有一些的教會回到正統的信仰,有一些的教會有六萬人做禮拜,有的教會有兩萬人的會友,三萬人的會友。有一個人對我說在漢城,六千人以下的教會算是小教會,而許多長老會在那裡有很好的信仰,有很好的復興,不是單單靈恩派的教會才有復興。雖然數目從一個來說,最大的是趙鏞基的教會,他的禱告的那個教義是很偏離聖經的。你要一輛奔馳車嗎?你向上帝禱告,我要幾年的,要X-320,我要藍色的,我要號碼H做開始的,聖經沒有教導這樣的禱告的。那種禱告是韓國的趙鏞基的極端的禱告,而不是聖經的禱告。聖經的禱告是 “先求神的國、神的義,以後需要的加給你的” (馬太福音 6:33)。
你們校園團契的同工,很多都是真正事奉上帝的人,我敢這麼說。有的人過去的薪水是現在的十倍,放下了,然後接受了一個月只有兩萬多塊(台幣)的生活。我說「你從前生活費多少?」「從前的生活一個月二十萬」,「現在呢?」「兩萬多。」這個叫什麼?這個叫「復興」!如果你說「我從前只有一萬,現在我賺了一百萬,這個叫復興」,那個叫做「發福」,不是叫做「復興」。
愛因斯坦說時間是「第四度空間」,那個韓國的趙鏞基寫一本書叫做《第四度空間》,什麼都不懂亂寫一場… 趙鏞基對上帝的道曲解、不明白,甚至誤害許多教會。他所著的《第四度空間》,提到兩個名詞:Logos 與 Rema;把 Logos 視作是聖經講過的話,Rema 是神繼續對個人再講的話的新啟示,這很危險,這表示聖經不完整,需要補充,而個人領受比使徒先知的領受還更大。這個再延展下去,變成人不求神的道,而求裡面的聲音,裡面的靈,裡面的亮光,個人的經驗會超過神的道;再發展下去,會絕對化到新時代運動 (New Age Movement) 的精神。在新時代運動中,人宣稱自己是神。
你們現在沒有看到那麼多,你們聽我這樣講,反應可能是: “唐牧師又在罵人,唐牧師專門批評人,好像只有他對,別人都不對”;如果我有這樣的存心,願主鞭打我;事實上,我並沒有這樣的存心…
“只要你求得着就得着;你對這座山說移到海里” (cf. 馬可福音 11:22-24)。我告訴你,這句話所提到的意思不是字面的。因為保羅都沒有這麼禱告過,彼得都沒有這麼禱告過。彼得有沒有禱告說: “主啊!錫安山搬地方吧!搬到猶太人不能管我的地方就平安事奉你了”;沒有。所以這句話到底是指什麼?是指的那個真正信仰的力量,而信仰的力量那麼大;那麼如果你說 “我只要信,求什麼就可以得着什麼” 的話,那麼這句話如果沒有和別的聖經把它配合起來按總原則來處理,就會變成很危險的事情。趙鏞基的禱告教導是非常違背聖經的,你怎樣把你所要的東西,把它 visualize (形象化)、把它想想….,想到最後,你就照着那個去禱告,你去禱告你要得着哪一種車?什麼顏色的?什麼年號的?什麼牌子的?以後就一直想,一直想,結果上帝給你。我告訴你,可能你得着不是上帝給你,是鬼給你的不一定。所以聖經沒有教導的我們不要去做。

Jan 25,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改教家的精神

延續宗教改革的歸正精神
持守先賢所信的正統教義

“所謂真正改教信仰 (Reformed Faith) 是回到聖經,若是不回到聖經死不甘休。回到聖經不是標榜一宗一派,乃是我們要像那個鮭魚一樣,一定要回到我們的本源;不回到這個出生地本源死不甘休。你看那個鮭魚不斷地跳、逆流而上,要回到出生地;所以,鮭魚精神就是改教家的精神。我們要不斷地歸回聖經…” (呂沛淵牧師)
王明道也曾說過: “凡是聖經中的真理,我們都接受、都持守;凡是聖經中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完全拒絕。”
Jan 22,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一些哲學思想名稱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強調個人自由選擇自己的道路和對自己選擇的負責。

相對主義 (Relativism)
認為真理和標準因人而異,沒有普遍適用的規則。

後現代主義 (Postmodernism)
認為沒有單一的解釋可以解釋一切,強調多種不同的觀點和解釋。

唯物主義 (Materialism)
一切都是物質,思想和靈魂不是獨立存在的。

唯心主義 (Idealism)
一切都是思想或意識創造的,物質世界依賴於我們的心靈。

唯名主義 (Nominalism)
分類和概念只是我們給事物的標籤,它們自身沒有實際存在。

唯象主義 (Phenomenology)
重視我們個人的體驗和感覺,認為這對理解世界很重要。

存在唯心主義 (Existential Idealism)
結合個人主觀體驗的重要性和思想創造現實的觀點。

理性主義 (Rationalism)
認為通過理性和邏輯思考是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懷疑主義 (Skepticism)
對能否真正了解事物持懷疑態度。

經驗主義 (Empiricism)
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獲取知識。

實用主義 (Pragmatism)
通過實際效果來判斷想法或理論的真實性。

現實主義 (Realism)
認為存在一個獨立於我們感知的客觀世界。

自然主義 (Naturalism)
一切現象都可以通過自然的法則和原理來解釋。

人文主義 (Humanism)
強調人類的價值和潛能,主張通過教育和文化提升人類。

結構主義 (Structuralism)
認為隱藏的結構決定了人類文化和心理。

解構主義 (Deconstructionism)
批判性地分析文本和觀念,揭示其中的矛盾和假設。

斯多葛主義 (Stoicism)
古希臘哲學,強調理性控制和接受命運來達到內心平靜。

辯證唯物主義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馬克思的哲學,認為物質世界在不斷變化和發展。

後結構主義 (Post-Structuralism)
批判結構主義,強調語言和文化的多變性。

生態哲學 (Ecophilosophy)
研究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強調環境保護。

認知主義 (Cognitivism)
研究思維過程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解和行為。

Jan 20, 2024 - Default    No Comments

真理的本質

選摘自:雅各書要理問答 第247問
https://stemitv.org/radio/QandA/7508

       真理不是民族的、城邦的、思想家主觀的、屬於個人的,真理是普世的,這個是希臘古典哲學最大的貢獻;所謂真理,不是在這裡是真理,在那裡就不是真理,在這個國家被認為是對的,到了別的國家變成不對的,那不是真理,那是相對性的東西;所以無論是蘇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 469-399 BC)、柏拉圖(Πλάτων, 427-347 BC)、亞里斯多德(Ἀριστοτέλης, 384-322 BC)他們都承認有「universal 共相」普世標準的存在;如果是真理,在這裡是真理,在南極、北極都是真理;在東方是真理的,在西方也是真理;在小孩子是真理,在老人家也是真理;在古代是真理的、在現代也是真理;而中國人就用「宇宙」這空間、時間的關連跟真理配合,說了很偉大的話: 「放諸四海而皆準,歷萬代而常新,always fresh, always new。」就是 unchanged。
       「不變」與「變化」哲學關連怎樣建立呢?孔子(551-479, BC)盼望好好研究《易經》就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篇)《易經》的「易」就是變化的意思,一切的一切都在變化,這變化的現象就是宇宙萬象;但是,是否有不變的東西主使這些變化呢?希臘哲學就說,「一切都在變動中,這『永遠在變動中』的事理本身是不變的;有什麼是不變的?有,就是『一切都在變』這是不變的,everything is changing that is the only thing unchanged。」這是赫拉克利圖斯學派Heraclitean School,或者叫「動性哲學」的鼻祖—赫拉克利圖斯(Heraclitus, 544-484 BC)的定論。
       我們在《聖經》里看見,一切都是變化,只有上帝沒有改變,變化的萬有中有一位超萬有的上帝是沒有改變的。中國只有一個人看出來,就是老子,老子說,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是獨立而不改,(參《道德經》 第25章)它是獨立的,self-existed,self-dependant,是不改的 unchangeable;希臘哲學裡,亞里斯多德說,「有一個 unmoving mover the one who moves everything but himself will never be moved,它繼續不斷使萬有轉動,但它自己沒有轉動。」自己沒有轉動才能使萬有動,這個第一個原動力就是上帝。希臘哲學、老子哲學,早就看到「動」與「不動」之間的關連:「動者」是被造者,而「不動者」是創造者;「動者」是「果」,而「不動者」是「因」;因為有一個不動者,它自己不動,才推動一切而動;如果你自己要推動一個很重的東西,而你自己在動的話,那你就很難推動了,你要站穩你的崗位、自己不動才推動別的東西,如此你的不動就變成原動力,使別人動;這普世的、不變的就是真理的本質。上帝就是真理的本體,是永遠不變的,祂用真理來改變我們。這宇宙有普遍的原理是不變的、恆常的、自我存在的,那就是真理的本身。基督教的真理是有位格的、有本體的,那真理的本身就是上帝;上帝用祂的道來創造萬有、改變萬有、重生我們,所以,對上帝道的吸收與回應就決定了我們自己以後變成怎樣的位格,是否能被建造在這不變的真理之上,而變化自己,越來越親近、越來越像創造我們的主。
Dec 2, 2023 - Default    No Comments

改革宗信仰的核心

作者:Stephen Rees
       改革宗信仰的核心——合乎聖經的基督教的核心——是以神為中心:堅信神本身是至高無上的。我們以神為中心來定所有的教義。罪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是對神的冒犯。救贖之所以美妙,是因為它榮耀神。天堂之所以是天堂,是因為那裡神是一切的一切。地獄之所以是地獄,是因為它是神彰顯公義憤怒的地方。”以神為中心” 是改革宗信仰的顯著特徵。一個基督徒可能會說許多關於罪的真理 (例如罪是有害的,罪會導致痛苦等),但如果不是以神為中心,那麼最關鍵的重點就會被忽略。
       我記得多年前讀到 萊昂·莫里斯 (Leon Morris) 的一篇文章,深感震驚,他問:”羅馬書中最常見的字是什麼?”(我想他忽略像 “這” 或 “那” 這樣的定冠詞.)你會猜是什麼呢?恩典?信心?相信?律法?不——羅馬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是 “神”。
       只要略讀開頭幾章,你就會立刻看到。羅馬書中所有重要的神學宣言都以神為主題的:”神任憑他們” (1:24, 26)、”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2:6)、”神借耶穌基督審判人的隱秘事” (2:16)、”神設立耶穌做挽回祭” (3:25)、”神稱罪人為義” (4:5)、”神已將祂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5:5)、”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5:8)。
       我們可以傳講真理——我們甚至可以作 “五點加爾文主義者”——但如果我們失去了那 “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 (11:36) 的認知,我們就失去了基督教的核心。
       以神為中心的教義必須在 “以神為中心的敬虔” 中實現。再說一次,這是基督教改革宗信仰的獨特之處。我們對神着迷;我們被祂的威嚴,祂的美麗,祂的聖潔,祂的恩典所震撼。我們尋求祂的榮耀,我們渴望祂的同在,我們以祂的品性為生活的榜樣。
       其他基督徒可能會說傳福音、宣教、復興或重建是他們最關心的事,但我們只有一件事——神自己——認識祂、效法祂、看見祂得榮耀。唯獨這件事是絕對的:失喪之人的得救對我們重要是因為能讓神的名被尊為聖以及神的國降臨、城市的宣教對我們重要是因為能讓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聖經學習和禱告對我們重要是因為能讓我們與神相交。
       這是幾個世紀以來基督教改革宗信仰的重要標誌。無論你是在讀像 博納爾 (Andrew Bonar) 這樣的長老會教徒的日記,還是像 約翰·牛頓 (John Newton) 這樣的英國聖公會教徒的書信,或是像 司布真 (C. H. Spurgeon) 這樣的浸信會教徒的講稿,這都是貫穿始終的主旋律:他們痴迷於上帝,無論是生活、神學研究或事奉都圍繞着對上帝的強烈愛慕,一切都是從他們對上帝的敬仰和充滿敬畏的愛中流露出來。

原文: The Heart of the Reformed Faith

Pages:«1...678910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