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Jul 2,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即使救人於危害,也不可說謊

摘自《奧古斯丁選集》
       錯誤雖然不一定是罪,但是說謊都必須被稱為罪,因為人不僅是在知道真情時,而且甚至在認錯了真情,或是受別人欺騙時他都必須心口如一。每一個說謊者都是說與心裡所想的相反的話,並且存心欺騙別人。
       但上帝給人言語,不是叫人用來彼此欺騙,乃是為使別人知道我們心裡所想的是什麼。因此,把言語用作欺騙人的工具,而不用在它天賦的用途上,就是犯罪。即使有時候因說謊而使別人得到益處,也不能因此而以有些說謊不是罪。
       這個說法也可以用來原諒偷竊的事。例如,我們可以把富人的東西偷出來,送給窮人。富人可以永遠不知道有這種事,窮人可以由此得到顯然的利益。但是偷竊仍然是罪。
       這個道理也可以用在姦淫上。例如,人可以說,他所認識的一個女人愛戀他,若不答應她的要求,她定會為情而死;如答應她的要求,讓她活著,她將來可能悔改,再成為貞潔。這種說法雖似中聽,但沒有人會因此而說這姦淫不是罪。
       若是我們對於貞潔尚且看得這麼高貴,不願為了 “預想對別人有益而犯姦淫” 就破壞了貞潔,那麼真理對我們有什麼冒犯,竟使我們任意說謊破壞它呢?若有人只在要救別人於危急時,才說謊,我們自然不否認他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道德標準。但對這種人,我們所稱道的不是他們的謊言,而是他們的善意。這善意不但應該稱讚,有時也應該得到獎賞。但他們那說謊言的罪,雖然可以蒙赦免,但不應當被視為可以稱讚之事,尤其在承受新約的人中,應有這種看法。因為主曾對他們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 5:37)

“Love God, and do as you please.” — Augustine
Jun 10,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三位一體

選摘 《聖徒 孫大信》

       有時孫大信覺得瞭解 「三位一體」的真理,有些困難。他曾以為三位一體就是三種不同人格,分別坐於靈魂的三處,但通過被提的經驗才明白,並非如此:

       「我被提時,我的靈被提到第三層天,看見跟保羅相同經驗的事。在那裡,基督以榮光的靈體坐在寶座。每次入神時,情景都相同。基督是靈魂世界的中心,我們無法以言語、筆墨來形容祂榮耀的尊貴和美麗的容貌。祂時常帶著慈愛的笑容。

       當我第一次看到祂時,我覺得我們之間自古以來就有關連。祂對我說:「通過我你是被造的。」但不是用地上的語言說的。好像我遇見了很久未見過面的父親,有那樣強烈的感覺。自古即有的愛,充滿在我的心內,使我明白自古我就是屬於祂的。

       最初我的靈被提到天上時,我問起:『天父在哪裡呢?』天使回答我說:神在地上看不見,在天上一樣也看不見。因為神是無限存在的。但基督在這裡,基督就是神,祂是代表那看不見無限存在之神的形像。通過祂,我們才能看見神。這個道理,在天上和地上都是一樣。我又看見從基督不斷地發出光輝的波流,通過聖徒和天使,將平安和新鮮的生命輸送到各處去,正如夏天太陽的熱,給樹木帶來新的活力使其茂盛一樣。我同時也瞭解到,祂——就是聖靈。」

Jun 7,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神愛我們的心

“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翰一書 4:9)

       孫大信說:從前有個皇帝,他的首相是一位有聖德的學者。這位首相旅行到巴勒斯坦的時候,為基督道理所感化,作了基督徒。回國以後,就告訴人,說他信了那位到世界上來拯救罪人的救主,並且作了基督徒。皇帝問他說:“我若要作什麼事,只要吩咐僕人,就可以作了。那麼,萬王之王的神,是可以用一句話救人的,為什麼倒要親自成為人的身體呢? ” 首相求皇帝賜他一天的工夫,然後回答。

       回家以後,首相叫了一個很精巧的木匠來,要他照著皇帝的周歲兒子的形像,刻個木偶,裝飾好了,明天備用。

       第二天,皇帝和首相坐在船裡,要他回答昨天的問題。這時,木匠來了,懷中抱著木偶,在岸上;皇帝以為那真是他的孩子呢,就伸手去接,木匠早領了首相的吩咐,故意一失手,木偶掉到水裡去了。

       皇帝立時要跳下水去救他的兒子。後來,首相說:“王阿!你不必親自下去呀!吩付我去還不夠嗎?” 王回答說:“這乃是父親的愛阿!” 首相說:“全能的主所以不肯只用一句話救世人,而必要親自成為人的肉身,也就是因為父親的愛呀。”
 

約翰一書 4:10
“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Jun 3,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選摘 唐崇榮《罪、義、神的審判》

       我很贊同芬蘭神學家康塔念 (Kong Tanant) 在他的 “Theology of Evangelism” 裡面講的一句話:「第一次與神相遇的經驗,是一個很痛苦的經驗。」保羅第一次遇見耶穌基督的時候,是甜蜜的或痛苦的?馬丁路德真正悔改的那一天,是甜蜜的或痛苦的?那個稅吏捶著胸說:「主啊,憐憫我這個罪人!」這是痛苦的或者是甘甜的?

       今天膚淺的佈道家,很盼望替上帝戴上一個充滿笑容的小丑面具,讓大家看見上帝很可愛。但 Kong Tanant說:「不!與神第一次相會的經驗,是個非常痛苦的經驗。」當一個罪人覺悟到:無法逃避那無所不在的上帝聖潔的追討時,但也就在這個時刻,發現了他在應當被審判,應當滅亡的時刻,這一位公義的上帝已經用耶穌基督的義代替他了,所以,他才能得到真正赦罪的平安,這個叫做福音。

       而今天的佈道會,今天的福音工作並不是按這條路走的,我們都告訴人信耶穌有平安、有福氣、有快樂,連蚊子都不咬你﹔信耶穌有喜樂、有平安,一點災難都沒有,你既不會病也不會死﹔信耶穌有平安,會發財,求什麼他都給你。支離破碎、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裡面的一些話語,表面上好像在傳福音,事實上你是利用這些聖經的話語來傳揚你那膚淺的哲學,結果建立的果子是不能長久的。如果我們談到福音,沒有談到罪、義與審判,我們還沒有正面地把恩典的神學建立起來!

May 23, 2014 - Default    1 Comment

唐崇榮 – 如何被神重用?

       神重用就是先重重壓你才用你。這叫 “重用”。很多青年人要被神重用,但是輕輕浮浮的,神不會用這樣的人。神給你管教鞭打苦練,你當時不知道。很苦時還會感謝上帝,神才會用你。
       我年輕時看醫生,醫生說:“喉嚨發炎了,不準講話!” 我不管,再去講道。現在給上帝練到一個地步,一直講一直講也不會發炎。 我不怕病,變成病怕我;我不怕死,變成死怕我。一個人在神苦練之下,可以到一個地步是醫生沒有辦法了解的。有一次我八個月講道七百次,聲帶越練越壯。
       衛斯理約翰平均一年講道一千次。現在很多衛理公會的牧師平均一年講道不到五十次;很多牧師傳道最希望這個禮拜請某某人,下個禮拜又請某某人,說:“感謝主為我預備,耶和華以勒,我節省了很多講章.” 我的教會我儘可能自己講道,不給別人講。要真正建立起信徒的信仰信心,怎麼可以隨便請人來講呢?他也不知道上個禮拜講些什麼,曾經發生一間教會一連三個禮拜講撒該的故事,因為三個不同的講員不約而同的都講同樣的信息,真是 “該殺”。
       傳道人不要怕講道。 因為有活水的江河,越講越有道講。當然不可以亂講:要想得深,講得淺;想得多,講得少 今天很多年輕人,不要讀書、不要思想、愛講,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存在,又喊又大聲,真是鳴的羅響的鈸。

唐崇榮 – 如何被神重用?
第一、 要肯苦練
第二、 要下功夫鑽研神的話語
第三、 要把尊貴卑賤的事情 (行為, 思想, 言語, 態度) 分清楚,免得沾染世俗中卑微的事,不能成為貴重的器皿。
第四、 要經常過聖潔的生活
第五、 順服聖靈的引導

然後,要用四件事彰顯能力:
1) 愛心上彰顯能力
2) 聖潔里彰顯能力
3) 公義生活中彰顯有力
4) 神話語的勇敢見證上彰顯能力

       一個充滿愛的心,人們不能抵擋的;一個有公義的人一指出錯誤時,人們會感受得到提醒;—個義人講話的時候會使人懼怕。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你以為糊里胡塗處理一件事情,忽然有人很公正的講一句“不是這樣,應該這樣”,你馬上感到真理正在約束你;以聖潔彰顯能力,你的生活聖潔,你的言語聖潔,眾人看見你的存在,散發能力;以 “神的道” 為權威。這樣的傳道人是神所重用的。
       當責備人的時候,求主使他們感受到主的審判台的威嚴,當我講主的愛的時候,求主使他們感受到主的恩典直接流露出來;當我安慰人的時候.求主使他們親自覺得主就在他們身邊。當言語發出去,與言語中間用詞相稱的力量也一起發出去,那麼人就得着造就了。 “與言語相稱的屬靈能力” 要成為事奉的權柄和事奉的本錢。屬靈的權柄就是傳道人的份量。

以下選摘自 2011年7月27日 唐崇榮牧師與 ‘奉獻者團契’ 的第二次談話
       我個人事奉中把四件事連在一起:神學哲學護教佈道。用神學的內容作為基礎,用對世界思想的了解作為我們和對方交談預備的心智,用護衛真理的技巧和神給我們的智慧去發揮佈道結果子的功能。
神學 = 認識神和祂的能力;明白上帝的心裡想什麼。
哲學 = 認識人和人的軟弱;明白反對上帝的人的心裡想什麼。
護教 = 明白怎樣用超越文化的神的真理去護衛我們的信仰、去揭發出世界所有的虧欠;把真理護衛好,把人帶到主的面前。
佈道 = 遵行神的命令,把人的靈魂帶到上帝的面前;把他們的思想營壘完全攻破,把他們的心帶到十字架的面前。

鏈接:什麼是屬靈的權柄——傳道人的分量?
鏈接:青年傳福音的見證
鏈接:謙卑的四個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