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by "Admin, Author at Cong Fang - Page 73 of 114"
Jan 2,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赵中辉:传道人的四个特性

读经:林后六章一至十三节。
  我们在传道上,不单是对主负责,对我们内在的动机负责,对我们所传的信息负责,也当对我们自身的道德品格负责。
  我们传道人的生活,一定要与我们所传的信息相符,不然的话,我们就是唱戏的。
  林后六章一至十三节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要这样作。我们不可徒然领受神的恩。
  神已完成和好之工,但他将这宣布和好的职责委托给我们,因此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换言之,他借着我们去劝人与他自己和好。我们的请愿(劝)是什么?林后五章二十节说,“你们要与神和好”,六章一节不可徒受神恩,要接受福音,不可听了不信,这是使徒的劝勉。是由以赛亚四十九章八节引来的。恩门不是永远开放的(林后6:2)。趁着今日努力传福音,不可放下绊脚跌人之物,这是指我们的生活说的(林后6:3)。罪人有许多推辞的理由,不接受福音:你们教会的人如何长短,这是厉害的,这就是传道人的生活与所传的道不一致的缘故。请问这道还怎能传下去?
  保罗的良心是清洁的,他在他生活的方式上高举福音,他以他生活行为来证明他是神的真正仆人(林后6:4)。有的很有名的传道人,言不由衷,说了不算数,结果人家认为他是卖膏药的。王明道先生所以能够到今天还能在中国信徒心中保有馨香的回忆,就是因为他是神的真正仆人,言行如一,信仰与生活打成一片。
  林后六章三至四节是不可分开的,是消极与积极的两方面:
  (1)凡事不可叫人有妨碍。你知道你一点点小的过失就拦阻人亲近神,阻碍人接近圣道吗?你说了的话以后不负责任,可是人家还在那里等候你话语的兑现哪!(3节)
  (2)在各样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这应当是我们的决志!证明自己是神的用人何意?并非是自己推荐,乃是圣灵在我们心中的工作(3:1)这是神的推荐,有圣灵在我们心中生活,证明我们是神的用人。
  这证明为何?林后六章四至七节,保罗提出十九个特性来证明神仆的资格。
  第一个特性是忍耐

  四节的“多多忍耐”指忍耐环境;六节的“恒忍”指与人忍耐。
  九种试炼,分三组:
  A一般的苦难:患难、缺乏、困苦。
患难是指着各种压迫。穷乏逃脱不了的苦难。困苦感到被囚在一个小地方。
  B特殊的试炼:人的毒恨、鞭打、监禁、扰乱,保罗经过这一切。你我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呢!
  C自加的训练:(纪律)勤劳、警醒、不食。

  基督工人的苦工就是自己加上的纪律,衣不能绫罗绸缎,食不能珍馐美味,住不能楼台殿阁,行不能高车驷马,为了什么?为了福音!“吃喝玩乐”传道人不要想那些。忍受苦难作基督精兵。懒惰、贪爱安逸,不能为主作见证!德国的尼慕勤牧师说:“一个不受逼迫的教会,是应该自问是否真教会。”我们是被召跟随拿撒勒人耶稣的,他是谦卑、受苦,被压不开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不是光能忍受苦难,也当有勇敢去忍受。
  不可自怜,许多基督工人向别人自怜、鸣不平,以种种说辞,发牢骚。因我们有一位慈爱的天父。
  第二个特性是圣洁(6节)。

  不但为外面的仇敌——苦难。
  也为内面的仇敌——试探。
  七节“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包括我们生活各部分的动机。基督工人应当在思想,言语行为上自己约束。我们当与世界分离,遵照神的标准,弃绝空幻的快乐。一个圣洁的福音使者乃是神手中可怕的武器!

  我们最大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圣洁!
  第三个特性是知识(6节)。
  知识是任何人凭苦工都可得到的,藉圣灵的光照与启迪。知识不充足的信徒,不能为主作见证。不明白神的真理容易错传道理。我们是神奥秘的管家,我们应当对真理有相当的把握,作真理的出口,神的仆人,不但应有真理的知识,也能传达真理。
  第四个特性是爱(6节未句)
  无伪的爱心。基督徒工人中间也有代替这爱的,那是假装,教会中传道人很多爱心是虚伪的,说的话言不由衷,有的地方还不如外邦人!没有真正的同情之爱。真正的爱心是外向的,舍己的忘己的。用真正的爱心去爱人,只求他人的益处,牺牲一切,爱别人是将自己的利益从属于别人的利益,这是基督工人的四大特性,忍耐、圣洁、知识、爱心。谁能给我们这些?圣灵(6节),神的大能(7节)。惟有圣灵能赐给我们圣洁的动机,品格、行为,惟有圣灵能给我们能力把握真理,交通真理,惟有圣灵能教导我们去爱人。神仆人之最大需要是圣灵。
  神仆并不是无往而不利,到处被人欢迎。卫斯理约翰问一位刚刚出来传道的青年人说:“你为福音树立了几个仇敌?”我们也如同基督一样,受人毁谤,受欺压,遭拒绝,但他的品格不阿,保罗也是如此。虽然我们自荐,但人还是把我们当作万物中的渣滓。(8-10)
  神是知道的,与我们同有一个心志的人是知道的。
(原载《信仰与生活》1972年7-9月,本站首发,请链接出处)
Jan 2, 2018 - Default    1 Comment

赵中辉:一篇给传道人的信息

本篇信息之目的乃是特别论到有关神所选召,为神传达并教导其恩言者的一些事:彼等已为寻求人灵魂的永远福气,献上了他们整个的时间和精力,并为那严肃而重大的工作装备自己。他们主要的事工乃是传达神的真理,并将所传的见诸实行,为听道的人树立个人敬虔的模范。他们所传的既是真理,其中就不应当搀杂错误,就应当是纯洁神的话。传讲错谬之道理以代替真理者,非但神受辱,主道蒙羞,且令听者受害,引读者误入迷途。 
   
  传道人之事工系至尊而且最为神圣的选召,此选召享有至大之特权,并应负绝对之责任。他承认自己为主耶稣基督之仆人,至高者所差遣的使者。曲解主的心意,传另一个福音,误解神所交托他的信息,乃是罪中之罪,应被诅咒《加 1:8》,所受的刑罚比任何人更重。圣经明言,神更重的愤怒与刑罚为不忠实的传道人永远存留《太 23:14; 犹 13》。如果我们对所托付的不忠心,那么 “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 3:1》的警告已经发出。每一福音使者都当向那吩咐我们牧养群羊的人交帐《来 13:17》,为主所交托给我们的灵魂有所回答。如果传道人未能警告恶人,则他必要死在罪中,神说“他的血我必要向你追讨”。《结 3:18》
   
  如此传道人的主要责任,乃是 “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 2:15》。在全部圣经中,所给予传道人的劝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不求人的奉承,只得主的赞许。一切目的,均属次要,将自己交托给神——自己的是心意与品格,在神前的行事为人,凡是按着主所启示的旨意行。如果主不喜悦你,你的“工作”、你的 “服事” 还有什么价值呢? 
   
  “作无愧的工人。” 要殷勤、忠实地运用神所给你的时间和才干。要注意 “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传 9:10》的经训。殷勤不可懒惰。传道之工没有给粗心者、懒汉稍留余地,乃是那肯为基督的缘故准备牺牲之人的事工。传道人应当比矿工更加劳苦,比商人在写字间所费的时光还要多。如果传道人想要得到神的喜悦,作无愧的工人,他就当格外劳苦,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并要在此专心,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提前 4:15-16》。这是主给他的仆人的另一命令,这命令包括非常广泛。主要求工人当全神贯注在他的工作上,把能力和时间奉献给神。避免一切属世的事业和风俗的任务,勤于所交托的事工。传道人称为主的精兵,表明他们蒙召的正当职务就是努力和劳苦;“监督和守望的”应当留心、关切他的工作。但是最要紧的如果要想他们的工作对别人发生功效,他们必须注意个人在恩典与敬虔上的长进。 
   
  传道人也当特别注意自己的读经,在讲解圣经之前,应当用灵修的工夫读经;那就是说在寻找讲道题材之前,先适用在自己的灵性上,而得到祝福。不能时时刻刻领受新的东西的人,也不能够常把新的东西分给人。传达给别人的,首先必得亲耳听见,亲眼见过,亲手摸过《约壹 1:1-2》。 
   
  在讲台上只一味引证圣经是不够的,信徒可以在家里读神的话:所需要的是解释与应用。“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徒 17:2-3》。但讲解(原文是 “打开”)圣经令信徒得益,需要长久的时间,只在圣经学校读了几个月,或在神学一、二年是不够的。必须在坚苦的经验学校中亲受神的教导,方能有资格解明神的话,以致神的亮光才能临到信徒属灵的难题。因为圣经解释经验,经验解释圣经。“智慧人的心,教训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箴 16:23》,这种学问在任何属世的学校中是得不到的。一是从痛苦的经历中获得的,一是借着更深的认识神而增加的。我们必须先在神而前得安慰,然后我们才能安慰别人《林后 1:4》。 
   
  传道人不光是用灵修的工夫读圣经,也要殷勤读经。如果他要想“拿上好的麦子”牧养羊群,就必得每日殷勤读经,直到一生之末。但可惜有的人,一旦按立牧师,圣经也就束之高阁了!圣经是属灵财宝的无尽矿场,我们愈得到它的丰富(深深地挖掘),就愈知道还有更丰盛的尚未得到,我们所领受的是何等渺小。“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 8:2》。 
   
  若不是时常殷勤读经,仔细用祷告的工夫考查其内容,神的话是不易明了的。并不是说圣经难解。乃是说,如果神的仆人要彻底详知神所启示的全部真理,为听众摆设丰盛的宴席,就必须天天考查圣经,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挖掘神之不尽宝藏。论到那智慧的传道人有话说:“他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传 12:9-10》,因他整个的精神是在发现施教的本质及其优良方式。 
   
  传道人应当是一个最能讲解圣经的人《徒18:24》。但为达此目的,他必须将一切其他的兴趣置于次要地位。时常提醒自己,当拿起圣经时,要问这是谁的书?于是敬虔之心油然而生,也能证明 “我的心畏惧你的言语”《诗 119:116》这句话为真实。他必须以谦虚的心接近圣经,因为神惟独向这样的人施恩。他必须以祈祷的精神来读经,祈求神说:“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伯 34:32》圣灵光照的恩典常把神的奥秘启示给谦卑的人,对学者却封闭起来。为了领受超自然的真理,圣洁的心也是同样不可或缺的,因为悟性的澄清与心之纯洁是有连带关系的。此外尚须谦卑仰望神的帮助,“要按照你们的信心给你们成全”。 
   
  传道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清楚,正确解明神的道。他的工作完全是解经式的——把所论的每段经文中的正意拿出来。正如本格尔所说:“解经者好象一个掘井的人,不是把水放到井里去,乃是叫水从井里流出来,不改变方向,不停止地掘。换言之,他决不可轻忽圣经,也不可将不正当的意思加在圣经上。 
   
  有时由于个人的宗派观念,取悦听者,就避免陈述某段经文的正意。马丁路德说:“我们决不可把神的话按着我们的意思去解。我们决不可曲解(折断)神的话,让神的话来折断我们”。最可耻的是这样的人,用自己的思想发表了一套言论,然后还大言不惭地说“耶和华如此说”。如果药剂师必得按律法照医生的处方正确调剂,士兵必须—字不差地传达命令,否则必受严罚,那么处理属神、永远之事的人,更当如何留意他的教科书?解经者的工作犹如《尼 8:8》所说的:“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他的责任就是将正确的意思附加在圣经上,“可以诚实讲说我的话,糠秕怎能与麦子比较呢?这是耶和华说的”《耶 23:28》。

Jan 2,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去是必需的,活不是必需的

一次,有一位士兵决意要向某路前进。他的向导告诉他,这条路是很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丧命。这位士兵却回答说:「去是必需的,活不是必需的。」
Dec 22, 2017 - Default    No Comments

作贵重的器皿

走上讲台的不少,走入人群的不多。
博览群书的不少,熟读圣经的不多。
向神祷告的不少,与神交心的不多。
说话谦卑的不少,生活圣洁的不多。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 2:21)
Dec 18, 2017 - Default    No Comments

转载:我如何学习超过一小时的祷告

■ 朱天赐
          一位牧师说过,“很多基督徒无法祷告十分或十五分钟以上,他们当然无法想象祷告半小时、一小时或三小时是什么样子。” 1995 年前,我就是那“很多基督徒”中的一位。
          1988年,我才开始读研究所不久,神的救恩临到了我。因着一位导航会的弟兄,我信了主,并加入导航会这个大家庭。我就在背经、查经、与人分享信仰、每天灵修和一对一门徒跟进的环境下开始成长。圣灵的工作相当强烈,以致一年后我已经开始思想全时间服事的可能性。那时我极爱圣经,每读一句,就有一个感动。常常是边读边流泪,在主面前不住祷告、谢恩。
          毕业后,再次进入社会工作。白天工作,晚上则参加导航会的服事、聚会。工作和服事的份量越来越重,信仰上的感动却越来越少。感动少了,灵修时间跟着少了,批评、论断和不好的脾气也来了,属灵的生命正一点一点地流失。教会事工上依然热心,关怀带领上仍然积极,但内在生命的低落光景,人看不到的,神完全鉴察,“因为他晓得人心里的隐秘”(诗篇 44:21)。
          后来,因着结婚及工作变迁,我搬了家,也换了教会。远离了服事的地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停掉原来的服事及团契聚会。从那时开始,我把重心转到工作上,开始关心升迁及上司的奖赏。那时,我对自己可以说是满意也可以说不满意。满意的是,人对我在工作的表现上有很高的肯定;不满意的是,我对这种以追求自我成就为目的的生命,越来越觉得没意义。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我几乎不曾读圣经,没有团契,更没有服事。我心里不断在问为什么,也不断给自己找理由。外表上,我有敬虔的样子;但内心里,却失去了信仰上起初的感动。这段日子,内有属灵的挣扎,外有家庭的担子及工作的需求。记得有一天我的上司从美国来台,找我开会。我当时不到一岁的儿子突然急病,我只好返家和太太往医院挂急诊。医生当场判定马上住院。此时太太的泪水、儿子的哭声及公司催我回去开会的电话声全夹杂一起。望着躺在我怀里高烧不退、有气无力的儿子,我眼泪也掉了下来。后来的日子,连太太的身体也差了,甚至到了也要住院的地步。我日夜向神哭求,“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哈巴谷书 1:2)
          这种内外熬炼的日子有一年多,是我一生难得的经历,颇值得回味。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约伯记 23:10)感谢神,他带领我走过来了。
          日子较平静后,我又开始思索为什么会失去信仰上的感动。起初因着对神话语的渴慕,我不仅日日查经研经,甚至背经,也喜爱团契聚会,分享神的话语;更因热切要看到人因神的话语感动而归向神,所以积极服事,探访关怀,发单张等等。可是当感动逐渐消退,这些种种所谓的听道行道,就变得越来越枯燥,渐渐就成为一种重担。我感觉不对劲,但周遭的见证及教导都告诉我们信仰不是靠感觉,我极端困惑。为什么对神的感动时高时低被认为正常呢?为什么信仰里失去了感觉的部分仍被认为不重要呢?为什么周遭一些服事的弟兄姊妹也常常感觉服事的担子很重呢?难道我们和神的关系上有问题或失去了什么吗?难道是失去了祷告吗?这时我好象听到神的声音说:“是。” 可是我也会祷告啊。查经聚会前一两分钟祷告;任何福音行动前三四分钟的祷告;个人生活中的饭前、睡前、甚至开车前也祷告;灵修中有时为一些自己或别人的需要祷告。
          但是这些只是社交式的祷告(social prayer),只有祷告的样式而已。那什么是真正的祷告呢?
          带着这种渴望,我开始参加教会的祷告会。第一次踏进祷告会时,看到每一个人都跪在地上,对着诗歌不断地唱着,不停地祷告,我也跟着跪下来。突然,眼眶一阵温热,泪水骤然涌出。我对神的亏欠就象幻灯片一幅一幅在面前闪过,我一个一个地认罪,圣灵一次又一次地安慰,隐藏在我心里的重担一个又一个地卸下来。多么舒畅的感觉,好象刚信主时那样轻省!从那时开始,我对祷告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喜爱与感动。后来通过敬拜赞美生活的操练,使我更加渴慕祷告。同时也从教会中几位祷告的人身上看到祷告的能力和果效。我因此开始练习每天固定祷告一个时段。从五分钟开始,增加到十分钟,最后到半个小时。我沉睡的灵渐渐醒了。
          记得那是一个五点多的清晨,在祷告山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顺着宏亮又美妙的敬拜歌声,直奔会堂,心想:“我在祷告上已沉睡好多年,不能再落后了。”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冲进会堂的,想不到,一到会堂,前面几排已经跪满了祷告的肢体,原来好些人已经祷告一整夜了。我俯伏在地,心中一酸,泪水涌流出来,向主说,“主啊,我果真在祷告上迟到了好几年。本以为自己是在前的,现在才知道自己已在后好远好远。”那一早的认罪,对我而言极为深刻。我求神帮助我一天至少能祷告一小时。
          1996年我因公出差到韩国的汉城。有一个主日,抱着好奇心想知道世界最大教会是什么样子,我参加中央纯福音教会的主日崇拜,那一场是赵墉基牧师的讲道。他的讲道简洁有力,我印象深刻,但没有感动。聚会后,我和一团美国来的访客被邀到一个简报室,一位长老为我们简报这个已有七十多万会众、二万五千多个细胞小组的教会的现况,我印象更加深刻,但心里仍无感动。结束后,他提到如果我们晚上有空,可以到会堂来参加隔天晚上的通宵祷告,我心开始摇动。他继续说,“如果今天不行,明晚也可以;明晚不行,后天也行……”原来这教会几乎每晚都有通宵祷告会。教堂外面也有一辆定时的巴士载人上祷告山祷告。我心终于被震撼,原来这教会成长的秘诀在于祷告!这个教会的牧者平均每天有三至五个小时的个人祷告生活。
          会后,我在那里刚好看到一本关于祷告的小册子,我就买了一本,用三天时间读完。最后一天下班回到饭店房间后,我马上用书上的方式跪下来祷告。这一跪就是两个多小时,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自己祷告这么久,心里充满说不出的喜乐。从那时起,我的祷告生活越来越稳定,每天祷告一小时已不再是难事,反而是喜事。祷告已不再是嘴巴上的知识,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奇妙的是因着祷告生活的建立,这几年来,属灵上的感动,几乎持续不断地成长;对圣经的领悟似乎更深;服事上感觉省力多了,而且果效似乎比以前好多了。圣经的话语常常是那样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
          再次查考四福音时,我开始注意到一件事:主耶稣花最多时间的事工,好象不是探访、医病、赶鬼,而是祷告。天亮前祷告—天未亮,主耶稣就起身,独自到旷野祷告(马可福音 1:35)。日落前祷告—主走了一天的路,忙完一天的布道,服事五千多人后,并没有休息,而是差走众人,独自往山上去祷告(马可福音 6:46)。通宵祷告—“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路加福音 6:12)。四十天禁食祷告(马太福音 4:1,马可福音 1:13,路加福音 4:2);以及耶稣常常“退到无人之处祷告”(路加福音 5:16)。这是主的祷告,实在令我震惊、稀奇。震惊的是,我以前查经时,怎么只注意主传福音的方式,却把重要也是极其明显的部分—主的祷告—给忽略了。稀奇的是,主的祷告好象是在拼命一样,没有休息;而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主甚至是“极其伤痛”(路加福音 22:44)。圣经里描述看主行神积、听主讲道的人很多,可是愿意同主这样祷告的人,几乎一个也没有,因为门徒都睡了。 “怎么样,你们不能和我一起儆醒一个钟头吗?”(马太福音 26:40,引自现代中文译本) 两千年前的门徒这样被主责备,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教会又有多少进步呢?教会有祷告会,但真正在祷告的时间又有多少呢?那更要紧的事,即会众日常的祷告生活是否被看重呢?我们常有一整天的研讨会,但有过一整天的祷告会吗?
          昔日我一直以为只要在研经解经,甚至背经上有些根基,就是真正扎根在真理上。但我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马太福音 22:29)圣经,一本“祷告之书”,我若真明白,就不可能对祷告不热切。倘若不热切,怎能晓得并经历圣灵充满的大能呢?
朱天赐 来自台湾,现就读于芝加哥三一神学院。
Pages:«1...7071727374757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