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一書》背景環境
選摘自:麥克阿瑟注釋聖經 John MacArthur Study Bible Notes
約翰寫這卷書信時年事已高,但他還是積極牧養教會。他是當時親眼見過耶穌、且見證耶穌在世上傳道、受死、復活,以迄升天,曾和祂有親密往來的使徒中僅存的在世者。幾位教會教父 (如: 殉道者游斯丁、愛任紐、亞歷山太的革利免、優西比烏) 指出,之後約翰就在小亞細亞的以弗所住了下來,推動全面的福音計劃,看顧許多當時剛建立的教會,並從事大量的寫作事工 (如: 使徒書信、約翰福音、啟示錄)。一位曾直接接觸過約翰的教父 (帕皮亞) 對他的描述是 “活潑且永恆的呼聲”。身為在世使徒最後一人,約翰的見證在教會具有極高的權威。許多人都渴望聽這一位直接和主耶穌相處過的人說話。
以弗所 (參: 徒 19:10) 位於小亞細亞的知識中心。如使徒保羅數年前的預言 (徒 20:28-31),教會內部會出現假教師,他們將當時流行的哲學思潮滲透帶進來,開始用錯誤的教導污染教會,曲解使徒們根本的教導。這些假教師所提倡的新觀念,最後以 “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源於希臘文中的 “知識”) 為人所知。繼保羅為脫離律法轄制所作的奮戰後,諾斯底主義成了第一至三世紀最危險的異端,對初代教會構成威脅。約翰極為可能就是在抵擋這個惡毒異端的發端;它正威脅要破壞信仰和教會的根基。
諾斯底主義受柏拉圖等哲學家影響,鼓吹一種宣稱物質本性為惡,而靈魂為善的二元論 (不是改革宗的二元論)。這個假定的結果是,這些假教師雖然認為基督具有某種神性,卻否認祂有實實在在的人性,好能保存祂的無罪性。諾斯底主義也宣稱世上有一種崇高的知識,唯有洞悉深奧事物的人才明白的更高真理。唯獲得接納者才能獲知這甚至比聖經更崇高的真理的神秘知識。
於是人的觀念成了神的啟示的審判官,而非神的啟示審判人的觀念 (約一 2:15-17)。這種異端基本上可分成兩種。首先,有些人主張耶穌的身體不是真的,只是 “看起來” 有個身體(即著名的 “幻影說”, Docetism, 源自意指 “顯現” 的希臘文)。約翰提醒讀者自己是耶穌的見證人,強力申明祂具有實體 (”所聽見”、”所看見”、”親手摸過的”、”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參: 約一 1:1-4, 4:2-3)。初代傳說 (愛任紐) 指出,可能是約翰抨擊另一種異端,是由一個叫做克林妥 (Cerinthus)的人領導,主張基督的 “靈” 在耶穌這個人受洗時降臨,然後在祂被釘十字架前離開。約翰則寫道,在開始傳道時受洗的耶穌和被釘十字架的那一位是同一人 (約一 5:6)。
這類異端邪說不僅毀棄了耶穌確實擁有的人性,也破壞了祂的贖罪工作,因為若要被接納為贖罪的替代祭品,耶穌不只必須是真神,也必須是確實受過苦、死在十字架上 (身體是真的) 的真人 (參: 來 2:14-17)。聖經對耶穌的看法肯定祂具有完全的人性和完全的神性。
諾斯底主義視物質為惡,唯有靈魂為善的觀念,帶來了一種看法,認為身體必須被嚴厲對付 (即一種苦行主義,參: 西 2:21-23),或身體犯的罪和靈魂無關,或不會影響靈魂。這讓一些人、特別是約翰的反對者斷定,身體犯的罪並不重要,完全耽溺於放蕩的生活並無不可;人甚至可以否認罪的存在 (約一 1:8-10),漠視神的律法 (3:4)。約翰強調順服神的律法的必要,因為他認為真正愛神就是順服祂的誡命 (約一 5:3)。
假教師的特色是對周遭信徒缺乏愛心,特別是他們對任何拒絕他們提出的新思想的人表現的敵意 (約一 3:10-18)。受騙的信徒因為假教師而離開了仍忠於使徒教導的人組成的團契,使約翰回應道,這樣的分離向外證實跟隨假教師的人並未真正得救 (約一 2:19)。他們的離開讓其他仍然忠於使徒教訓的信徒有所動搖。為了回應這個危機,年邁的使徒約翰寫信,以消除仍然忠心的人的疑慮,並對抗教會面臨的嚴重威脅。異端如此危險,而那段時間對有被錯誤教導打倒之虞的教會又是如此關鍵,使約翰將本書信送往他影響力可及的教會,以遏止錯誤的教訓如瘟疫般傳開;信里雖然用了他不容質疑的使徒權柄,卻也帶着他的溫柔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