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柝聲:怎樣讀聖經
註:倪柝聲的神學另當別論,他的讀經方法還是很值得參考的。
聖經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當讀的。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它給我們看見,神在已往的時候為我們作了多少事,也給我們看見,神在已往的時候曾如何帶領了人。我們要知道神為我們預備的是多豐富、多廣闊,我們就非讀聖經不可;我們要知道神如何一步一步地帶領人,我們也非讀聖經不可。
神現今對人說話的根基,都是根據於祂已經說的話。神難得對一個人說祂聖經里所沒有說的話。即使一個人屬靈的路走了相當遠,神有時會給他啟示的話,那話也仍是神在聖經里已經說過的話。所以,神現今說話,乃是將祂自己的話再說就是。人如果不知道神已經說的話,就不容易得着神的啟示,因為他缺少給神說話的條件。
神如果要藉著我們去對別人說話,也是根據祂所已經說的話。我們如果不知道神已經說的話,神就不能藉著我們去對別人說話,我們在神面前就成了沒有用處的人。
因此,我們需要豐豐富富地把神的話藏在我們心裡,我們才能夠知道神已往的路,才能夠聽見神現今的話,才能夠讓神用着我們去對別人說話。
聖經是一本厲害的書,也是一本大的書。我們一生之中,即使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它裡面,也不過能摸着它的一部分而已。一個人如果想不花工夫就明白聖經,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青年的基督徒應當趕緊花工夫在神的話語上,以便在中年的時候,在老年的時候,能有豐富的話語,可以供應自己,並且供應別人。
每一個要認識神的人,都應當好好地讀神的話。每一個信主的人,一開始,就要知道讀神的話的緊要。
步驟
第一,發現事實。
第二,要背,要記。
第三,分析,綜合和比較。
第四,神的光照。
讀聖經的時候,總要按這四個次序,不能從第三跳到第一,也不能從第一跳到第三。第一,是你把聖經里的事實尋找出來。第二,你就把這些事實記牢、背熟。你得看清楚神的話是怎樣說的,然後要記住它,不能漏掉,不能含糊,否則就沒有用處。第三,要把這些事實分析、綜合和比較。當你在神面前能將這些事實分析得好、綜合得好、比較得好的時候,你就有機會可以得着第四,神的光照。
聖經中包含了許多屬靈的事實。人裡面眼睛瞎的時候,就讀不出那些事實。如果能在聖經里讀出事實來,那就已經得着一半以上的光了。因為神的光照,是光照祂話語里的事實。發現事實,是讀經一半的工作。我們讀聖經,一定要把事實搜尋出來。
比方說,地心吸力是一個事實。在牛頓以前,一直是有地心吸力的,但是幾千年來,人都沒有發現。等到有一天,牛頓睡在樹底下,一個蘋果落到他面前,他才發現地心吸力的律。所以問題不是有沒有事實,問題是這事實有沒有被發現。
比方,聖經裡面所說的,和聖經裡面所不說的,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地方說,有的地方不說;有的地方這樣說,有的地方有另外一個說法。同一個字,有的地方是用多數,有的地方是用單數。聖經里,有的時候注重到主的名字,有的時候注重到人的名字。有的地方,把年數說得相當清楚,但是有的地方,許多年數都不提,好象忽略了。諸如此類,都是事實。
一個會讀聖經的人,在神面前總是一個仔細的人,不是粗枝大葉的人,不是攙雜的人。聖經是一點一畫都不能更改的。神的話這樣說,就是這樣。神的話一說出來,你就該知道神着重的點是在哪裡。有許多馬虎的人,聽人的話聽不準,讀神的話也讀不準;神的話着重在哪裡,他們讀不出來,那一個竅在哪裡,讀不出來。所以,你第一要學習找出事實來,然後把它記住,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你在神面前才有光。這樣,自己有供應,也能供應別人;自己有餵養,也能餵養別人。
方法
讀聖經總得分兩個時候,用兩本聖經。若是可能,一天背一節或兩節聖經。
第一段時間 = 默想聖經:
- 一面禱告,一面讀聖經,為造就自己的靈性。要用禱告調合在聖經里,追求知道屬靈的功課,是為屬靈的,一面禱告,一面思想;再禱告,再思想。要叫自己的靈性,得幫助。
- 不要讀得太多,三四節聖經就夠。
- 這一本聖經一個字都不寫,是白的;原來是怎樣的,就是怎樣的。但是,可以記一個年月日,剛剛好你讀到一個地方,與神辦一個交涉,有一個經歷,你就在那裡寫一個年月日,別的都不必寫。意思就是 “我在那裡遇見了神”。這本聖經是為屬靈的用處,要記所碰的事情,與神辦交涉的事情,不過只要記日子就夠。
第二段時間 = 研讀聖經:
- 學習知道神的話語裡面到底所說的是什麼事。要知道神的話,要找出事實來,把所看見的寫進第二本聖經中;
- 認識聖經,探討屬靈的事實,把所知道的亮光記在裡面。
默想
關於默想聖經,最好還是引用慕勒 George Muller 的話。他說:
- 主曾樂意教導我一個真理,這不是由人傳給我的。到現在雖已過了四十多年,我承認,我還沒有失去那真理的益處。它的要點是這樣的:那一次我看得比以前更清楚,我每天必須注意的最大最先要作的事,就是要在主裡面喜樂。第一件事所該注意的,並不在於我事奉主多少,我如何榮耀主,而是在於我裡面怎樣得着喜樂,我裡面怎樣得着滋養。我可以對未信的人講道,我可以造就信徒,我可以幫助受難的人,我可以藉著許多別的事工在這世上表明我是神的兒子;但是,如果我不在主裡面喜樂,我裡面不天天受滋養,那我所作的一切事,就都不在一個對的靈里。在我那一次明白以前,至少有十年之久,我的習慣是每天早晨漱洗完畢就去祈禱。那一次我才知道,我所當作的最要緊的事,乃是讀神的話,默想它,使我的心能得着安慰、激勵、警戒、責備和教訓。當我這樣默想神的話的時候,我的心就能與主有經歷上的交通。
- 所以,我就每天清早默想新約。當我用幾句話求主祝福祂寶貴的話語之後,我所最先作的,就是默想神的話,在每一節聖經中尋求,要從它裡面得着祝福;並非為著在公眾面前的講道,也不是為要傳講我所默想的話語,乃是要使我自己的靈魂得着糧食。
- 我所遇見的不改變的結果,就是幾分鐘之後,我就要認罪,或者感謝,或者代禱,或者懇求。雖然我並不是存心要祈禱,我乃是要默想,然而總是很快地、或多或少地轉向祈禱。當我認罪,或代禱,或懇求,或感謝了一些時間以後,我就再讀第二句或第二節。
- 所讀過的,如有引導,我都用來為我自己或別人祈禱;但是我仍然記着,我默想的目的是要我自己的靈魂得糧食。這樣作的結果,天天都有許多的認罪、感謝、懇求或代禱調和在我的默想之內,就使我裡面常常有能感覺得出來的滋養和力量。到了吃早餐的時候,很少有例外,我心的光景若不是喜樂,也就是平安。雖然我的默想不是為著在公眾面前的講道,乃是為著我裡面的益處,然而主所樂意賜給我的,不久也就變成了別的信徒的糧食。……
- 神的兒女每天早晨所當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為著他裡面去得糧食。我們外面的人不能不吃東西而作工,照樣,在每天早晨,我們裡面也當有糧食。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承認裡面應當進食。那麼,什麼是裡面的糧食呢?不是祈禱,乃是神的話。這意思也不是單單讀神的話,讓它經過我們的心思象水流過管子一般而已;乃是要默想所讀的話,並把它應用到我們的心裡。
- 我們祈禱時,是對神說話。如果要使祈禱繼續到比通常的情形更久一些,自然需要具有許多力量與敬虔的心才可以;所以,只有在裡面藉著默想神的話而得着了滋養,在那裡我們遇見了父對我們說話、勉勵我們、安慰我們、教訓我們、降卑我們、責備我們之後,才是祈禱最好的時候。因此,我們應當在神的賜福中默想,雖然我們在屬靈方面是一直這樣軟弱。我們越軟弱,就越需要藉著默想使我們裡面剛強起來。我們如果這樣作,就能使我們不至心思流蕩,比我們在沒有默想以前就去祈禱要好得多。
- 我要注意這一點,因為我自己曾從這裡面得着了最大的屬靈益處和滋養。我要親切地、嚴肅地請求和我同作信徒的人思考這一件事。靠着神的賜福,藉著這個方法,要得着從神來的力量和幫助,使我能平安地經歷任何更深的試煉。我試行這個方法已四十年了,所以我敢在敬畏神的心情中介紹這個方法。在清早靈魂得着滋養和喜樂的人,與那沒有屬靈的預備而日中又有工作、試煉、引誘加身的人相比,有何等的不同!”
普讀 (泛讀)
信主不久的人,至少在六個月之內,不適宜進行研究式的讀經,因為他對於聖經的全文還不熟識。必須先花幾個月的時間,普遍地熟讀聖經全文,以後才能研讀聖經。
熟讀聖經的時候,要一章一章、一遍一遍地,在神面前繼續地讀。最好定規一天舊約讀多少章,新約讀多少章。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要普遍地、經常地、繼續地讀。慕勒一生曾讀過舊約和新約一百遍。初信的弟兄姊妹學習讀聖經,要記住到底讀了多少遍。當你第一次讀完一遍新約的時候,最好能寫一封信通知比較年長的弟兄。在你的聖經里,也最好能把第一面空白的襯頁留出來,為著記載你讀聖經的遍數。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方讀完第一遍,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方讀完了第二遍;讀一遍記一遍,新約和舊約都要分記清楚。盼望你也能夠說一生讀了一百遍。一個人如果要一生讀聖經一百遍,算他作基督徒五十年,就一年至少要讀兩遍。所以你應當花相當的時間來讀聖經。
讀的方法,總是以一章一章、一遍一遍為原則。比較年長的弟兄姊妹,應當注意初信的人讀經的情形,有時候不妨把他們聖經里所記的日期去查看一下,問問他們每一天讀多少章,這一個禮拜聖經讀到哪裡了。大家要注重這一工作,不能放鬆。讀得太慢的人,要催促他:”已經半年了,怎麼新約一遍還沒有讀完!”
這樣按着上面所說的原則去讀,過了一點時候,對於聖經的知識就會逐漸加增。若是可能,就一天背一節或兩節聖經。開始的時候,總得勉強一下,作一點比較呆板的事,過後就會得着幫助。
研讀 (精讀)
- 經過了六個月以上的普讀聖經,對於聖經稍微有了知識之後,就可以開始研讀聖經。
- 每天讀聖經的第一段,禱告默想的讀經,是一生不可停止的。
- 定規計劃:
- 最好每一個基督徒能有一個定規,要怎樣來研究聖經。你如果一天能抽出半小時的時間來,你就替自己定規一個一天研究半小時聖經的計劃;你如果一天能抽出一小時來,你就替自己定規一個一天研究一小時的計劃;依此類推,總是照着你一天所能抽出的時間,替你自己定規一個適當的計劃。
- 最不好的就是 “天才” 式的讀聖經,只是隨便地讀,無計劃地讀,翻到哪裡讀到哪裡,有時能連讀十天,有時則十天之內一字不讀,那是要不得的。我們不可仿效這種 “天才” 式的方法。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一定的計劃來讀。我們要學習在讀聖經的事上受約束,守規律。
- 但是,你也不要把標準定得太高,把時間定得太多。時間定規得太多的,往往不能持久,那就反而不好。我們要作就是作五年、作十年、作十五年,不是作它兩三個月、五六個月就完了。所以,寧可在神面前先好好地考慮過,讀的時間到底要多少。如果可能,每天一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半小時也許太少,讀不出什麼東西來;但若時間不許可,那麼讀半小時也可以。一小時是比較適中的時間。能有兩小時的時間也好,不過,通常不必過於兩個小時。我們沒有看見過弟兄姊妹每天讀三個小時而能持久的。
- 讀聖經的方法:
- 我們在 “讀經之路” 一書中已經介紹過的,有二十八種讀法。在這二十八種讀法中,有一種 “聖經中道理的進步” 的讀法,那是最難的一種。那一種方法,在許多人身上,要留待將來才能應用。此外,有一種 “詞” 的讀法,那就比較容易。還有象 “金石”、”數字”、”人名”、”地理” 等類的讀法,那可以附帶地作,不必特別地、專門地去精讀它。還有聖經的 “紀年” 問題,有空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另外還有好幾種讀法,象 “預言”、“預表”、“比喻”、“神跡”、“主在地上的教訓” 和 “一卷一卷” 等讀法,我們都要好好地讀過。
現在我們姑以每天研究一小時聖經為例,試把時間分配一下:
- 第一節 = 主題式 (20分鐘)
- 有些人的經驗是這樣:他們把一小時的時間分為四節。第一節二十分鐘,專一地讀一個着重一點的題目,象 “預言”、“預表”、“比喻”、“時代”、“主在地上的教訓” 這一類的題目,或者 “一卷一卷” 地讀。你可以在神面前一段一段地讀下去,把與你所定規的那個題目有關係的聖經索引找出來。若是 “一卷一卷” 的讀法,那就揀一卷聖經去讀,如羅馬書、約翰福音等都可以。讀完一卷,再揀一卷,總是一卷一卷地讀下去,讀出每一卷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如果你規定每天讀 20 分鐘,你就不要延長時間,也不要縮短。我們要學習操練自己,作一個受約束的人,不要作一個散漫隨便的人。
- 第二節 = 關鍵詞 (20分鐘)
- 第二節二十分鐘,可以讀 “關鍵詞”。聖經中有許多特別的詞,例如:和好、血、信、喜樂、平安、盼望、愛、順服、義、救贖、憐憫等等,散在聖經各處,都是很有意思的。如果能把它們搜羅集中在一起,就更能知道那些詞的意義。比方讀“血”這個詞,要先把與“血”有關的聖經章節都記下來,然後分析它的意義:血在神面前替我們作什麼事,血所對付的是什麼人,血替我們成功的有多少事。從舊約到新約,能找出許多聖經提到“血”這一個詞,都要好好地分析過。這不是一次能完成的,所以第一天不能盼望有什麼結果。如果能參閱“經文彙編”一類的書,那就比較省事。
- 第三節 = 搜集材料 (10分鐘)
- 你可以揀選幾個題目,把這10分鐘專門作搜集這些題目的材料用。聖經中有許多題目,例如:創造、人、罪、救恩、悔改、聖靈、重生、成聖、稱義、赦免、釋放、基督的身體、主的再來、審判、國度、永世等等。你可以挑選幾個題目出來,按着這些題目到聖經中去搜集材料。搜集材料,至多只能同時顧到五個題目,再多就頭緒太多,不易照顧。但也不要光為一個題目搜集。若每次光為一個題目搜集,那未免太費時間,因為不一定在一章聖經裡面只有一個題目可以找到。比方你讀“聖靈”,不一定那一章裡面只講“聖靈”,總還有講到別的題目的話。所以,不妨同時為幾個題目搜集材料,兩三個也好,四五個也好,但是不要比五個更多。
- 一個題目需要相當時間才能讀完,需要你天天把材料加進去。要把你所得着的材料(聖經索引)記下,也要把你所得着的材料中的主要的詞記下,也要把你所得着的材料中的主要意義記下。如果光記聖經索引,那沒有多大的用處。必須知道所記下的聖經索引到底是講什麼。比方你讀以弗所書中所講的聖靈,在你記一章十三節所講聖靈的印記的時候,就得把印記的意義記下來。先是把章節記下來,然後把有關的詞記下來,最後把意義記下來。這樣搜集材料,到有一天,你要解決這一個問題的時候,這些材料就能供你應用。
- 第四節 = 寫經 (10分鐘)
- 還有十分鐘,可以寫經,這對於我們有很大的用處。寫經是我們對於一段聖經有一個新的領會,用使人容易明白的話,寫得使人一看就懂。
- 比方你從羅馬書起,逐章逐節地讀下去。假定有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對你說,“我讀羅馬書保羅說的這句話,我不明白。” 你就在那裡想,要怎樣用你自己的話把羅馬書說給那個孩子聽。不是要註解,乃是要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保羅的意思,叫不懂的人能懂得。這就需要學習寫經,把聖經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寫出來。你把羅馬書拿出來,用你自己的話來寫。保羅是用他的話來寫,現在你用你的話來寫,盡你所能地來寫。你要好好地在那裡寫,要你自己讀得懂,也要別的弟兄姊妹讀得懂。
- 這樣寫經,能顯明一個人對於神的話認識有多少。這一種用自己的話來寫使徒們的話,乃是學習解經的準備。寫經是第一步,解經是第二步。先要學習寫經,把聖經本文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在神面前的學習,總要按部就班,不要沒有學過寫經而馬上去作解經的工作,那未免太快了。在學習解經以前,要先學習寫經。寫經若寫不來,解經也不能解。第一步能寫,第二步才能解。這是一個基本的學習,我們要好好地操練。先把保羅的書信全部寫過一遍,然後再寫新約全部。
- 寫經的時候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維持聖經本來的字句,而是要用你自己的字句。這一個工作的主要學習,是要用你所領會的話語來說原來的意思。你試作一卷聖經之後,就會知道這是多寶貴的事,對於你多有益處。馬馬虎虎、疏忽潦草的人是不能寫經的。必須在神面前好好地禱告,好好地讀,才能寫得合適。寫完一卷之後,可以在神面前作一次兩次的修改,把話語修得相當精鍊,把字句修得相當通順。這樣你對於這一卷書就能夠有印象,就能夠知道使徒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你要寫,才能有印象。
- 你要寫經,你總得讀聖經讀到完全明白的地步,好象聖經所已經說出來的和聖經所含蓄尚未說出來的,都被你明白了。這樣,你就能把你所知道的,都包含在你的寫經里。這是要你對於那一節聖經明白到一個地步,在你身上是很清楚的,你才能那樣寫經。你這樣作,每天寫一點,很仔細地讀過,很小心地在那裡寫,到有一天,你能把保羅的一卷書信寫出來的時候,你就能領會保羅的意思,能用許多保羅沒有用過的話來表明保羅的意思。
上面有這四個提議:先按着題目讀,再讀關鍵詞,再搜集材料,並學習寫經。二十八種讀經方法,可以一個一個都讀過。這樣規定時間和分配時間來讀聖經,乃是對於自己的操練。我們腰間要束上帶,要有約束,要在神面前有規律,不散漫。你如果規定讀一小時,就盼望你守住這一小時。除非身體有病,或者放假、休息的時候,可以縮短或延長之外,平常總得維持一個固定的時間。天天繼續地作,不久就有收成。
鏈接:《讀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