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6,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如何知道神的旨意 之 三大原则

作者:唐崇荣 Stephen Tong
圣经没有清楚记载的时候,如何知道神的旨意呢?有三个圣经原则:
  1. 荣耀上帝
    • “… 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林前 10:31)
  2. 造就别人
    • “…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林前 10:23)
  3. 不被罪恶辖制
    • “… 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林前 6:12)
这三个原则帮助你决定一些圣经没有明文规定、没有在条理上给你清楚的那些你所面对要择善而行的事情。
Aug 6,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是否遵守旧约律法的三大原则

作者:John Piper (约翰·派博)
当基督徒不知道是否应该遵守某些旧约律法的时候,有三个原则:
  1. 爱神爱人
    • Does it express the love of God and the love of man?
    • 罗 13:8;太 22:37-40
    • “… 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罗 13:8)
    •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40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2. 在福音之内
    • Does it accord with the gospel of Christ?
  3. 不违背良心
    • Is it rooted in nature?
“新约教导我们,那些在《利未记》所记载的、在旧约中的摩西律法,已经被耶稣基督的宝血为信徒而立的新约所取代。罪人无法靠遵守律法在神面前称义。” (罗 7:4-6;来 8;林前 3)。然而,有些旧约律法并没有过时,基督徒仍然要遵守,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 7:19》说:“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神的诫命就是了。”

原文链接:
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is-sex-during-menstruation-sinful

Aug 1,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讲道的四大原则

作者:清教徒神学家 William Perkins
讲道的四大原则
  1. 清楚无误地阅读圣经正典文本;
  2. 根据圣经本身来诠释和理解;
  3. 从经文本意提炼教训要点;
  4. 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把教训引申到人的生活和态度上。
Puritan theologian William Perkins wrote that preaching “has four great principles: to read the text distinctly, from canonical Scripture; to give it sense and understanding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 itself; to collect a few profitable points of doctrine out of its natural sense; and to apply, if you have the gift, the doctrines to the life and manner of men in a simple and plain speech.”
原文链接:英文中文
Jul 21,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笨功夫 (选摘)

“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
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 胡适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作家刘震云说:“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因为中国人聪明的太多了,越聪明的人,越应该有一种踏实和实干的精神。”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但在这之前,他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 6,500 小时。
巴菲特在 2011 年投资 IBM 之前,已经看过 IBM 50年来所有的年报,而在198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 1892 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丁俊晖 8 岁半开始练习撞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 10 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竞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了 17,500 小时。
有人问美国「篮球天才」科比为何如此成功,他反问道:「你知道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
李嘉诚有个著名的时间表,每晚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12点必须睡觉,早上准时 5:59 分起床,决不拖沓,差不多坚持半个世纪之久。单是这份毅力和自律。曾经有人问李嘉诚,「为什么我混了30年,还是这样碌碌无为」。李:「因为你还在睡觉的时候,我已经起床了,很多人都不平庸,只是付出的不够多。」
依然记得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仲永是个神童,五岁就能提笔写诗,一时间名声大噪,人们花钱请仲永写诗,他父亲觉得有利可图,便带着他四处写诗赚钱,不让他读书。后来仲永才华尽失,沦为普通人。天赋再高,没有后天一点一滴的努力,也是枉然。而有些人,天赋虽然不高,却肯下笨功夫,比常人努力十倍,最终成就不凡的人生。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曾国藩

曾国藩天赋就不高,寻常的文章,普通人看十几遍就背下来了,而曾国藩往往看几十上百遍都背不下来。有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背书,家里来了小偷,本想等曾国藩入睡后下手,可是曾国藩把书背了一遍又一遍,背到大半夜,还没背熟。小偷忍无可忍,把曾国藩念的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骂他:「这么简单的文章,我都背会了,你这笨脑袋,还读什么书?」然后生气地拂袖而去。
曾国藩虽然天分不高,却肯下笨功夫,比平常人努力十倍,不完成当天的功课绝不睡觉。正是凭着这样的笨劲,曾国藩把根基打得扎扎实实,不留余弊,不留后患。曾国藩读书不走捷径,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六勤:人生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然勤则百弊皆除;勤分六种,全勤则真勤:
  1. 身勤: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 眼勤:遇一人必详细观察,看一文必反复审阅;
  3. 手勤:易丢之物随手拾之,易忘之事随笔记之;
  4. 口勤:他人之长多夸多赞,自己之短多学多问;
  5. 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至诸事皆通;
  6. 脑勤: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万事皆有法,道正世则通;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 钱钟书

钱钟书进入清华后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钱钟书是公认的 “聪明人”,许多人说他记忆力特强,读书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罢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他读书时,总是要做笔记,一本书会读很多遍,笔记也会不断地添补。他做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一般把书读完了,就会送人,家里存留的只有笔记,也因此,他虽然学富五车,家里的藏书却只有一个书架。
愚蠢的人总在找捷径。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却始终都在踏踏实实的下着「笨功夫」!一件事坚持一天、一星期、一个月或许很多人能做到,但是坚持一年、五年、十年呢?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如果你连量的积累都做不到,如何能让自己有质的变化?
Jul 18,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看人看事的方法论

看人的方法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参: 《人论》)
视其所以 = 行为 = 看他做了什么 = 善事 还是 恶事?
观其所由 = 理由 = 看他为什么做 = 善意 还是 恶意?
察其所安 = 心安 = 看他做了之后 = 开心 还是 勉强?

如何看基督徒 (仅供参考、互勉)
  • 视其所以
    • 看他的行为(如:事奉、奉献、传福音、助人、等)
    • 看他的言谈(如:态度、用词、知识、等)
    • 看他的表现(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 5:22-23)
    • 看他的成长(对比现在和几年前的改变)
  • 观其所由
    • 看他的祷告 = 与神的关系 = 做事的动机
    • 不是看祷告是否动听,而是:
      • 向神是否真心诚实亲密
      • 对神的认识是否正确
      • 对神的话语 (圣经) 是否熟悉
      • 祷告时和平时为人是否表里如一
  • 察其所安
    • 看他的灵修(如:是否喜欢每天阅读圣经、早起)
    • 看他的方向(如:喜欢的诗歌、讲道/讲员、书籍)
    • 看他的爱好(如:喜欢的话题、活动、等)
    • 看他的态度(如:不要贪爱世界、圣洁生活、等)

审核传道人的两个问题
  1. 看他喜欢的传道人/作者是谁,或者喜欢的讲道/书籍是什么。如果你知道他喜欢的是什么,你就知道他要走的方向了。
    You can ask him about his favorite preachers, authors, books, etc. If you know what he likes, you know which way he goes.
  2. 问他为什么相信圣经是神的话语。如果他的回答只是在知识的层面 (客观的真理),那他的服事也只能在知识层面了。
    Also, why does he believe that the Bible is the word of God. If he knows it in knowledge only, he can help in knowledge only.


    Helping people to be real to the Bible is crucial. If the Bible is not real to us, it’s because God is not real to us, and if God is not real to us, it’s because the Bible is not real to us. There are two ways to know God. One is the universe, and the other is the Bible. 

金三角
凡事可从三方面分析:准则、心态、处境

准则 = 神的话、圣经的原则
心态 = 做事情的动机 = 爱神爱人
处境 = 当时的处境、人物等

很多时候,基督徒的分歧不是在圣经的真理和爱神的心态上,而是对问题当时的处境或人物的了解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定义不同。
Pages:«1...3233343536373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