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by " Admin"
Dec 29, 2019 - Long    1 Comment

“聘牧” 与我们信仰的底线

作者:玛拉基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北美,传道人)
生命季刊 总64期 2012年12月
文章转自 www.cclifefl.org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路加福音 18:13)

       写 “我有一个梦” 的这位弟兄对牧师的理想可以理解,但问题是这样的理想是不是合乎圣经?在现实教会中,有没有这样理想的牧师?如果真的有这样理想的牧师,会不会来某一个正在聘牧的教会?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牧师,能通过目前的聘牧制度聘到吗?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牧师,教会愿意聘请吗?作为一个传道人,怎样成为这样一位理想的牧师?前几年听到一个故事。说一个教会聘牧,收到一份申请,申请人50多岁,单身,没有读过神学院,坐过监狱,曾经被其他教会赶出来;来教会讲道,会众普遍反应“言语粗俗”,而且其貌不扬。结果当然是不聘请。但最后才知道,此人是使徒保罗。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当中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标准:绝对与相对、客观与主观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罗马书 15:1-3)

       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标准一般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最重要、最根本、最高的权威当然是圣经 (Bible)。但是同样一本圣经,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只有 “一本正经” 的口号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教会和生活中各样的问题和选择。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回归圣经,来到神的面前寻求神的心意;另外,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大家对有些经文、有些事情的理解和处理是不一样的。
       这就涉及到圣经以下的第二个层次,信经 (Dogma)。虽然大家对某些经文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为教会和基督徒,我们在某些基要真理的认识上是一致的。这是信仰的根基。偏离了这些根基,就不再是基督信仰,或者说,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就没有救恩,就没有得救,就不是弟兄姐妹。从圣经的角度,这些基要真理首先是对神尤其是对基督的认识。这是我们信仰的对象,表明我们信的是谁(Who)。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一定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翰一书 2:22-23),而且“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约翰一书 4:2)。这是基督论,基督的神人二性或三位一体的真理。
       其次,基要真理还包括我们怎样(How)才能建立与神的关系,怎样才能到神那里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一定相信我们 “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以弗所书 2:8-9)。若有人传别的福音,无论是谁,哪怕 “是天上来的使者”,他也 “应当被咒诅” (加拉太书 1:8-9)。这是救恩论,因信称义的真理。
       第三,基要真理应当也包括对基督徒德行的认识。因为这也关乎到我们的救恩。“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约翰一书 3:14-15)。“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是不能救一个人的(雅各书 2:14; Faith without work is not the justifying or saving faith)。成圣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一个必须,没有成圣就没有称义的果子;有称义就一定有成圣。当然成圣不是完美,而是成长。生命的特征是成长,不是完美。得救的确据是得胜,不是常胜。这是成圣论,因信行义的真理。这些基要真理也体现在《三大信经》中: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他那修信经
       在圣经和信经的基础上,第三个层次是神学立场 (Doctrine),指重要的圣经教导。这些教导虽然不一定决定一个人得救与否,但是关乎神的心意、教会的道路和见证。从实践的角度讲,就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从个人和生命的层面讲,可以彼此相爱。但是从事奉和教会的角度,是很难同工的。这些神学立场可以包含 “十字架” 与成功神学、阿米念与改革宗神学、时代论与圣约论、灵恩路线与福音派、会众制与长老制、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等。在神学立场层次,每个基督徒与教会的尺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以兼容并蓄、得过且过;有的人明察秋毫、斤斤计较。
       第四个层次是由个性 (Personality) 决定的一些因素,不关乎我们的救恩和教会的见证与道路。每个人的背景、性格、生命状态、生活状况和做事方式等很多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在非原则性的事情上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弟兄姐妹应当在基督的爱和自由里,顺服教会的权柄,也彼此顺服,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参:罗马书14章)。 “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 (彼得前书 5:5)。
       前两个层面圣经与信经可以称之为绝对或客观 (Universal) 的方面,后两个层面可以称之为相对或主观 (Personal) 的方面。这样一个信仰的框架可以参照下面的图示:
       这样一个信仰的框架应用到聘牧,我们可以问我们的聘牧标准哪些是绝对的?哪些是相对的?哪些是属于客观真理的?哪些是属于主观偏好的?在北美华人教会的聘牧实践中,一般来讲,圣经和信经层面牧师和教会双方是一致的。神学立场大家经过沟通和了解,也可以达到一个清楚的决定。但关键是第四层面,个性方面的不同。也就是说,是不是一位符合《提摩太前书 3:1-7》;《提多书 1:5-9》; 《彼得前书 5:1-4》的要求、与本教会信仰、神学立场相同的牧者,教会就一定愿意聘请呢?
       当然不是!纵观形形色色的聘牧广告,其他条件还可能包括神学教育、牧会经验、长执事奉经验、北美生活经验、北美工作经验、大陆或港台背景、优秀的人际关系技巧、组织探访或探访团队的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 (management)、领袖能力 (leadership)、已婚、师母配合或积极参与事奉等。这些是写在广告上的条件。还有没有写在广告上的条件,可能包括孩子不能太多太小、不需要办身份、薪水等。
       姑且不论这些条件是不是符合圣经,即使真的有这么一位 “十项全能” 的牧者,教会就一定会聘请吗?
       答案依然是,“当然不是!”因为还有最后一关。多数教会是“民主选举” 。即使不采取民主选举的教会,要么发问卷调查民意,要么打电话征求意见,至少同工们要达成一致,或者少数服从多数。
       这就涉及到聘牧制度所反映的另外一个深层次问题,教会民主或教会权柄的迷失。
决策:“民主”与“神主”

“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喜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 (希伯来书 13:17)

       相对于时髦和深入人心的 “民主”,“权柄”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用语。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老人还是小孩,男士还是女士,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好像都不喜欢 “权柄。”但是,魔鬼的堕落始于不服神的权柄;人类的堕落始于不服神的权柄;以色列的堕落始于不服律法和先知的权柄。属灵争战的实质之一就是权柄之争(参:启示录 12-14)。“阴间的权柄(门)不能胜过祂”(马太福音 16:18)。生命成熟的尺度就是顺服神的权柄、神的话、神的灵和神所设立的各种中间权柄。我们的救恩不仅仅是罪得赦免,不仅仅是今生蒙福,死后进天堂,而是让主作主,让主作王,从今生开始,从今天开始,顺服神的权柄。
       神把祂一切的权柄都给了基督;基督也赋予政府、教会、家庭祂的权柄。旧约时代神借着王(士师)、先知、祭司传递和行使祂的权柄。在新约教会,神借着使徒、牧者、长老、执事、每一位基督徒向教会和社会行使祂的权柄。
       只有神的权柄是自有的,其他所有的权柄都是神赋予的。所以,任何人或团体,尤其是基督徒和教会,在行使权柄的时候,首先要寻求神的心意、标准和原则,回归圣经,顺服神的权柄。其次,在行使权柄的具体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秩序(order)。“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哥林多前书 14:40)。即使是圣灵的感动或带领,也要按着次序行(哥林多前书 14:29-33)。第三,行使权柄的目的是为了荣神益人,是出于爱、借着爱、为了爱(哥林多前书13),是为了造就人(哥林多后书 10:8; 12:19; 13:10)。
       所以,在教会中虽然可能也有投票,也有民意测验,但这与社会上的投票、民意测验是不一样的。社会上的投票更可能是我要给出我的声音,我喜欢什么,我的标准原则是什么,我要捍卫我的利益。而教会中的投票更应当是我要寻求神的心意、圣灵的带领;不是我喜欢什么,而是什么是神喜悦的?我要为神的国、神的家尽到我的责任,并且为其他人和教会整体代祷。所以,教会里,不是自主、不是民主,而是 “神主”。这样,教会选出的长老或执事,第一,不是 “董事”,不是教会的老板,而是神的仆人,带头寻求圣灵的带领,让基督作教会的头。第二,不是 “人大代表”。从根本上讲,不是会众民主选举出来的,而是神呼召出来的;不是代表民意,而是代表“神意”;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神的国度;当然要为教会负责,但更是对神负责,在神的心意、真理、能力和爱里事奉。
       在实践中落实 “神主” 的关键是拥有权柄的人必须是神的器皿。神无所不能,但在神的主权和恩典里,神选择使用祂所拣选和造就的器皿来显明、传递和执行祂的权柄和旨意。神是通过器皿做事的。这是圣经启示给我们的神做事的原则。“主耶和华若不将奥秘指示祂的仆人众先知,就一无所行。”(阿摩司书 3:7)
       在旧约,神的器皿比较典型的有约瑟、摩西、大卫等;在新约有使徒彼得、保罗等。这些神的器皿都经过了神长时间的磨练与恩典的工作。约瑟从被卖到成为埃及宰相,用了13年的时间。摩西被神在埃及王宫预备了40年,在旷野预备了40年。大卫从被膏到作王,流亡逃命十几年。保罗在大数老家被神隐藏了至少10年。扫罗王和耶罗波安王是负面的例子。他们的特点是速成,追求民主或自主;误用神的权柄,亏欠神,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是器皿的人站在了器皿的位置上,是国家之福,是教会之福;不是器皿的人站在了器皿的位置上行使权柄,是旧约以色列人的悲剧,是教会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尤其是当这样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不是器皿而自义时,这种悲剧会加大。所以,在圣经里,与权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另外一个概念是器皿。这是每一个拥有权柄的人需要警醒的,特别是基督徒,“我是不是神的器皿?”我不是神的器皿当然也可以投票,也可以事奉,但要谨慎、要恐惧战兢,千万不能居高临下,以一种民主的心态、以一种行使自己权利的心态投票。
       成为神的器皿不是完美。完美的器皿只有一位,就是主耶稣自己。器皿首要的就是等候、寻求圣灵的带领,领受、明白神的心意。第二是信心和顺服,倚靠圣灵完成神的托付。第三是交托,把结果交在神手里,把荣耀归给神。“我信神祂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使徒行传 27:25)。总之,器皿就是追求和实现 “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马书 11:36),是神走在前面, 是神的心意、神做、神得荣耀。与此相反,是我走在前面,是我的计划、我的努力、我了不起。器皿的特点是神作王,爱神、安息、交托、谦卑,基督是目的和满足;不是器皿的特点是自己作王,爱自己、焦虑、控制、骄傲;事工是目的和满足。同样可能都在劳苦,但里面的情形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大卫和扫罗都在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从表面上看,大家都在火热事奉,辛勤劳苦。在人看来,扫罗可能是“殉道”,更感人。但大卫爱的是神;扫罗爱的是自己,是自己的王位、自己的面子,可以不择手段、滥杀无辜(撒母耳记上22章),以确保自己的王位。同样,耶罗波安以及所有北国的王都不是神的器皿。他们和扫罗有共同的最爱,就是自己的王位、地位、职位、成就感和影响力。所以,耶罗波安金牛犊的毒钩钩住了北国所有的王,无一幸免。求神怜悯,不让如此厉害的毒钩钩住我们任何人,包括牧者、长老、执事、同工,和每一位弟兄姐妹。
       从重生得救的角度看,所有真正认罪悔改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都是神的祭司,都是神的器皿。从生命成长的角度看,基督徒的生命层面、对真理的把握、在主里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有的教会比较强调前者,注重基督徒的平等,所以采取会众制,对所有基督徒一视同仁,人人一票,像浸信会、播道会和很多独立教会等。有的教会比较重视后者,强调器皿的重要,建立了从上到下的等级制度,像罗马天主教、英国圣公会等。有的教会采取了中间立场,既民主又集中,像长老会、宣道会等。从表面来看,第三种制度最好。一位改革宗的弟兄曾给我讲述长老会的优势,既避免了天主教式的个人专政,又避免了会众制民主的各随己意。但在实际上,因为具有长老职份的弟兄不见得已经是神的器皿,不见得寻求圣灵的带领,依然有可能出现一言堂、家长制,有时候甚至暗箱操作,让大部分弟兄姐妹蒙在鼓里,还不如选举来得直接、透明。
       所以,权柄和制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要成为神的器皿,寻求圣灵的带领,尊主为大,让基督真正成为教会的头,让基督作王。在教会里面,大家都是好人,也都是好意,做的都是好事,为什么结果会有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可能是因为权柄制度不明确,更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寻求或明白圣灵的带领,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都要作王。
       有些小的事情,比如开关按在哪里;钢琴摆在哪里;大家需要顺服权柄,也需要彼此顺服。但关乎教会事工方向、同工选择、牧者选择、建堂买堂等比较重大的事情,决不能是由个人偏好或个人选择来决定,而一定是圣灵的带领。像巴拿巴、保罗要出去宣教,这不是他们要去,也不是教会开会或投票选举他们去,而是在“敬拜主、禁食的时候”圣灵的带领。我们的信经和神学立场已经是圣灵的带领,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应当祷告寻求圣灵的带领,但某些具体的重大事情更要寻求圣灵的带领,不应当属于“个性”的范畴。如果教会请某一位牧师是某些人的偏好或选择;如果某一位牧师去某一个教会事奉是他个人的偏好或选择,那麻烦就大了。“这尊荣,没有人自取。唯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希伯来书5:4)。所以,上面的信仰框架或图示应当更精确为:
       在基督颁布大使命之后,紧跟着又告诉门徒们,“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使徒行传 1:4)。为什么?因为大使命并不是我们这些全然败坏、有罪有限的人所能做到、完成的。遵循大使命,我们必须有圣灵的带领,圣灵的能力。圣灵甚至有时候禁止我们在特定的地方或时间传福音(使徒行传 16:6-7)。使徒们在领受大使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出去传福音,而是 “同心合意、恒切祷告、等候圣灵” (使徒行传 1:14)。
       所以,我们的事奉是基于神宝座的事奉,是神自己使用我们这些器皿所做的工作,是神要彰显祂自己的荣耀,是神作王。不是人作王,我们以为这样好,这样重要,然后祷告一下,求神帮助成就,然后按既定计划行事。是我们先寻求神的心意、圣灵的带领,然后信靠顺服,倚靠圣灵完成神的托付。不是我们决定了,然后祷告让神信靠顺服我们。所以,理想的事奉或生活模式是以神的宝座为中心的事奉,祂掌管一切,祂成就一切,祂是王,祂也作王。一方面,每一位基督徒,尤其是牧者和同工,作为神的器皿,都应当来到神的面前寻求神,让神来带领我们。同时,每个人生命的经历是不同的,在教会中的职份是不同的。我们也要顺服教会的权柄和秩序来明白和遵行神的旨意。如下图所示:
       这是以神为中心的事奉。与此相反,民主或自主的事奉在极端时候,可以以某一项事工、某一个目标、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为中心,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标准(agenda,things to be done),以此来决定教会的运转。这实际上就是拜偶像。奥古斯丁说,偶像崇拜就是使用应当被敬拜的神去敬拜那些应当被使用的(Idolatry is worshiping anything that ought to be used or using anything that ought to be worshiped)。(或译:偶像崇拜就是敬拜任何本应使用的或使用任何本应敬拜的。)
       这样事奉的不是神,而是殿。我们很容易片面追求教会人数的增长、受洗人数、决志人数、奉献的增长、教堂的壮丽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偶像。比如说,教会如果把受洗人数放在第一位,就可能把慕道友放在神的位置上,以他们为中心,他们要什么、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他们喜欢听什么信息,我们就讲什么信息。对他们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他们总是对的,他们是得罪不起的。慕道友无形中成了我们的顾客, 成了我们的上帝。只要他们能来教会,只要他们能决志,我们就可以把神说成无比慈爱,把自己说成信主后一帆风顺,凡事蒙福,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儿女成功。千万不能做什么或者讲什么得罪了他们,让他们不来教会了。于是,未婚同居也可以;教会作假见证也可以,为了让他们来教会或信主(见生命季刊63期 “教牧园地” 专栏的讨论)。
       记得曾参加过一个布道会,讲员讲到他自己的经历,在座的几乎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有很多人举手决志。我问一个慕道的朋友,“这么感人,你还不信?” 这位慕道友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太离奇了,很难是真的。” 事后考证,果然如此!
       这样,我们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最后我们造出了一位极其友好的神,爱你爱到为你死,然后求着你来信祂、接受祂的爱的上帝。神成了我们万能的仆人,而不是全能的主。慕道友决定了众位弟兄姐妹的事奉方向,也决定了同工们、牧者的事奉方向。最后牧者有可能成为打杂的,疲于奔命,忙忙碌碌,围着人转,不可能 “以祈祷和传道为事”(使徒行传 6:4)。如右图所示:
       当然,我们传福音,需要也一定要效法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 “我是自由的,无人辖管”(哥林多前书 9:19)。我们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随波逐流,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基于在基督里的自由。只有基督是我们的主,这就是我们的自由。只有我们作好神的仆人,才能作好 “众人的仆人” 。如果一个传道人或基督徒只作“众人的仆人” ,而不作神的仆人,那是何等的可怜!如果一个传道人只求让人高兴,不得罪人,那他就是一个假先知 (If a pastor is a people-pleaser, he is a false prophet)。求人喜悦,说人爱听的,这正是旧约假先知一贯的表现。
       而且,基督道成肉身首先是“照圣经所说”,是父神的旨意,是对父神的顺服。是 “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希伯来书 10:7)。“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命,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加拉太书 1:4)。祂所做的一切首先都是对父神的顺服。“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约翰福音 5:19)。如果没有这最根本的“顺服”,无论是多么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神的心意,如果违背了神的真理,如果得罪神,事情、事工、事业做得越大,越是对神的悖逆。“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撒母耳记上 15:22-23)。
       第二,基督 “凡事与祂的弟兄相同”(希伯来书 2:17),“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希伯来书 4:15)。我们不能以 “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 为借口,做得罪神的事。第三,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是救人脱离罪。“主曾显现,是要除掉人的罪”(约翰一书 3:5)。基督徒怎么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助纣为虐、同流合污呢?
       教会民主应用到聘牧带来的困境就是不容易请到大家都满意的牧师。即使牧师来了,我今天喜欢,明天可能不喜欢;我现在喜欢,不可能时时都喜欢;这个人喜欢,那个人不一定喜欢。最后,即使是有一个人与牧师或师母处不来,特别是主要同工或主要同工的家属,都有可能造成牧师的离开。实在是众口难调,一人难称百人心。不仅仅在聘牧中,而且在具体事奉中,片面的教会民主也可能让牧者无所适从或唯唯诺诺。尤其是在上面所说的极端偶像崇拜的教会模式中,牧者基本上成了雇工,要与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完成教会的某一个所谓“异象” (有可能是偶像)。这实际上就是士师记17-18章的光景。米迦一家的偶像最后成为一个支派的偶像。利未人从一个“小教会”的雇工成为一个“大教会”的雇工。米迦、但支派和那个利未人在人看来,可能都在祷告,都很成功或者“通达” ,都蒙神祝福(士师记17:13),因为他们求的就是祝福,就是成功,就是“通达”(士师记18:5)。
       有的弟兄姐妹可能会问,怎样明白圣灵的带领?这又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题目。在这里,仅提一点与权柄或“神主”相关的,就是圣灵的带领往往是在教会“身体”的实际中显明的。我们的信仰不仅仅是我个人与神的关系,也是我与教会弟兄姐妹的关系。基督是头,我们都是肢体,共同构成基督的“身体”,也就是教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个手或脚或细胞,加上一个头。我们的信仰也是这样。不仅仅是“我与我神”,而是“我们与神”。弟兄姐妹是血浓于水、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生命关系,是一体。“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哥林多前书12:26)。
       “身体”的约束是对个人主义、我行我素、独立自主的否定。罪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自主、要独立(independence), 独立于神,独立于别人。救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恢复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不再互相独立、互相对立,而是互相依存(dependence), 彼此相爱。所以,最大的两条诫命就是要全心、全力、全意爱神和爱人如己。
       “身体”的原则应用到圣灵的带领,第一就是,圣灵的带领不是强加于人的,不能说我有圣灵的带领,别人都要听从。因为圣灵不仅仅是带领我一个人,也带领其他的肢体。我也不是一个人寻求圣灵的带领,而是与别人共同寻求圣灵的带领。
       第二,即使我们对圣灵带领的领受不一定完全、准确,也需要互相包容,彼此原谅。“身体”或教会里面的伤害,不同于社会上或“身体”之外的伤害,不仅仅是伤筋动骨,更是刻骨铭心。因为我们是近距离接触,是生命的关系,是属灵的关系,更需要小心、谨慎、呵护,切忌随意。
       第三,应用到聘牧,就是在“身体”的原则和实际里,我们求神带领一位传道人,彼此接纳,不以雇工对待,而以家人对待。我们不是敌人,而是弟兄。他是神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不能传道传道,随传随到。当然牧者在教会中受到伤害,来到神的面前,最终一般都能达到“认自己的罪”和“配为这名受辱”的喜乐(使徒行传5:41)。但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取决于生命的状况和伤害的大小。一般说来,都会对健康、情感、灵命、甚至家庭有或多或少的摧残,因为这是灵里的关系、生命的关系、“身体”的关系。同样,牧者的离开,对很多弟兄姐妹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和灵命的挑战。
       总之,教会不是民主,而是“神主”。“神主”的实现,需要我们顺服权柄,彼此顺服,努力成为神的器皿,在“身体”的实际里,彼此切实相爱,共同寻求圣灵的带领。在牧师的聘请或去留中,不是我要选一个合我心意的牧者,而是我要顺服神的选择。我们选择的标准通常是恩赐、背景、经验等外面的东西,但是“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16:7)。我们选的一定是扫罗、以利押这样身材高大的;只有看内心的神才会选大卫这样“不入流、不算数”的。
       接下来弟兄姐妹可能会问,我们已经是同心祷告了,对牧师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最终还是不欢而散,那怎么办?这就涉及到聘牧广告所反映的比教会民主更严重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传道人自身的问题。
器皿:神学院与传道人

“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因为撒玛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弥迦书 1:8-9)

       传道人很有可能自己首先还没有成为神的器皿。有一位传道人说,基督徒不能抱怨社会太黑暗了,因为基督徒是世上的光。教会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道德尺度。社会太黑暗,那是因为我们的光太弱了。同样,教会如果有问题,作为牧者难辞其咎。正如以色列人的堕落,首先是领头者的堕落。所以,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教会的黑暗;教会的黑暗反映了传道人的黑暗。
       目前教会中的传道人,多数是神学院批量生产出来的。但问题就在于目前的神学院体制能制造出合神心意的工人吗?对某些没有读过神学院的弟兄姐妹来讲,神学院可能像个黑匣子,人只要进去,出来就是传道人,就可以应聘作牧师了,如右图所示:
       北美神学院的兴起,可能与两个世界潮流有关,一个是分包(Outsource), 一个是社会分工。分包体现在教会把培养传道人的责任交给了神学院,就像父母把培养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一样。社会分工体现在牧者与学者的分离、灵命与理性的分离。目前北美神学院中,有越来越多没有牧会经验的学者担任老师。他们可能有纯正的信仰、优良的品格,但是关注的更有可能是学术界的动向,而不是教会的实践。虽然在解经或神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在教会治理(Church polity)、门徒训练(discipleship)、传道人自身建造等方面的教导相对欠缺。这一趋势体现了很多北美神学院的办学目标:在理性上预备一个传道人。
       问题就在于只在理性方面预备,就能预备好一个传道人吗?作为一个神学生,教会把他交给了神学院;神学院又只负责他的理性,把他的灵命交给了教会。如果神学生自己不追求,那他就是旷野的一个孤儿。神学院功课很忙,当前面有考试、文章、阅读、事奉压着时,一个神学生说,最先砍去(cut)的时间就是灵修时间,其次是与家人的时间。很多神学生在道学硕士的三年里,圣经很难通读一遍。一个传道人曾经说过,神学院的学习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因为特别忙,所以可以暂时不用读经祷告。问题在于现在读书忙,以后事奉了可能更忙。现在没有时间读经祷告,以后就有时间读经祷告吗?而且,读经祷告是一种操练,是一个习惯,是生命的流露,以后即使有时间,就能重新拾起(pick up)读经祷告吗?一般的说法是美国弟兄姐妹们每天祷告2.5分钟,牧师每天祷告5分钟。我们自诩是马丁路德的继承者,但马丁路德每天不忙的时候祷告三个小时,忙的时候祷告四个小时,因为越忙越需要祷告 。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约翰福音8:39-41)
       而且针对华人神学生,又有一些特别的因素。很多神学生刚刚信主,对圣经不熟,对信仰也是刚刚开始,对教会生活、教会实践和教会传统知之甚少,十字架可能仅仅是头脑的知识,还不是生命的经历,经过三年左右突击训练,是不太可能预备好在教会作传道人的。
       而且在目前的聘牧制度下,神学生或传道人一般是“空降”到某一教会。这样的“空降”可能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成为雇工。有的弟兄姐妹或老牧师已经是“几朝元老”或者是“开国元勋”,出钱出力、任劳任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教会服务,几十余年如一日,除非神的怜悯,有时很难真正尊重一位初来乍到的神学生或新牧师的职份或权柄,难免扶上马,送一程。而且,老人体制再加上薪金制度,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这都是人之常情。能被允许忠心传讲神的话已经是不错了。
       第二,很快“阵亡” 。教会一般都有自己的历史,有暗礁、有地雷,不小心踩着,左右不是人;秀才遇到兵、哑巴吃黄连,像十面埋伏,像天罗地网。所以,很多神学生,包括有丰富经验的传道人,初到一个教会,板凳还没有坐热,往往几个月、一年、两年,就不得不离开。
       第三,在具体的做事风格、事奉理念上与同工、弟兄姐妹彼此不了解,需要很长的磨合期。如果之前有一位事奉多年的牧师,新牧师也需要了解老牧师的特点,处理与老牧师的关系。这也不一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圣经里传道人的培养途径,不应该是神学院,而是老师带徒弟的门徒制,像摩西带约书亚、以利亚带以利沙、耶稣带12门徒、保罗带提摩太。不是脱离实践、到象牙塔里修炼速成,而是在实践中跟着学。保罗的作品不是作研究(Research)写的论文,而是针对教会的实践写的书信。另外,就是最好不要空降,而是自己教会奉献的弟兄。但这也不一定。有的传道人回到原来的教会事奉,虽然比较熟,但长辈太多,建议太多,压力太大,伤痕累累,最后回国事奉。
       我个人认为,神学院是值得一读的,但是不能快,要保证基本的灵修、事奉和爱心的操练。一位牧者说他们教会出去了十几位神学生。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仅对神学生有金钱上的支持,更有祷告上、灵里面和事奉方面的支持。神学生除了神学院的学习之外,在教会系统地参与事奉,包括传福音、带查经、主日学、探访、讲道、同工会和教会的日常管理等。这位牧者也在牧师联祷会上问大家,大家说神学生讲道不好,但问题是没有机会讲,怎么讲得好?如果一位牧者在某一教会牧会很多年,10年或20年以上,没有接班人,当然这可能是神的带领,但也可能是人的疏忽。
       另外一个趋势是最近几年北美有一些新成立的神学院,一般是隶属于某一教会或者小的宗派,持守某些传统,在信仰上比较保守,注重实践、灵命和敬虔,老师大部分同时又是牧者,规模比较小,名不见经传,多数没有ATS(Association of Theological Seminary北美神学院联会)的认证。如果有神的带领,认同他们的信仰,可以是在主流神学院之外的另一选择。
最后的底线:什么是福音?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马太福音 23:15)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摩太后书 4:3-4)

       如果基督不是教会的头,如果人在教会中作了王,如果传道人不能以祈祷和传道为事,如果传道人本身就不是神的器皿、而是一个四海为家流浪漂泊的利未人(士师记 17-18),如果人在教会中像玛拿西那样在神的殿里拜各样的偶像,一件更为严重的事情很有可能或者必然会发生,那就是我们会失去我们信仰的最后底线:福音。我们有可能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福音!
       基督徒或传道人不知道什么是福音?这好像有点耸人听闻、难以置信?我信主十多年了,福音不知听过多少遍了!而且经常跟别人传福音;甚至已经是传道人,经常被邀请外出布道,还会不知道什么是福音?弟兄姐妹们,看一看我们布道的题目吧!“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喜乐的人生”,“全新的人生”,“活出美好”等类似的题目比比皆是。为了吸引慕道的朋友,为了不得罪人,为了让听的人高兴,我们尽可能拣好听的说,尽可能把我们的信仰说得光明、正面、鼓舞人,无形中冲淡了福音真理,以人为本。极端的时候甚至对认罪、悔改、神的审判等基本的福音信息避而不谈,完全以今生、物质的祝福或情感的激发为导向。从表面上看举手决志的很多,但实际上真正认罪悔改、重生得救的并不多。如果让这样的信息成为我们的“福音”,如果让传这样“福音”的布道家成为我们争先恐后邀请的“明星”,如果就让这样举手决志并且此后也再没有经历过重生的弟兄姐妹成为教会的主体,甚至成为同工、执事、长老、传道人,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吗?
       相信有很多的弟兄姐妹们都在反思,到底什么是福音?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到底要传什么?怎么传?感谢神,最近北美出了很多这样反省的书籍,比如 Not a Fan, Radical, Crazy Love, Christian Atheist,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等。
       使徒行传作为一本传福音和教会增长的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传什么福音,怎么传福音,什么是真正的信主(conversion)。使徒行传从第一篇福音信息2:14-36到最后一篇28:23-28大约有十五篇的福音信息。综合看这些福音信息,包含以下内容:耶稣的死与复活、末日的审判、罪、悔改、信心、受洗和与悔改信心相称的行为。主耶稣的死与复活是最突出的,是中心。另外一个突出的信息是悔改。关于悔改的经文有2:38节: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3:19节:你们当悔改归正(相信神),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3:26节: 叫你们个人回转,离开罪恶。5:31节: 神且用右手将祂高举,立祂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11:18节: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17:30节: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20:21节: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26:20节: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盼望传道人多讲“悔改的人生”。
       末日的审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比如,经文有10:42节:证明祂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17:31节:因为祂已经定下了日子,要借着祂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24:25 节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目前比较流行的“四律”没有关于末日审判的信息。
       而且,使徒行传里都是信了之后马上受洗。保罗三天不能看见,不吃不喝。恢复视力之后,是先受洗,后吃饭(使徒行传9:9, 18)。 真正的信心一定是和受洗连在一起的。信了而不受洗这在使徒行传里是不可思议的。
       有一点很特别的是,使徒行传里没有爱这个字。在传福音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用“神是爱”这样的表达。当然,没有爱这个字,却有爱的内容。在传福音的时候也可以讲神的爱。但是,使徒行传的确与我们今天传福音时大讲特讲神的爱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人传福音,甚至这样呼召,“信主就是接受神的爱,你愿意接受神的爱吗?请举手。”很多人举手,然后哈利路亚!这样,我们的信息连“神是爱”也不是了,而是“爱就是神”。不是神决定什么是爱,让神作我的神;而是我决定什么是爱,爱成为我的神。这样,怎么可能在教会,尤其是在布道中,传讲十字架、苦难、神的公义和审判方面的信息呢?
       关于怎么传福音,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圣灵的引导。关于什么是真正的信主,使徒行传2:37节讲到了“扎心” 。第八章的太监看上去在腓利给他传之前已经信了,神已经预备好了他的心。13:48 讲到“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16:14 “主就开导她(吕底亚)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 。可见,人信主完全是神的工作。我们的责任是顺服圣灵的带领,不折不扣地讲神的道。因为按着人天然的罪性,没有人会寻求神。“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10-11)。人寻求神都是神恩典的结果。我们的问题不是寻求神而寻不着,而是压根就不会寻求神。人有宗教性。但人的宗教性在人的罪性里,如果没有神的恩典,都不是寻求神,都是寻求自己,都是拜偶像。我们用很多自己的办法寻求神,实际上是用很多办法拜很多偶像。所以,世界上有这么多宗教信仰,有这么多偶像。所以,下面的图示是不符合圣经的,是错误的。罪人从自己的宗教性出发,如果没有真理之光和圣灵之光的引导,从来不会朝向真神。所以,图示里的箭头没有一个是朝上的,“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10-11)。首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罪。其次,因着这个罪质,方向一定是错的,不会寻求神,一定是拜偶像。第三,即使方向对了,我们也没有能力靠自己到达神那里。
       第八章行邪术的西门虽然表面上也信了,也受洗了,但显然不是真信。24:25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甚觉恐惧。但很可惜,他虽然恐惧,却没有信。后来自杀。这与希律王很相似,虽然对福音有一定的反应,但最终没有信。“因为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保护他,听他讲道,就多照着行,并且乐意听他”(马可福音6:20)。他们“恐惧” , “多照着行”都没有信,我们如果从来没有“扎心”“恐惧”的经历,也没有“多照着行” ,怎么可能是真信呢?
       真正的信主是当圣灵在我们当中作那“为罪、为义、为审判”的工作时,我们破天荒在神面前看到自己罪、死、苦的可怜和将要面临的永恒审判,求神赦免自己的罪,接受耶稣作唯一的救主和生命的主。真正的信主是俯伏在神的面前,乞求神的怜悯和恩典,是求,是扎心地求:“当怎样行?”(使徒行传2:37; 16:30);是我求神,不是神求我。不是我高高在上,像买东西(shopping) 一样轻松愉快地选择我喜欢的、我觉得好的、我认为对的一个信仰。不是我选择了神,而是神如此怜悯我,选择了我。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翰福音15:16)。我作为一个死在过犯罪恶当中、注定要永远沉沦的人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能力选择神呢?所以,真正的信主一定会经历沉重,但当真正体会到神的赦罪之恩后,一定会充满喜乐。信主不是轻松的,是一个罪人面对圣洁公义的上帝。“我们的信仰目前一个致命伤就是认为人信主是出于人的选择和人理性的理解,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罪人的心首先要被神破碎,以至于能够寻求那位唯一能救他们的主。”(True religion has received a deadly wound. That wound is the teaching that conversion comes by a decision or by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What must be understood is that the heart must be broken and sinners must seek a sovereign God to save). 注1
结语:十字架的窄路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 7:13-14)

       综合考虑教会民主、神学院制度和我们所传的福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牧师平均在一个教会呆三到四年了。有的甚至一年,几个月。这对教会没有什么益处;对牧者也不好。作为一个传道人,当然希望大家彼此相爱,共走天路、生死不渝。“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腓立比书4:1)。想到弟兄姐妹们在主里面追求,传道人高兴地在睡觉的时候也会笑出声来,死都愿意。“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三书1:4)。教会的同工和弟兄姐妹,也不愿意教会频繁地换传道人。
       几年前听到一个数字,说美国大概有40万个教会,40万位牧师,有20万的教会没有牧师,有20万的牧师没有在牧会。曾收到北美一个神学院的调查表,说北美神学院的毕业生,在五年之内有75%离开了事奉岗位(不是换事奉工场)。据最近公布的消息,某城市西南郊附近的五家华人教会都在聘牧。乍看上去,好像神国缺人,但实际上不是没有牧师,而是牧师走了。但新来一个牧师就是解决的办法吗?
       教会和各种的基督徒聚会都在鼓励人奉献,但最近从北美华人教会直接出来读神学院的人越来越少。北美神学院的华人神学生目前有越来越多是从大陆出来的,读完回中国事奉。在北美作过长执的很少有自己再去读神学院或让自己的孩子去读神学院的。记得一位70年代末来美国信主的弟兄,经历教会的风风雨雨,蒙召之后选择不读神学院,回大陆事奉。“一年给50万美元,也不在北美事奉。”相信老弟兄这么说,不是为了钱,也不是因为难,也不是因为苦,而是可能因为这不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事奉环境,在其中关键不是吃苦受罪,而是得罪神。所罗门早年与埃及联姻,老年晚节不保是必然的。人是很有限的,进入某一种体制或体系,就一定会受该体制或体系的制约。如果不想被制约,就不要进入。虽然这种说法一定不代表所有的教会,但这么讲可能谁都不高兴,弟兄姐妹不高兴,长执不高兴,在北美牧会的牧者也可能不高兴。
       本文在这里的目的不是说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而是面对现实,面对我们的神,求神怜悯我们。我们都是罪人,都是全然败坏的罪人,都是“在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的罪人,都需要神的怜悯。每一位爱主、有良知的弟兄姐妹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的布道信息有多少是在讲福音?我们的主日讲道有多少是在讲圣经?我们的团契(Fellowship)有多少是在传听流言(Gossip:Without worship, fellowship is gossip)?我们的见证是在讲十字架改变生命的大能,还是在讲“五子登科”的祝福?我们的业余时间有多少是在上网还是在读经祷告?我们的什一奉献过关了吗?是我在事奉神还是神在事奉我?传道人一周有多少时间是在“祈祷和传道”?“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玛拉基书1:6)“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拉太书6:7-8)。
       但愿神怜悯施恩,让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特别是传道人,都回归纯正的福音真理,在教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归神的宝座,让神作王,寻求、等候、顺服圣灵的带领,走十字架的道路,走信心的道路,走“身体”的道路,直到主再来。
       主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 7:21)
注:1 Richard Smith, Seeking God: Jonathan Edwards’ Evangelism Contrasted with Modern Methodologies ed. by William C. Nichols. Ames: International Outreach, 2001.

Dec 12, 2019 - Default    No Comments

基督徒应该赶鬼吗?

基督徒不是不能赶鬼,但我们蒙召是要为传福音不是为赶鬼。赶鬼的能力来自于权柄,但是赶鬼是特殊需要,不是传福音的必要我们不能说圣经里有这些事,我们就可以 “全职” 去做这些事。
对于很多 “心不正” 的人来说,赶鬼就是神迹奇事,就好像治病和说方言一样。人如果是因为经历了神迹奇事而相信,有一天也会因为没有神迹奇事而离开。我们不应该把人的信心的根基建立在神迹奇事上面。圣经说 “信道是从聼道来的,聼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罗马书 10:17)。
基督徒蒙召是要传基督不是传魔鬼。我们是要去传福音不是去赶鬼,不是去研究赶鬼,不是去追求赶鬼,也不是去用赶鬼来吸引人。我们的工作是高举基督,吸引人是神的工作。主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又说:”我若从地上被擧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约翰福音 6:44, 12:32)。
我不是完全否认所有赶鬼的人;我甚至不是反对赶鬼。我说的是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了。很多时候不是可不可以做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本末倒置的问题。论点符合圣经不代表没有本末倒置。圣经里出现赶鬼不代表我们蒙召是为赶鬼。耶稣说:”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路加福音 10:20)。
传福音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代表什么方法都没有问题。我们不能便宜地出卖真理。保罗说 “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订十字架 ” (哥林多前书 2:2)。保罗说的是耶稣的身份和救赎工作,指的是福音。
约翰一书 4:1-6 说的也是耶稣的身份,因为当时有异端说耶稣的人性不是真实的。约翰说的不是赶鬼,他说的是要辨别假教师。我们要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谁。
耶稣行神迹是要显明自己的身份,因为这些事情只有神才可以做。我们不是信任何一个 “耶稣”,我们信的是圣经里的耶稣。有些异端说自己也信耶稣,但是他们的 “耶稣” 不是那独一真神成了肉身的耶稣。

马太福音 7:22-23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Nov 7, 2019 - Default    No Comments

转摘:东方三博士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 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马太福音 2:1-12)
博士 = Magi (复数),古波斯原文是:占星术士。圣经没有说是三个人,不过献上的贡礼有三样。根据西方教会传统,东方博士有三人:

Caspar (ˈkæs pər) 卡斯帕
占星学者,同时也是古印度的国王。他就是拿乳香进贡的那位。古代乳香可不是随便可以得到的东西,通常是拿来祭祀用,非常难得稀少又昂贵,君王或是贵族用得起。乳香标志着耶稣的神性 (神的儿子)

Melchior (ˈmɛl kee ɔr) 梅尔基奥尔
波斯的国王,他通常被认为是年纪最大的国王,满头白发,然后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他带来了黄金给新生王耶稣,谣传他就是第一个对新生王耶稣下跪的王。黄金标志着耶稣的王权 (掌权)

Balthazar (bælˈθeɪ zər) 巴尔萨泽
阿拉伯的国王,他通常被描述的黝黑的皮肤,留着黑黑的大胡子,他带来了没药给耶稣。没药也是很珍贵的一种膏药。没药标志着耶稣的人性 (死亡)

Pages:«1...8889909192939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