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by "Admin, Author at Cong Fang - Page 43 of 114"
Dec 17, 2020 - Default    No Comments

史普罗 – 有效的读经方法

作者:史普罗 R. C. Sproul《有效的祷告与读经方法》
读经可以发现所有记载大概分为 “话的记载” 和 “事的记载” 两种。不过,在一件事中,既包括许多的谈话,在话语里面,也会谈及一些事实。
话的记载:譬如《马太福音 5至7章》是耶稣的登山宝训,诗篇第一篇论善人和恶人的分别,箴言全卷都属于话的记载。话的记载可长可短。譬如《创世记 24:57》“利百加说:‘我去’”,只是两个字,《罗马书》全卷超过两万字,也是话的记载,不过是用书信形式来表达。
事的记载:旧约里充满事的记载,譬如洪水淹没全地,挪亚造方舟,以色列人出埃及。新约也有不少事的记载,例如耶稣降世、受死复活,五旬节圣灵降临等等。
既然全部圣经可以划分为话与事的记载,我们就依照这两方面来讨论如何读经。

话的记载

1.谁说:既是一番话,当然有讲者,明白是谁说的话,对了解经文非常重要。例如神和先知所说的话,与假先知所说的话,就有天壤之别,我们要听从神和先知的话,而拒斥假先知诱人离经背道的甜言蜜语,或无中生有的谈论,知道发言者也会使我们明白他为什么说这番话。
2.谁听:既有发言者,则有听者。究竟是对谁来说?是对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是顺从之众抑或刚愎之辈呢?知道听者能避免误解圣经或读经不得要领。例如:约翰写约翰福音和约翰一书,二者的对象就截然不同,其内容要点也不同,约翰福音的对象是未信基督的人(约 20:30-31),所以着重介绍福音和耶稣的言行;约翰一书是写给基督徒,就偏重于勉励的话,叫他们与异端抗衡,且要言行一致。
3.时间:这些话是在什么时候说的?答案可能是确定在某年某日,也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时候。提摩太后书是保罗在晚年殉道前写的,将一生经历及领受的精华传授给他属灵之子提摩太,所说的尽是肺腑之言;以利亚先知预言有早灾(王上 17:1)是在灾前说的。我们要查看说话的时代,是国泰民安或国破家亡?是人心惶恐或是安居乐业?知道说话的时代,对了解那时代的情形很有帮助。例如《以赛亚书 7:14》说:“主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如果我们知道这项伟大的应许,是在主前735年,当耶路撒冷正受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攻击,兵临城下之时,先知以赛亚向犹大王亚哈斯所说的预言,这话就像黑夜中的光明,给人带来希望。但我们如果把它当作出自平稳的时代,其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4.地点:我们要问那些话是在什么地方说的。腓立比书有16次提到喜乐,原来是保罗在狱中写的。以西结书大部分是以西结在巴比伦被掳的同胞中所写的。启示录是约翰在被放逐到拔摩岛上写的。知道它的背景,会帮助我们了解经文。
5.上下文:例如读《罗马书 12: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单读这话,如不理上下文意,就不知其故。在这话之前,保罗在《罗马书 第1至11章》已说了许多关于神的救恩道理,神的儿子为罪人舍命,白白称罪人为义,所以在这节开始就用“所以”,要知道为什么要将身体献上,就要晓得《罗马书 1至11章》所讨论的是什么。同时这些话的含意也要连着看下文,才知道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指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乃要明白神的旨意,和善用神所赐的恩赐,尽力去事奉神,服务众人。第九节所说的爱神爱人,就是将身体献上的具体解释。所以,我们对谈话的记载,切勿忘记看看上下文,以免断章取义,穿凿附会,歪曲文意,甚至与作者背道而驰,还自以为忠于圣经。
6.大意:这可以从大处着手,先去领略话的中心,找出其大纲,再反复思想诵读,设身处地去体会当时听众的感受与反应,留心弦外之意,这样就可以了解话的真正内容。内容的分析,也相当重要,尤其是有些诗篇、箴言,没有列出它们的讲者听者、时代、前因后果,只有就经文本身推敲揣摩。
7.前因:说这些话的起因为何?例如,提摩太书是保罗在罗马监狱中,知道自己在地上的日子不多,年青的提摩太胆子小,阅历不深,需要鼓励,所以保罗在离世前写信鼓励他努力为福音打美好的胜仗。《以西结书 18章》,说这番话的原由是因那群流落异邦的以色列人埋怨神,说他不公平,竟因祖先的过失惩罚他们,以西结所说的一番话是回答他们的怨言。
前因有远因和近因,有易见之因,与难见之因,例如《使徒行传 2:14》,记彼得和十一门徒站起来高声说话。我们读到这些话,会问前因是什么?在第2章说及前因是五旬节圣灵降临,不过这是近因。远因则须再往前看,福音书中耶稣受死和复活的记载。再往前推究,可看到神万世之前预定了他的爱子到世上舍身,拯救世人。而彼得站起来所说的话,就是神创世前的计划之一部分。
8.后果:我们问这段话引致什么后果?包括当时的和长远的后果。例如:《使徒行传 2章》,彼得宣讲后易见的反应是在37节:“众人听了这话,觉得扎心,就问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来过节的同胞,听了道深受感动而归信耶稣。并且在43节说他们和使徒住在一起,彼此相爱,凡物公用,又时常赞美神,这都是彼得说话的易见后果。长远的后果,则记在整卷使徒行传,在五旬节使徒宣道后,虽然在大逼迫之中,归信耶稣的人仍然继续增多,并将福音传扬出去,就连我们今日能读经信主也是那次宣道的长远后果之一。
以上八个提示看起来简单,却能培养你仔细阅读圣经,引导你走上正确读经之路,帮助你发掘经文的含义。当然你也会发现一些较难的问题,但运用这些原则,去寻求答案,总会得到帮助。

事的记载

1.事件中的人物:这事情有什么角色?是什么造型?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他们的个性怎样?教育程度如何?出身和国籍怎样?例如《约翰福音 18:15-22》是记彼得三次不认主,在这事上,彼得是主角,而配角是另一位门徒、使女和其它的差役。
2.时间:旧约所记的事发生在数千年前,读时要知道是在洪水时代?在亚伯拉罕或是在王国时代,或是王国分裂时?是被掳之时,抑是被掳归回之时?正如读我国历史必须弄清楚是哪个朝代,才知道那时的习俗和背景。
3.地点:事件发生在何处?是巴勒斯坦?是埃及?在大马色?在山上或在平原?在海边或旷野?因为各地的生活情形不尽相同。
4.事的性质:读事之记载要知道这事是战争?是家庭纠纷?是私人佚事?还是教会流血史?是宫廷的事?还是民间的事?一共发生了几件事?次序如何?神对这事有什么看法?例如大卫杀乌利亚,夺他的妻子这件事,神很不喜悦。
5.前因:事情因何发生,这与话的记载的前因相仿。例如民数记20章记载在寻的旷野,摩西因百姓的埋怨,而举杖击盘石出水,这事的前因是百姓的埋怨和吵闹。当然我们还可以追溯到以色列人一向横蛮的性格,以及摩西的性情有时候仍难免被激动。譬如他少年时在埃及因逞血气,曾打死一个埃及人(出 2:12)。新约记保罗蒙召之事,近因是神直接向他呼唤;远因就是他以前熟悉旧约记载,一旦听到神的呼召,就立即醒悟,悔改而归向主,将他的宗教狂热转移方向。
6.后果:我们继续用上面的例子,民廿章一事的后果,引致摩西本人不能进入迦南地。《民数记 27:12, 14》也有这事的进一步后果,再看下去,在18节记载摩西将死,神就另立一个领袖约书亚。摩西既然不能进入迦南,神就让他在摩押旷野的尼波山上远眺迦南美地(申 32:48-52)。而更远的后果,是我们可将这事引为鉴戒,以免蹈他复辙,知道神是不可轻慢的,即使像摩西那样蒙他喜悦的仆人,一旦得罪了神,也要受罚。
讲到保罗的蒙召,近果就是立刻相信主,远果就是他成了忠心的使徒,脚踪踏欧亚两洲,成了最伟大的一位宣教士。他的神学思想,影响极大,新约有三分之一为其著作,这就是保罗蒙召的远果,其影响直达现今的世代。

链接:《读经系列》

Dec 17, 2020 - Default    No Comments

司布真 – 如何读圣经

作者:司布真 C. H. Spurgeon

“你们没有念过吗?……你们没有念过吗?…
…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 (太 12:3-7)

文士和法利赛人对《圣经》的看法,读得很多很多了,他们三番五次地研究旧约《圣经》各本书,甚至不放过一个字和一个字母,他们把一些无关重要之点都记录下来,例如在整本旧约中,哪一节是刚刚在中央,把它分为两半;哪一节又把其中的一半再分为两半;某一字在经上出现的次数,或甚至一个字母出现的次数、大小及其所占独特的位置都一一加以记录。他们留下了一大堆有关《圣经》中所用字的注释,他们实际上可用同样的方法去读另一本书,也可以找同样重要的资料,而不须埋首于旧约《圣经》中,为了那些文字而费煞苦心。

对于钻研律法,他们确曾苦心经营。他们抓着机会,在一件有关律法的事上,对主耶稣加以挑剔,这大概因为他们对律法实在太熟了,所以不禁技痒,要亮一亮相或显显身手——主的门徒掐了麦穗,用手搓着,根据法利赛人的解释,用手搓麦穗也是一种打麦的动作,而在安息日打麦是一件罪恶不赦的事,所以在安息日早上,当你觉得饥饿,去搓麦穗充饥,当然也是大大的不对了,这是他们的理论,他们拿了这一套自己妄加释译的安息日律法去对付主。
主通常是以攻为守的,这次他亦采取了同一的方法,他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对他们说:“你们没有念过吗?” ——虽然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文士和法利赛人却听得十分刺耳,主问他们这问题,问得很好和很适当,但试想想他们听了之后反应如何呢?“你们没有念过吗?” “念过!” 他们会这样回答:“我们不是念过很多很多遍,我们常常都在念,我们锐利的眼光甚至连一段也不放过的。” 但主继续再问他们一遍——“你们没有念过吗?” 好像说,他们虽然是当时读律法读得最多的读者,但毕竟没有真正读过一样,言下之意,是指出他们根本没有真真正正读过《圣经》。
随后他解释为什么这样问他们:“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 这等于说:“你们没有读过,因为你们不明白,你们的眼睛看过了经上的字,也数算了那些字母,也把每一节每一字的位置记录清楚了,而且对每一卷书都作了学术性的论述,但你们却连作为《圣经》读者的资格也没有,因为你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读《圣经》;你们既不明白,就等于没有真正读到一样,这种心不在焉的阅读就等于没有读一样,因为你们全不了解里面的含义。” 以上是我所要指出的第一点。

一、了解你所读的
在此大概不用我强调我们必须读《圣经》这一点,作为这题目的前题了,大家都已知道我们何等需要《圣经》的培育;我大概也不须问各人有没有读经这问题吧?在这世代,人们都喜欢阅读杂志、报纸和期刊,对于他们所应读的《圣经》却没有去读。昔日,一般人所能读到的刊物都很少,但《圣经》丰盛的真理就足以成为他们的一所图书馆,而他们读经的认真态度也是少有的。
我们今日所听到的讲道,有很多是没有引用《圣经》的,这些讲道与昔日的神学家——清教徒牧师的讲道相较,真是大为失色了,他们 (清教徒) 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涉及影射《圣经》里面某一节,而且除了谈到讲章的主要经节外,还是不断地引用其它的经节,给会众带来了新的亮光,我真愿我们作牧师的能更紧紧地依从《圣经》,成为真正造就人的牧者,这样,就算我们对所谓 “现代思想” 一无所知,或者没有 “跟着时代跑”,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一般的信徒——神的话就是最好的食粮,听讲道和看属灵书籍都很好,但当源远流长的时候,溪水就每每被泥土沾污,而失去了在源头时的纯冽,所以我们宁喝井水而不喝贮水箱的水:同样地,当我们直接读神的话,而不是间接地读一些有关《圣经》的注释时,我们方能在他的恩典中真正成长起来,直接尝尝神的话的清纯甘美吧!不要靠别人的转述,因为这已经是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了。
这里要指出的是太表面化的读经并非真正读经的,虽然我们的眼睛看到每一章每一节,脑海中也读到每一章每一节,却如过眼云烟,什么也没有读到。所以一个老传道人常常说: “在近日,对于某些人来说,神的话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因为他们听道是左耳入右耳出的。” 很多人读《圣经》,情形不也是一样吗?他们可以读得很快,因为他们根本就读不出什么,他们的眼睛在书上很快地流转,却从不用心去想一想,至于心灵也从不因真理光辉的照耀而稍作停顿,这样囫囵吞枣的态度绝非读经的良方,明白书中的意思才是真正的阅读,为了得着《圣经》上的真理,我们用心费神去钻研也是值得的。
我们在祷告时,在整篇祷文中是有一个最精粹的中心点,在唱赞美诗时,同样诗中有一个赞美的核心,它是一内在精诚的、敬虔的火焰,使我们的颂赞有活泼的生命;我们读经时情形也是一样的,它里面有一个核心——这是一种真正的、活泼有生命的读经方法,它是阅读的灵魂;失去它,一切就变为徒然的、死板的动作了。
除非我们了解我们所读的是什么,阅读就失去其内在的意义了。我们常常指责罗马天主教用拉丁文主持每日的崇拜,但假如我们用本国的语言崇拜讲道,而一般信徒却没有用心去了解它,这跟用拉丁文或其他外国文字又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常常自我安慰,以为读了一章《圣经》就是做了一件好事,但假如他们完全不明白里面的意思时,这就只是一种迷信而已。所以假若我们读经时心不在焉,不知经文的含义时,就不要耻笑别人把一本书倒转来读,也不要以为不懂希腊文的人,读《希腊文圣经》是一件傻事了。
文字的本身是不能拯救我们的,它可能令我们失丧,却不能给我们生命太过着重文字的本身时,它就可能成了我们抵挡真理的武器,就如昔日的法利赛人一样,因对文字有了相当的认识而骄傲,终至灭亡。我们所以获得祝福与成圣,是因我们的心灵深深地领受了经文里属灵的含义,被神的话语所充满。但这只有当我们读了神的话,真正地接受为真理,明白了而又产生喜悦的时候,才能尝受到这种福份。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里面的真理,否则就是读经不得其法了。
在读经时必须首先有了了解,心灵才会得到益处,在爱神之前同样先要对神有了认识:就是对他所显示的属灵的事都明白了才能有所喜爱;我们必须设法尽力去明了神在各样事上的旨意,否则我们对神的爱与敬仰,因对《圣经》缺乏了解,而成了空洞无意义了。同样地,对神的话语缺乏了解使我们的心灵得不到安慰,生命得不到带领,而品格也得不到造就。
清晰警醒的头脑
我们读经若要明白经节的内容,那么读的时候就要保持头脑清晰,我们不是随时都适宜读经的,很多时候在未翻开《圣经》之前,最好先安静片刻, 当 “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 (出 3:5)。你若刚从外面回来,脑海中还在挂虑着世俗的事务,你立刻便翻开《圣经》,是不能深入地领悟自天上而来的奥秘的,我们应像在饭前先作祷告一样,在领受灵粮之前,最好是先求主的祝福,求主擦亮你的眼睛,使你能看到《圣经》永恒的光辉。既然读经是我们领受灵粮的时刻,我们就应专心一意用一切的能力智慧去享用这珍美丰盛的筵席,我们要准备自己,就像要到主的殿崇拜一样,因为读经与在教会崇拜是同等重要的事。
默想神的话
当你有了这一切的准备之后,你便会立刻知道要去明白经节的内容,你必须去沉思默想。《圣经》的经节,有些意思是很易明白的,但有一些却比较深奥,我们要小心思想才能领悟到里面真理的快乐的。天父为了我们将来进入天国而教导我们,他用这些深奥的,结构特别的经节要我们去思想,使我们能渐渐进入上天的奥秘里,他用《圣经》复杂的形式去使我们默想,然后才令我们得尝其中的甜美,虽然他可以自己为我们解释,使我们一下子就领悟到里面的意思,但他有时却不喜欢这样做。《圣经》很多隐秘之处,并不是神故意要把意思隐藏起来,而是要我们多用脑思想,因为有时当我们专心一志地去寻求神的旨意时,这种努力可能比较所得的知识对我们的心灵有更大的帮助,深思默想训练及坚强我们的心灵,使它能接受更崇高深奥的真理。
我们必须默想,默想就像把葡萄压榨而获得葡萄酒,将橄榄一次又一次的压榨而获得橄榄油的过程一样。有时,我们看见一些硬壳果的壳有一些小洞,我们便知道已经有一小虫在里面把果肉吃去了;在读经的事上我真愿学这小虫一样,钻透了文字的硬壳,直达福音奥秘的深处,去尝受这果肉的甜美与滋养。对于那些越能领受神的话的滋养的人,他的话就越为宝贵。
去年一日,我坐在一棵绿叶成荫的山毛榉树下,欣赏这棵美丽的树,当我看到树上的小松鼠在树枝之间跳来跳去的时候,我就感到这棵树对于这小松鼠比对我不知重要了多少倍,因为它的巢穴是在树上的洞里,树枝成了它的阴庇,树所结的果子成了它的粮食,它生活在树上,这树也成了它的世界,它玩耍之地,它的谷仓和它的家,而实际上也成了它的一切;但对我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我的家,我生活的地方都在别处。对于神的话,我们真希望像这松鼠对这棵树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紧紧地依靠仰赖它,我们在里面能得到所需的食物、医药、财富、庇护、安息和喜乐,愿圣灵这样带领我们,使《圣经》的话真正成为我们内心最宝贵的东西。
直接向《圣经》的作者祷告
跟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你若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时,你就必须祷告。我们应该去思想,更应为了思想而去祷告,我不是对那些没有读《圣经》的人,及那些有读经却没有下决心去了解经上意思的人说什么?你是否愿意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呢?你若愿意的话就必须俯伏下来,求神亲自的带领,因为只有这本书的作者才能真正了解他的著作。
我们读书读到一些难懂的地方时,如果这本书的作者就住在附近,而又欢迎我去探访他的话,我就会登门造访,并且这样对他说: “请问在大作里面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我知道对你来说这是很易懂的,但你知我是这样蠢钝,所以不能弄明白,对于大作里面所讨论的题目我认识不多,也没有你这样超卓的领悟能力,所以你所用的例子和描写我都不明白,对你虽然很容易,但对我就很难了,你可以把你的意思解释一下吗?” 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会乐于接受别人的询问,而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因他的解释而恍然大悟,因为想明白一本书其中某一部分的意思,向这本书的作者请教,是追源溯始、最彻底、最有效的办法。
现今,我们有圣灵的同在,而当我们读他的书时,我们必须请求圣灵显示他的意思给我们知道,他也许不会施行一个神迹,但他会令我们的思想提升,慢慢地一步一步的启发我们的思想,直至最后得到他最精粹的属灵指示。因之,我们应要专心一意地寻求圣灵的引导,因为我们读经是要明白经文的意思,所以我们要祷告,求圣灵打开《圣经》奥秘之门。
运用各样的方法和寻求各样的帮助
当我们这样请求圣灵的引导和教训时,我们就应准备用各种的方法去帮助自己明白《圣经》的真道。当腓利问埃提阿伯的太监是否明白他所念的以赛亚先知的预言时,他就答: “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 于是腓利就上前把神的话明白地告诉他。
有些人假装受了圣灵的指引,而拒绝接受属灵书籍或别人的教训,这种做法不单只没有荣耀圣灵,反之是对圣灵不敬,因为若望灵特别给予他某一些仆人较多的亮光(这也是事实),那么这些仆人一定会把这些亮光给予别人,更靠着这些亮光去做一些对教会有益的事,但假如教会中其他的人都不接受这些亮光,那么圣灵的给予不是徒然吗?这不是意味圣灵在给予我们这些恩赐是犯上错误吗?其实这是不然的主耶稣喜欢把有关他话语的知识和智慧多给他某一些仆人,而我们也应该欢欢喜喜地顺从主的方法去领受他给我们属灵的知识。
“我们不要别人——这俗世的器皿所给我们属灵的宝贵教训,假如神是自己把这些宝训亲手交给我们,而不是籍着这些世俗器皿的话,我们就接受。我们觉得我们实在非常聪明,非常圣洁,非常属灵,因而不愿意从别人那里获得这些教训。所以我们不接受别人的话,除了《圣经》之外什么书也不读,而除了直接由神给我们的亮光之外,其它的一概不接受,宁愿在黑暗中行走,也不愿倚靠别人手上的烛光。” 我们若是这样说,就真是罪大恶极了。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切不要堕落到这样的光景。只要是来自神的亮光,就算是由一个小孩子带来,我们也应欢欢喜喜地接受。假如神的任何一个仆人,无论是保罗,或是其他的仆人,从神那里得到亮光,看哪, “这些都是你们的,你们是基督的,而基督则是神的。” 因此,我们就得接受神所燃点的亮光,并要求神赐下恩典,使这亮光照亮了你所读的经节,而使你读的时候能够明白,在此我不想多说了,但对你们中间一些人我却要强调,虽然我知道你家里都有《圣经》,因为你觉得没有《圣经》就不像一个基督徒,你把圣经保持得整洁漂亮,全没有用旧的残破迹象,而除了在星期天拿出来之外,其他的时候就静静地放在一角了,你既然不去读神的话,不去寻找他的真理,你怎能希望得到上天的福份呢?
真理像一个金矿,若你不觉得它的宝贵而去发掘的话,你就不会发现它,我会多次对你们说在《圣经》中不断的寻找并不是得救之道,主曾说: “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你就必得救。” 但读经与听道一样,仍有加强我们信心的作用,而信心就能令我们得救。因为信心是由听道和读经而产生的,神喜欢我们去寻求福音的真义,神会因此而赐给我们灵里的祝福。
但你们中间有些人读经的情况是十分可怜的,我不愿太严厉指责你们,你们用自己的良心去省察好了,但我仍要问一问你们,你们很多人读经不是草率其事,或只读一些片段就算了吗?你们不是很快就忘记了经上的教训吗?你们有多少人一心一意去寻到里面的真义、生命和精粹呢?假若你没有做到这一点,让我告诉你,你读经的生活是十分可怜的,这是一种死的、无益的读经,我们甚至否定这是读经以免令别人误解,愿圣灵在这件事上给你有悔改的心。

二、找出属灵的教训
我想这标题是在本文之内的,因主说: “你们没有念过吗?” 然后他再问: “你们没有念过吗?” 然后他又说:“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 ——这里所说的意思是一些属灵的事,他引用了先知何西阿的话: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文士和法利赛人都喜欢后者,就是祭祀:杀牛犊及其它牲口的祭祀。他们忽略了这段经文的意思: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这就是说,上帝宁要我们照顾关心其他的人,而不希望我们因遵守他律法在外的仪式,而令别人饥渴而至死亡,因为人是神所造的,他们应深入这些外在的东西去领悟里面属灵的意思,而我们读经时亦应有同样的态度。
当我们读到有关历史的记载时,也当如是—— “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他怎么进了上帝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的,惟独祭司可以吃?” 这是一段史实,他们读的时候本应要寻出里面的属灵教训
我曾听过一些很愚蠢的人说: “我从来不读《圣经》里面的历史部分。” 说这些话的人,真不知自己在说什么?让我告诉你,以我个人的经验,有时我在《圣经》记载的史实中所得属灵的道理,比在《诗篇》中所得到的更高深。你也许会问: “这又怎会呢?” 让我告诉你吧,当你能看透了这些历史内在的属灵意义时,你会惊讶于它所蕴含的真实力量,使你得到属灵的教训。
有时用历史的实例,去展示伟大的奥秘,比空口述说更容易令我们明白。当我们用一句话语去解释一个例子时,这例子引伸起来就会令你说话更有生动。例如,当主向我们解释什么是信心时,他会用铜蛇的历史来解释,而那一个读过有关铜蛇这历史的人会觉得这个有关信心的形象,比保罗对信心各种巧妙的形容更为生动更易于了解。不要低估《圣经》中的历史部分,若我们找不到里面的意思,我们就应该说: “我真是愚蠢迟钝,主啊!求你使我心灵的茅塞顿开。” 当主答应你的祷告时,你就会觉得《圣经》的每一部分都是神所默示的,对于你是必定有益处的。你要求告神: “求你张开我的眼睛,使我在你的律法中看到里面伟大奇妙的事。”
对于一切仪式的教训也是一样的,因为救主继续说: “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 在旧约律法的教训中,都有内在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要忽略了《利未记》,或说: “我不能读《出埃及记》及《民数记》这些章节,这些《圣经》都是有关那些部族和他们的标准制度,在旷野的站及队伍在各处的停留、帐幕、家具、或关于金球、杯、板、带卯、宝石、蓝色和紫色细麻布等一类东西。” 你应要找寻内在的意义,要认真彻底地去研读;因为这就好像是一个国皇的财富,其中越是宝贵的珠宝,就越是紧密收藏的,《圣经》里面的真理亦是一样。
曾到过英国博物馆图书馆的人都知道,里面有很多的参考古书是读者可以随意取阅的,有一部分的书藉是必须填妥借书单才能借到,但还有一些书藉是要有特别的准许才可借阅,借的时候,还是从下了锁的门及书柜中把书取出来,读者阅读这些书时,是有图书馆的人员在旁边看管着,好像怕你多看了一眼,便会偷去书中的字,因为这些书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本,所以如此的珍贵,一般人也不轻易看到。
同样地,在《利未记》或《雅歌》等书中也深锁着上帝宝贵的道理,你须要用心费力去开启它们,并须有圣灵的同在,否则你便永远没法见到这些无价之宝,越是深奥崇高的真理,便越是妥为保存,所以我们读经的时候应要细心寻找,当你读到一些仪节的时候,你不要轻轻地放过,要找出它的属灵意义,这才是真正读经的方法。你若找不出它里面真正的意义,那么你所读的都是徒然了。
对于《圣经》有关教义上的章节,我们亦应采取同一的态度。很可惜某些人,他们虽然很遵从教义,《使徒信经》也念得很熟,但却用这些教义去找传道人的错处。假如传道人稍为说差了一句话,他们便会说: “这个人不够好,无疑他说的都很好,但我知道他内里是败坏的,因他说了一句没有份量的话。” 这些弟兄对别人的要求实在过高了,他们用这些律法的知识,像放大镜一样,把一些细微的不同之点夸大其辞;我实在不想提及有些人,他们在有关神学的事上,就是一根头发大小的事,也是分得一清二楚的,但对神的事的真正意义,却是一窍不通,他们从不把这些藏在心里,只是在口中念着,又再吐出来;神的预定论是一回事,知道神预先拣选了你;而在他所预定给你的有意义的工作上结出果子来,却是另一回事。
去讲述基督的爱,他为他的信徒所准备的天堂及类似的事,无疑都很好;但讲的人却未必一定跟这些有了个人的直接关系,因此单单觉得某些《圣经》的信条很好是不够的,你应该把它刻在心板上,有关恩典的道理是很好的,不过道理中的恩典却更好,你应要设法得到它,不是因得到一些教训而满足,你要去弄明白它,直至你感觉到蕴藏在里面的属灵力量为止
这使我们感到要达到这境界,必须在我们读《圣经》时,常常有基督亲自同在,请你留心第五节: “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 他们对于《圣经》的字句都十分的重视,但他们不知道安息日之主正在那里——他是人之主、安息日之主,也是万物之主,当你读到了一条信条,一条律法或一些文字上的东西时,就求主令你明白里面有些比黑纸白字更可贵的东西,有些比那些信条的空壳更好的东西在内,有一个人他是超过这些东西,我们应请求他永远和我们同在。
永活的主啊!求你把这些话对我变成活的话,你的话是生命,但必须靠着圣灵的带领,虽然我对《圣经》由头至尾都很熟悉了,甚至熟得自《创世记》至《启示录》都背诵得出来了,但它对于我可能是没有生命的,而我的灵魂亦可能还是死的。但主啊!求你与我同在,那我将从《圣经》中抬头仰望你,从这些诫命抬头仰望那诫命的成全者,从律法抬头仰望那尊崇律法者,从威吓抬头仰望那为我担负威吓者,从应许中抬头仰望那说: “好啊!阿们!” 的人,然后,我们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切将不同了,他是在这房间里与我同在,所以我要专心一志,不能再浪费光阴了。他在我身旁弯着腰,用他的手指指着一行行的字,我看到他手上的钉痕,我要在他面前读经,因我知道他是这书的实体——因他是这书的作者与证明,也是这《圣经》的归纳,这是一个真正懂得读经的人的聪明阅读方法,假若你在读经的时候,能常常有主与你同在,你就一定能得到《圣经》的真义。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讲道,就是它令你感到假如耶稣在这人讲道时来到讲坛的话,他一定会说: “下来,下来,你在这里作什么呢?我差遣你去传讲有关我的信息,但你说的都是其它的事,你先回家去读一些有关我的事,才再来讲吧。” 那些不带领人到基督那里去的讲道,或那些 “不尊主为大” 及 “不以主为基础” 的讲道,只会令魔鬼在地狱里发笑,神的使者在天上哀哭而已。
有一次一个威尔士人 (Welsh) 听到一个青年人讲道,这青年人讲了一篇很得体、很夸张虚浮的道。讲完后,他问这威尔士人觉得他讲得怎样,这人答谓他觉得什么也没有,这青年便问他: “为什么呢?” 他答: “因为没有耶稣基督在里面。” 那青年便道: “噢!但我讲的经节不是说那一方面的事。” 威尔士人道: “算了吧,不过我觉得你的讲道必须说到这方面。” 那青年便答: “我为什么一定要讲到那方面呢?” 那人道: “你还不明白怎样讲道呢?” 让我举一个例吧,在英国每一条小村,无论它是在那里,它必有一条通往伦敦的路,它可能没有通往别的地方的路,但它一定有通往伦敦的路,在《圣经》里每一章一节也有一条路,通到耶稣基督那里,所以讲道的方法是怎样由你所引用的一段经文,通到基督那里去你就循着这条路去讲道。”
那青年便说: “但是,假如我选到一段经文,是不能通到基督那里去的呢?” 这老年人便答道: “我讲道已有四十年了,而我从未找到这一节经文,而假如我真的遇到了,那么无论怎样艰苦,最后我也得讲到基督那里,因为在没有讲到基督之前,我是不会完结我的讲道的。”
也许你觉得我说得太严重一点,但事实上我并无夸大其词,因为从第六节指出主是我们读《圣经》的最重要的,他是我们所读到的一切主宰,当你在这些里面认识他的时候,他就使这些成为你宝贵的东西。若你在《圣经》里看不到基督,《圣经》对你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主自己曾说过: “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所以你的寻找是徒然的,你得不着生命,仍然死在自己的罪中,我们不是也可能犯了这错误吗?

三、有效的读经方法
最后,我们说到最有效的读经方法,这是指去明白和深入领悟经文内属灵的意义,并去寻找那代表属灵意义的、神圣的主,因他在此说: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点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 我们若明白主的话,就不会犯这许多错误,也不会将无罪的,当作有罪。
现在我不想详细地一一指出其中的好处,但总而言之,当一个人决心努力去了解神的话的时候,他常会得着属灵的生命;我们因神的话而得生:它是我们藉以重生的工具。所以,你要爱你的《圣经》,常把它带在身旁。假若你在寻找神,你首先应该相信主耶稣基督;但当你仍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你便当爱你的《圣经》,并去研读它、把它带上床;而当你早上醒来太早,不想弄醒家人的时候,你就用半小时去读它吧。你对神说: “主啊,求你使我看到那能令我蒙恩的经节,帮助我去明白一个像我一样的罪人,如何能与你和好。”
我还记得在我寻求神的时候,我读《圣经》及其它属灵书籍,我对自己说: “我害怕自己会失落,但我会找出这原因的;我害怕会找不到基督,但却一定不是因为我不去寻找他。” 这种惧怕的心理常常困扰我,但我说: “若我能寻见他的话,我一定去寻找的,我要去读,我要去想。” 一个专心一意阅读神的话去寻找基督的人,很快便会知道这真理——神是在我们的身旁,他不用我们去寻找,他是真实地在那里,只因我们头昏脑乱,所以看不见他。你要亲近你的《圣经》,《圣经》虽然不是基督,但它能带领你到基督那里去,你应该诚心地跟随它的带领。
当你重生得到新生命之后,你要继续读它,因它能安慰你,使你知道更多主为你成就的事,它使你知道你已得救赎,成了神的儿子,已重生得救及成圣,在世人所犯的错误中,有一半是因为没有读《圣经》而引起的,若有人读过下面的《圣经》,他还以为主任由他的儿女灭亡而不顾吗?—— “我又赐给我的羊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约 10:28)。当我读到这经节时,我明白了圣徒们坚持忍耐到底的原因。读《圣经》吧,它能大大地安慰你。
《圣经》是我们的滋养,食物和生命,查考它,你将在主里,在他的能力里长大起来。
它能带领你,我相信最正直的人一定是最紧靠《圣经》的人,时时当你不知怎样做的时候,便会有经节活现在你眼前,像对你说: “跟随我。” 有时我见到一个应许在眼前发亮,有时我的心被一经节照亮起来,我知这是神对我说的话,于是我又欢欢喜喜的继续走前面的路。
你若常查考《圣经》,它将给你无穷的帮助,因为当你越是明白它内在的含义,你便会越珍惜它;而当你长大年老的时候,这本书会跟你一起成长,无论在你幼年或是老年的时候,它都是你适当的良伴。它是历久常新的——就像是昨天才出版而从来没有人看过一样;而它是又使人想起很多有关它的宝贵记忆,当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翻阅着它的时候,我们将回想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这些事是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这些包含着恩典的事将永垂不朽。
主教导我们去读他的生命册,这是他在后面为我们翻开的,使我们能在这另一本有关爱的、而我们从未看过的书上,可以读到我们的名字。这书我们将在最后的大日子读到。

链接:《读经系列》

Dec 17, 2020 - Default    No Comments

布雷克 – 如何读经才能得益

作者:布雷克 Wilhelmus à Brakel《理所当然的事奉》
圣经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我们应当对此满心欢喜,不管是在阅读的时候,还是拿在手中的时候,都要为此而喜乐,用满腔的热情拥抱这珍贵的礼物。我喜悦你的法度,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 (诗 119:14, 97);“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诗 19:10)。
要殷勤持久地阅读、查考、默想上帝的圣言。甚至君王也应当如此行。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 (申 17:19)。学者们也有责任如此行。要以宣读……为念” (提前 4:13)。卑微之人也有这样的特权和责任,其实每个人都应当如此行。你们查考圣经” (约 5:39);“你们没有念过吗?” (太 12:3)。
那位太监在坐车的时候读圣经 (徒 8:28)。庇哩亚的人天天查考圣经 (徒 17:11)。如果每个人在外出工作之前,都坚持先读圣经,并与家人一起读经,这该是多么的美好啊!中午的时候,我们既要喂养自己的肉身,也应喂养自己的灵魂。晚上下了班,应当从上帝的圣言得到补充和更新,以此来结束一天的劳动。
同时,在从事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也可以默想所读的内容,使灵魂保持与上帝的交通。这样就能明白圣经属灵的含义,也会经历到上帝圣言的大能。这样坚持读经,也会使人的灵魂在恩典中长进,避免一些虚浮的思想,控制我们的舌头,抑制我们的败坏,使人敬畏上帝。
如何读经才能得益呢?要使读经有益,必须预备、练习,多加思考。

一、读经的预备
首先是预备读经。每次读经之前,都要预备自己。
1、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摆在上帝的面前。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和属灵的情怀,要意识到主会向你说话。这一意识当使我们恐惧战兢,有神圣的敬畏之心。要增进这样的敬畏之心,可以思想《以赛亚书》第1章2节所写: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
2、要一心仰望主,祂是圣经的作者。恳求祂的圣灵使我们明白圣经中所表达的真理,并印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祷告应该像《诗篇》第119篇18节所写的那样,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的奇妙”。
3、要操练信心,就必须留心顺服,接受安慰,遵行主的宣告、应许和吩咐,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 (撒上3:9)。

二、读经的练习
其次是练习读经。当你读经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是要安静地阅读,集中注意力,不要匆匆忙忙,一心想赶快结束。如果时间不够,宁可少读一点,但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可以用两种方式阅读圣经:1) 自己研读,2) 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到底是运用哪一种研读方法,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而定。
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圣经,就必须注意上文下理,以及经文的表达方式和目的所在。研读一个事项的时候,要把正在阅读的经文,与其他地方解释得更清楚的经文相对照,也要与内容类似的经文对照观察。若能参考一本很好的串珠注释本圣经,多一些亮光,就更有利于达成这一目的。按照这样的过程,就能查考、明确经文字面的意思。
但是,不要仅仅抓住字面的意思不放,正如许多主张字义释经的人所做的那样。仅仅是字义释经,不过是满足于皮毛而已,既得不到力量,也无法使灵魂得到滋养一定要参透表层的意思,追求明了内在的深层的含义。然而属血气的人,不管他们是如何地博学多识,熟悉上帝的圣言,甚至也能明白上下文,并把经文字面的意思传递给他人,但对圣经内在的精义,他们是盲目无知的。
相反,对于经文之中所包含的属灵之事的独特的清晰性、本质和力量,敬虔之人立即就能观察到,而且随着对这些事宜不断地观察和默想,认识也会不断增加。同样的词语,同样的章节,可能阅读了无数次,但每次阅读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从前不曾知道的新意。在圣经中所发现的真理总是愈来愈新,变得更加甘甜。
当然,在考察经文字面意思的过程中,有时并没有多少属灵的操练,但这却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圣经,以后再读经的时候就会更有准备,阅读的更全面,更深刻。

三、避免四个陷阱
在这一方面,有四个暗藏的陷阱应予避免。如果围绕这些陷阱转来转去,不仅无法查明圣经的正确含义,反倒会模糊上帝圣言的灵性。
第一种需要避免的做法,就是把每一种可容许的意思都赋予经文,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任何意思都是可接受的,只要不与信仰的规范抵触,不与上文下理矛盾即可。如果坚持这样的做法,就是自欺欺人,扭曲圣经的原义。圣经本来的意思都是单一、清楚、直接、精确的,各项事宜的表达也是井然有序,行文美妙,非常人所能及。所以,在研读每段经文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地考察经文具体的内容和圣灵特别的目的。
第二种需要避免的做法,就是硬要把一切都塞进七个时代的框架,因为这种七个时代的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只是局限在约翰所写的《启示录》中,还可以容忍;即使如此,也会妨碍人明确《启示录》一书的真正含义。非要在整个圣经中找出七个时代来,硬把圣经上的每个事项塞进一个时代里去,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这种做法会消除圣经真正的含义、灵性和力量。
第三种需要避免的做法,就是把一切都归到预言的范围内,与新约时代的一个特定时期联系起来,认为已经成就了,或者还没有成就,但将来会成就。这种做法使得圣经丧失了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也有人把一切都与教会和敌基督联系起来。有人甚至把福音书中所记载的耶稣基督所列举的比喻当作预言来解读,认为也和教会与敌基督有关系。这样解释圣经的人,歪曲了圣经的原义——破坏了圣经固有的灵性和力量。
确实,从亚当开始到基督为止的所有仪式,以及在旧约圣经中的各个预言,在新约圣经中并没有逐一解释。所以对这些在新约圣经中没有解释的事情加以探讨考察,是令人高兴的事,也很有益处,但这种研究并不是确定无谬的。在作这样考察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关于基督的属性和祂如何完成中保职分的独特的论述,以及一些确实已经应验了的预言。这样,我们的信心就会增加,并得到极大的坚固。但在作这种考察的时候,需要智慧和节制,不要对某些含义抓住不放,并因此而作出一些极端的主张。在解释预言的时候,我们自己和其他人一样,经常犯错误,最终发现自己所坚持的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此,在作此类研究的时候,我们需要敬畏上帝,谦卑自己。
第四种需要避免的做法,就是坚持圣经中的任何经文,都要根据上文下理来理解,否则就不会有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经文的上文下理都是清晰的,除此之外,只要是敬虔之人,哪怕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也不难掌握,这要比某些人所乐意承认的更容易。当上下文不是那么容易辨认的时候,一个人对上下文的解释可能与他人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人悟性的昏昧。
敬虔之人,朴实地阅读圣经,能够明白其中属灵的含义,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更能够理解上下文,虽然他们常常不能像有学识的人那样证明自己的看法。然而,要正确地理解一节经文或一段经文,明白上下文并不是始终必要的。在圣经中有成千上万的地方,可以单独聆听或阅读,本身就有准确的意思,完全地表达了有关的教义内容,足够激发信心,使人得安慰,得劝勉。
以下的经文就是例证,“信子的人有永生” (约 3:36);“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 (约 16:24);“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太 5:3-12)。另外,圣经中的许多箴言也没有明显的上下文。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非要找上下文不可,就把清楚的事情给搞模糊了。在读经的时候,要分辨经文的意思,就要注意这一方面。

四、灵修式读经
当然,即使没有刻意考察经文的意思,也可以阅读圣经。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读经。谦卑自己,带着饥渴慕义的心,有顺服的心志,把自己摆在上帝的面前,一边慢慢地阅读,一边冷静地思考,仿佛是在聆听上帝的声音。
  • 阅读时,顺从圣灵在心中的引导。如果遇到当时不明白的地方,就暂时放在一边,继续阅读。
  • 在遇到特别的经文时,就作一个特殊的标记,或者记在心里。
  • 遇到有感动的经文,就暂时停下来,让这段经文在心灵中动工。然后祷告,感恩,欢喜,充满惊奇,这一切都使得灵魂活跃起来,并激发人,使人趋向顺服。
  • 读完一章,就根据时间的允许加以默想。
不管是有学识的人,还是没有学识的人,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圣经。如此读经,对圣经的属灵含义就会有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上帝的圣言也会变得越来越宝贵。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上帝,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约 7:17);“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约 8:31-32)。

五、读经时的反思
在阅读圣经的时候,可作以下的反思:
1、上帝让人把他的话语记录下来,使我们可以放在家里,能够阅读,并且也有阅读的特权,这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我们要为此高兴欢喜,感谢上帝;
2、要殷勤保守读经时所获得的良好的属灵状态;
3、在工作的时候,要默想所读过的内容,反复地努力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上帝的圣言上;
4、一有可能,就把自己所读过的内容与他人分享,并加以探讨;
5、要把所读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行出来,努力使自己的生活与上帝的圣言一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来应用圣经,我们在知识和敬虔方面会取得何等的进步啊!
如此读经、默想、行道,小孩子就会在基督里很快成为年轻人,年轻人在基督里很快也会长大成熟。

链接:《读经系列》

Dec 7, 2020 - Default    No Comments

Common-sense Christians

The truth is not lesser than common sense, but sometimes it is higher, because Satan is smarter than your common sense, and Go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Pages:«1...4041424344454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