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19,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与基督联合 Union with Christ

编辑自 人工智能 (AI) 资料
基督与信徒的内在联合,本质上是三位一体上帝在救赎计划中建立的 “位格性的生命融合”;这并非象征性的比喻或单纯道德影响,而是圣灵将信徒真实带入基督的复活生命,使其成为 “在基督里” 的新造之人。具体可从四个维度理解:

1. 本体性联结:在救赎主里的新身份

  • 替代性结合:基督作为 “末后的亚当” (林前 15:45),在十字架上承担信徒的罪孽时,实质上已将信徒包含在他的救赎行动中。信徒与基督的联合,首先基于基督主动将人 “带入他自己” ——如同头与肢体的生命关系 (弗 5:30)。
  • 双重归算:信徒的罪被归算给基督的同时,基督的义也被归算给信徒 (林后 5:21)。这种法律地位的互换,建立在基督与信徒实质的生命联合上,而非仅是法庭式的宣判。

2. 圣灵的实施:重生与内住

  • 灵洗的合一: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 (林前 12:13)。圣灵将信徒浸入基督的身体,使人与基督共享同一生命源头。
  • 内住的动力:圣灵不仅外在感动人,更将基督的生命本质 (希腊文 koinōnia,即 “交通/共享”) 植入信徒内心 (约 14:20)。信徒从此 “有基督的心” (林前 2:16),能以上帝的视角看待世界。

3. 盟约性融合:在永恒计划中的一体性

  • 盟约的元首与子民:基督作为 “盟约的元首” (赛 42:6),代表所有属他的人活在上帝面前。信徒与基督的联合,本质上是进入圣父在永恒中为圣子所预备的盟约关系 (约 17:21-23)。
  • 不可分割的归属:这种联合不是基于人的选择维持,而是上帝单方面保守的盟约 (约 10:28-29)。如同肢体不能自主脱离身体,真信徒与基督的联合具有永恒保障。

4. 生命共同体:救赎功效的实际运作

  • 死的传递与生的承接:信徒 “与基督同死” (罪身的灭绝),也 “与基督同活” (新生命的启动) (罗 6:5-8)。这不是道德努力的结果,而是联合带来的客观事实。
  • 成圣的必然性:基督的生命在信徒里面必然结出果子 (加 5:22-23),如同好树不能结坏果。信徒的成长不是 “模仿基督”,而是 “活出基督”——本质生命的自然彰显。

关键区别:非道德主义与非神秘主义

  • 与道德主义不同:这种联合不是通过行为达成,而是救恩的基础前提——人必须先 “在基督里”,才能行出真正的善 (弗2:10)。
  • 与神秘主义不同:联合不是模糊的灵性体验,而是基于道 (圣经)所启示的客观事实,通过圣礼 (洗礼与圣餐) 具象化印证,但又不依赖仪式本身。
这种联合最终指向上帝的荣耀:基督作为 “真葡萄树” (约 15:1),确保枝子必然结果,显明三一上帝在救赎中不可抗拒的恩典与权能。

比喻

1. 枝子与葡萄树 (约 15:4-5)

正如枝子连于葡萄树,信徒也连于基督。枝子不能靠自己结果子,唯有连接在树上才能得着生命与养分。同样,信徒的生命、成长和结果子完全依赖基督,离了祂就不能做什么。这比喻强调生命的源头:信徒不是独立的,而是靠基督而活。

2. 身体与元首 (西 1:18; 林前 12:12)

基督是教会的头,信徒是祂身体上的肢体。身体的各部分必须与头相连,才能正常运作。同样,信徒必须与基督联合,才能活出神的旨意,彼此配搭,遵行祂的命令。这比喻强调有机的联合,不仅是个体的归属,更是整体的相连。

3. 婚姻 (弗 5:31-32)

保罗以婚姻比喻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丈夫与妻子合为一体,象征基督与信徒的深厚联合。这比喻强调爱、委身和不可分割性,表明基督以祂的生命爱信徒,信徒也因祂的恩典与祂结合,永不分离。

4. 亚当与后裔 (罗 5:12-19)

亚当是全人类的代表,他的堕落影响所有与他联合的人。同样,基督是新人的代表,凡在祂里面的都得称义。这比喻强调联邦代表性:信徒因与基督联合,分享祂的顺服、义和生命,正如人在亚当里承受堕落和死亡。

5. 建筑与房角石 (弗 2:20-22)

信徒像一座属灵的殿,基督是房角石,其他信徒像活石建造在其上。房角石决定整座建筑的稳固性和形态,信徒若不建造在基督上,就无法站立。这比喻强调稳固性与依赖,信徒因与基督联合而稳固,若离开基督,生命便失去根基。
这些比喻共同展现了基督与信徒的内在联合,它既是生命的联合,也是爱的联合,既是属灵的奥秘,也是不可分割的真实关系。
Feb 16,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问: “捆绑与释放” vs. “赦免与留下罪”

【马太福音 16:19】耶稣对彼得说: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马太福音 18:18】耶稣对门徒说: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约翰福音 20:23】耶稣在对门徒说: “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
【哥林多后书 2:10】保罗对教会说: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编辑自 人工智能 (AI) 资料
“捆绑与释放” 或 “赦免与留下罪” 可以适用于教会内,也可以适用于教会外,既可以指福音的宣讲,也可以指教会的纪律,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经文 语境 捆绑与释放的含义 相关经文
太 16:19 彼得的认信与天国钥匙 通过福音宣告谁得进入神的国,谁不得进入 约 20:23
(赦免或留下罪)
太 18:18 处理犯罪的弟兄 通过教会纪律逐出或接纳某人 林后 2:10
(教会的赦免)

1. 传福音的权柄 (太 16:19; 约 20:23)

马太福音 16:19 发生在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之后。耶稣说: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这里的 “捆绑与释放” 与 “天国的钥匙” 直接相关,意味着彼得和使徒们 (教会) 通过宣讲福音,决定天国的门向谁打开或关闭。这与 约翰福音 20:23 相对应:耶稣复活后对门徒说: “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这里的 “赦免与留下罪” 并非指门徒个人有决定谁得救的权柄,而是指他们受托宣讲福音,宣告神已经定下的赦免或审判 (徒 10:43)。
  • 凡信基督的,就被 “释放” (罪得赦免)
  • 凡拒绝基督的,就被 “捆绑” (罪仍存留)
因此,马太福音 16:19 “捆绑与释放” 和 约翰福音 20:23 的 “赦免与留下罪” 都是指教会向世人宣告福音的权柄。

2. 教会的纪律 (太 18:18; 林后 2:10)

马太福音 18:18 使用了相同的 “捆绑与释放”,却发生在耶稣论及教会纪律的语境中,上下文讲到如何处理犯罪的弟兄 (18:15-17),耶稣接着说: “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这里的 “捆绑与释放” 不再是关于福音的宣告,而是关于教会如何处理信徒的罪,执行纪律,甚至开除不悔改的信徒。
  • 如果某人不悔改,教会可以 “捆绑” 他 (逐出教会)
  • 如果他悔改,教会可以 “释放” 他 (恢复团契)
这与 哥林多后书 2:10 相对应,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这里的赦免是针对已经受教会纪律惩戒、现已悔改的信徒 (可能是林前 5:1-5 提到的那人),教会应该赦免并接纳他,使他恢复团契。因此,马太福音 18:18 的 “捆绑与释放” 和 哥林多后书 2:10 的 “赦免”,主要适用于教会内部的纪律执行。

总结:传福音的权柄和教会的纪律并非两种完全不同的权柄,而是同一种权柄在不同层面的应用。传福音是对外宣告神的赦免与审判,决定谁能进入神的国 (太 16:19;约 20:23);教会纪律是对内管理信徒的属灵状况,决定谁应当被接纳或逐出教会 (太 18:18;林后 2:10)。保罗在 哥林多前书 4:1-2 说: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传福音的权柄和教会的纪律都是基督托付给教会的职责,在地上执行神的旨意,维护祂的国度。

Feb 16,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

编辑自 人工智能 (AI) 资料
【哥林多后书 3:6】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 (或译:圣灵) 是叫人活。

1. 原文简义

  • “新约的执事”
    • “新” (καινῆς) 强调质的更新,即新约是旧约在基督里的成全 (太 5:17)。
    • “约” (διαθήκη) 指神的圣约关系,新约的核心是基督成就的救赎 (耶 31:31-34; 路 22:20)。
    • “执事” (διακόνους) 不是指教会中的执事职分,而是指使徒和传道人的圣约服事,即传讲福音、宣扬基督的工作 (林前 4:1)。
  • “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
    • “字句” (γράμματος) 指刻在石版上的律法 (外在的规条),本身是圣洁的 (罗 7:12)。
    • “精意” (πνεῦμα) 的希腊文就是 “圣灵”,不是指文字的深层含义,而是指圣灵在人内心的工作。
      • 英文圣经用 “圣灵” (Spirit),如 ESV, NASB, NIV 等。
  • “字句是叫人死” 是指律法以外在的形式要求人顺服,反而因罪人的无能而成为 “定罪的职事” (林后 3:7)。
  • “精意 (圣灵) 叫人活” 是指圣灵在在信徒心里动工,使律法刻在心里 (耶 31:33; 结 36:26-27)、使人想要顺服神 (罗 8:2)。

2. 归正神学观点

(1) 新旧约的关系
  • 旧约的律法是外在的规条,刻在石版上,而新约是圣灵在信徒的心版上刻下神的律法,使人顺服神。
  • 新约并非废除旧约,而是旧约的成全 (太 5:17),律法仍然有教导的作用 (罗 7:7),使人认识和取悦于神。
(2) “字句” 与 “圣灵” 的对比
  • “字句” 不是指旧约本身无效。律法本是圣洁的,但因人的罪,使律法成了定罪之器 (罗 7:10)。换句话说,律法在没有圣灵的情况下,不能使人得救 (加 3:23-24)。
  • 旧约的字句若没有圣灵的工作,就只能显明人的死亡光景 (加 3:10-12),不能带来生命 (加 3:23-24)。
  • 圣灵 (精意) 才是律法真正的目的——带领人进入基督里的新生命 (罗 8:1-2)。
(3) 预表基督的救赎
  • 基督的救赎使律法的义得以完全 (罗 10:4)。
  • 信徒因圣灵的工作,活出律法的真正要求 (罗 8:3-4)。
  • 新约的核心在于圣灵的内在更新,而不是单靠外在律法规条 (加 5:16-18)。
总结: 哥林多后书 3:6 强调,律法本身不能救人,唯有圣灵才能使人活在基督的恩典中,真正顺服神。新约的本质是圣灵在信徒心中动工,使人因基督得生命,而非单靠外在的律法规条。
Feb 16,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问:亚当和夏娃在吃了禁果之后为何没有立即死亡?

编辑自 人工智能 (AI) 资料
神在 创 2:17 说:“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然而,亚当和夏娃吃了果子后 (创 3:6),虽然最终死去 (创 5:5),但并未在当日倒下。如何理解?

1. 原文简义

  • “在…的日子” (בְּיוֹם)
    • 通常表示具体的一天,但在圣经中有时指某件事的确定性,强调的是判决的生效时间,但不意味着死亡立刻发生。
  • “必定死” (מוֹת תָּמוּת)
    • 这里的希伯来文其实是叠加了两个 “死” 字,意思 “死,你必死”;强调的是死亡的必然性,而非即时性。
  • 句子整体含义
    • 直译:“你吃的那天,你必定死。”
    • 语境理解:“在你吃的那天,死亡的判决就生效,你最终一定会死”;亚当灵性上立刻死了 (创 3:7-8),肉体开始走向死亡,最终在 930 岁死去 (创 5:5)。

2. 立刻灵性死亡 (与神隔绝)

  • 死亡不仅仅是肉体的死亡,更包括灵性的死亡,即与神的隔绝,如同枝子从树上断落。
  • 他们吃了果子后,立刻害怕神、躲避神 (创 3:8-10),显示他们已与神的生命断绝关系。
    • 【弗 2:1-3】“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 灵性死亡的本质:罪使人不再享受神的同在,落入咒诅之下。
    • 【赛 59:2】“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
  • 一个不认识神的人不会真正明白十诫中关于神的前四诫 (出 20:3-11)。

魂生命” 或 “魂生命的死亡” 这个说法较多见于一些特定的属灵术语系统,但在正统的圣经神学中,并没有明确以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堕落后人的灵性状态。从圣经的角度来看,一个不认识神的人本质上是 属灵的死亡 (弗 2:1,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指人在灵性上与神隔绝,无法与神交通,也无法正确认识神的律法。

从圣经的整体教导来看:

  • 人堕落后灵性死亡 (创 2:17; 弗 2:1-3) ——亚当犯罪后,人类在灵性上进入 “死” 的状态,即与神的关系断绝。
  • 死在罪中的人不能接受神的事 (林前 2:14) ——未重生的人不能明白神的启示,正如不认识神的人不会真正明白十诫的前四诫。
  • 唯有圣灵使人活过来 (约 3:5-6; 弗 2:4-5) ——只有神的恩典和圣灵的重生才能使人从这种死亡状态中苏醒,真正认识神。

:圣经有 “魂” 这个字,魂的意思就是生命。然而,把魂称为 “魂生命” 再加上独特的解释,并否定一切正统的看法,这是属于极端。

3. 肉体走向衰亡

  • 他们被赶出伊甸园,不再能吃生命树的果子 (创 3:22-24),最终导致肉体的衰亡 (创 5:5)。
  • 死亡的权势进入世界,带来了疾病、劳苦、死亡 (罗 5:12, 8:20-21)。

4. 神的怜悯与恩典之约的显明

  • 神在他们吃下禁果后并未立即灭绝他们,而是施行恩典 (创 3:15)。
  • 神以皮衣遮盖他们 (创 3:21),预示替代性的救赎 (来 9:22),指向基督的救赎工作。
  • 他们虽然受到刑罚 (痛苦、劳苦、死亡),但也在恩典之约下蒙神怜悯,得以存活,并成为救赎计划的一部分。

5. 预示基督的救赎——新生命的应许

  • 基督是第二亚当 (林前 15:45),祂的顺服代替了亚当的悖逆,使信祂的人得生命 (罗 5:18-19)。
  • 在亚当里,众人死了;在基督里,众人得生 (林前 15:22)。
  • 亚当与夏娃虽经历死亡,但最终的救赎和复活的盼望在基督里成全 (约 11:25-26)。
总结: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首先指灵性死亡,其次是肉体的衰亡,而最终的恩典之约让人类有了救赎的盼望。亚当和夏娃当日确实死了,但神的怜悯推迟了肉体死亡,并在基督里提供了真正的生命。
Feb 12,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属灵的权柄——传道人的分量

唐崇荣牧师:“以圣洁彰显能力,以 ‘神的道’ 为权威,这样的传道人是神所重用的。当责备人的时候,求主使他们感受到主的审判台的威严,当我讲主的爱的时候,求主使他们感受到主的恩典直接流露出来;当我安慰人的时候.求主使他们亲自觉得主就在他们身边。当言语发出去,与言语中间用词相称的力量也一起发出去,那么人就得着造就了。 ‘与言语相称的属灵能力’ 要成为事奉的权柄和事奉的本钱。属灵的权柄就是传道人的分量。” (如何被神重用)

问:什么是传道人的分量?

编辑自 人工智能 (AI) 资料

1. 属灵权柄——来自神的道

定义:属灵权柄是建立在神的话语之上。传道人若忠心传讲神的道,他的话就带有属灵的分量。权柄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神的真理本身 (太 28:18-20)
特点:
  • 以圣经真理为基础 (提后 3:16-17)
  • 不是人的地位或声望,而是神话语的权柄 (加 1:8-9)
  • 影响人的良心,使人知罪、得造就、被真理引导 (来 4:12)
例子:
  • 主耶稣教导时,众人惊奇,因祂不像文士,而是带着权柄教导 (可 1:22)
  • 保罗责备加拉太教会偏离福音,不是基于个人情绪,而是基于神的真理 (加 1:6-9)
关键点:属灵权柄的核心在于 “神的道”,无论是谁,只要忠于圣经,传讲真理,他的话就带有属灵权柄。

2. 传道人的分量——教导权威

定义:传道人的分量 (教导权威) 指传道人因敬虔的生命和公义的品格所产生的属灵影响力,使人愿意顺服他的教导。
特点:
  • 以圣洁的生命为根基 (提前 4:12)
  • 不是通过地位或强制,而是让人甘心接受他的带领 (彼前 5:3)
  • 传道人若没有教导权威,即使讲的是神的道,信徒仍可能不受影响 (太 7:29)
例子:
  • 约翰·麦克阿瑟 (John MacArthur) 因他对圣经的忠心,众多信徒愿意听从他的教导。
  • 清教徒牧师之所以影响深远,不仅因为他们讲道严谨,更因他们的生活极为敬虔。
关键点:传道人分量的核心在于他是否活出了他所传讲的道——与言语相称的属灵能力。

3. 属灵能力——来自圣灵的同在

定义:属灵能力指圣灵的工作 通过传道人彰显,使他的言语、服侍带着神的能力,使人悔改、受造就、得释放 (林前 2:4-5)。
特点:
  • 不是单靠知识或技巧,而是圣灵的运行 (徒 1:8)
  • 让人不仅听见信息,更被神的话语击中、感动、扎心 (徒 2:37)
  • 影响人的心灵和灵魂,使人真实经历神的作为 (林前 4:20)
例子:
  • 彼得在五旬节讲道,圣灵大大感动人,使三千人悔改 (徒 2:37-41)
  • 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 在讲道时,人们常感受到神的同在,甚至讲道前有人已深感扎心。
关键点:属灵能力的核心在于 “圣灵的工作”,不是人的努力,而是神的同在使人被真理触动。

4. 三者的关系:属灵事奉的完整性

  1. 属灵权柄来自神的道,是一切权柄的根基。若没有神的话,传道人再有口才、再敬虔,也不能真正改变人心。
  2. 教导权威来自敬虔的生命,就是神的道在传道人身上活出来,使传道人所传的道更有分量,使人愿意顺服;一个不敬虔的人,即使讲真理,也很难令人信服。
  3. 属灵能力来自圣灵的同在,使传道人的服侍有神的工作,使人真实被神触摸,而不仅仅是听到一篇信息。
如果缺少其中之一:
  • 有属灵权柄,无教导权威和圣灵的能力——讲道虽符合圣经,但因生命不敬虔,缺乏影响力。
  • 有教导权威,无属灵权柄和圣灵的能力——个人品格很好,但若教导偏离圣经,就没有真正的权柄。
  • 有属灵能力,无属灵权柄和教导权威——有时人会被感动,但若缺乏圣经真理和生命见证,影响力不会长久。
真正被神重用的传道人必须三者兼具才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属灵领袖。

5. 唐崇荣牧师的观点:属灵权柄的实践

唐崇荣牧师所描述的属灵权柄,正是这三者的结合。他提到:
  • “以 ‘神的道’ 为权威”——说明属灵权柄必须建立在神的话语之上。
  • “以圣洁彰显能力”——说明敬虔的生命会使人感受到神的同在,这就是教导权威的体现。
  • “当责备人时,使他们感受到主的审判台的威严”——说明属灵能力的运行,使人真正被神的真理触动。
唐牧师强调的 “与言语相称的属灵能力”,正是指传道人不仅要传讲神的道,还要以生命见证,使神的道带着力量。
最终,属灵权柄、教导权威、属灵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唯有忠于神的道、活出敬虔的生命,并依靠圣灵的能力,才能真正影响人心,成就神的工。
Pages:«123456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