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7, 2020 - Default    No Comments

霍顿 – 如何阅读圣经

作者:霍顿 Michael Horton

读圣经其中的一个困难是圣经本身。不仅是新信徒,就算是旧信徒,也往往觉得很难从《创世记》开始,步履艰辛地一直读到《启示录》结束,而不会在中间的某处放弃阅读。新教改革者从来没有说圣经是一本很容易明白的书。他们所说的,也正是许多信仰告白所肯定的,圣经中不是所有的事都一样清楚,但其基本的信息是绝对清楚的。《威斯敏斯特信条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用一个明智的句子提醒我们:

「从创世记到启示录,上帝对我们的要求和祂在基督里为拯救我们所成就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

任何人只要有精力、有耐心,并且得到智慧的教导,都能明白圣经。正如 Mark Twain (马克·吐温) 打趣地说,「圣经里面困扰我的不是我不明白的部分,而是我明白的部分。」但当我们读得越多,我们就越欣赏其深度和复杂度。像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n) 银库总管问腓利怎样才能明白《以赛亚书》(徒 8:26-35)——那是当时他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正在阅读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那怕这个人只早我们一步。

此外,很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和教会其他成员一起阅读圣经。牧师、教师和长老是基督所赐、来指导我们的,使我们有这个特权来聆听并阅读上帝的话语。信条和教理问答是好的开始。毕竟,信条和教理问答是指混乱和争议的时期所产生的。它们所代表的不是某个单一领袖或学派的特色,而是在实际教会内所锻造出来的、具有共识的文件,这些文件是当这些教会力求阐明圣经最核心的教导时所锻造出来的。尤其重要的是,尽管教会之间存在着这么多的分歧和分裂,但是正统的基督徒在这么多个世纪以来,一直肯定这些普世教会的信条是对圣经忠实的总结。

圣经是一本书…

圣经是一本书似乎是相当明显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我们却会忘记这一点。圣经来自上帝,而不是人 (彼后 1:20);它是圣灵所默示的——「上帝呼出的」(提后 3:16)。在这个意义上,它不同于任何其他的书。然而,圣经本身教导我们,上帝乃是通过一般的渠道作工。因此,我们从来不必在上帝的话和人的话之间作选择;而是说,圣经是上帝的话,以人类为使者。与伊斯兰教徒对古兰经的看法大异其趣的是:基督徒不相信圣经是从天上掉下来、再经地上的使者口述出来的。虽然圣经来自上帝,但先知和使徒的话在各方面都证明它们有人类事工的参与。

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耶稣基督、上帝永恒的儿子道成肉身取了人的样式﹐降临在人类的历史中。祂继承了特殊的遗传密码,这个密码包括祂家族的特征和特性; 祂说的是一种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的特定语言;祂的行为举止反映出祂所处的独特时代与世上特定地点的准则。因此,我们可能会强调基督的神性到一个地步,以致于忘记了祂的人性,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会像一个老式的天秤:我们越肯定一方,便越否定另一方。不,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祂在各方面和我们一样。「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来 4:15)。

同样,圣经可以充分具有人的特性,而在它所肯定的事上完全没有错误。当我们看到圣经的人性证据时,我们不应该想象,它不是来自上帝。三一真神奇妙地作工,以超乎历史之上、行在历史当中、贯穿历史的方式与我们接触。鉴于这一事实,当涉及到权威时,我们不应该把圣经当作其他任何书一样去阅读。圣经的起头、中间和最后一个字都是上帝说的。我们应该将圣经作为上帝的话来默想,不仅仅因它带有权威,也因它能给我们安慰和保证。如果我们用这种态度去读其他的书是不恰当的。然而,当涉及到解释其含义时,我们的阅读方法应该像读其他任何书籍一样。为了释圣经的含义,必须了解它在写作时所使用的同一种语法和风格规则。

圣经更像是个图书馆,而不是一本书

人们常常说,与其说圣经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图书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圣经是由许多作者,跨越了十二个世纪所写成的,并且经历了许多以色列的王,也经历了被掳时期,三个异教帝国的统治。当我们从一卷书进行到另一卷书,我们会看到它们之间风格的差异,学者们甚至也察觉到不同语言的 嬗 (shàn) 变。每卷书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原因有很多。

首先,每卷书卷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写的。即使是旧约的历史书卷或新约的福音书卷,也显露出各自不同的立场和兴趣。一开始我们可能会感到惊讶。如果只有一个信息、一个福音,怎么可能有不同版本呢?用法庭来作比喻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你担任陪审团的成员时,你可能会听到各种证词之间的差异。然而,法官会告诉你,差异并不意味着矛盾。在还原事件的现场时,每个目击证人是从特定的时间、某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对这个事件的描述。

其次,不同的强调重点更加重了观点的多样性。即使是四福音书——作为目击者的报告——也是福音书作者们所写的福音单张。所有的证人都带着他们自己的偏见和利益来到证人席上。然而,使徒毫不刻意隐瞒自己的偏见。他们确信所看到和听到的,就是上帝在历史上救赎世人的作为。因此福音书不是简单的编年表或记录。每位作者都将自己和其他人所看到、听到的细节编织成图案,宣布信靠耶稣基督是得救的唯一希望。每位作者特别强调基督多方面的位格和工作中特别的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各自的背景、兴趣和写作风格。是的,是圣灵预备每位作者日常的生活,以回应此不寻常的呼召。

一个信息,多种体载

贬低圣经人性特质的方法之一是,认为它不必受限于解释不同体裁的正常规则。由于我们由此特权可以看到历史叙事和四福音书的报告,我们会轻易地假设,在圣经中一切叙述都是一个简单的断言、命题、或一个真正的宣称,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我们将诗歌当作散文来读,将启示录当作历史叙事来读,将比喻视为真实的描述,或者将这层关系颠倒过来,将历史叙事当作寓言或诗歌,其危险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在世俗文学里已经习惯阅读不同体裁的作品,这使我们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来阅读圣经。

圣约正典

不同的体裁不只是简单地被一个统一的故事情节绑在一起,而是被一本统一的正典绑在一起。圣经准确地分为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因为每部分有各自的结构,各样不同的书卷也围绕着它,适切地组合起来。

世上列国有神明作为证人。只有以色列,上帝同时是他们国家的首领——皇帝或「大君王」。许多古代近东条约 (Near Eastern treaties) 都展现共同的特点:

  1. 开场白 (preamble),证实伟大君王将条约强加给较弱的小国。
  2. 历史序言 (historical prologue) 证明伟大君王有主权掌管和执行条约的权利。
  3. 一些要求 (stipulations) 来统管附庸国(封臣)国家。
  4. 奖惩条款 (sanctions)——忠诚的益处和不忠诚的审判。最后,该条约的副本将被存放在圣坛或宗主国与附庸国的国家档案里。旧约圣经展示出这些特征。

首先,在伊甸园里与亚当立的约有开场白 (preamble)「起初上帝……」;有历史序言 (historical prologue),证明上帝对被造的万物,包括人类所享有的主权;以及诫命,并加上对不顺服的警告。然后是应许亚当和夏娃将有一位救主。

第二,历史叙事证明耶和华对以色列特别的主权掌管,这是一个从亚伯拉罕开始,到以撒、雅各,和约瑟,并且将会伴随一个新的出埃及的应许。上帝必要将属祂的人带回到这地,上帝对亚伯拉罕起誓,要将他们建立为圣洁的国度。

第三,跳到申命记,这部国家宪法,构成了「摩西律法」的外貌与核心。它可以从出埃及记开始算起,往前一直到利未记。智慧文学显示出上帝道德律法的普遍性。尽管具体的宪法乃是赐给了以色列人,上帝的律法把以色列从列国中区分出来,但律法的核心,反映出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道德结构,而十诫是此道德结构的总结。

第四,诗篇是赞美诗集,是从以色列的故事中所产生的诗歌曲集。这些歌曲将利未记所吩咐的崇拜视为理所当然。同样,在整个西奈律法的时代里,对大卫伟大儿子的期盼所作的应许,也是诗篇的假设。

第五,先知是上帝圣约的律师,起诉控告以色列。他们援引奖惩条款:犯罪的诅咒以及从上帝的圣地被放逐。

然而,亚伯拉罕的恩典之约没有因以色列的失败而被宣告无效,因为此约不是建立在以色列人民在西奈山所发誓言的基础之上。相反,它是一个永恒的盟约,完全取决于上帝的信实:祂要差遣祂所膏立的弥赛亚。预言和启示一起交错在先知书中,「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林前 2:9) 这只有通过这些文学体裁才能做得到,因为它们给我们一些提示,一些突然的洞见、快照,和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奇特歌声。

在新约圣经中依稀可看到同样的模式。从广义上讲,福音是给我们的开场白和历史序言,书信是给我们从这个故事里产生出来的教义和命令,启示录是上帝对压迫其子民的人的诉讼和对新天新地的应许。奖惩条款随后展开:最后的审判。

因此,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一个从《创世记》到《启示录》不断展开的故事情节,仿佛它是一个历史故事,我们也必须看到以色列的故事,这个扎根在西奈山的旧盟约——像哈姆雷特的戏中戏一样,如何有别于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此应许在以色列蔑视上帝、那令人沮丧的时期中,仍然在舒展它的旗帜。我们必须看到箴言如何为以色列盟约核心的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作见证,诗篇是如何成为圣约崇拜的赞美诗歌。我们必须认识到西奈之约的分明线条,才能让我们看到旧约中的福音,而不至于将亚伯拉罕的应许与西奈条约独特的规条、奖惩条款混淆。所以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从锡安来的书信里读到诫命,而不只是在从西奈来的书信里才能读到。他们不是「在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的条件,而是保罗所称,我们「以神的慈悲」所当献上的「理所当然的事奉」 (罗 12:1)。

诠释学的规则

有两个诠释圣经的辅助观念值得一提。

首先,关键的是要区分不同的圣约。我们必须区分福音与律法这不是说旧约是律法,新约是福音;也不是说律法是坏的,福音是好的;二者都是出自上帝的口。所以,这是要清楚区分当上帝说话时,祂正在做的和没有做的。祂是在审判还是赦免,是定罪还是安慰,是在启示对我们生活的道德旨意还是启示祂救赎的目的?靠律法承受永生的原则和靠应许承受永生的原则是完全相反的。圣经在许多地方对此有明确的陈述,尤其是在《加拉太书 第三和第四章》。

其次,重要的是要在基督之光下诠释整本圣经。在这个不断展开的故事中,耶稣基督是中心的人物。耶稣和门徒们正是这样解释旧约圣经的 (参:约 5:39-40;路 24:25-27 ;以及《使徒行传》的讲章)。

我有时会听到一些讲道,这些讲道在结束时,会让我不禁想要问,「他们真的需要这节特别的经文来讲这篇道吗」?这篇讲道也许在神学上是健全的,动机也是为了传福音。但这些讲道者认为,宣讲律法与福音,以及从整本圣经中宣讲基督,意味着每周要简单重复同样的公式。这很容易做到,但对经文却是不忠心的。有些讲道者见林不见树,而另一些则是见树不见林。

具体举例来说,「除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神」这个诫命可以听成是上帝的应许,即上帝已经使我们成为属祂的人,而且永远不会离弃我们。因此,你不能只是列出一大串「律法」和「福音」的经文。

我们不会在每段经文中都清楚看到基督,正如我们不会在小说或戏剧的每一个场景都会看到主角一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它部分的魅力,就是主角被加在一个似乎是关于其他事或其他人物的上千场景的过程之中。耶稣也启示出父上帝,祂甚至还启示了成为人的意义。圣经有大量关键的教导,它本身会促使我们寻求三位一体的上帝,上帝的国度,和日常生活的智慧。但是任何一点都不能抽离在基督里的救赎故事,我们不能靠随意翻阅经文来得着基督。无论我们是牧者、听众或读者,摆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段经文。圣经有如一幅拼图,可以展示基督是其中心;而每这幅拼图的每一片都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构成完整的拼图。你不能为了启示基督,而随意安插这些拼图片。基督是旷野里的盘石 (林前 10:4),但是,这并不能让我们可以随意地在每一块岩石下寻找基督。有一种草率和懒惰型的预表论,为了「破译」基督而使一段经文成为一个「密码」,却忽略了这段经文紧邻的上下文的内容和意义。

我们不能在一节经文之外来找这节经文的意思。你的讲道不是在讲经文的分类,而是使用经文所有的分类来宣讲基督,要从每一节特定的经文,来传讲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基督。

链接:《读经系列》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