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Dec 27,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Quotes 名言

王明道:“今日许多人不是被魔鬼打倒,而是被吓倒了。”

约翰卫斯理:“给我一百个除了罪恶别无所惧,除了神别无所慕的讲道人,不管他们是正式的传道人或是平信徒,他们将要震动地狱之门,在地上建立天国。”

“Give me one hundred preachers who fear nothing but sin, and desire nothing but God, and I care not a straw whether they be clergymen or laymen; such alone will shake the gates of hell and set up the kingdom of heaven on Earth.” — John Wesley

 

唐崇荣:”当我们低头的时候,我要严肃地问:’有哪一个说我要以身作则,用生活高举耶稣基督,让基督居首位,无论上下,使很多人受我的影响,使人心归于上帝。这样的人把手举起来。'”​

奥古斯丁 Augustine:“如果我说的不合圣经,请离开我,回到圣经去。”

司布真曾说:”与其教导十个人要如何传道,我宁愿教导一个人要如何祷告。I would rather teach one man to pray than ten men to preach.”

选摘自:吕沛渊《传到地极 – 记念赵中辉牧师:献我一生》
人生只有两大问题:「主啊,你是谁?」与「主啊, 你要我做什么?」这是保罗在往大马色的路上,蒙主光照后所问的两个问题。简言之,就是「生命」(谁是我生命的主宰)与「使命」(什么是主差遣我去做的)。有「生命」而无「使命」,则是浪费生命;有「使命」而不遵行,则是抗命。 ​

 

——吕沛渊《传到地极 – 记念赵中辉牧师》
人生只有两大问题:”主啊,你是谁?” 与 “主啊,你要我做什么?” 这是保罗在往大马色的路上,蒙主光照后所问的两个问题。简言之,就是 “生命” (谁是我生命的主宰) 与 “使命” (什么是主差遣我去做的)。有 “生命” 而无 “使命”,则是浪费生命;有 “使命” 而不遵行,则是抗命。

Dec 26,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王志勇 – 改革宗信仰

改革宗信仰与圣而公之真理
作者:王志勇
选摘自:“改革宗信仰告白精选系列” 简介

       上帝特别眷顾中国教会,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建和复兴过程中,使得教会内外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一致认识到正统改革宗神学的精纯和作用。因此,我们特别编撰 “改革宗信仰告白精选系列”,帮助人们明白 “历史性”、“经典性”、“正统性” 改革宗信仰的真意。

       “历史性” 是指我们所介绍的改革宗信仰,并不是现代人一时兴起而杜撰的体系,而是有其历史的渊源和传承,此处所收集的信经信条就是记载这种历史性渊源和传承的文本;“经典性” 是指我们所介绍的改革宗信仰并不是个人尚不成熟的看法,而是在宗教改革成熟时期的产物,此处所收集的信经信条就是宗教改革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正统性” 是指我们所介绍的改革宗神学不是旁门支流的思潮,而是宗教改革时期改革宗教会正式讨论、通过并一致认信的正确教义。

       其实,追本溯源,改革宗信仰并不是宗派性神学,而是不断改革归正、回归圣经、精益求精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不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也不仅仅局限于路德、慈运理、加尔文、诺克斯等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而是历世历代以来各族各方无数得蒙上帝光照的个人心灵。当人起初受造的时候,都是 “按照上帝的形象受造” 的 (formed in the image of God) ;当人犯罪堕落的时候,这一形象就 “受到了罪的扭曲” (deformed by the sin of the fall) ;当人重生的时候,上帝就 “在基督里通过圣灵的大能重新创造了我们” (reformed in the heart in Christ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因此,在口头上认信改革宗信仰,加入改革宗教会,传讲改革宗神学,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真正的 “改革宗” 人士,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认信和传讲,也不在于在什么形式的教会中聚会或事奉,而是在于个人的心灵真正被上帝的慈爱和大能改变,真心认罪悔改,归向上帝,归向真理,爱主爱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祈求上帝,使更多的人真正成为被上帝改变了生命的真正的 “改革宗” 人士!

       当然,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改革宗” (Reformed) 这样的名词确实一开始是出现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那时,上帝兴起路德、慈运理、加尔文、诺克斯等等既有生命、又有学问的人,使他们带领教会在教义、治理和敬拜上破除当时教会中盛行的各种迷信和败坏,归回圣经中所启示的真道,使得教会再度复兴,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在这一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了后来著名的 “五大唯独” (Five Solae)。首先,这一宗教改革运动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信仰的权威上,强调基督徒最终当以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为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标准。因此,在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上,基督徒不可把教会的传统或教宗的权威等同、甚至凌驾于圣经之上,这就是著名的 “唯独旧新约圣经” 的原则 (Sola Scriptura)。第二,在罪人得救的根基上,宗教改革强调唯独因为上帝主权的白白的恩典,不是因为人的善行或决志,这就是 “唯独上帝的恩典” 的原则 (Sola Gratia)。第三,在罪人称义上,强调唯独通过信心才能领受耶稣基督已经做成的义,这种信心本身也是上帝赐给的,这就是 “唯独因信称义” 的原则 (Sola Fide)。第四,在罪人得救的中保上,强调唯独耶稣基督是上帝和罪人之间独一的圣约的中保,不管是教会、圣徒,还是耶稣在世上的母亲马利亚,都不可僭越耶稣基督这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 “唯独耶稣基督” 的含义 (Solo Chiristo);第五,在基督徒人生的首要目的上,则是强调认识上帝,荣耀上帝,以上帝为乐,这就是 “唯独上帝荣耀” 的原则 (Soli Deo Gloria)。这 “五大唯独” 概括了宗教改革神学的精义,当然也是圣经中所启示的基要真理的精义。改革宗神学高举这五大唯独,不是因为这是改革宗宗派性的标记,而是因为这既是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也是宗教改革时期基督教教会一致的看见,并且也合乎历史历代众圣徒一致的心灵经历。因此,从历史、教义的传承以及个人心灵蒙恩的经历来看,凡是认同此处的 “五大唯独” 原则的人,就是真正的 “改革宗” 人士。

       所以,严格讲来,改革宗神学既不是宗派性神学,也不是时代性神学,更不是民族性、国家性、地域性神学,而是整个圣经所默示、历代圣徒所认信的 “圣而公之教会” 的 “圣而公” 之真理。我们可以说,真正的改革宗神学必然是属于 “圣而公之教会” 的真理认信,同时也必然是人人都当实践的 “圣而公” 的真理体系。这一真理体系以圣经中所启示的主权的上帝为中心,以耶稣基督为个人和社会独一的救主,注重上帝的圣约与律法,强调人人都当敬畏上帝,信靠基督,爱主爱人,守约守法。这样的真理体系,既注重律法与福音的平衡,也注重个人得救与社会公义之间的关系,乃是上帝所启示的具有绝对性、超验性和普世性的真理。从这种 “圣而公”的普世真理和普世价值而言,所有追求上帝和真理、愿意在基督里认罪悔改的人,都属于真正的 “改革宗” 人士。

       唯愿上帝祝福中国正在兴起的改革宗教会,使改革宗人士具有谦卑、博大的 “圣而公” 情怀,在真理上要有旗帜鲜明的历史传承,但在爱心上不要有唯我独尊的复古主义和宗派主义习气!真正的改革宗人士当时刻警醒,深知自身的败坏何等愚顽,我们都是蒙恩的罪人,需要一同仰望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赦罪之恩!世界的诱惑何其众多,我们都是软弱的器皿,需要一同寻求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坚固之恩!撒但的攻击猛烈,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跌到,需要一同寻求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保守之恩!

       唯愿上帝怜悯我们,赐福我们,用脸光照我们,使我们不断从自身做起,攻克己身,在个人美德和善行上成为中国众教会的祝福!唯愿上帝保守中国教会的改革,使得中国教会在真理和爱心上成为普世教会的祝福!唯愿上帝怜悯中国,使得上帝公义的律法和恩惠的福音得以广传,兴起教会在社会中发挥光与盐的作用,使中国社会成为真正的敬畏上帝、爱主爱人的社会!唯愿上帝祝福这一系列丛书,使众多教会能够 “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间” (耶 6:16) 。

       弱仆:王志勇
       香港雅和博圣约书院院长/美国雅和博传道会会长
       美国长老会主恩基督教会 主任牧师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五日于雅和博心斋

Dec 26, 2018 - Default    No Comments

长老会与改革宗的区别 (转摘)

       改革宗 (Reformed) 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广泛。这个词可以广义上指一切支持预定论的神学体系,也可以指从十六世纪以来的加尔文主义神学传统,但是本篇里使用这个词是较狭义的欧洲大陆的加尔文主义,用以区别在大不列颠发展的加尔文主义,一般被称为长老会 (Presbyterian) 。

       长老会 (Presbyterian,以下简称P) 一般是指在大不列颠发展出来的加尔文主义。改革宗 (改革宗=Reformed ,以下简称R) 一般是指在欧洲大陆,如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匈牙利等地区发展的加尔文主义。这两个传统的神学教义与教会治理等各方面都是十分相似,如同孪生姐妹一般。我在这里不是做出什么优劣之分的结论,只是简略介绍两个传统的不同之处,没有优劣之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今天在欧洲和北美主流的 (main stream) 长老会与改革宗教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认信的 (confessional) 教会,而早已就走上了自由派或泛福音派的道路。所以今天,这两个传统的继承者大部分分散为10多个不同的小型宗派,而在北美,这些小型宗派形成了一个联盟,叫做“北美长老会与改革宗联合议会” (North American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Council,简称NAPARC) 。

       长老会教会 (P) 与改革宗教会 (R) 在教会论上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教会认信的信条、教会职分的划分、教会结构的组成。

1. 教会认信的信条

       长老会 (P) 一般认信的是 “威斯敏斯德准则 Westminster Standards”,即《威斯敏斯德信条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威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 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这套信条准则是17世纪中期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他们一般使用的是《三十九条信纲》。在北美认信威斯敏斯德准则的宗派常见的包括美国长老会 (PCA) ,美国正统长老会 (OPC) ,北美改革宗长老会 (RPCNA) 等。

       改革宗 (R) 一般认信的是三项联合信条 Three Forms of Unity,即《海德堡要理问答 Heidelberg Catechism》1563,《比利时信条 Belgic Confession of Faith》1561,《多特信经 Canons of Dort 》1619。认信三联合信条的宗派常见的包括本人所属的北美联合改革宗教会 (URCNA) ,美国改革宗教会 (RCUS) ,加拿大改革宗教会 (CanRC) 等。

       从信条角度来看,R系的信条是源于欧陆宗教改革的核心时期,其中所处理的教义更多是针对天主教和重洗派的教导;而P系的信条则是后宗教改革时期的作品,其中处理的教义问题较繁多。

       三项联合信条中的《海德堡要理问答》和《比利时信条》已经在欧洲各自传遍,但是正式修订绑定在一起是在多特大会。另外《多特信经》本身不是完整的信仰告白,而是专门针对亚米念抗辩派的抗辩文做出的回应,因此所谓的加尔文主义五要点本身不是信仰告白的全部内容,要想知道改革宗的信仰告白,应该去阅读《比利时信条》。

       从信条的用词上也非常不同,例如《海德堡要理问答》第一问:“你在生在死唯一的盼望是什么” 。这是第二人称,非常个人性的用词。而《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第一问:“人的首要目的是什么” ,这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冷静的口吻完全不同。

       另外,R系信条更多是强调说:我们的信仰是真正的大公教会信仰。例如在《海德堡要理问答》中,集中讨论了《使徒信经》,这就使得这份信条与初代教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连接。而P系信条更加注重对教义和专用名词上的定义,非常精准明确。

2. 教会职分的划分

       简单讲,在R系教会里,一般认为教会里有三种职分,牧师 (或按圣经的用词称为“话语的执事”) ,长老,以及执事。而在P系教会里,一般认为教会里有两种职分,长老与执事。而长老继续细分为教导型长老和治理型长老。

       至于这个划分有什么本质区别,不同的宗派有着不同的操作层面的区别。在R系教会,牧师的职分不同于长老。牧师职分是永久性的,属于圣职人员 (clergy) ;而长老一般有任期 (3-5年不等) ,由平信徒受按立来担任。

3. 教会结构的组成

       这个就更加麻烦,每个不同的宗派有自己的具体结构。在整个NAPARC联盟里,有13个改革宗、长老会宗派。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结构。

       但是大体来说,P系和R系教会的结构都分为三个层面:本地教会的长老议会,区域性议会,总议会。一般在P教会里,这三个层面的议会分别叫做 Session,Presbytery,General Assembly。而在R教会里,这三个层面的议会分别叫做 Consistory,Classis,Synod。

       那P系和R系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个区别主要在于对议会体的定义上。P系教会一般把区域性议会和总议会都定义为永久性议会体,也就是说这些议会体是实体,里面有工作人员,一直持续存在。而R系教会一般把区域性议会和总议会定义为暂时性的会议,也就是说只有在召开时,这些会议体才存在,等到会议结束之后,这个会议体就停止存在了。

       所以,关于大型会议体,P系教会是议会体,而R系教会是暂时会议。

       因为P系教会把大型议会作为持续存在的实体,这里面就要有成员。所以,在P系教会里,每个教会的教导型长老的成员身份不是在本地教会Session里,而是在区会Presbytery里。所以区会是有成员制度的教会。所以,在有些P系教会的区会里是领圣餐的。

       而因为R系教会不认为大型会议是持续存在的,而只是暂时聚集起来开的会议,里面没有成员。在R系教会里,每个教会的牧师的成员身份是在本教会里。区会只是每个教会选派代表参加的会议。区会或总会不是教会实体。

       换句话说,在P系教会结构里,区会本身是有成员的教会实体,区会Presbytery 甚至可以说是整个P教会体系的核心。区会里的成员们 (即教导长老) 分散驻扎在各个不同本地教会Session里 (Session这个词从拉丁文sessio而来,原意是“坐下”) ,而总会的代表团也是以区会为单位来委派。而在R系教会结构里,教会是平铺型的。本地的牧长会Consistory是R教会体系的核心。区会和总会只是每个牧长会委派的代表去开的会议。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R系教会里也有常任委员会。

       这种结构影响最直接的是教会惩戒。在P系结构里,因为教导型长老的会员不在本地教会里,而在区会里,因此教会无法对其执行惩戒,必须由区会执行。

       而在R结构里,牧师的会员属于本地教会,区会无权对任何人执行惩戒,因为区会不是 “教会体”,区会只能建议本地教会对牧师或长老执行惩戒。但反过来,本地教会想要对牧师或长老执行惩戒,必须获得区会的 “建议”,不可擅自进行。

       你说这两者孰优孰劣呢?没有优劣,两种体制都有利有弊。

       在P系体制下,从上到下的控制更加紧凑,但也容易发生权力集中化。尤其是在高层的人员。但是在R系体制下,虽然不容易产生权力集中化,但是区会或总会对某个地方教会的教导控制力就会相对较弱。很容易出现某个牧师教导上走偏,但是本地长老却也对其教导同意,因此无法对其惩戒。… 单纯从圣经的角度来看,R系的教会结构更符合圣经。因为圣经里的 “教会” 是指一个一个的本地教会。在圣经里提到 “耶路撒冷会议” 是暂时的会议,而不是长期存在的议会。使徒们不是高层人员,而是属于一个地方教会的成员。

 

【备注:NAPARC=North American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Council,长老会=P,改革宗=R;一般常见的认信的P系宗派有:PCA, OPC, RPCNA等。一般常见的认信的R系宗派有:URC, CanRC,RCUS,FRCNA等。】

于2017年6月9日由改革宗初学者事工发布
http://www.reformedbeginner.net/presbyterian-reformed-distinction/

Pages:«1...9293949596979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