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by "Admin, Author at Cong Fang - Page 4 of 118"
Jun 8,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问:什么是讲道的恩赐?

讲道的恩赐是圣灵所赐,使人能按神的旨意清楚、忠实、有能力地宣讲圣经真理,使教会得建立、信徒得造就、罪人得归正。讲道的恩赐是为服事教会而设的蒙恩管道,需要属灵恩赐与忠心操练的结合 (提前 4:13-16)。
  • 出于圣灵的特别呼召与装备 (罗 12:6-7; 弗 4:11)。
  • 包括正确解释经文的能力 (提后 2:15)、将真理应用于人心的智慧 (西 1:28)、以及依靠圣灵宣讲的勇气与热情 (徒 4:31)。
  • 与一般教导不同,讲道具有圣约性与权柄性,是基督借着教会设立的职事 (林前 1:21; 提后 4:2)。
  • 不等于口才、学问或魅力,而是以基督为中心、忠于圣经、靠圣灵运行 (林前 2:4; 彼前 4:11)。

讲道需要口才吗?

讲道不依赖人的口才,但需要清楚表达真理的能力。讲道不以口才为本,却不可没有清楚表达的能力;真正果效来自圣灵,不是人的技巧 (林后 4:7)。
  • 保罗强调他不是靠智慧的言语,而是靠圣灵大能 (林前 2:1-5),以免人的信心建立在人的口才上。
  • 但讲道者仍需清楚、准确、有条理地传讲神的道,使听众能听懂、明白、回应 (尼 8:8; 提后 2:15)。
  • 口才不是修辞华丽,而是能按真理感动人心,使人悔改归正 (徒 2:37; 路 24:32)。

为什么经常听到人说讲道不是靠神学知识?

这并不是否定神学知识的必要性。讲道不是 “不要神学”,而是 “不能靠神学”。讲道要有正确的知识,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而能力是出于神 (提后 2:15; 多 1:9; 林后 4:7);讲道的能力是圣灵借着真道在人心里的工作。
  • 反对形式主义或理性主义:若只有知识却无圣灵同在,讲道就成了 “死的正统”,不能使人悔改或得造就 (林后 3:6; 启 3:1)。
  • 强调圣灵的主权与施恩:讲道的能力是圣灵借着神话语工作的果效,不是靠人的理解能力或表达技巧 (约 16:13; 帖前 1:5)。
  • 区分 “知识本身” 与 “靠知识”:神学知识是必要的 (提后 2:15; 多 1:9),但讲道若 “靠” 知识而非靠圣灵与敬畏神的心,就是依靠人力,不是真正属灵的讲道 (诗 127:1)。

那么讲道和教导的区别是什么?

讲道是 “权柄式的宣讲” (preaching),关乎劝勉、责备、呼召 (提后 4:2),重点是宣告与劝勉;教导是 “释经式的传授” (teaching),关乎教义、逻辑、知识,重点是理解与扎根。两者都需要知识与忠实讲解圣经,但 “讲道的恩赐” 是为圣职者在聚会中代表基督发出属灵权柄的呼召, “教导的恩赐” 则是为信徒群体在生活中传递真理。
讲道和教导的区别
May 18,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短视频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短视频 (和手机游戏、浏览社交媒体等) 长期沉浸在 “快节奏、高反馈” (高频回报、瞬时成就感) 的刺激环境中,大脑逐渐习惯了 “频繁而快速的奖赏机制”。一旦转入 “慢节奏、延迟反馈” 的任务,例如读书或学习,神经系统便难以维持 “唤醒状态”,迅速转入 “低激活模式”,常以困倦、走神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对 “高频回报” 适应后的 “逃避性神经反应”。

1. 原理:多巴胺与即时反馈机制

多巴胺 (dopamine) 是大脑对 “期待奖励” 的回应。短视频、手机游戏这类活动节奏快、反馈频繁,能不断刺激多巴胺分泌,让大脑形成 “即时满足” 的依赖。比如:刷一个视频,5–15秒就有趣点。你的大脑逐渐被训练为 “快节奏、高反馈才值得注意” 的模式。
慢节奏任务带来的落差:当你进入读书、写作、深度思考等 “慢节奏、延迟反馈” 的任务,大脑无法迅速获得奖赏,多巴胺水平自然下降。这个落差会使你感觉 “无聊、累、坐不住”,其实不是身体累,而是神经系统抗拒低刺激环境。为了保护自身能量,大脑甚至会假装 “疲倦” 或 “困倦”,以此 “逃避” 不喜欢的慢任务。
神经性逃避的表现:犯困不是眼睛累,也不是体力问题,而是神经系统进入 “低唤醒状态”,就像课堂上听不感兴趣的课会打瞌睡,实则是刺激不足引发的 “认知性低激活” 状态。这种 “困” 并不靠睡眠解决,而要靠重新训练大脑的耐性和奖励机制来纠正。

2. 后果:持续下去的严重情况

  • 多巴胺系统紊乱:快感阈值升高,对事情失去吸引力和动力。
  • 情绪与睡眠:容易感到空虚和急躁、睡眠质量低、生物钟错乱、清晨乏力。
  • 属灵影响:无法静默祷告、默想经文,属灵操练表浅。
  • 注意力下降,大脑功能衰退:
    • 专注时间变短:无法长时间投入阅读、学习、祷告、写作等慢节奏任务。
    • 频繁走神:大脑期待不断切换内容,静不下心做一件事。
    • 注意力碎片化:习惯跳跃思维,难以建立逻辑链条。
    • 认知力和思考能力退化、记忆力下降、语言与表达能力削弱。

3. 建议:重建奖励阈值与耐心能力

  • 设定小目标:把任务切成 5–10 分钟小块,每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个反馈 (打勾、短休息、小奖励)。
  • 减少快刺激时间:每天限定短视频时间,比如20分钟,用计时器控制。
  • 刻意训练低刺激专注力:每天练习静坐、阅读无图书籍 10–15 分钟,逐步拉长时间,让大脑重新适应低速输入。
  • 正向链接慢任务与成就感:完成一页笔记、思考一个难题,就记录下来、强化成就感。

结论:

透过上述训练,大脑会逐步脱离对快节奏、即时反馈的依赖,重新适应慢节奏、延迟反馈的专注任务。初期可能仍有困倦与不适,但坚持2–4周,多巴胺系统的奖赏阈值会开始调整,注意力维持能力明显提升,犯困感逐渐减轻。约6–8周后,大脑对低刺激任务的容忍力与投入感将恢复正常,能重新体验专注带来的深度满足。

附加:恢复昼夜节律的建议
  • 固定起床时间,哪怕睡得少。
  • 每天同一时间吃早餐和晚餐,建立身体时间感。
  • 每天早上晒10分钟太阳,有助重建昼夜节律。
  • 强迫白天清醒,哪怕困也不躺下。
  • 运动是恢复生理节律的关键手段之一。
  •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蓝光,可配合轻柔背景音乐或泡脚。

问:如果大脑长期习惯慢节奏和延迟反馈,好不好?

大脑长期习惯慢节奏与延迟反馈是有益的,但要保留适应快节奏的能力 (如 “安静中有力”)。这是神经系统更成熟、稳健的表现,长期有助于属灵操练、品格成长和实际生活的智慧。
  • 增强深度专注力:大脑能长时间维持注意力,不易分心。
  • 提升耐心与推理能力:能接受 “慢出结果” 的过程,减少浮躁。
  • 调节多巴胺系统:不再依赖即时刺激,容易从生活中获得真实满足感。
  • 稳定情绪与节律:抗压能力增强;自我管理更有规律。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就像龟或鹿。乌龟行动缓慢却坚定,专注、稳重、不被外界干扰,不追求快速反应,但能持久完成长路;正如《龟兔赛跑》中,胜在坚持与专注;而鹿在宁静状态下安静、警觉、内敛,慢慢感知环境,小心前行,不浮躁,一旦适应,也能迅速行动。
Apr 21,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婴儿洗礼:改革宗 vs. 天主教

早期教会有没有实行婴儿洗礼?

  • 有明确证据支持婴儿洗礼的古老实践 (如:俄利根亚历山大的革利免殉道者游斯丁等提到婴儿受洗习俗),说明早期教会确实施行婴儿洗礼 (参:徒 2:39; 西 2:11-12)。
  • 教父中有一致传统:俄利根指出婴儿受洗是从使徒传下来的传统 (Homilies on Leviticus 8.3),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屈梭多模亦认可此做法,表明这一传统并非后起。
更多参考:

天主教对洗礼的错误理解

  • 视洗礼为自动赐恩途径:天主教认为只要施洗仪式完成,不论对象是否有信心,洗礼本身就能赐下重生和赦罪 (自动生效,ex opere operato),导致恩典被物化为仪式。
  • 脱离信心与悔改:圣经将洗礼与悔改和信心紧密联系 (徒 2:38; 可 16:16),但天主教婴儿洗礼忽略这一前提,把救恩建立在仪式之上。
  • 混淆属灵与形式:将属灵重生与外在水礼直接等同,使人误以为受洗即得救恩,从而产生依赖仪式的虚假确据,削弱对真信心的强调。
结论:问题不在于婴儿洗礼的行为本身,而是在于属灵意义。圣经没有禁止婴儿施洗,早期教会也普遍实行,问题出在对洗礼的错误理解。洗礼是属灵应许的记号与印证,若将洗礼看作自动带来重生的途径,就违背了 “因信称义” 的真理

改革宗 (长老会) 的婴儿洗礼

改革宗的婴儿洗礼和天主教的婴儿洗礼的神学意义完全不同。简单来说,天主教的婴儿洗礼观认为洗礼本身有救赎功效,而改革宗的婴儿洗礼观是圣约性的,强调神的应许,没有救赎功效。
  • 1. 神学基础:恩典观与圣约观
    • 天主教:认为洗礼本身赋予恩典,使婴儿脱离原罪,成为神恩典的受益者。他们认为洗礼是 “必要的” 得救途径。
    • 改革宗:认为婴儿因父母是神的百姓,因此也属于圣约群体 (创 17:7; 徒 2:39)。洗礼不是使婴儿得救,而是圣约的记号 (罗 4:11),指向神的应许,并需要日后信心的回应。
  • 2. 洗礼的意义
    • 天主教:洗礼本身有重生的功效,婴儿受洗后就 “成为信徒”,并被赋予 “预先恩典” (使人能自由回应福音的恩典)。若不受洗,婴儿可能无法得救(虽然后来天主教允许 “救赎的可能性”)。
    • 改革宗:洗礼不是得救的途径,而是表明婴儿属于圣约群体。它预示着神的应许,但不自动带来重生 (约翰福音 3:5 与 “圣灵洗礼” 相关,不等同于 “水礼”)。洗礼的效力要在信心中彰显。
  • 3. 洗礼与信仰的关系
    • 天主教:洗礼本身赋予 “预先恩典”,即使婴儿不明白,洗礼仍有效。
    • 改革宗:洗礼不是 “自动生效” 的恩典,而是呼召孩子将来要在信仰中回应,真正的得救仍要靠恩典借着信心 (弗 2:8)。
  • 4. 与旧约割礼的关系
    • 天主教:天主教通常不强调洗礼与割礼的关系。
    • 改革宗:婴儿洗礼是割礼的延续 (创 17:12; 西 2:11-12),因为圣约的模式没有改变,神依然应许要做圣约子民的神 (徒 2:39)。
    • 参:洗礼和割礼指向同一个应许
  • 5. 婴儿洗礼的后果
    • 天主教:婴儿受洗后,进入教会,但仍可能因后来的大罪失去恩典,需要补赎 (如:告解、坚振圣事等)。
    • 改革宗:婴儿受洗后,归入世上的教会,受教于神的话语,将来仍需凭信接受基督,否则他们仍是未重生的毁约者 (来 6:4-6)。
“天主教认为称义的主要途径就是圣礼,
首先是透过洗礼,再来就是透过忏悔礼。
改教家说:称义的 ‘工具因’ 是信心,
基督的义是借着信心而赐给我们的。”
——R. C. Sproul
更多阅读:
Apr 15,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问:以后在永恒中还有时间吗?

有些人说,永恒中没有时间,一切都静止不动。但圣经清楚表明,永恒不是 “没有时间”,而是 “没有终止的时间”。在新天新地里,生命、敬拜、服侍和荣耀都持续进行;地狱的刑罚也被描述为 “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 (启 20:10),这都说明永恒中时间仍然存在并运行。
圣经启示有时间延续:启示录中说 “日夜不住地敬拜” (启 4:8, 7:15),显出时间的延续性。
复活的身体与物质新天新地:身体和物质世界本质上需要时间的延续,例如吃喝、行走、交通等都必须在时间中发生 (赛 65:17-25)。
神的永恒与受造物的永生有区别:神是 “超越时间” 的 (诗 90:2),但受造之物(包括天使和人)将永远 “在时间中” 生活(但 12:2; 太 25:46),只是没有尽头。
Apr 8,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时辰礼仪 (Liturgy of the Hours)

初期教会延续犹太传统每日定时祷告。在修道院制度时期,由 “修道制度之父” 本笃(Benedict of Nursia, 480–548 AD)编入修道生活规范 (Regula Benedicti)。后来,这些时辰祷告也用于纪念救恩历史的重要时刻,例如:第三时辰纪念 “圣灵降临” (徒 2:15)、第六时辰纪念 “彼得的祷告” (徒 10:9)、第九时辰纪念 “基督受难”(可 15:34)。
2~3 AM 夜祷 Matins (ˈmætɪnz)
日出 晨祷 Lauds (lɔːdz)
6 AM 第一时辰 Prime (priːm)
9 AM 第三时辰 Terce (tɜːrs)
12 PM 第六时辰 Sext (sɛkst)
3 PM 第九时辰 None (noʊn)
日落 晚祷 Vespers (ˈvɛspərz)
~9 PM 睡前祷 Compline (ˈkɑːmplɪn)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虽然脱离修道院制度,却仍然生活极其自律。
  • 路德保留每日祷告与讲道习惯,勤于教学与写作,一生讲道超过4000篇,翻译圣经、回应争论,作息严谨、事奉不懈。
  • 加尔文生活极其克己,日常讲道、写作、授课、信件、劝导、接待访客安排紧凑,一周讲道五次、每周授课三次,常在病中劳作,坚持清晨默想与规律生活。
他们虽反对修道院的隔离誓愿与功德观,却体现出以信心与恩典为根基的敬虔生活节奏,其自律出于对上帝呼召的忠心,而非律法主义或苦修主义。
“你的有用与否,完全在于你是否有圣洁的生活,因为你的讲章不过是一两个钟头的事,但是你的生活却时时在发生讲道。如果撒但能使一个传道人爱人的称赞,爱美食、爱安逸与享乐,牠便已经毁坏了他的工作。你要专心祈祷,从父神那里得到你讲道时所用的经文、字句及思想。马丁路德把每日最好的三个钟头用在祈祷上。”–Robert Murray McCheyne

【诗 119:164】 “我因祢公义的典章,一日七次赞美祢。”
【但 6:10】 “但以理…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
【可 1: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
【徒 3:1】 “申初 (3 PM) 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
【徒 16:25】 “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
 
【诗 5:3】 “耶和华啊,早晨祢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祢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
【诗 55:17】 “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声悲叹,祂也必听我的声音。”
【诗 141:2】 “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祢面前,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
【诗 119:62】 “我因祢公义的典章,半夜必起来称谢祢。”
【诗 119:147】 “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祢的言语。”
Pages:«123456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