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rom February, 2025
Feb 12,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属灵的权柄——传道人的分量

唐崇荣牧师:“以圣洁彰显能力,以 ‘神的道’ 为权威,这样的传道人是神所重用的。当责备人的时候,求主使他们感受到主的审判台的威严,当我讲主的爱的时候,求主使他们感受到主的恩典直接流露出来;当我安慰人的时候.求主使他们亲自觉得主就在他们身边。当言语发出去,与言语中间用词相称的力量也一起发出去,那么人就得着造就了。 ‘与言语相称的属灵能力’ 要成为事奉的权柄和事奉的本钱。属灵的权柄就是传道人的分量。” (如何被神重用)

问:什么是传道人的分量?

编辑自 AI 及其他资料

1. 属灵权柄——来自神的道

定义:属灵权柄是建立在神的话语之上。传道人若忠心传讲神的道,他的话就带有属灵的分量。权柄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神的真理本身 (太 28:18-20)
特点:
  • 以圣经真理为基础 (提后 3:16-17)
  • 不是人的地位或声望,而是神话语的权柄 (加 1:8-9)
  • 影响人的良心,使人知罪、得造就、被真理引导 (来 4:12)
例子:
  • 主耶稣教导时,众人惊奇,因祂不像文士,而是带着权柄教导 (可 1:22)
  • 保罗责备加拉太教会偏离福音,不是基于个人情绪,而是基于神的真理 (加 1:6-9)
关键点:属灵权柄的核心在于 “神的道”,无论是谁,只要忠于圣经,传讲真理,他的话就带有属灵权柄。

2. 传道人的分量——教导权威

定义:传道人的分量 (教导权威) 指传道人因敬虔的生命和公义的品格所产生的属灵影响力,使人愿意顺服他的教导。
特点:
  • 以圣洁的生命为根基 (提前 4:12)
  • 不是通过地位或强制,而是让人甘心接受他的带领 (彼前 5:3)
  • 传道人若没有教导权威,即使讲的是神的道,信徒仍可能不受影响 (太 7:29)
例子:
  • 约翰·麦克阿瑟 (John MacArthur) 因他对圣经的忠心,众多信徒愿意听从他的教导。
  • 清教徒牧师之所以影响深远,不仅因为他们讲道严谨,更因他们的生活极为敬虔。
关键点:传道人分量的核心在于他是否活出了他所传讲的道——与言语相称的属灵能力。

3. 属灵能力——来自圣灵的同在

定义:属灵能力指圣灵的工作 通过传道人彰显,使他的言语、服侍带着神的能力,使人悔改、受造就、得释放 (林前 2:4-5)。
特点:
  • 不是单靠知识或技巧,而是圣灵的运行 (徒 1:8)
  • 让人不仅听见信息,更被神的话语击中、感动、扎心 (徒 2:37)
  • 影响人的心灵和灵魂,使人真实经历神的作为 (林前 4:20)
例子:
  • 彼得在五旬节讲道,圣灵大大感动人,使三千人悔改 (徒 2:37-41)
  • 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 在讲道时,人们常感受到神的同在,甚至讲道前有人已深感扎心。
关键点:属灵能力的核心在于 “圣灵的工作”,不是人的努力,而是神的同在使人被真理触动。

4. 三者的关系:属灵事奉的完整性

  1. 属灵权柄来自神的道,是一切权柄的根基。若没有神的话,传道人再有口才、再敬虔,也不能真正改变人心。
  2. 教导权威来自敬虔的生命,就是神的道在传道人身上活出来,使传道人所传的道更有分量,使人愿意顺服;一个不敬虔的人,即使讲真理,也很难令人信服。
  3. 属灵能力来自圣灵的同在,使传道人的服侍有神的工作,使人真实被神触摸,而不仅仅是听到一篇信息。
如果缺少其中之一:
  • 有属灵权柄,无教导权威和圣灵的能力——讲道虽符合圣经,但因生命不敬虔,缺乏影响力。
  • 有教导权威,无属灵权柄和圣灵的能力——个人品格很好,但若教导偏离圣经,就没有真正的权柄。
  • 有属灵能力,无属灵权柄和教导权威——有时人会被感动,但若缺乏圣经真理和生命见证,影响力不会长久。
真正被神重用的传道人必须三者兼具才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属灵领袖。

5. 唐崇荣牧师的观点:属灵权柄的实践

唐崇荣牧师所描述的属灵权柄,正是这三者的结合。他提到:
  • “以 ‘神的道’ 为权威”——说明属灵权柄必须建立在神的话语之上。
  • “以圣洁彰显能力”——说明敬虔的生命会使人感受到神的同在,这就是教导权威的体现。
  • “当责备人时,使他们感受到主的审判台的威严”——说明属灵能力的运行,使人真正被神的真理触动。
唐牧师强调的 “与言语相称的属灵能力”,正是指传道人不仅要传讲神的道,还要以生命见证,使神的道带着力量。
最终,属灵权柄、教导权威、属灵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唯有忠于神的道、活出敬虔的生命,并依靠圣灵的能力,才能真正影响人心,成就神的工。
Feb 1, 2025 - Default    No Comments

约翰福音 3:16

“神如此爱世人,以致赐下独一的儿子,叫那些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直译)

编辑自 AI 及其他资料
约翰福音 3:16 是圣经中最著名的经文之一,被许多人视为福音的核心。但在改革宗神学的框架下,这节经文被解读为神对祂选民的救赎计划,而不是普遍救赎论。

1. “神爱世人”——神的爱是有区别的

(1) 神的普遍恩典 vs. 特殊救赎之爱
“神爱世人” (ὁ θεὸς ἠγάπησεν τὸν κόσμον) 中的 “世人” (κόσμος) 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在救赎计划中,而是指 “所有种类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
  • 神的普遍恩典:神以一般的爱和恩典对待整个世界,例如祂赐阳光、雨水、道德约束等 (太 5:45)。
  • 神的救赎之爱:神对祂的选民有特别的救赎之爱,这种爱不是普遍性的,而是有目的的、有效的,并最终导致救恩 (弗 1:4-5; 罗 8:29-30)。
(2) κόσμος (世人) 并不总是指 “每一个人”
  • 有时指堕落世界 (约 1:10, “世界却不认识祂”)。
  • 有时指所有民族,而非仅限于犹太人 (罗 11:12)。
  • 有时指神的选民 (约 6:33, “神的粮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如果 ‘神爱世人’ 意味着祂爱所有人而想拯救所有人,
那么所有人都必然得救。但显然圣经没有这么说。”

2. “以致赐下独一的儿子”——救恩的唯一途径

  • “赐” (ἔδωκεν) 是一个行动动词,表明神的爱并不是抽象的情感,而是通过差派基督来到世上、替选民受死而具体展现的 (罗 5:8)。
  • “独一的儿子” (μονογενής) 强调基督的独特性,祂是道成肉身的神,是唯一能救赎罪人的救主 (约 1:14)。
“基督的降世并非仅仅让每个人有一个可能的救恩,
而是实际完成了救恩,使祂的百姓得着救赎。”

3. “叫那些信他的”——拣选与信心的关系

(1) 信心是救恩的工具,而非救恩的原因
  • “信他的” (πιστεύων εἰς αὐτόν) 表明信心是人得救的方式,但改革宗强调,这信心本身是神的恩赐,而非人自己产生的 (弗 2:8-9)。
  • 只有那些被神拣选、由圣灵重生的人才会真正信基督 (约 6:44,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2) 有限救赎 (Limited Atonement)
  • 改革宗神学认为基督的死不是普遍性的,而是为祂的选民代赎,确保他们得救 (约 10:11, “好牧人为羊舍命”)。
  • 如果基督为所有人死,而所有人未必得救,那么祂的死就是无效的。但圣经清楚表明,基督的救赎是确实有效的 (约 6:37,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
“信心不是因人的意志而生,
而是神的恩典所赐。”

4. “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救恩的确据与坚定

(1) 神的拯救是确实的
  • “不至灭亡” 意味着那些真正信基督的人不会最终落入神的审判,这也符合圣徒坚忍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的教义 (约 10:28-29)。
  • “得永生” 不仅是指未来的天堂,也包括现今属灵的生命,与神的亲密关系 (约 17:3)。
(2) 双重预定 (Double Predestination)
  • 改革宗神学强调,神不仅拣选祂的百姓进入永生,也预定那些拒绝基督的人进入永远的灭亡 (罗 9:22-23)。
  • 这不是因为人 “原本会信,却没有被神拣选”,而是因为人本身就是堕落的,在罪中已经被定罪 (约 3:18, “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
“如果救恩最终取决于人的自由意志,
那么基督的死就不是唯一有效的;
但若救恩完全是神的作为,
那么一切荣耀都归给神。”

改革宗神学

  • “神爱世人” = 神爱祂的选民,包括外邦人
  • “信祂” = 神所赐的恩典 (弗 2:8)
  • “不至灭亡” = 神拯救祂的选民到底
  • 特殊救赎= (基督只为选民死)

传统 (阿民念主义)

  • “神爱世人” = 神普遍拯救每个人的意愿。
  • “信祂” = 人的自由选择
  • “不至灭亡” = 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救
  • 普遍救赎 (所有人都可以得救)
约翰福音 3:16 在改革宗的神学框架下,并不是支持自由意志论或普遍救赎论的经文,而是明确地宣告神的主权拣选、基督的有效代赎,以及圣灵的施恩工作。这节经文不是提供 “救赎的可能性”,而是宣告神确实会拯救祂所爱的选民,使他们得永生,不至灭亡。
“约翰福音 3:16 不是人对神的选择,
而是神对人的拯救计划的彰显.”
Page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