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1,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在這個地方…

要學習知識,更要學習放下驕傲;
要保持順服,更要保持火焰燃燒。

若有一個不愛,願我閉口不言;
若有半句不說,願我認罪悔改。

Feb 18,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唐崇榮:靈火繼焚燒!

tong8       有一次葛培理問他的同工:“什麼是傳福音?” 他佈道四十年,突然問什麼是傳福音。我相信今天很多福音派的人士最模糊的事情就是福音是什麼,更模糊的是我還要傳福音嗎?耶穌基督說你們到普天下傳福音;保羅說我無論做什麼事都是為福音的緣故,叫人與我一同得到福音的好處,又說,我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如果歸正的人不傳福音我們就是有​​災禍的人,無論對聖經多麼了解,我們和不信主的人一樣是不明白主的心意。對這種偉大的真理最陌生的人就是所謂的教會裡的基督徒。我心裡有一個很重的負擔、焚燒著的火,有生之年,一定要把真理建立起來,傳講出去,鼓勵全世界的教會一定要傳福音,而且代代相傳。
       我個人事奉中把四件事連在一起:神學、哲學、護教、佈道。神學是認識神和他的能力;哲學是認識人和人的軟弱;護教是要把真理護衛好,把人帶到主的面前;佈道就是遵行神的命令,把人從普遍恩惠帶到救贖恩惠中。如果一個教會不傳福音,這個教會就是自殺;如果一個基督徒不傳福音,這個基督徒根本沒有作神兒子的資格。所以這是神給我們最大的旨意:使萬民作他的門徒。所以教會一定要傳福音,對福音責任感越深、越敏感的人,更靠近神的心意。
       我們另外要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我們要看福音的本質和福音的能力。保羅說他不以福音為恥,因為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認識福音的本質、我們所具備福音的能力,就可以把神蹟行出來。福音的本質是什麼?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福音的本質就是救贖性的本質,凡不是救贖性的就不是福音。所有的宗教文化完全沒有這種事。全本聖經的主題就是人的罪跟神的救贖,不是勸善道德運動,不是把人改變成為更有真理的知識。人——把他從罪的世界中拯救出來,在上帝的計劃和愛子的國度裡有份,這就是福音。這福音是有救贖性的,只有通過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死就是耶穌基督用他的生命代替我們一定要滅亡的生命,所以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救贖性的死就包含四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耶穌基督的犧牲是一個代替性的犧牲。我們應當死的,他代替我們,替我們受了審判,受了刑罰,受了忿怒,所以我們就免去了神的審判。這在其他的宗教中間是沒有辦法了解的事情。我現在做一個很簡單的比喻,我們請司琴來站在這裡,假設她在路上正在走的時候,有一個人開槍要殺死她,她不知道。而就在開槍那一秒的時候我看著她不應該死,她前面還有幾十年,而我老了,我應該死,所以我就跑過去,子彈飛到她的身上的時候,我就擋住了,結果我死了,她沒有死。這個是代替性的犧牲。福音就是這樣:我應當死,我應該滅亡,但是基督站我的地位上,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基督代替罪人死。
       第二,耶穌基督的犧牲是挽回性的犧牲,基督把上帝的忿怒止住了。人離開上帝以後,就不明白上帝的忿怒是何等的可怕。摩西在詩篇第90篇告訴我們:“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人玩弄罪惡,因為他不知道上帝是可畏的。保羅說,因著上帝是可畏的,所以我們勸人。當我們傳福音的時候,你要清楚知道有一天他要在上帝不可阻擋的忿怒之中被永遠丟在地獄裡面,所以為這個可怕的事情我們不能不傳福音。基督把上帝的怒氣挽回過來,所以這叫做挽回性的犧牲。
       第三,耶穌的死是買贖性的犧牲,把我們有價值的靈魂買回來。保羅說你們是重價買來的,你們要在身子上榮耀上帝。除了神自己以外,宇宙中最有價值的就是按照神的樣式和形像被造的人,所以人的價值是高超非凡的。上帝以榮耀、尊貴給我們戴上作為冠冕。尊貴就是價值系統,這個榮耀就是道德的系統。所以我們人是唯一有價值觀念、有道德責任的受造之物。所以人會產生文化,人會產生宗教。當基督死的時候用他的寶血把我們買贖回來,使我們得回我們應該有的被造價值。
       第四,耶穌基督的死是複和性的犧牲。耶穌基督的寶血把我們買回來,使我們與神不再是以仇敵的身份相待,我們變成與上帝和好。這樣基督的複和產生了五方面的果效:第一,我們與上帝和好;第二,我們與自己和好;第三,我們與別人和好;第四,我們使別人與別人和好;最後,我們使人回來,藉著我們所傳的福音,也能夠與神和好。這是和平的福音。保羅說,我勸你們與神和好。上帝從來沒有做人的仇敵,所以保羅沒有說勸上帝與人和好,保羅說“我勸你與上帝和好”(參林後5:20),這是我們傳福音要達到的果效。
       這個救贖性就是福音本體性的本質,福音的本質就是救贖性。所以當我們傳福音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在宗教和文化里沒有這樣的觀念,在文化和宗教中間沒有的,就是在福音裡有的。我們不是在眾宗教、眾文化中佔一席而已,我們和所有宗教和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宗教跟文化很像伊甸園中間的分別善惡樹,福音就像在伊甸園的生命樹。人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吃完之後就是死;只有人領受了生命樹的果子才有永永遠遠的生命。基督徒應當知道,我們的福音是宇宙中間使人回到上帝面前的獨一的方法,因為這個獨一性,使我們非常尊重自己所傳的福音。天下最可憐的事情,就是自己傳的福音自己不尊重,不明白自己所傳福音的本質是什麼。基督是獨一的,是獨一的生命主,獨一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主,獨一在我們與神中間作中保的,這是絕對不能替代的。當我們真正覺悟、真正警醒、真正看重這獨一性時,我們才能夠傳福音。這是第一樣。
       第二樣,在宗教文化中間福音是最有完整性、終極完全的。這個終極的完美(finality)沒有辦法可以替代。基督成為中保是獨一無二的,是神所定的而不是人找出來的,所以保羅說只有一位上帝,人和上帝之間只有一位中保,除了基督以外別無拯救,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這個名是超過執政掌權的名、超過萬名之上的名、超過所有被造者的名,所以基督徒要尊重、寶貴我們所傳的福音。天主教在神和人的中保當中加了許多聖徒,而回教把這獨一中保給拿掉了,所以天主教、回教和基督教的福音是完全不一樣的。由於福音的完全性,我們不可以把人的道德、功勞、行為加在得救的事情上面。
       所以談到第三樣的性質,福音的絕對性。為什麼福音是絕對的?因為在所有的相對界裡面,只有絕對神為我們預備的絕對的辦法可以使我們回到他面前。今日有很多的教會盼望教會合一,結果就把相對的東西帶進了聚會。如果我們相對化絕對的福音,我們就會變成妥協的福音。我們如果絕對化相對的東西,我們就變成沒有立場的人。絕對的相對化或者把相對的絕對化,我們就分不清楚誰是朋友誰是仇敵。今天對上帝的道的絕對性的信仰應當是如此,我們對耶穌基督的絕對性的信仰當是如此,因為耶穌是絕對的絕對。上帝的兒子是唯一的救主,他完成的救恩是不可替代的,不需要再加上一些人為的東西。當猶太人說外邦人信主還要受割禮的時候,保羅就與他們大大地爭辯,為什麼保羅變得這麼兇?他相信絕對性受了威脅。今天很多的神學院不能成為上帝的出口,為什麼?許多人教導這種看法,那種看法,哪種看法都教。你問他自己的立場是什麼,他說“不要緊,你自己選吧,因為我們現在應當是有自由的時代”。
       除此以外,福音有永恆性,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有沒有任何一個時代,人類的文化、知識增加以後就不需要福音了呢?沒有可能。福音是永恆計劃產生出來的,所以暫時的事情不可能除滅它。連基督徒都是在永恆中預定的,當我們傳福音要求人信的時候,是讓他們用這暫時的生命與永遠上帝的​​計劃連在一起。聖經中說“永遠的福音”,天使要傳永遠的福音,創世以前的亙古到結束世界的永永遠遠,神的道、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神的羔羊,就成為我們真正的盼望。
       第五樣,福音的普世性。上帝的道是每一個民族都需要的,上帝的道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無論他們感到需要還是不感到需要,我們要勇敢把福音傳遍世界。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就是“我是這個世界的公民”;耶穌基督說“讓全世界的人都做我的公民”。感謝上帝!所以我們向普天下去傳福音,因為福音是普世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傳福音,我們一定要出去傳福音!
       最後一樣,與宗教文化相比,福音是爭戰性的。因此沒有存屬靈爭戰心志的人是沒有辦法傳福音的。我17歲開始在路上一個一個傳福音給人的時候,和人在談上帝的道的時候,清楚知道我是在爭戰,我不可依靠自己的理性,不可靠自己的經驗,我的經驗、我的理性、我的一切都放在聖靈之下,靠著他的能力來進行屬靈的爭戰。我們的禱告是爭戰,我們站講台是爭戰,我們勸勉人是爭戰,牧養上帝的教會是爭戰,教導真理是爭戰。跟我們有相同笑臉的人,卻都是被撒但佔據的一個個體,每時每刻我們要從撒但的手中把人奪回,使人歸向上帝,把人的心奪回,使他們歸回上帝。因為這是神吩咐:攻破撒但的營壘,攻破抵擋上帝的各樣自高自大的事情,所以我們如果沒有爭戰的能力,只有理論,就沒有辦法贏取一個人歸向上帝。感謝上帝!在過去的55年裡面,我征服了很多唯物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變成了耶穌的門徒,我攻破了許多存在主義哲學的信徒使他歸向耶穌基督,因為我相信上帝的道比所有人墮落以後的理性產生出來的哲學系統更完美、更有能力,因為神的道是最有能力的。我們怎樣把這事做出來呢?我們需要依靠聖靈,聖經告訴我們,司提反是用聖靈和智慧講道,沒有人能夠阻擋他。今天我們傳上帝的道,我們有神的智慧超過人的思想,我們會用超過世界的真理來征服他們,否則我們永遠只能夠打敗仗。許多教會不敢傳福音,是因為他們被過去傳福音失敗的經驗嚇死了。 “我們怎麼傳都沒有果效,不敢再傳了。”所以我們的理論一大堆,但根本沒有人來聽我們的理論,聽了他也不被折服,他們看不起基督教,就走了。所以聖經裡面說“你們要尋求我的面與我的能力”(參代上16:11)。很多神學生所追求的就是學位跟知識,而當他們到戰場去的時候全部發抖妥協。我們需要求主重新復興我們。
       我們接下去一方面再思想到,福音在傳揚的時候有怎麼樣的本質?當我們把福音傳出去的時候,先要知道福音本身是非常反合性的。福音的本質是反合性,傳出去的時候也是反合性。我們用最簡單的例子:印尼有一種果子叫做榴蓮,愛的人愛得要命,討厭的就討厭得要命;然後再有台灣的臭豆腐,臭得要命,但喜歡吃的人覺得香得要命。人對福音的判斷也是如此,福音的本身是軟弱中間隱藏能力,愚昧中有智慧,仇恨中有慈愛,所以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的時候,這個十字架就成為宇宙中唯一愛的真空地帶,神的愛沒有到耶穌基督面前的時候,它審判的功能就來到,人對基督的愛還沒有到十字架上面的時候,人的罪先沖上去,耶穌代我們的罪受審判。所以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是宇宙中唯一對愛真空的地方,在那裡完全沒有愛在他身上,基督卻變成一個愛的泉源,使全世界藉著他享受上帝的愛。猶太人求神蹟,希臘人求智慧,但是在十字架上他們完全沒有看到這個事情,十字架是唯一沒有智慧,也沒有權能和神蹟的地方,所以基督在最痛苦最孤單的中間成為宇宙中一切恩典一個新的源頭。
       整本聖經中,耶穌的話教訓的是什麼?聖經上說他在講上帝國的事情,他死了復活以後再加40天,40天中講論上帝國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到底誰明白呢?到了40天,升天的那一刻,他們問他:“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教神學給他的十二個門徒,說“上帝國,上帝國”,結果最後考試的時候他們說“猶太國,猶太國”,所以如果你的神學生不及格不奇怪,耶穌的學生就是這樣。耶穌傳道三年半,第一個明白上帝國的是誰?不是彼得,不是雅各,也不是約翰,是在十字架上被釘的強盜。 “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那些人作強盜,作娼妓,他們對上帝的國敏感,你要把他們找出來。所以耶穌基督對那個強盜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為什麼不是彼得先進天國?為什麼是他?因為他看到福音的反合性,看到十字架上的軟弱,(在十字架的羞辱中)看到上帝的榮耀,他在十字架的痛苦中看到天國的福音。我個人相信,新約聖經第一個得救的,耶穌寶血流下第一個洗淨的,就是那個強盜。第一個耶穌死了帶進樂園的就是這一個強盜,這個強盜的信心比彼得更大,可惜沒有作傳道,所以沒有結果子。很多外面的人比教會的牧師、長老、執事更聰明,但是沒有人把他們找出來。
       我們總是先假設沒有受過正確訓練的人就不懂聖經。我在新加坡的時候說:“喬布斯(Steve Jobs)在新加坡的話絕對找不到工作(job)。”因為他沒有博士文憑,沒有受過正式的訓練,但改變世界的很多是這樣的人。阿摩司是一個牧羊人,耶穌不是猶太的學院畢業出來的,約翰、彼得不是雅典學問製造出來的。在改革宗的傳統裡面有一本書叫《在雅典和耶路撒冷中間》。雅典算什麼?保羅說“世上的小學”。耶路撒冷算什麼?必要朽壞的舊約。真能改變世界的,不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真能改變世界的,不是祭司長和那些文士;真能改變世界的,是加利利人彼得、雅各、約翰。當保羅加進來的時候,他要先放棄迦瑪列的教訓,他在阿拉伯曠野思想耶穌基督是不是上帝的兒子。感謝上帝!加利利人超越了雅典和耶路撒冷的學術,上帝把真才學搬到了那些勇敢傳福音的人那裡,來改變世界。
       不但福音的本質是反合性,聽福音的人也是反合性的,最感到不需要福音的人就是最需要福音的人,最需要耶穌改變的人就是最反對耶穌的人。當我們傳福音的時候,不要懼怕福音的仇敵,因為今天反對福音最厲害的人,可能是明天傳福音最努力的人。我們傳福音的人看到人家有學問就發抖,但我們一定要勇敢相信這些人也會悔改,有福音的能力改變他,讓他去改變整個中國。很多上帝的僕人站在敵對基督教的人裡面,現在是暫時寄宿在那裡,你要把他找出來。我們要非常有勇氣地在撒但、在仇敵的巢穴中,把神揀選的子民帶回來。
       第二樣,福音傳揚的時候第二個性質就是主動性。我們今天的問題是告訴人“來、來、來聽福音”,聖經說是“去、去、去傳福音”。我們建立禮拜堂,盼望人來,但是沒有人來;聖經裡面說你們要去,被差去,好像羊群差到豺狼當中。 “去”的觀念如果沒有培養起來,教會沒有前途。這個(作傳譯的)青年人聽我講道幾百篇,一直流淚,然後拿單張在紐約街頭一張一張地傳福音給別人。 “去傳福音”,這樣的人也是教會的前途。我們歸正的人幾乎不大愛傳福音。我們的信仰沒有問題,理論很合聖經,但是光不會有自己的功用,除非它照明出去,照到人群裡面;鹽也不會發揮它的功用,除非放到湯裡面去,但神學如果孤獨化,神學就是像牙塔里面孤芳自守、自私的一個東西。自我為中心,這件事情就是基督教的仇敵,基督要我們做的就是捨己分享你的,叫別人和我們一同得到福音的好處。
       傳揚福音第三個性質就是適用性。沒有一個文化不需要福音,沒有一個傳統不會被福音改變,感謝上帝!連最困難的中國文化也可以接受福音,最剛硬的回教也可以聽福音,問題是我們怎麼樣有能力、怎麼樣有智慧把福音帶到他們中間去。你撕一張紙不需要用什麼力氣,你弄斷一塊木頭需要鋸子,你要割一塊玻璃就要用鑽石刀,我們今天要有怎樣的武器才能克服怎樣的民族?我不相信有一個民族、有一種哲學、有一種思想形態是福音不能征服的。但是我們需要主給我們能力。
       第四樣,傳福音的時候,這個“傳”有個別性的意義在裡面。我個人兩種工作都做,個別佈道我也做過,群眾佈道我也做過,但無論千萬人聽福音,最重要的是每個人感受到福音是對他個別講的,所以個人佈道是所有佈道的真正基礎。耶穌十二個門徒,最少七個人是一個一個把他帶回來的。基督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佈道家,他單獨跟尼哥底母講話,他單獨跟撒瑪利亞的婦人講話,因為他個別地明白每個人的需要,這個就是傳福音的本性。在把福音傳揚的時候是有積極性的,所以我們要勇敢站出來影響世界,而不能被動消極地領受世界的影響。當人領受福音的時候,生命一定向上,一定改進,一定得著盼望。基督徒不是逃避現實世界的宗教人物,基督徒應當面對世界,用光照耀影響別人。
       第五樣,在我們傳揚的時候,福音本身就產生把人分成兩個不同類別的力量,人不是討厭福音就是愛福音保羅在羅馬自己所租房子傳福音,有人信,有人不信。福音像耶穌的十字架把兩個強盜分開一樣,使一些人成為得救的人,一些成為滅亡的人。我們一定要勇敢地傳福音,如果有人反對我們,你不必懼怕,因為本來是這樣命定的,神的道就是這樣傳開。當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人們不接受他,當天他睡覺的時候,主站在他的旁邊對他說:“不要怕,只管講……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有什麼?許多的百姓。在哪裡?看不見。怎麼知道?神說,不必怕,因為這城裡有我的百姓。許多百姓!在哪裡?你傳了他就跑出來,感謝上帝!上帝是用預定論鼓勵人傳福音,這個就是真理。預定論是我們傳福音的保證,不要害怕,感謝上帝!只管傳,講,不要閉口,不要害怕,因為這城裡有我許多的百姓。
梁發 馬禮遜
       在200多年前,馬禮遜傳道八年才有一個中國基督徒肯信耶穌。八年!八年才只一個中國人信耶穌,馬禮遜如果今天還活著,看到中國有一億兩千萬基督徒,他肯定忍不住眼淚流出來。戴德生把中國地圖掛在他的牆上,每一天為一個省禱告。他到中國去的時候,看到中國人這麼難傳,但是他繼續傳。感謝上帝,他沒有死以前,親眼看見一千多個內地會傳道士在中國傳道。 1953年的時候,最後一個宣教士被迫離開中國。 1963年的時候,內地會慶祝100週年,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一個宣教士在中國,他們唱一首歌《靈火繼焚燒》​​。感謝上帝,福音的火不可滅種!我們感謝上帝,福音是積極性的,福音是分化性的,這城裡有許多神的選民,你不可停止傳福音。
       傳福音的最後一個性質是再生。你傳純正的福音不可能停止,因為聽的會再生,再生……傳福音給我的人不是歸正的人,是計志文牧師,他使我一個人變成一個基督徒,後來我再受歸正的影響,而我一定要傳福音。今天我告訴你,聽我講道的人、參加聚會的人數已經三千三百萬了。 55年裡面,上到前面奉獻作傳道已經超過28萬人,許多地方可以聽到人說,“我們曾經聽過唐牧師講道,我們要作傳道,我們要事奉主,我們要作基督徒”,很多。忠於聖經的人在前面需要走一條很重要的路:quality to quantity(從質到量),阿們?
       我們已經有了質,信仰純正了。有正確的神學思想的人通常沒有雄心,有雄心的人通常沒有正確的神學思想;有學問的人不肯發瘋,發瘋的人沒有學問。 “保羅,你學問太大,以致顛狂了嗎?”感謝主,我們一定要有雄心。阿們?你要意識到這一生你要帶領多少人信主,能不能做到再說,但一定要有目標,一定要有心志,一定要有雄心。
       最後我們再講一些福音的能力。當你傳福音的時候,你是靠上帝的權能,不是靠自己。大使命講出來的時候,第一句話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這個是基礎,因為上帝的權柄差遣我們,所以我們去。我們靠著上帝的能力,我們就把福音傳出來,這個能力在哪裡呢? “你要追求我的面,追求我的能力”,我們怎樣有能力?我剛出來傳道的時候17歲,但我一直傳,人感到我很勇敢,也感到很堅強,人感到我很有自信,我這個能力在哪裡呢?
       我提幾樣事情:第一樣,因為你傳的是上帝的道,所以道的本身就有能力。如果你講的是人的知識就沒有能力了。第二樣,以公義、聖潔事奉上帝義的生活和聖潔的生活就必定產生能力。上帝的國度是以義作為​​治理的總原則,上帝的子民因信稱義,又在義中間依靠上帝,所以他們在神國里被神統治。撒但是用罪作為治理撒但國度的總權柄,上帝是用義治理他的百姓,所以我們有了稱義的地位以後,過公義生活,我們有了聖徒地位以後,我們過聖潔的生活,用公義和聖潔事奉上帝就一定有能力。接下來,我們要用真誠的心傳福音,真正的誠心會使人受感動。一個傳道人隨便講,表演他的學問,沒有一個人受感動,因為他不是真心誠意作上帝的僕人,聽眾一下子就看出來,但真正誠意地傳福音的人,雖然他恩賜不夠,但人會受感動。不但如此,我們是依靠聖靈,因為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有能力,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耶穌基督用天上地下的權柄差遣我們去傳道,這個權柄就是地位。我今天傳福音因我有神的權柄在我身上,成為我傳福音的地位,有權柄,有能力。能力是每時每刻所需要的。聖靈降在你身上你才有能力。最後一樣,真正的愛產生能力。今天我們傳道的時候有沒有愛心?對罪人有沒有愛心呢?當罪人真正看到你對他的愛的時候,他已經開他的心預備聽你講道。
       當你把福音傳開的時候,就產生另外四個大的能力
       第一就是透視的能力你可以使人覺悟到他的罪,使罪被顯明出來。撒瑪利亞婦人怎麼作見證?她說大家來看,有一個人把我的罪過都顯明出來。我們今天講道的時候,傳揚基督十字架的時候,聽眾有沒有感到在聖靈面前他們所有的罪惡都被顯露出來,使他們知道他們沒有地方逃?因福音有透視的能力。每一個傳道人都應當求上帝給你這樣的能力,你才能傳福音。
       第二是什麼呢?福音有拆毀的能力每個人心中都有巴別塔,有學問、宗教、文化、道德的驕傲,當福音來的時候要把這些都拆掉。上帝說,“亞當,你在哪裡?”亞當出來以後,穿著葉子的衣服。上帝說我為你預備了皮衣,這個皮的衣服,你那個算什麼?脫下來!福音使人赤身露體,所以很多人不要福音。福音否定人的宗教道德的驕傲,所以一定要拆毀。上帝對耶利米說,我要拆毀,然後才建造。今天教會裡很多所謂執事、長老、聖工人員,他們變成福音的攔阻而不是福音的推動者,因為他們據守功勞,不注意上帝的工作。
       第三,福音有審判的能力當你傳福音的時候,人就會顯露在上帝公義的審判台前,罪都不能再隱藏。中國教會的宋尚節這個能力是最大的,所以他的佈道會使很多人的罪顯明出來。我歷史上最尊重的三個佈道家,就是施洗約翰、懷特菲爾德和宋尚節。宋尚節很不一樣,他講完道以後,說:“犯姦淫的出來!賭博的出來!貪錢的出來!”那些人一個一個出來大哭悔改,現在這樣的傳道人已經沒有了。你講的話人家不要聽,也不要順服。上帝的能力大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宋尚節說:“你們犯姦淫的出來悔改!”你敢嗎?你講完道的時候敢這樣講嗎?當時中華民國駐馬尼拉的領事看到這個事情,他嚇死了。他說我是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的,犯罪的人要打個半死他才認罪,但是這個傳道人就講了一句話,“犯姦淫的出來”,那些人就一個一個流眼淚到上面去。我常常說,“主啊!再做一次吧,你曾經在歷史上做過這樣特別的事情。”施洗約翰說:“悔改吧,因為天國近了”,千千萬萬的人就離開他們的鄉井,跑到曠野去聽約翰講道,你看這個能力不是從神來的嗎?你想這個能力不可能嗎?約翰沒有錢脩大禮堂,約翰沒有組織,沒有同工,但是聖經說希律王的時候上帝的靈降在曠野施洗約翰身上。我們需要這種能力,透視的能力、拆毀的能力、審判的能力、挑戰的能力,叫人離開罪惡,叫人離開黑暗,回到上帝面前去。
       最後,福音有分化的能力,有基督的香氣叫這等人滅亡,叫那等人得救。當你忠心地傳講福音的時候,一定會把你的聽眾分成兩邊,有的人痛恨你,有的人深深被吸引回到上帝面前。基督教能不能進步就決定於這個能力。今天教會許多的傳道人討好人,不敢得罪人。在美國有一個傳道人叫Austin,他說“我不講罪,我只講聖經的道”,Paul Washer 就對他說,“你知道關於地獄的教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從耶穌基督的口裡出來的嗎?你不是講真正的福音。” 感謝上帝!今天我們的聽眾聽到什麼?能聽到天堂地獄嗎?他們能聽到基督的死是我們得救的道路嗎?我們是爭戰,我們不是勸善。感謝上帝!
Feb 17,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唐崇荣 – 归回正统信仰

StephenTong1111

       「归正」这两个字,它的英文是 Reformed ,为什么在台湾的人都用「改革宗」来翻译它,而我特别选用「归正宗」?这一点我一定要先做一个清楚的解释:从「归正」这两个字的字义来看,很清楚地是要我们回到正统,就是归回正统。为什么用这个翻译词呢?原来在中文里,我们通常把 Reformation 翻译成「宗教改革」,这是最适用的译名,也广为众人接受。后来许多宣教士从不同的宗派到中国来,开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词汇,出现了几个不同的中文名称。 「抗罗宗」英文叫做 Protestantism ,Protest 抗什么呢?抗罗马天主教的信仰,所以叫「抗罗宗」。有的把宗教改革叫做「复原宗」,就是恢复了原先使徒的信仰,才能持守所传下来给我们的正统神学的内涵跟精神,所以叫做「复原宗」﹔又可以叫做「归正宗」,就是归回正统信仰的意思。

       如果再细分的话:「宗教改革」的运动里,包括有路德宗的改革,有加尔文宗的改革,有慈运理宗的改革,还有其它一些比这三个主要改革家的改革更激烈、更极端的运动,在英文里称之为 Radical Reformation ,属极端的改革。这种极端的改革,都认为无论是马丁路德、慈运理、或加尔文的改革,都不够彻底,结果他们以为自己的积极改革超越了路德、加尔文这些正统改革家的改革。慢慢地他们走上了以主观、以经历、以自己所谓的宗教经验为夸耀的路,甚至产生一种过分的看法,以为自己内在灵性领受的光照,超过了改革家,甚至与使徒们等量齐观,据此来定位自己是最高的领受恩典的人。这些人就轻看马丁路德、轻看加尔文、轻看慈运理等等,好像他们才是真正属灵的人。

       当然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历史定位,宣布自己的重要性在哪里。但是事实却证明,当基督教面临大敌,面对各样的拦阻、各样的困难与挑战时,真正能代表基督教讲话的,真正能给全球基督徒一个最稳定的信仰基础的,不是从那些极端的改革派来的,而是从这些非常正统、冷静、稳重、前后一致、贯彻始终的思想,特别是从加尔文而来的。所以,在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归正宗,在探索、察验哪一个才是真正圣经要我们明自的、最正统的信仰之后,就发展了比别的宗教改革家更深入、更严谨、更正统、更肯定,而且更具广泛性的圣经根基的教义架构。

       所以在加尔文派的思想里,我们发现了有很多别的改革领袖没有注意到的重点,比如说,恩典的先后的问题、「预定论」的问题、关于启示的分法的问题等等。这就把改革派里的加尔文宗,特别超越其它宗教改革家的建树突显出来,而这些建树、这些突显、这些专有的本质,就形成了一个传统,直到廿一世纪的今天,树立起了非常清楚、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一种精神。所以我看见在教会历史的发展中,这个派系的独特性,不是笼统的宗教改革运动所能代替、所能概括的。你一定要在整个宗教改革运动中,特别对加尔文宗的成就和奋斗,以及他对圣经真正忠心的思考跟讨论的纪录,好好研讨、分析,并另眼相看。

       这样,这些不同的名词,像宗教改革、抗罗宗、复原宗、改革宗,加上归正宗,常常会使一些人模糊,到底是指整个运动呢?还是单单指某一方面的成就?我个人就不愿意或不习惯用「改革宗」这个名称,因为它好像要把一种改革的方法跟改革的思潮,强调到一个地步,让人以为这种人到处要改革别人似的。我比较喜欢用「归正宗」,因为它真正的意思是要把人带回到原先正统的信仰里。

       谁能把人带回到真正原先的正统信仰去?是不是你有这个口号,你就变成「归正宗」的人?是不是你喜欢这个名词,你就可以变成这一方面的代表呢?一个把人带回归正路线的人,一定要自己先真正明白什么叫归正、什么叫正统,然后你知道了正统在哪里,你才能把人带回正统。

       所以我很怕那些领路的人,自己不懂路﹔很怕那些教导人的,自己不知该怎么教。因为自己没有受教的耳朵、没有受教的心,而就在时机没有成熟、自己没有受过严格训练、也没有达到可以为人师表的成熟点以前,就喜欢作别人的老师。这又重蹈了虚有其名而没有其实的错谬,建立起一个很可怕的、空洞而无教义,只挂着虚名的一种宗教教会。我盼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实实在在思考明白,实实在在以受教的心、谦卑的灵,在神的面前存饥渴慕义的态度,先装备自己,然后才作别人的师傅。雅各说:「不要有多人作师傅,免得受更重的审判。」(雅三:1)彼得也说过:「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就自取沉沦。」(彼后三:16)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教了归正神学二十多年,又办了归正学院,正当我的学生预备退休的时候,我六十岁那一年很清楚地受感动,应当要每一个礼拜安排行程,从雅加达到新加坡、到吉隆玻、到香港、再到台北,带领讲经聚会。我们不要那种只是看看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是归正的了,而是要实际地有一批人,每个礼拜亲自来听讲经、亲自来思想圣经、亲自来受造就。一晃眼,今年已是第十年了!这十年来,我们不是仍然每年举办一次神学讲座?讲的不也是归正的内容吗?既然在神学讲座上也可以听到归正信仰的内容,那为什么还要每个礼拜来查经呢?原来神学是对圣经真理产生的信仰归纳,而对圣经真理的真正认识,则是归纳成为信仰神学理论的真正的基础根源。这样,我们就看见归正运动需要在神的真道上扎根。一旦扎稳根基后,你所产生的神学信仰,就不是一个凭空建造的空中楼阁,也不是凭己意所归纳出来的信仰系统。在查考圣经的当儿,我们会发现因为神本来这么讲,神所启示的道本来隐藏这样的意思,这就成为我们信仰的基础,然后从道产生学、从道产生知、从道产生信的系统,就跟加尔文一生所做的工作是同出一辙。

       加尔文写作《基督教要义》整套的神学理论,是根据他对全本圣经非常完备、贯彻始终、精细周全、融会贯通地认识之后,才归纳出来的结论,所以神学的基础是圣经的道。若你心存谦虚的态度,对全本圣经有周全的研读,建立起贯彻始终的思想,得到非常完美的认知之后,就能够找到全本圣经所讲的一切话的总归纳、总原则。那个总原则就产生了圣经神学,再把圣经神学系统化之后,就成了系统神学。圣经神学的系统化使我们深知我们所信的是谁,同时透过他所启示的真理,产生对他的回应﹔从他所启示的道,去明白他要我们思想的话,而圣灵对我们的启发,不但在客观上已经启示了真理,在主观上更引导我们进入这个真理的奥秘。然后我们透过这真理奥秘的知识系统,表达出我们的信仰,这个神学就变成非常有价值了。

       今天有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好好地研读过圣经,还没有很广泛地思考上帝的话,就进入神学院了。他从老师已经作好的结论里,领受了一套结论式的知识。这种领受结论式知识的学习模式,与自我切磋学习的经历大不相同。若非自己咀嚼过所领受的知识,并完整全备地整理出新、旧约里前后贯彻始终的原则,则无法产生准确的、自我信仰的表达,所以你进什么神学院、你受哪一个老师教,你就很可能走在一条跟他差不多一样的信仰路线上。你的老师可能很明白如何从圣经归纳出这条信仰路线,而你因为只是听他归纳出来,可能你根本就没有基础,只会把你听到的结论照样再讲一遍,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加尔文不是如此,他对圣经里的每一卷书、每一章内容、每一节经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非常仔细地比较、思考,然后把这一节跟那一节、这一章跟那一章、这个字跟那一个字之间的关连,构成一个有机性的认识、统一性的认识。然后这个有机、统一的系统认识,就使得他融会贯通在全本圣经之中,所以他的解经跟他的系统神学就有了一致性。

       如果一个人读经而没有神学的引导,常常会变得很主观,以自己受过的教育、领受过的思想观念为前提,以自己对语言学主观而狭隘的解释,去定自己的信仰。所以那些没有受过正统权威神学影响,单靠自己读经产生对神的知识的人,是很危险的。相反的,只有从某一些人的权威,领受了已经被归纳出来的信仰系统的知识,就以为明白圣经的人,自己没有好好再去考察,没有好好再去研究、去推敲、去比较上帝话语中的奥秘,他们就照抄别人的信仰,而自己完全没有融会贯通地明白圣经,那这种人也根本解释不出为什么圣经上这样写。

       为这个缘故,我们看见刚信主一两年的人,到神学院读了四年出来,就变得好像什么都懂。但我们也看到,有的人一生钻研神学,然而跟一些从研究圣经去明白真理、领悟启示、并奠定起融会贯通的知识的人相比的时候,那些学术精明的人好像很多事情都还不懂似的。这种矛盾的现象就是我们一方面要听神学讲座,一方面要有系统解经,两者相辅并存的原因。

       我们在台北举办的神学讲座,在全球华人圈子里,已经成为最久的纪录。在中国教会这几百年历史中,没有过一个牧师,几十年照着不同的题目讲神学、信仰,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讲﹔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交代,然后每个礼拜在五个城市用解经讲道的方式,把一字、一节、一章、一卷来分析清楚。在传统的解经书里,总是对字义、文法、对历史背景多有叙述,但是对资讯、对有机性的关连,对所有原则性的真理,以及在我们实用的价值中,应当有怎么样的动能,是没有太大的注意的。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信徒读解经书是很容易打瞌睡的,读神学的书也很难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性的了解。而他们比较喜欢培灵会、特会、布道会,但是去参加这些聚会,又发现刺激感官能、兴起我们激情的回应是很容易的,但对系统、真理的知识,对全本圣经总体的了解是很肤浅的。如此一来,在教会里就形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会友,产生某些会友非常注重学术,但是只有空洞的知识,而没有什么实际的效用。另外一些聚会则产生一些看似火热的基督徒,但当他们辩论信仰的原则时,却完全没有逻辑、完全没有受过正规教导似的。

       所以我盼望我们要照着圣经的原则在三方面都要进步:教会有传福音的责任,教会有牧养的责任,教会也有教导的责任。因为上帝在基督从死里复活以后,赐给教会的恩赐分为五大职分: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传福音的,第四是牧师,第五是教师。

       今天灵恩派和聚会所都说这五大职分现在都还有,所以有一些灵恩派的人称自己为使徒、为先知。倪柝声在《工作的再思》那本书说:「现在还有使徒、还有先知。」这种解经完全不理会教会历史的传统,不照着神从初期教父时代起,经过改教时代到现在的引导,只是凭他们自己以为是特别从上帝领受就这样解,所以倪柝声认为使徒是到处建立教会的,因为当时的使徒就是到处建立教会的。原先使徒到处建立教会,因为这原是使徒的事奉跟使徒的用,他怎么可以说有这种用的人就变成使徒了呢?他怎么可以把每一个世纪、每一个时代到处建立教会的人,跟原先耶稣基督亲自呼召、然后把真理交托给他们、拣选他们中一些人写下圣经的这种使徒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呢?

       从初期教父时代起,经过改教家一直到现在,正统的思想都说使徒和先知这两个职分不再有了。因为所谓使徒就是主亲自呼召拣选的那些人。他赐下启示给他们,并由当中的某几位记载下来、传给我们,成为新约圣经。你不能说每一个世代都还有耶稣亲自呼召、面对面与他讲话的「使徒」﹔不能说每一个世代神再次赐下给他特别的启示,让他写出来的文章就自动变成圣经的一部分。没有这样的事!所以我们不可以把「每一个时代都有使徒」这样的说法,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注:本文转自唐崇荣国际布道团台湾办事处官网,内容节录自唐崇荣牧师《归正福音运动的回顾与前瞻》一书)

Feb 3,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摘錄:讀神學

       聖經非常注重“次序”,規規矩矩按次序行。如果沒有紀律,沒有次序,所有的次序完全可以不遵守,那麼你再讀多少的“神學”,仍然是失敗的,甚至毫無意義。沒有連靈修也沒有時間這個說法,沒有靈修,親近神,一切的服侍都是在依靠自己,讀神學也就沒有意義。不僅僅要看重知識,更要看重生命!

       接下來要進入最現實的問題,我想神學院的教育其實在訓練二件事情:第一是閱讀,第二是表達。表達又分寫作與講演(講道)。閱讀與表達的訓練完全沒有捷徑,是一點一點累積下來,換句話說,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完全在於「量」的累積。

       學生必須獨立深入而大量的閱讀和思考。就是閱讀一本經典的高質量的好書勝過閱讀一般泛泛而談的書籍。而這個閱讀決不是,“我知道內容了” 的閱讀,也不是我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的閱讀。而是閱讀到,成為你自己的知識。這也就是為什麼閱讀的分數會佔差不多一半的道理。

       有三條路我可以告訴你:第一條路是下苦工,第二條路是下苦工,第三條路還是下苦工。

       不過我們不要忘記,我們這個世代閱讀與寫作能力都大幅下降,所以不要以為你口才不錯,口才和能不能寫作其實沒有太多關連,所以只有一句話,多練習。我不客氣的講,就是因為傳道人表達能力的下降,所以教會才會把禮拜的焦點從講台移轉到舞台上面,反正聽不懂,又沒內容,所以唱唱跳跳要好的多。 要講得好,在於你寫得好的基礎上。

       如果我們都同意閱讀與表達的重要性,接下來我要談談研究報告寫作的常見的問題。

       下一個要談的寫作技巧,或者說是現在大多數人的問題就是,「連結性不夠」。常常有些人的講道篇,內容豐富,表達力強,但是聽起來就是覺得怪怪的,常常問題就是出在沒有連結性。我的經驗發現,除非你對議題本身已經有十分的掌握,不然前言放最後寫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以免停滯在前言,影響後面的進度。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寫作的效率問題。我的建議是,當你在閱讀的時候,就一定要開始做讀書筆記。而且這讀書筆記最好是一開始就打進電腦。我的作法是一個科目(一篇報告)開一個檔,然後所有的讀書筆記都全部打進同一個檔中,(不過建議你要做記號,標明主題,書名、頁數,以免到頭來找不到)。等到要真正開始動筆時,真正的工作只是在視窗上面移動你的讀書筆記(剪貼、複製),然後再加上自己的觀點。 讀書筆記,不是抄書,有在校的學生,寫讀書筆記只是抄一下書中的內容,教授批改的時候,看都不要看,而讀書筆記的成功,其實也就是你報告寫作的成功 。

       有的人會埋怨說,常常讀書筆記打進了二十頁,最後整理出來的報告只有五頁,但那有什麼關係,反正電腦檔案還在,以後不論是寫相關的報告或者是做專題演講,你就有很多資料可以參考使用。

       最後在結尾的地方要做一個提醒,好的研究報告應該在本文的地方做論述,結尾千萬不要出現新論點。如果你參加過奧瑞崗辯論比賽,你應該知道在比賽計分規則中以一條,如果結辯的時候出現新論點,是完全不計分的,裁判應該忽略新論點的存在。所以不要想說我有秘密武器要留在最後使用,如果真是這樣,那就糟糕了。

       這個部分最後要來談談其他參考資料的選擇。首先容我強調,參考資料之所以你能夠拿來參考,把它放在註釋及書目上,其前提是:「它有被參考的價值」,而不是「我看的懂」。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在以前,因為知識不普及,所以知識份子很少,大概只有知識份子有能力且有機會出書。但今天不一樣了,大家都可以寫書,即使是聖經註釋,或是聖經神學類的著作,也有越來越多「跨行」的作者在寫作。事實上,一本真正的好書勝過許多“也許是現代的名著”,認定一本可以終身收藏的書籍後,反复閱讀。過幾年又去讀。肯定有收穫。

       當然,做一位神學初學者,怎麼可能會認識那麼多的書籍、學者,其實這也是苦功夫,為你要常常來逛圖書館,常常注意新書的狀況,甚至你要常常翻翻出版社的目錄,這些資訊是訓練你有對參考資料的「品味」,而不是用「搜刮」的方式把垃圾當作寶。

       最後要和大家談二個我認為寫研究報告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開放的心胸。華神一位老師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反省到,過去華人(應該是說國語)教會三十年的神學教育基本上是失敗的,因為神學院一直在扮演神學警總的角色。神學院不太花精神在教導學生要認識真理,倒是花很多時間在判定誰是異端,誰是不合福音派的立場。 這是華人神學院教會的悲哀,昨天有同學和我談到改革宗人士說,不是改革宗就不是基督徒,令人驚奇。居然有人敢這樣的論斷。求神憐憫我們,如果讀了神學院,卻是在成為別人的錯誤專家,處處擺出唯我獨尊的權威,實在要思考,你讀神學院的收穫到底是什麼? 

       所以我會覺得說,這樣開放的心胸才能夠真正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傳道人。沒有開放的心胸,不願嘗試思考的多元性,而只讓經驗主宰一切,這樣培養的不是傳道人,是廟公。不過有開放的心胸,卻沒有敬虔的信仰,那也不行,那會製造出一堆教會康樂部長。

       神學教育帶給我多少東西,我被神學教育改變了多少?

       神學院不會讓你玩三年,但你在神學院絕對有辦法混三年,沒有人會管你幾點睡覺,也沒有人會管你有沒有每天讀聖經靈修禱告。但是不要忘記你當初和上帝的約定,不要忘記當初你決定排除萬難來到這裡,在這裡不是只有你一人孤單奮鬥,不要忘記,耶穌基督和我們在一起奮鬥,上帝的靈所賜的能力與我們同在。 

       要成才,學校固然是一個方面,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你自己,我中國讀三年神學,在美國讀三家神學院,在同班同學中,據我看到的,一無是成的,流蕩在美國的有,被遣送回國,完全不能被教會所用的有。最終,你順服崇高的呼召和聆聽聖靈的教導才是真正讓你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