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Oct 18,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The Reformed Spirit

“Reformed” is not about the theology. It is about the passion, the heart, or, the spirit.
All reformed denominations have adopted the reformed theology (truth), but not all of them have inherited the reformed spirit that can satisfy the passion of a reformed heart.
Oct 10,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我的心你要知道

你不知道神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你也不知道神的愛是如何永不改變,
你不知道為什麼祂愛你就愛你到底,
你更不知道為什麼你犯罪而祂仍不離棄。

不是因為你的悔改,也不是因為你的禱告;
不是因為你的承諾,更不是因為你的虔誠。

是那耶穌基督全部擔當了你的罪惡,
是那十字架的救恩成全了神的公義。
因他受的刑罰,你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你得醫治。

現在你該知道,為什麼你悔而不改,而祂仍不離棄。
Oct 4, 2014 - Default    6 Comments

唐崇榮 – 嬰兒洗禮

從唯獨恩典的角度看待嬰兒洗禮
       洗禮是基督教會的兩大聖禮之一,有人也稱之為基督教會的入門儀式。但是洗禮不僅僅是一個儀式,乃是上帝恩典之約的記號。
       在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提出“唯獨恩典”的教義。這個教義指出,上帝的恩典乃是先加諸在罪人的身上,然後罪人才能對上帝的恩典進行回應,若是沒有上帝先存的恩典,罪人就是連回應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這正如主耶穌基督親自所說的:“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 (約 15:16) 罪人既然因為罪的關係而與永恆的上帝隔絕,那他就根本就沒有能力回應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愛的救贖。所謂人具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接受,或是選擇拒絕耶穌基督救贖的說法,根本毫無道理可言。
       馬丁路德認為,在亞當裡的人,根本沒有“自由意志”,他們所有的,不過是“自我意志”而已。在罪中的人,無論選擇過怎樣的生活,還是在罪中,因為凡不是為了榮耀上帝的行為,甚至是那些可以被人能視為“善行”的行為,在上帝的眼中,都不能給他們帶來救恩。那些願意相信基督耶穌的人,其實是上帝的恩典先臨到他們,他們的善行是恩典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得到恩典的條件。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很清楚地詮釋了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的事。保羅指出,“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就有可誇的,只是在上帝面前並無可誇。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上帝,他的信就算為義。” (羅4:2-5)
       關於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的事記載在創世紀十七章,其中記載,上帝用割禮作為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這個割禮也是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記號。因為聖經清楚地指出,亞伯拉罕因信稱義,不是他在受割禮的時候,也不是在他受割禮之後,乃是在他在受割禮之先 (創 15:6)。
       亞伯拉罕受割禮的時候年九十九歲,他兒子以實瑪利受割禮的時候年十三歲 (創 17:24-25)。割禮不是亞伯拉罕一個人需要接受的,乃是他整個家族都必須要接受的,因為不願意受割禮的人,就與上帝的恩典之約無份。以後,當以撒出生的時候,到了第八日,亞伯拉罕還是要照著上帝所吩咐的,給以撒行了割禮 (創 21:4)。這樣來看,亞伯拉罕是先因信稱義,再受割禮,而亞伯拉​​罕的後裔則是先受割禮,再因信稱義。以後,亞伯拉罕的孫子以掃和雅各也還是如此,雖然聖經沒有直接記載過他們受過割禮,但是因為上帝既然已經吩咐,凡是在亞伯拉罕家族中出生的男嬰,都要受割禮 (創 17:9-14),故此割禮已經成為一個固定的習慣,就無需再特殊記載了。這也表明,恩典之約在這個蒙恩的家族中是永遠不能被廢棄的。
       這些出生在恩典之約中的孩子,他們一旦出生,上帝就與他們立約,但是這些孩子必須在成長過程中,顯出他們對上帝的信心來,以證明他們是上帝的選民。若是他們離棄上帝的恩典之約,不願意信靠上帝,那即便他們接受過割禮,也與上帝的救恩無份無關。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新約時​​代的基督徒,我們不再為嬰孩施行割禮,但是割禮的所代表的意義卻沒有被廢除,這個立約的記號已經被洗禮所替代。歌羅西書二章九至十二節說:“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上帝的功用。”上帝依然是與我們立約的上帝,並且我們基督徒都是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 (加 3:27-29)。故此,我們深信,上帝的恩典同樣也是先臨到人的身上,人才能對上帝的恩典有所回應,而嬰孩洗禮正是把這個恩典表現出來,當嬰孩甚至是一無所知的時候,上帝就揀選了他,成為上帝的子民。
       約翰加爾文認為,上帝設立嬰孩洗禮的儀式,“會大大地造就我們的信心,不應當被稱為是多餘的。因上帝的這個記號,就如把文件蓋上封印,傳給嬰孩,證實這個賜給敬虔父母的應許,並宣告它獲得確認:主不但要作他的上帝,也同樣要作他後裔的上帝;他不只要向他們彰顯自己的慈愛與恩典,也要向他的後裔彰顯這恩典,直到千代 (出 20:6)。上帝在這裡所彰顯的無限的慷慨,首先給我們充分傳揚他的榮耀的機會,其次也叫敬虔之人的心充滿喜悅,這份喜悅激勵他們更進一步愛他們慈悲的天父,因看見上帝對他們後裔的關心。”
       今天,我們基督徒為自己的嬰孩施行洗禮,是因為我們自己已經受洗,並進入在上帝的恩典之約中,我們也祈盼我們的孩子能與我們一樣,也在上帝的恩典之約中。嬰孩洗禮乃是宣告一件事實,就是我們深信,上帝願意照著他與我們列祖的應許,要賜福給一切信靠他的人,和他們的後裔。
       我們請求教會為自己的孩子施洗,也證明了唯獨恩典的教義,因為罪人得救不是他選擇的結果,乃是藉著上帝賜予的恩典和信心。誠如聖經所說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弗2:8-9)
       我們請求教會為自己的孩子施洗,更表明我們願意把自己的孩子奉獻給上帝,祈求上帝聖靈的幫助,叫他一生一世敬愛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也好叫我們和我們的後裔世世代代都能事奉上帝。阿們!
Sep 30, 2014 - Default    No Comments

Paul Washer – 應該問的問題

by Paul Washer
       首先,問題不是:“你是否知道自己是罪人?” 因為單單知道自己有罪並不代表什麼,連魔鬼都知道自己有罪。所以,問題應該是:“當福音傳講給你的時候,神有沒有在你裡面動工?以致於你現在開始恨惡那些曾經所愛的罪?”
       還有,問題不是:“你是否想上天堂?” 因為每個人都想上天堂。每個人都想住在好的地方。所以,問題應該是:“當福音傳講給你的時候,神有沒有在你裡面做一個主權的、超自然的工作,以致於你曾經所恨、所忽視的神,現在你開始渴慕,並敬畏祂超過一切?”
       神會摧毀你的熱情,摧毀你的力量,摧毀你的智慧,完全粉碎你,直到你除了祂什麼都沒有。接下來祂會重造你,但完全不一樣,你的喜樂不再取決於你的表現,你的喜樂將會完全建立在耶穌基督裏所成就的工之上!
Aug 7, 2014 - Default    1 Comment

基督徒五種不能說的語言

       世上有三件是收不回來的:說出的話,衝力已盡的箭,失去的機會。因此,在每天的生活中,管好自己的言語顯得非常重要。在聖經中至少有五種言語,是基督徒不能說的,我願和大家來分享。
惡言不能說
       “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為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因為經上說:’人若喜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也要離惡行善,追求和睦,一心追趕。’”(彼前 3:9-11)有一種言語基督徒不能出口的,那就是惡言。什麼叫作惡言呢?就是辱罵的話,咒詛的話。許多的時候,別人可以說,但神的兒女不能說。我們是不能以惡還惡,辱罵還辱罵。如果在言語上不約束自己,有許多的惡言就從我們口中說出去了。人有那麼多污穢的話,有那麼多批評的話,人有那麼多惡毒的話,是非的話,挑撥的話,一口兩舌的話,是因為有許多的人要聽這些話。神的兒女如果知道什麼話是可以說的,什麼話是不可以說的,自然他們也會學習什麼話是可以聽的,什麼話是不可以聽的。
閒言不能說
       聖經說:“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 (太 12:36-37) 在審判的日子,他們平常所講的“閒話”原文是無用的話、無根據的話、不重要的話,不小心的話,無果效,光說沒有行動的,故口無遮攔亂講一通,誰知言為心聲,這些閒話成為神審判的根據。就是到審判的那天,不但要以人行的事來判定他,也要以人說的話來判定他。難怪聖經一再強調信徒謹慎言語 (弗 5​​:3-4, 西 3:17, 雅 1:19, 3:1-12)
       我們且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話,藉此檢查內心,保守其純正 (箴 4:23)。換言之,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至少有神在聽,他十分留意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因此,不如多說造就人的好話,斥責惡事,讚揚美事。出自我們的口,理應使罪人悔改,使弟兄抗拒誘惑,引領人走在神的道路上的話,這些話像種子播在人心中,時候到了,就能結出美好的果子。
謊言不能說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為誠實的,為他所喜悅。” (箴言 12:22) 神是信實的,所以他喜愛誠實,恨惡虛偽,但人的本性正與神的性情相反。什麼是謊言?一口兩舌。一口兩舌的人,就是說謊的人,一會兒這樣說,一會兒那樣說;一會兒說行,一會兒又說不行;一會兒說好,一會兒又說不好;一會兒說對,一會兒又說不對的人,你知道這個人是說謊的人。他們心中所存的是虛偽,口中所吐的是謊言,行為上也充滿了詭詐。
       《約翰福音》8章44節“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它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撒但是說謊之人的父,撒但的說謊是出乎它自己,因為它本來是說謊的,每一個從撒但生的人都會說謊,也都作說謊的工作。人一旦被神拯救,成了神的兒女,第一個功課要學的,就是在神面前對付他自己的話,就是我要拒絕一切的謊言,要拒絕任何不准確的話,拒絕任何加多減少的話,拒絕一切有意無意的謊言,一切的謊言應該從神的兒女口中出去。
       “棄絕謊言” 指消極方面應丟棄虛假的言語,“說實話”指積極方面應用誠實相待。信徒彼此相交,應丟棄世俗的虛偽。世人由於重視今世的虛榮,因而需要多說許多原本可以很容易避免的謊言。世人喜歡別人的奉承與恭維,但基督徒彼此間的交誼,不應再去注重這些事,而應實實在在地說話。我們切勿因別人未討好自己,或未常常稱讚自己而不高興,也不必故意說些諂媚的話去討好別人。只要用愛心說實話,正如本章15節所說的:“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誠實”是基督徒與世人分別最明顯的一個記號,並且也是許多不信主的人所共有的一種感​​覺,就是覺得基督徒是比較誠實的。反之,世人最不原諒基督徒的罪,就是不誠實的罪。現今教會似乎有一項危機,就是不誠實的“基督徒”愈來愈多,以致基督徒誠實的聲譽已日漸敗落了!主要我們作一個堂堂正正、實實在在的基督徒,在福音書裡主耶穌常常講的一句話:“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所以,主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太 5:37) 誠實是基督徒的記號,基督徒如果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面對他人,必定生活在真理之中,就能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戲言不能說
       戲言不能說,“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 (弗 5:4)。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淫詞”即污穢的話語。 “妄語”是十分不敬虔而誇大、張狂的話,或將敬虔的事當作玩笑亂講,肆無忌憚地口出狂言。 “戲笑的話”就是一般的戲言;常講戲笑的話會使人陷於輕浮,並失去別人的信任。這些話對於基督徒都不相宜。
       “總要說感謝的話”,就是無論怎樣,總應說感謝的話。誠然一個基督徒若慣於說感謝的話,以致成了一種口頭禪,言不由衷,是不好的;但縱然如此,總比那些淫詞妄語好得多;因為淫詞不但表現說話的人思想之污穢,也使聽的人易受魔鬼的試探。所以我們應當留心自己,不使魔鬼有機會試探自己或別人。若我們隨便說話,並且說的是毫無目的和意義的話,就是妄語,雖或出於無心,但魔鬼可能利用這些妄語,刺傷聽者的心靈,或引起他的種種猜疑,而發生各種誤會和是非,也就是給魔鬼留了地步。讓我們來看一下戲言的害處:

1. 說戲笑的話難免使人受損害,在生活中有時因為幾句戲笑的話,產生一些可怕的悲劇。可是常說戲言的人,總免不了會弄出不必要的麻煩來,因此,我們要謹慎自己的舌頭。

2. 說戲笑的話容易使人陷在罪中,舌頭是最難制伏的惡物。有時稍微一忽略,還會說出不當說的話來,以致陷在罪中,何況在說戲言的時候,信口開河,毫無節制,豈不更加危險?

3. 說戲笑的話使人失去分別為聖的見證,有許多時候我們的一舉一動,也有一種無形的見證。若使一個常說戲言的人,恐怕總不會有分別為聖的見證。如果一個沒有分別為聖的見證,就如鹽失了味一樣。說戲笑的話雖不是罪,但它卻能使人受到更大的損害。好叫我們明白,什麼是該說的,什麼是不該說的。

怨言不能說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你們告訴他們,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 (民 14:26-28)
       “但他們中間,多半是上帝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也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也不要試探主,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林前 10:5-12)
       這兩處聖經讓我們看到古時以色列人在曠野,因為向神發怨言,會遭遇極可怕的刑法。保羅之所以引用舊約以色列人走曠野的經歷,目的是要警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要重蹈覆轍。
       在《哥林多前書》保羅勸誡教會要遠避五樣罪:你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你們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你們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你們不要試探主,像他們有人試探的;你們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
       我們都明白前四樣的罪是何等重大,何等可惡,但使徒把“發怨言”與這四樣大罪同列,這足使我們明白髮怨言是何等大的一樣罪了。“發怨言”不但證明我們不滿意神所作的事,也是證明我們對神存悖逆和怨恨的心,本來神引導我們所走的路,都是與我們有益的,神為我們所安排的一切事,都是出於他最美好的旨意。他使​​我們所遇見的事,雖然有時候使我們感到一些的痛楚,但最終卻要使我們得著最大的益處和福分。
       可是怨言是我們何等容易說,而且是時常說的。事務稍微有些不順心,或身體患疾病,甚至遭受他人誤解,並立時就發出怨言了。埋怨神不慈愛,不公平。保羅在這里特別地提醒我們不要發怨言。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腓 2:14) 我們成就他的美意時,不應有任何怨言或疑問:“不是好歹要做,而是勝利地行出來。” 發怨言、起爭論往往只會更觸怒神。
       使徒保羅教導我們一種消除怨言的方法。他說:“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帖前 5:16-18) 醫治發怨言的病只有這一種最好的妙藥。
       凡事謝恩這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我們明白並且深信,神使我們所遭遇的一切事都與我們有益處,我們自然就會 ‘凡事感恩’ 但我們學會這樣功課的時候,那一切怨言,自然就變成感恩的話了。當然在聖經中不只是這些,但願神祝福我們每一位神的兒女,在言語上為主發光,榮神益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