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Jul 21,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笨功夫 (选摘)

“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
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 胡适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作家刘震云说:“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因为中国人聪明的太多了,越聪明的人,越应该有一种踏实和实干的精神。”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但在这之前,他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 6,500 小时。
巴菲特在 2011 年投资 IBM 之前,已经看过 IBM 50年来所有的年报,而在198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 1892 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丁俊晖 8 岁半开始练习撞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 10 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竞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了 17,500 小时。
有人问美国「篮球天才」科比为何如此成功,他反问道:「你知道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
李嘉诚有个著名的时间表,每晚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12点必须睡觉,早上准时 5:59 分起床,决不拖沓,差不多坚持半个世纪之久。单是这份毅力和自律。曾经有人问李嘉诚,「为什么我混了30年,还是这样碌碌无为」。李:「因为你还在睡觉的时候,我已经起床了,很多人都不平庸,只是付出的不够多。」
依然记得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仲永是个神童,五岁就能提笔写诗,一时间名声大噪,人们花钱请仲永写诗,他父亲觉得有利可图,便带着他四处写诗赚钱,不让他读书。后来仲永才华尽失,沦为普通人。天赋再高,没有后天一点一滴的努力,也是枉然。而有些人,天赋虽然不高,却肯下笨功夫,比常人努力十倍,最终成就不凡的人生。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曾国藩

曾国藩天赋就不高,寻常的文章,普通人看十几遍就背下来了,而曾国藩往往看几十上百遍都背不下来。有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背书,家里来了小偷,本想等曾国藩入睡后下手,可是曾国藩把书背了一遍又一遍,背到大半夜,还没背熟。小偷忍无可忍,把曾国藩念的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骂他:「这么简单的文章,我都背会了,你这笨脑袋,还读什么书?」然后生气地拂袖而去。
曾国藩虽然天分不高,却肯下笨功夫,比平常人努力十倍,不完成当天的功课绝不睡觉。正是凭着这样的笨劲,曾国藩把根基打得扎扎实实,不留余弊,不留后患。曾国藩读书不走捷径,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六勤:人生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然勤则百弊皆除;勤分六种,全勤则真勤:
  1. 身勤: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 眼勤:遇一人必详细观察,看一文必反复审阅;
  3. 手勤:易丢之物随手拾之,易忘之事随笔记之;
  4. 口勤:他人之长多夸多赞,自己之短多学多问;
  5. 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至诸事皆通;
  6. 脑勤: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万事皆有法,道正世则通;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 钱钟书

钱钟书进入清华后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钱钟书是公认的 “聪明人”,许多人说他记忆力特强,读书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罢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他读书时,总是要做笔记,一本书会读很多遍,笔记也会不断地添补。他做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一般把书读完了,就会送人,家里存留的只有笔记,也因此,他虽然学富五车,家里的藏书却只有一个书架。
愚蠢的人总在找捷径。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却始终都在踏踏实实的下着「笨功夫」!一件事坚持一天、一星期、一个月或许很多人能做到,但是坚持一年、五年、十年呢?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如果你连量的积累都做不到,如何能让自己有质的变化?
Jul 18,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看人看事的方法论

看人的方法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参: 《人论》)
视其所以 = 行为 = 看他做了什么 = 善事 还是 恶事?
观其所由 = 理由 = 看他为什么做 = 善意 还是 恶意?
察其所安 = 心安 = 看他做了之后 = 开心 还是 勉强?

如何看基督徒 (仅供参考、互勉)
  • 视其所以
    • 看他的行为(如:事奉、奉献、传福音、助人、等)
    • 看他的言谈(如:态度、用词、知识、等)
    • 看他的表现(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 5:22-23)
    • 看他的成长(对比现在和几年前的改变)
  • 观其所由
    • 看他的祷告 = 与神的关系 = 做事的动机
    • 不是看祷告是否动听,而是:
      • 向神是否真心诚实亲密
      • 对神的认识是否正确
      • 对神的话语 (圣经) 是否熟悉
      • 祷告时和平时为人是否表里如一
  • 察其所安
    • 看他的灵修(如:是否喜欢每天阅读圣经、早起)
    • 看他的方向(如:喜欢的诗歌、讲道/讲员、书籍)
    • 看他的爱好(如:喜欢的话题、活动、等)
    • 看他的态度(如:不要贪爱世界、圣洁生活、等)

审核传道人的两个问题
  1. 看他喜欢的传道人/作者是谁,或者喜欢的讲道/书籍是什么。如果你知道他喜欢的是什么,你就知道他要走的方向了。
    You can ask him about his favorite preachers, authors, books, etc. If you know what he likes, you know which way he goes.
  2. 问他为什么相信圣经是神的话语。如果他的回答只是在知识的层面 (客观的真理),那他的服事也只能在知识层面了。
    Also, why does he believe that the Bible is the word of God. If he knows it in knowledge only, he can help in knowledge only.


    Helping people to be real to the Bible is crucial. If the Bible is not real to us, it’s because God is not real to us, and if God is not real to us, it’s because the Bible is not real to us. There are two ways to know God. One is the universe, and the other is the Bible. 

金三角
凡事可从三方面分析:准则、心态、处境

准则 = 神的话、圣经的原则
心态 = 做事情的动机 = 爱神爱人
处境 = 当时的处境、人物等

很多时候,基督徒的分歧不是在圣经的真理和爱神的心态上,而是对问题当时的处境或人物的了解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定义不同。
Jun 24,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教育与人格

教育 = 知识的教导 + 人格的建立 + 习惯的培育
成长之路:依赖型人格 -> 独立型人格 -> 合作型人格 -> 领袖型人格
很多父母只是让孩子停留在 “依赖型人格”。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用错方式的一大堆。我们应该建立孩子的人格、习惯、尊严、自律、忍耐、压力承受能力、等等。这些都是看不见的财富。
Jun 16, 2021 - Default    No Comments

唐崇荣 – 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

大卫写敬畏耶和华的重要性的时候,摩西早就提到了《诗篇 90》。摩西比他更早500年,把敬畏耶和华的智慧和数算日子相提并论。求主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要怎样数算呢?基本上有 4 个办法数算日子:
1. 加法这是随着小孩子所用的属算办法。例如,我今年加一岁了、我今年长大一年了、我今年比去年多一载春秋了,他们的数目都是用加的。这是年轻人数算日子的办法,年老人的方法不是这样的。
2. 减法老年人数算的日子减少了,又过一年了,又少一年了,每次数算的时候都是用减法的。哪一种更有智慧呢?要怎样数算日子呢?我今天提到四样。加、减、乘、除,是从小学三年级之后都知道的方法。加法是慢慢累积起来的;老年人不用这种办法,他们不是算活了多久,只能算还有多久。例如,若上帝给五年,每过一年就少年了,所以他们是用减法数算。哪一种更有智慧呢?应该是老人更有智慧。老人的生活经历、老人的风霜岁月、所经过的甘甜苦乐,都从其中受教、从其中体会人生,从其中结晶一切经验所带来的智慧的立场。
老人是很有智慧的,他不多跟你讲话,也不跟你辩论,因为怕跟你辩论以后,你乱讲一场会失去他的体面,若胜过你会使你恼羞成怒。他不爱跟你多讲话,不是他不懂,而是不愿意伤你,也不愿意破坏感情,所以老人看起来傻傻的,静静的。其实他什么都懂,只是不喜欢跟你辩论罢了。他们只希望你生活的比他更快乐,等你到年老的时候,能够亲身经历各种亏损,那时你就会发现原来智慧是这样的。
3. 乘法乘法就是一段时间几个用处。做生意的知道,他若有一千万,他不会马上去买一件东西,盼望能卖一点多赚一点钱。可能的话,他会把一些存着拿利息,拿一些买股票,一些买地皮,分三四个层次来达到赚更多钱的可能。做生意的人懂得用等量的钱,分成不等量的小数,在不同的空间,做不同的估计,不同的投资,达到不同的、更多层次的果效。一个聪明的人会将时间,分成不同的阶段,投资他的时日,并在其中慢慢地享用他丰盛的经历所能取回的利润。
4. 除法除法就是一个人的恩赐分给更多人享用。我有时候对你们说,我的生命是挤出来的生命。My life is the life of squeezism. 好像牛挤奶一样,让奶水流出来;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把你的恩赐、才干、时间、所有的财物和储蓄,用挤出来的方法,使它产生更大的果效。每一个人的生命,只要能够挤出来的就当挤出来。不要等它顺利自然的流出来,因为流出来的都是很轻松的,是没有付上任何代价的,也没有建立根基来产生以后的果效。求主让我们能够挤我们的生命,使我们发现在不可能的期间,已经做了别人不能做的,而上帝藉着你能做的事情,将你的时间分给更多人享用,更多人享受,你就能够在除法中得着丰盛的生命。
你为自己保留的,都要失去;为上帝献上的,都要保留。你为自己保留的,有一天用的时候,你就变成消费者,变成花代价、花时间、花本钱的人。倘若你使用挤榨出来方式,你就把生命分给了很多人,你就与别人过着一种产生新的果效的生活。
懂加法的人是个幼儿;懂减法的人是用生命经历,知道年日减少了;懂的乘法的人,愿意用同样的资本,用更多的方法做多面的投资,产生更大的果效;懂得除法的人是用自己的生命分给很多的人,让他们一同享受和经历生命的丰盛。做老师的人是把他的智慧分给许多的学生。当他离开世界的时候,有几十倍的、更多的人、更多的学生把他的知识再传下去。所以,他就得了几十倍的、借着除法而分出来的、更大的果效。
加、减、乘、除,是数算日子的四大方法。求上帝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Pages:«1...35363738394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