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Jan 28, 2019 - Default    No Comments

爱罪不能爱圣经

D. L. Moody: “The Bible will keep you from sin, or sin will keep you from the Bible.”
John Piper: “The problem of the Pharisees is not that they don’t have light, but they love darkness. You can’t see Jesus as glorious and supremely satisfying, and you can’t see what the Bible is written to reveal as supremely beautiful and satisfying, if you love your sins.”
Jan 2, 2019 - Default    No Comments

学习论

司布真曾劝诫他的学生:
  • 精读你手头的书,全面、彻底地掌握里面的内容。
  • 将自己沉浸其中,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读,咀嚼、消化、吸收、直到那些知识成为你自己的。
  • 好书值得反复阅读、做笔记、认真思考。
  • 如果你照做了,你会发现,精读一本书对你的知识结构的影响,远胜过浏览二十本书。
  • 马马虎虎的阅读只能让你更加无知,而且莫名骄傲。
  • 有些人为了多读书而停止思考,这使他们失去了思考能力。
  • 少读多想”——让这句话成为你读书的座右铭吧!

每本书读三遍:
Canon Yates 建议我们把每一本好书读三遍。这样,这本书就会印在你的脑子里。
  • 第一遍:从头到尾快速阅读,概括了解全书,并将其内容与先前的知识关联起来;
  • 第二遍:仔细阅读,掌握节奏,边做笔记边思考;
  • 第三遍:一段时间后再用第一次阅读的方法再读一遍,在书的封面和封底上简要记下读书心得。

将一卷圣经最少读50遍
摩根 (G. Campbell Morgan, 1863-1945) 是公认的 “解经王子”。许多传道人向他请教秘诀,摩根的回答永远不改变:“用功,用功,再用功。” 用功于每天清晨进入那块神圣的领域,呼吸天上的空气,取得新的能力。他熟记经文,但从没有刻意去记,而是将一卷圣经最少读50遍,才着手解释。熟记经文成为他生活的习惯,使他的讲道及解经更正确、深入和生活化。

读书方法:
  • 初步略读章节摘要、大小标题、重要字句。
  • 详细精读教材,做笔记。
    • 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其逻辑联系。
    • 每读完一段书要思想和提问题,要彻底理解内容。
    • 用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并经常复习。
  • 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 七次复习:20分, 1时, 1天, 1週, 1月, 3月, 1年…



帮助记忆:
  • 进行分析和思考
  • 分解成列表
  • 制成卡片
  • 画面记忆
    • 一边背、一边看,不要想太久。
  • 不停重复,直到成为口头禅(就是能不经思考、脱口而出)。

记忆的层次:
  • 暂时记忆 (重复阅读,能从头到尾背诵,容易忘记)
  • 联想记忆 (大量重复阅读,能从头到尾背诵,不太容易忘记)
  • 脱口而出 (重复卡片,稍微可以抽考,不容易忘记)
  • 融会贯通 (卡片和冥想,完全可以抽考,不会忘记)
  • 属于自己 (经常冥想,不用抽考,不会忘记)

成功秘诀:
  • 阅读、思考、笔记、复习、坚持。
  • 制造环境促成习惯和帮助自律;运用日常零碎时间。
  • 养成做笔记的阅读习惯,这将大大提高你的记忆力。
  • 不要花太多时间去读那些你不打算记住的东西。
  • 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将一些值得关注的、有趣的、值得反复思考的事情记下来,这就成了你的知识宝库,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
  • 一本好书就像一座宝石山,读好书就像在山里挖掘宝藏。读书不做笔记就像去挖宝藏但不带袋子;做笔记却不复习就像把宝藏放进了一个破的袋子。

杨石头的人生哲学:
一年就52个星期,三年不过150周,十年不过520周。你抓住了每周,也就能抓住你重要的时间成本与投入。即便你安排计划,总会有干扰耽误,但是如果不计划,就更无法控制。每周看的是你的计划,每天看的是你的执行。学会珍惜每一天,因为这每一天的开始,都将是我们余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
  1. 过去的一周取得的进展
  2. 过去的一周,发现不足或问题
  3. 就不足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未来一周详细工作计划,并分清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

链接:
Jan 2, 2019 - Default    No Comments

最沉重的打击—退出联会 (转摘)

“主耶稣,我感谢祢,
有祢,在黑暗的时候,不是最黑暗,
在贫穷的时候,还不是最贫穷,
在生病的时候,还不是最重病,
有祢,在黑夜的穹苍有星星,
在无助之时有良友,
在痛苦之时有安慰。”
— 司布真

1870年代,英国的浸信会,受到新派神学的侵蚀,信仰逐渐冷淡。组织虽然日益扩大,但掺入许多流行的理论与偏差的看法,不再以耶稣基督为永远的根基,偏离圣经。
1875年,司布真到普利茅斯参加“浸信会联会”(Baptist Union),他写道:“聚会时都在讨论芝麻小事,与救恩无关的看法。”
1878年,他去参加时才发现:“坚持圣经真理的传道人,都不在获邀名单之内,原来标榜神学看法宽广的人,在权力与组织上,排除异己,巩固一样看法的人。”
他向大会提出:“神学必须在主耶稣的宝血之下,否则再高明的论点,也不能事奉主。系统神学,必须以耶稣的十字架为骨干,否则都会散开。神学论点,必须以因信称义为核心,否则再多的看法,也不会被上帝称义。”
此言一出,激怒大会,主办人斥责司布真分裂浸信会的合一,是近代神学的绊脚石。为同在一个团体,必须合一。
司布真对控诉的回应:“合一很重要,但不能妥协真理。变相的合一,是要对方依附你。”
有人要他在联会里不要再提个人意见,才能巩固组织的影响力。
司布真回应:“合一是在耶稣基督的真理上,若非在真理上合一,合一没有意义。我坚持的合一,是上帝儿女在耶稣基督里的合一,不是与近代流行思潮合一。一个忠心事奉主的人,不能一脚在圣经,一脚在新派神学。我不能在罪上有份。”
Charles Spurg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