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Default"
May 22, 2016 - Default    No Comments

司布真论解经

选自《释经书与释经》演讲二 论解经

       在向你们介绍了解经家后,我现在一定要向你们强调其中一种最实际的使用他们的方法,就是你们自己在事奉神的聚会时,在众人面前公开讲解圣经。古时候的讲道和现在相比,讲解圣经所占的份量要大得多。

       我想,初期基督徒的讲道大部分是对旧约圣经长长的段落作解释;当教会可以得到福音书,以及保罗书信的抄本时,传道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发表演讲,让使徒的教训深入人心,这演讲的主心骨会是一整段的圣经:那时可能只有一点点我们在现代讨论时所用到的分段、标题和要点的痕迹,那时的传道人会打开一段经文,然后跟着经文的意思走,一边读一边解释(我想情况是这样的)。

       一些早期的基督教敬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犹太人会堂的敬拜模式上的(我是说一些模式)。我想主耶稣给了他的门徒脱离陈规和礼仪的自由,每一个教会按着在他们当中自由运行的圣灵的动工来敬拜;一种是哥林多的公开的聚集,另外一种是有常驻的牧师,第三种是这两种方法的混合体。在犹太人的会堂里,拉比的规矩就是一次至少要读律法书的二十二节经文,讲道就是对这样长度段落的解释。

       如果我们像奴隶一般被这条规矩约束,这样的规矩就变成是仅仅一种迷信了,但是我几乎要希望这种习惯被重新建立,因为现在按着很短的经文讲道,加上大大忽略 在众人面前讲解神话语 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不能指望把一节一节经文挑出来,随意把它们集中在一起,就能带出极多圣经的教训。这种方法就好像通过展示分开的砖块来向人介绍一幢房子。如果我们的朋友用这种方法来看我们的私人信件,用扯断联系,脱离上下文的短句理解这些信的意思,这就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愚昧之举了。这样解释的人能在每一封书信中理解我们,说出我们曾经所想的一切,还有很多我们根本就不曾想过的事情;而我们写信的真正目的可能却逃过了他们的注意力。

       因为现今 释经式的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不象过去一样普遍,我们就更需要在诵读圣经时讲解。因为主题式讲道,劝告式的讲道,体验式的讲道,等等,按它们自己的途径都是极有用处的,但它们几乎把主要的释经式讲道赶走了。当我们读圣经,我们更是需要习惯性地对圣经作连贯性的讲解。

       我有这个理由支持我的看法,就是在众人面前宣读圣经深奥的部分,这对大部分听的人来说帮助是微乎其微。我能想起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听从《但以理书》中被挑出来的长长的段落。那时如果我对它们的意思有丝毫的理解,它们就会对我大有教训。再看看《以西结书》预言的一些部分;你们可以自问,那些不识字的人,除非有人指教他们,否则这能带来什么益处呢?一段翻译成母语的圣经,若不能被人理解,就像用希伯来语文或希腊文写的同一段经文一样,它能给人更多的造就吗?

       对翻译的同样要求也是适用在释经上。只要一位有见识的读者讲几句解释的话,何等奇妙的是,那隐晦的部分就得到光照。通常两三句话就会揭示整段经文的去向,用几个字,听众可能就能得到打开一个极大难处的钥匙,这样,公开的诵读就会变得大有裨益。有一次我看见一群失明的孩子身处约克古教堂那迷人的遗迹当中,我禁不住为他们不能享受如此的美景而可怜他们;我是多么愿意能够打开他们的眼睛!无知的人在圣经的荣耀中游荡,他们就配得更少的怜悯吗?有谁会拒绝给他们光照呢?

       我有很多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的事奉中简单解释圣经,这对我们的会众来说是最为他们接受,对他们最有启发的。我常常从工人,还有他们的妻子,从商人,还有他们的家人那里听到说,我自己的圣经解释对他们有极大的帮助。他们见证,当他们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读圣经,解释对他们变得加倍宝贵;他们家庭祷告时读的段落没有令他们受益,当下一次他们再看的时候,回想起他们的牧师对它是怎么说的,这对他们就变成一种真正的乐事。

       我们听众中的大多数,至少在伦敦,几乎是不读释经书,或者任何给圣经带来光照的书籍的。他们要么没有金钱,要么没有时间这样做。如果他们要在神话语里寻找答案,仅仅靠经历是不行的,通常也不会从朋友那里得到释经上的指教;这样,他们就一定要从传道人这里得到这种指教,否则没有人能教训他们。除非通过常常的讲解,不然我们怎能给他们这样的 “灵里的帮助” 呢?另外,如果你们有解经的习惯,这要给你们一个机会,就是把许多不为人留意的信息说出来。这些信息可能并没有重要到一个地步成为一整篇讲道的主题,但是若被人忽略,则是主的百姓和其他人重大的损失。

       圣经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何等范围广阔的真理,有教义性,运用的和体验的,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同样值得我们惊叹的是圣经用何等强烈的语气带出这些真理。神的话语所给的提醒总是满有智慧的、及时的。举个例子:神的话语中有些训斥,若是单凭牧师说出来,没有神话语的支持和提示,可能让人觉得太过严厉,但如果是从圣经里引用出来,它是不能遭人愤恨的。

       通过详细论述你们在受神默示的记录所读到的历史,你们可以既责备罪,也可以鼓励德行,但如果不是圣经的章节把这些事情带到你们眼前,你们是可能永远也不会触及这些问题的。如果你们要尽你们的职分,不让任何微小的启示被人错过,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习惯性地讲解圣经。不做到这一点,你们的会众中很多人对神话语的大部分可能就是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家里没有像应当的那样多读神的话语,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在英格兰,不敬虔的人几乎是根本不看圣经;如果我们只是向他们解释我们讲道所讲的那一部分,他们明白的圣经会是多么的少!

       如果你们在讲过的圣经经文下划一条线,标注你们的圣经,就像我对待留在我自己书房里的那本旧圣经一样,你们就会发现在十二或十四年的时间里圣经甚少的部分是被完全讲过的;它非常大的一部分还没有被标上记号,就像一片没有被耕耘过的土地。那么,请尝试讲解,让你们的会众看到一幅神全部启示的美妙景象;就像把他们带到尼波山顶,把从但到别士巴的整片土地指给他们看,向他们证明每一处都是流奶与蜜之地。

       我确确实实要诚恳地推荐讲解圣经。在英格兰这不符合潮流,尽管在别处是稍微更普遍一点。几年前在英格兰几乎没有人去这样做,到现在这还是很不普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要对你们强调的,就是为了要做好此事,讲解的牧师首先要比仅仅是讲道的传道人进行双倍的学习,因为这要求他既预备讲道也准备解释圣经。

       一般来说,我在释经上花的时间比讲道花的时间多得多。预备讲道可以很容易:一旦有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去开始一篇讲道,从那一刻开始,讲论就会自己作成,不会要求传道人花极大的功夫,因为真理很自然就会团聚在一起,围绕着主要的论题清晰显明自己,就像糖围绕着放在糖浆里的一条线结晶一样。但是对释经来说,你们一定要面对难点,一定要考察圣灵的意思,而不是你们自己的意思。如果你们不研究,你们很快就会暴露出自己在解释圣经上的无知;所以你们一定要努力看圣经。

       任何强迫传道人查考圣经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有谁担心这功夫会伤害他们的身体,请让他们记住,脑力劳动直到某一点为止,这是最令人振奋的,无论在哪里,只要圣经是主题,劳力就是一种乐趣。只有当脑力劳动超过合乎常理的界限,人的思想才会因此变得疲弱,人通常是达不到这一点的,除非人是没有智慧,或者人面对的题目是不能振奋人心,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的题目是有创造性的,对于像我们自己这些年轻人,勤奋使用我们的能力是一种最健康的操练。古典文学和数学可能令我们筋疲力尽,但是记载我们父恩典的书卷,我们喜乐的册子,我们财富的宝库则不会。

       一个讲解得好的人应当能用原文读圣经。每一位牧师都应当以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两方面达至一种可接受的熟练程度为目标。这两种语言能用少许的代价向人打开文字的宝藏,无可穷尽的知识宝库,属灵财富的矿藏。实际上,学会一种语言所要求的努力并不是如此巨大,能力中等的弟兄不应该如此经常地退缩,不去作这样的努力。一位牧师应当学这两种语言到足够的地步,至少可以靠着一本词典的帮助能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可以肯定在他的讲论中,他不会错误表达神的灵的意思,而是尽他的判断所能达到的程度,表明主藉着所使用的语言所要启示的意思。这样的知识要防止他根据我们译本里的语句去建立教训,却是在神所默示的原文里根本找不到与之相似的地方的。这样的事情已经有传道人在思想错误时做过了,他们从译本中的一个“应当”,一个“如果”得出一个推论,大声宣扬非常肯定这是不可能有误,非常重要,仿佛同样的语言是曾经在圣灵所用的字句中出现过一样。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得到提醒,想起那已故受人爱戴的亨利克来克在他关于希伯来文的书中讲到的一个故事。有一段时间,拉丁文武加大版本的圣经不断被人说成就是神话语本身,一位罗马天主教神学家是这样解释创1:10,“神称水的聚处为‘海’”的,拉丁文海这个词是Maria,以此为根据,这位作者写道,“水的聚处是什么?不正是所有的恩典都聚集在一个地方,就是聚集在童贞女马利亚(Maria)身上的吗?但有这样的区别,那个Maria (海) 的i是小的,因为海所包括的只是暂时的大自然的一部分,而配得称颂的童贞女(Maria) 的恩赐和恩典要存在直到永远。”如果我们忘记译本不可能是逐字逐句受神默示,我们当以原文作最终的判断,那么如此多余的胡言乱语倒是可以容忍的。

       不要不在使用你们的经文汇编上成为专家,每天我只要活着,我就越来越要为那可怜的半个疯子亚历山大·克鲁登(Alexander Cruden)而感谢神。当然你们都读过他的生平,这是作为前言印在他那本经文汇编里的;它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头脑有疾病的人,曾经一两次进过疯人院,然而尽管有这一切,他却专注他的精力编写出一本绝对是价值无可比拟的著作,是过去从来没有人能改进,将来也可能永远不会有的;这本书一定能给一位基督教牧师带来最大可能的帮助,对他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刨子对木匠,或者犁对耕农来说是不可少的一样。一定要买一本正宗,没有删节的克鲁登经文汇编,现代的代替品决不要买;它们价钱上可能不错,对牧师来说却是欺骗和网罗,决不可容忍被收入牧师家中的藏书。买经文汇编的时候想找廉价的买,这是愚昧。你们只需要一本,除了最好的,什么也不要。在每一个重要的词的起头,克鲁登经文汇编向你表明它的意思,很经常还有这个词意思各样具体的细微之处,就是这样,它甚至能帮助你们去准备讲道。你们沿着这本经文汇编看他的标题时,就会发现这个词出现时的联系,是最能占优和正确确定它的意思的。就是这样神的话语成为解释它自己的钥匙。一个精通圣经原文的人就是一位优秀的神学家,你们要熟练使用克鲁登经文汇编。

       对大多数附有参读章节注释的圣经我是不大看重,如果它们真的有一点好处,它们本是会很有帮助的;但是很容易翻出一本串珠圣经,是有字句和明显意思的参注,但却没有一点更多内容的。你们会常常翻到一处参考的地方,不得不说,“嗯,在某种意义上这肯定是一种参考,因为它包含了同一个词,但在一节经文解释另外一节这个意义上却没有参考。”有用的参考是用钻石切割钻石,用属灵的事比较属灵的事;它是一种思路上的参考,而不是字句上的参考。如果你们遇上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串珠圣经,它对你们就像我有一次听一个乡下人说的,是“尊敬的圣经”(英文中参考和尊敬读音接近,译者注),因为它要带领你们去越来越珍惜圣经。最好的串珠圣经是一本彻底是好的经文汇编,要买最好的,总是摆在案上,每一刻都使用,你们就会找到自己最好的良伴。

       有了我之前的演讲,我还需要推荐你们去有智慧地阅读解经书吗!某些有学问的人称它们是“死人的大脑”,他们宣称他们的讲道给我们的不是别的,正是他们假装是主直接向他们启示的东西。然而这些人绝非独创,常常他们自以为是受默示的不过只是借回来的聪明而已。他们窥窃吉尔的书,他们讲出来,当作是圣灵的想法的话,和他们故意去蔑视的,就是那些优秀,有学问之人的思想相比,在方方面面都差得很远。之前某个时候有人给我寄来一堆诗作,要求在《军刀和镘刀》杂志上发表,这些诗作是由某位宣称在圣灵直接影响下的人写成的。他告诉我他是被动的,所寄来的是在圣灵对他的头脑和手直接身体和思想影响下写成的。我的书架上有很多诗词是比这些假装受感的作品优秀得多,就像天使和苍蝇相对一样;这些糟糕的打油诗脸上是带着冒充的痕迹。所以当我聆听某些夸口只有他们才是圣灵的工人的聪明先生不知所谓的废话时,我是为他们的假装和他们自己感到羞愧。我亲爱的朋友,你们大可以肯定,作为一条原则,神的灵通常不会为我们去做那些我们能自己做的事,如果信仰的知识是印在一本书上,我们是能够去看的,那么圣灵就没有必要向我们作新的启示,给我们的懒惰作挡箭牌。那么,请去阅读我已经给你们介绍的那些令人羡慕的解经书吧。然而,你们一定要使用自己的思想,否则释经就会缺少兴趣。在这里我想起在威尼斯多哥皇宫庭院里的两口水井,我曾很有兴趣地观察过它们。一口是人手装满,从很远地方用驳船装来的水,很少有人想要它里面那些陈腐的东西;另外一口是新鲜的天然水井,清冽甘甜,人们抢着要喝它的每一滴水。新鲜,自然,有生命,这些永远是吸引人的,而仅仅是借回来的学问是没有生机,索然无味的。西塞尔先生说他的做法是,当他抓住一段圣经,为此祷告,对它有自己的看法,在做完这些之后,他拿起在这个题目上写作最有能力的神学家的作品,看看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们不思考,不大大思考,你们就会变成奴隶和仅仅是抄书的人。操练你们自己的思想,这对你们是最健康的,靠着坚持,还有神的帮助,你们可以盼望明白每一段可以明白的圣经的意思。就是这样,依靠你们自己的能力,以致不愿意从别人那里学习,这很明显是愚妄;而学些别人,不自己作判断,这是愚蠢。

       你们在众人面前要用什么方式去讲解圣经?一条原则就是,在哪里有一个词是有特别意思的,总是要非常认真地把它指出来;因为非常肯定,在圣经里同样的字并不总是指同样的事情。圣经是一本书,是写给人类看的,所以它是用人的语言写成的;在人的语言里同样的字可能代表两三样事情。举例说,“梨子从树上落下来”,“一个人落入酗酒的习惯中”,第二句话里“落”这个字的意思很明显和第一句的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不是照字面的意思,而是比喻性的。再看,英文里“马车夫坐上车”,“那孩子很喜欢他的圣诞节礼物盒”,“那位先生留在他的狩猎小屋里”这三句话中的“车”,“盒子”和“小屋”用的是同一个词,但有谁看不出它的意思非常不一样呢? 神的话语也是如此。你们一定要解释一个词用在特定情形和用在一般情形下意思的差别,这样你们就能防止你们的会众落在错误当中。如果有人说圣经中同一个字意思永远是一样的,正如我听某些人公开宣称的那样,那么他们就是把神的话语变为荒谬,因着他们自己不合理的宣告落入谬误当中。如果把用在其他著作上都显为荒谬的解释原则加在神写的书上,这就是极大的愚昧了,这外表是精确,却无可避免导致混乱。

       一处圣经明显的字面意思并不总是真正的意思,无知的人很容易就落入最奇怪的误解,出自讲坛明智的说明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帮助。很多人自己习惯了误解某些经文,他们年轻的时候听过错误的解释,除非我们向他们讲清楚正确的意思,否则他们就永远不会认识得更清楚。

       我们务必要在我们公开的释经中解释复杂隐晦的句子。跳过难点,只是解释已经是清楚的地方,这就是把圣经解释变成可笑的事情了。我们说隐晦的句子,是指那些大部分是在预言书中的句子,因着翻译的原因,或者因着它们语句结构的东方特点,或它们内在极深的含义而让人难以明白。复杂的句子在保罗的书信中有很多,他丰富的思想是不能受限于任何一句话的论证。他开始说一句话,也许在八句话以后才说完,句子开头和结尾之间所有的空隙都塞满了浓缩的真理,要把这些和总体的论证分开,这常常并非易事。只是两三个字的提示就会让你的听众明白一个论述在何处终止,又在何处重新开始。在旧约许多的诗歌体作品中说话的人是改变的;那大部分是对话的《雅歌》就有这样的情形。如果人看一段,以为都是由同一个人说出来的,这就常常会发生完全的谬误。以赛亚书中笔调常常突然变化,一句话是对犹太人说的,接着的下一句可能是对弥赛亚,或者是对外邦人说的。向会众说明这一点,这岂不总是一件好事吗?如果以前划分章节和经文的人是有一点点常识,这个问题可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我们的译本是被人如此笨手笨脚切割成零碎,传道人在大声诵读的时候一定要插入正确的段落和区分。说得明白一点,你们的任务就是让话语变得明白易懂。在伦巴底这个地方我看到地里有巨石堆在一起,是勤劳人的手为了让泥土腾出位置种庄稼而搬出来的;你们的任务就是“搬走石头”,让你的会众去耕耘圣经这片沃土。圣经里面有东方的特点,比喻,特别的说法,成语,以及其他词语上的特别之处,因为圣经是在东方成书的,你们要是解释清楚这些就好了。为此目的,请努力学习东方的生活风俗。让巴勒斯坦的地理,它的自然史,它的动植物,就像那些你们自己本乡的事物一样,为你们熟悉掌握。这样,你们一边读一边解释神的话语,你们的羊群就要得到喂养。

       然而你们讲解的主要部分应当在于把真理应用到你们听众的心里,因为那仅仅是理解字句的意思,却不明白它对人的内心和良心的作用的人,就像一个让管风琴的风箱吹动,然后却没有把手指放在琴键上的人一样;除非我们敦促人实际应用,否则向人提供信息,这给他们的帮助是很少的。我的弟兄们,请直接进入人心的密室,让神的教训穿过它的窗户,这样光就被带到人心和良心里了。说与当时情形合宜,可以应用在那些在场之人境况中的话。向人说明,在大卫的时候人第一次听到的真理是怎样在这当代仍然有力,切切相关,这样你们就会要让你们的会众爱上圣经,他们就要比你想象的更大大看重你的话。擦干净神学大师们古老的伟大画作,用新的画框把它们挂起来,钉在你会众记忆的墙上,他们受到很好教训的心就要称谢你了。

       聪明的人需不需要警告?是的,一定要的。务必要避免如散文抒发一般的解释。在每一个地方都要避免这个问题,但在这里要特别避免。你的解释不要太长。如果你是极有天赋,说话不要太长,太多的好东西人是无法领受;如果你的解释只是第二流的,嗨,那么更要简短了,因为人很快就会厌倦次等的言谈。聚会很少有时间给你们去读功课,不要为了释经的缘故而抢夺了祷告和布道的时间。这种借债还债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不要重复连主日学的孩子都明白的普通事情,不要提醒你们的会众不可能忘记的事。如果不能给他们讲一点新的,讲一点重要的也好,这样,一个聪明的听众在聚会结束的时候,能觉得他至少学到了一点东西。

       还有,要避免有任何的卖弄学问。作为一条普遍原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些希腊文懂得最少的先生们是最肯定会在讲坛上晒他们学问的破布的;他们不放过任何机会去说,“希腊文是这样这样讲的。”如果他不断散发出一些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零碎,甚至告诉大家动词的时态,名词的格,这使他按着愚蠢标尺衡量高了一寸半,我认识的一些人就是这样的。那些没有学问的人通常故意表现那学问本应挂在上面的钉子。弟兄们,翻译的全过程应当在你们的书房里完成;你们不应当向你们的会众显示这个过程,而要告诉他们结果;就像一位好的厨师,他是从来不会想把碟子,锅,擀面棍和调味瓶摆进餐厅里的,而是不加张扬就奉上盛宴。

       你们在解释圣经的时候决不要牵强对待经文。对神的话语要完全诚实:就算圣经只是人的作品,良心也要求你们对它加以公平对待;但当它是主自己的话,你们当小心,对它不要有一点点的扭曲。让人这样评价你们,就像我曾听过一位受人尊重的听众评论西缅先生那样,“先生,当经文是加尔文主义的时候,他是非常加尔文主义,当经文是阿民念主义的时候,人们以为他是一个阿民念主义者,因为他总是牢牢坚持它明显的意思。”我们的一位非常纯正的邻居有一次贬低那伟大的古代改教家,他是这样说,“约翰加尔文还不算得上半个加尔文主义者”,就加尔文的解经而言,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在他的解经里,他总是表明主的心意,而不是他自己的心意。在维罗纳的圣赛诺教堂,我曾看见古代的浮雕,是被其他覆盖过的,然后被其他的图案遮盖;我担心很多人是这样对待圣经,用他们的油漆对经文涂涂抹抹,在上面加上他们自己的欺骗。外面这样的泥水匠多的是,让我们把这邪恶的行当留给他们,自己去跟从一切诚实的呼召。要记得寇佩尔(Cowper)的诗句 —

“一位圣经批判家应当
坦诚有学问,冷静,脱离恶事;
脱离顽固者背道的偏见,
脱离幻想的影响,不受约束的狂热;
因为一切血气骗子发明的伎俩,
是为了自我欺骗,赚取世界的认同,
最糟糕的是 – 扭曲圣经脱离它的本意。”

       使用你们的判断力,多于使用你们的想象力。鲜花是很好的,但是饥饿的灵魂宁愿要面包。和奥利金一道寓意解经,这可能让人对你另眼相看,但是你们的工作是用真理填满人的嘴巴,而不是用惊奇令他们张嘴。

       不要被新的意思冲昏了头脑。普利茅斯弟兄会的人很喜欢像钓鱼一样钓出一些解经中未被人发现的蝌蚪,在全村里大喊,仿佛这是一种稀罕的美物;让我们满足于更普通,更健康的鱼获吧。我们不应当把任何一节经文高举超出明显的信仰类比;没有单独一个词能为我们塑造出我们的神学。其他的人,更有智慧的人已经在我们之前解释过圣经,任何他们不曾发现的东西,我们在太过大声夸耀找到宝贝之前都应当加以试验,考验。

       不要随便修改我们的钦定本圣经。在很多地方它有毛病,但总体来看它还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想要让每一位老妇人不相信她能得到的唯一一本圣经,或者更可能的是,让她不相信你,因为你想抢走她珍爱的宝贝,这是不明智的做法。为真理的缘故一定要修正的地方就要修正,但决不要为了爱好虚荣表现你的批判能力而去修正。当诵读短的诗篇,或者其他书卷里互相相关的经文时,不要把作者的话分割开,插进你的注解。把一段话完整读一遍,然后加上你的解释读一遍;第二次读的时候,可以按着你认为恰当的把它分成几部分。没有人会梦想用解释的话分割一段诗文,这样做就是背叛常识了; 正确的判断要禁止你这样混乱神的话语。决不去解经,这要比切割神默示的话语,冒失不合时宜地插入你自己的话要好得多。对许多段落来说,讲解是全然的愚昧,决不要去想做什么锦上添花,或者给纯金再去镀金的事情;由得那庄严的句子自己留在它们的荣耀里就好了。我是对智慧人说这番话的,你们也要在这件事情上证明你们的智慧。

       如果我一定要就手头这个题目做一篇讲道,我就想不到有比尼希米记 8:8更好的经文了:“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这是给读的人关于他读经的提示。让这一点总是清清楚楚的。要追求成为好读者,要为此更积极,因为很少的人是这样,所有的传道人都应当是这样。听我们最好的人读圣经,这跟听讲道一样美,他们用正确的强调和语气带出意思。决不要以为只是把你面前的话语说出口,这就是对你读经的一切要求;好的朗读应当是一种崇高,但很难达到的成就。就算你不去解经,也要事先把这一段圣经读一次,熟悉它;一个人暴露出他阅读时的漫不经心,就像走在没人走过的地面上,磕磕碰碰穿行在乡间,像一个失去目标的猎手,这是不可原谅的事情。决不要在讲坛上打开圣经读一章圣经,是你第一次去读的,而是要在许多次的演习后翻到这熟悉的一页。如果除此之外你还“讲明意思”,你就是加倍有用了。那么你就要靠着神的祝福成为一群有智慧,爱圣经的人的牧师。你就要在你聚会的地方听到令人欢喜的翻动圣经的声音,这声音对爱慕神话语的人来说是如此宝贵;你的会众要打开他们的圣经,期待享受一场盛宴。神的话语对你自己越发变得宝贵,你的知识要得到扩充,你教导的能力每天会变得越来越明显。我的弟兄,试一试这点,就算你看出有理由不继续这样做,至少这样尝试也不会有害。

       在我已经说过的全部话里,我已经给了你们另外一个理由去寻求圣灵的帮助。如果你不明白一位已故作家的书,你是不能问他他讲的是什么意思,但是默示圣经的圣灵是永远活着,他很高兴向那些寻求他指教的人打开神的话语。他总是可以接近:“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你们自己到他那里呼求,“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当这被赐与你,恳求他在你解释他的话语时,伴随他的话语发出他的光和能力,让你的听众也能被带领进入一切的真理。释经书,解经作品,解释,所有这些只是脚手架而已,圣灵他自己必然要造就你们,帮助你们建立起永生神的教会。

May 14, 2016 - Default    No Comments

The Exact Year and Dates of Jesus’ Death and Resurrection

by Daniel Rastatter (http://dr15.altervista.org/dating.html)

       The Bible indicates that Jesus was crucified at the instigation of Caiaphas the high priest (Matt 26:3-4, John 11:49-53). Other sources indicate that Caiaphas served as high priest from A.D. 18 to 36. Thus Jesus must have died between A.D. 18 and A.D. 36.

       The four gospels indicate that Jesus was crucified on the orders of Pontius Pilate (Matt 27:24-26, Mark 15:15, Luke 23:24, John 19:15-16). Other sources indicate that Pilate served as governor of Judea from A.D. 26 to A.D. 36. Thus Jesus must have died after A.D. 25.

       The Bible indicates that the ministry of John the Baptist began:

       In the fifteenth year of the reign of Tiberius Caesar . . . the word of God came to John the son of Zechariah in the wilderness [Luke 3:1-2]. This picks out a specific year: A.D. 29.

       All four gospels indicate the ministry of Christ began after that of John the Baptist had begun (Matthew 3, Mark 1, Luke 3, John 1). Thus Jesus must have died between A.D. 29 and A.D. 36.

       All four gospels agree that Jesus was crucified on a Friday (Matt. 27:62, Mark 15:42; Luke23:54; John 19:42), just before a Sabbath, which was just before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Matthew 28:1, Mark 16:2, Luke 24:1, John 20:1).

       We know that it was a Friday because it is referred to as “the day of preparation” —that is, the day on which Jews made the preparations they needed for the Sabbath, since they could not do any work on that day. Thus they cooked food in advance and made other necessary preparations.

       The gospels also agree that Jesus was crucifi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nnual feast of Passover (Matthew 26:2, Mark 14:1, Luke 22:1, John 18:39).

       However there exists a complication because Matthew, Mark, and Luke describe the Last Supper on Holy Thursday as a Passover meal (Matthew 26:19, Mark 14:14, Luke 22:15). That would suggest that Good Friday was the day after Passover.

       When describing the morning of Good Friday, John indicates that the Jewish authorities had not yet eaten the Passover meal:

       Then they led Jesus from the house of Caiaphas to the Praetorium [i.e., Pilate’s palace]. It was early. They themselves did not enter the Praetorium, so that they might not be defiled, but might eat the Passover. So Pilate went out to them [John 18:28-29a].

       That suggests that the Passover would have begun on sundown Friday.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ys of resolving the complication. For example, Jesus and his disciples may have used a different calendar than the Jewish authorities, and there were different calendars in use in first century Judaism. It’s also possible that Jesus just advanced the date of the Passover celebration for him and his disciples.

       However, regardless of what Jesus and his disciples did, John’s statement about Jesus’ captors is an indication of what the Jewish authorities practiced or what the mainstream Jewish practice was: They were celebrating a Passover beginning on Friday evening.

       That lets us narrow down the range of possible dates to just a few. Here is a complete list of the days between A.D. 29 and 36 on whose evenings Passover began:

      Monday, April 18, A.D. 29
       Friday, April 7, A.D. 30
       Tuesday, March 27, A.D. 31
       Monday, April 14, A.D. 32
       Friday, April 3, A.D. 33
       Wednesday, March 24, A.D. 34
       Tuesday, April 12, A.D. 35
       Saturday, March 31, A.D. 36

       As one can see, none of these days were Thursdays and just two were Fridays. From these one can conclude that Jesus died on April 7, 30 A.D. or April 3, 33 A.D.

       The Gospel of John records three different Passovers during the ministry of Jesus:

       Passover #1: This is recorded in John 2:13, near the beginning of Jesus’ ministry.

       Passover #2: This is recorded in John 6:4, in the middle of Jesus’ ministry.

       Passover #3: This is recorded in John 11:55 (and frequently mentioned afterwards), at the end of Jesus’ ministry. That means that the ministry of Jesus had to span something over two years, and if all Passovers are included, and it could have spanned something short of four years.

       Since Jesus’ ministry began in or after 29 A.D. and lasted at least two years, he could not have died in 30 A.D. Thus he must have died on April 3, 33 A.D.[1]

       Other dates follow from the date of Christ’s death. The Resurrection must have occurred on Sunday, April 5, 33 A.D. Christ’s Ascension must have occurred on Thursday, May 14, 33 A.D. And the start of the Church Age with the descent of the Holy Spirit on the Jewish feast of Pentecost must have occurred on May 24, 33 A.D.

———-———-———-

[1] Corroborating the 33 A.D. date is the prophecy of the seventy weeks by the prophet Daniel, part of which is given as follows:

“Know and understand this: From the time the word goes out to restore and rebuild Jerusalem until the Anointed One, the ruler, comes, there will be seven [weeks,] and sixty-two [weeks.] It will be rebuilt with streets and a trench, but in times of trouble. After the sixty-two [weeks,] the Anointed One will be put to death and will have nothing.” (Dan 9:25-26)

The prophecy cites the decree which was given by King Artaxerxes I of Persia to Nehemiah for permission and authority to go to Jerusalem and rebuild it (Neh 2:1-8). The decree has been dated as given on April 2, 444 B.C. Each of the weeks cited is not a week of days but a week of years, that is, a period of seven years.[2] Furthermore, each of the years cited must be years of 360 days, as the seventieth week has been identified with the future seven-year Tribulation period of Revelation which is specified using 360-day years.

The prophecy indicates that the Anointed One [Christ] will be put to death after sixty-nine weeks (seven and sixty-two weeks) of 360 day years. 69 x 7 x 360 days equals 173,880 days. These 173,880 days equals 476 solar years plus 25 days. Chronologist Sam A. Smith argues that only the integer portion of the number of years is significant and that the 25-day remainder should be discarded, leaving 173,855 days until completion of the 69 weeks.

If one advances 173,855 days beyond the date of the decree, one comes to March 29, 33 A.D. which is Palm Sunday, the date of Christ’s triumphal entry into Jerusalem. He presented himself to the nation of Israel on this date and was rejected by the nation as a whole. Because of this rejection, a prophesied seventieth week did not immediately follow the sixty-ninth but will wait until after the intervening Church Age is completed. As Daniel’s prophecy indicates, Christ was put to death after the sixty-ninth week.

The reasoning behind chronologist Sam A. Smith’s 25-day adjustment is not evident, but in any event the seventy weeks prophecy indicates 33 A.D. as the year of Christ’s death.

[2] At the time that Daniel received his prophecy, he was aware that the nation of Judah had spent 70 years in captivity in Babylon. This captivity was punishment for failure to allow their land to lay idle every seventh or sabbath year for a period of 70 weeks of years. Instead of letting their land rest as commanded by God, the inhabitants of Judah grew crops continuously year after year. By deporting his people to Babylon for 70 years, the land remained fallow for the same time and God forced the observance of all the missed sabbath years.

May 12, 2016 - Default    No Comments

基督教简史(修订中…)

第一章 使徒时代

使徒时代的教会是 公元 30-100 A.D.anno domini 是拉丁文, 意思是 “in the year of our Lord”,主后)。可惜在第6世纪(公元 501-600 A.D.),Dionysius Exiguus 推算耶稣降生错算了几年:耶稣降生时是大希律 Herod the Great 还在位的(太 2:1)。大希律在犹太人的逾越节或前几天逝世,就是公元前4年4月4日或前几天。所以耶稣降生可能是在公元前4年1月,有人说是 4-6 B.C.(“Before Christ” 主前)。

A. 福音在本地

  • 公元 30-45 A.D. – 在本地见证时期(徒 1-12章)。

B. 传道范围扩大时期(公元 30-45 A.D.)(徒 13-28章)

  • 公元 45-58 A.D. – 保罗3次旅行布道:在3次旅行布道期间,他写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罗马书。
  • 公元 61 A.D. – 保罗被囚于罗马:他在监房写了腓利门书、歌罗西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被释放 4-5 年后,写了提摩太前书、提多书。
  • 公元 67 A.D. – 保罗再次被囚,在尼罗皇迫害之前,又写了提摩太后书。

C. 向西扩展时期(公元 68-100 A.D.)

  • 公元 66 A.D. – 犹太人反抗罗马。
  • 公元 70 A.D. – 罗马将军提多毁灭了耶路撒冷。约翰在以弗所时期,福音在不列颠流传:这是由于保罗坐监时向禁卒传福音。禁卒悔改后,过了不久就到不列颠传福音立教会。
  • 公元 70-110 A.D. – 教会史最模糊的时期,但新约(除了彼得书信外)差不多都是在这时期写完的。

第二章 古世纪史

A. 公元 100-476 A.D. – 是古世纪时期。

B. 公元 98-590 A.D. – 是教父时期:当圣经写完,使徒们离世之后,教会由教父带领一直到有第一位教皇为止。

C. 公元 54-305 A.D. – 是罗马10次大逼迫时期:基督徒被列为非法分子:抄家、被捕、处死、又有各种酷刑和烧毁圣经等。教会又有异端侵入,至令教会有腐化与分争。

D. 公元 306 A.D. – 君士坦丁 Emperor Constantine 上台,局面有了好转。

E. 公元 325 A.D. – 尼西亚大会 Council of Nicea 结束了这个时代。
 

第三章 政教合一时期

罗马十大逼迫告终。君士坦丁皇登位,宣布信仰自由。不久,国家大权转移到教会主要人员手中。忠于神的人不同意君士坦丁和西维斯特 Syvester 任罗马大主教,他们不愿同流合污。后来逼迫复起,来自掌权的教会组织。北非多纳徒教派人多,上诉于罗马皇。皇召开双方会议,说多纳派不合理,于是他们就被定罪了。

A. 君士坦丁 Emperor Constantine(公元 274-337 A.D.)

  • 他的母亲是个热心的信道者。
  • 公元 311 A.D. – Emperor Constantine 与迦列流颁布 “宽容敕令”,停止对教会的迫害。

1. 争王位战

  • 公元 312 A.D. – Emperor Constantine 和 马克西缅 之子 马克森 Maxentius 争夺王位,在米里维安桥 Milvian Bridge 决战。Emperor Constantine 看见西沉的日头上有一道光,那光变成一个发光的十字架,上面用希腊文写着 Hoc Singno Vinces,就是 “靠这记号就必得胜”。他请问一位主教说,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就是你们罗马所逼迫的耶稣。你当靠这记号就可以得胜”。第二天(10月28日),他果然战胜了对方,成为罗马西部的统治者。主后,在西部的教会迫害已经停止了。他又将十字架旗号作为军旗。

2. “米兰敕令” Edict of Milan

  • 公元 313 A.D. – Emperor Constantine 与东部的统治者李锡尼 Licinius 颁布了 “米兰敕令”,宣布信仰自由,不准再逼迫基督徒,而且定基督教为国教,由他领导(但还保持以前所拥有异教大祭司的权威,要百姓拜他)。于是教会也就开始腐败了!

3. 李锡尼 Licinius 

  • 公元 314 A.D. – 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失和,战火重燃。东部重新迫害教会。
  • 公元 323 A.D. – 他打败李锡尼,统一了罗马帝国,作全罗马的皇帝,给予教会特权。
  • 公元 324 A.D. – 政教合一。

4. “尼西亚会议” Council of Nicaea

  • 公元 325 A.D. 这是第一次大公会议,来自各地区的 300 多位主教出席,由君士坦丁主持。君士坦丁在毕斯尼亚 Bithynia 的尼西亚召开,主要讨论亚力山大一长老亚流 Arius 的亚流主义 Arianism。
  • Arius 说:“耶稣是被造的”。Arianism 推行了300多年,而且成为几个国家的国教,特别是北方。
  • 除了两人之外,其他人都定了亚流的错误,确定耶稣是神,子与父平等。并制定《尼西亚信经 The Nicene Creed》。
  • 两年之后,王又迎回了Arius 。

5. 迁都

      • 公元 330 A.D. – 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 Byzantium,建城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

6. 君士坦丁死

      • 公元 337 A.D. – 他受洗之后就死了。他死了以后,他的3个儿子瓜分了罗马帝国。但因为他们争权夺利,所以祸及了教会。

B. 君士坦丢 Constantius II

      • 君士坦丁 Emperor Constantine 的父亲是 君士坦丢 Constantius I,他的儿子又取名 君士坦丢 Constantius II。
      • 公元 353 A.D. – Constantius II 为皇,他倾向亚流派 Arianism,开始反对《尼西亚信经》,并且干涉教会。

C. 犹利安 Julian(公元 361-362 A.D. 在位)

      • 公元 361 A.D. – 君士坦丁的侄子犹利安登位,开始恢复异教敬拜,他被人称为“背教者犹利安”。

D. 狄奥多西 Theodosius(公元 379-395 A.D. 在位)

      • 他是罗马最后一位皇帝,大力铲除异教,恢复教会的权利。

1. 第二次大公会议(公元 380 A.D.)

      • 狄奥多西召开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确定了尼西亚信经。皇帝重新三一神论,禁止多神教,谴责亚流派,再次放逐亚流。他只许信基督。

2. 皇帝认罪悔改

      • 公元 390 A.D. – 帖撒罗尼迦城暴乱,皇帝杀了当地居民7000人。
      • 米兰 Milan 主教安布罗修 Ambrose 警告皇帝:“若不悔改,就开除你皇帝的教籍。” 皇帝认罪悔改了。

3. 皇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 392 A.D.)

      • 教会成了世俗化!

4. 耶柔米 Jerome(公元 340-420 A.D.)

      • 他生于意大利东北部一个小镇的基督教家庭中。他在罗马就学,热爱希腊文、拉丁文和哲学等。
      • 公元 360 A.D. – 他受洗后就离开罗马,到高卢作修道士。
      • 公元 374 A.D. – 他到 安提阿 Antioch,得了大病,病中梦见自己站在神的审判台前,听有声音说:“你是谁?” 他回答说 “我是个基督徒”。他受到审判者的斥责:“你说谎!你是西塞罗(古文学家)的门徒。” 之后,他决心不钻研异教古籍了。
      • 他回到 叙利亚 Syria 东部 的沙漠进行苦修,学习希伯来文,钻研圣经。
      • 公元 379 A.D. – 他在 Antioch 接受了长老的职分。
      • 公元 382 A.D. – 他接受 罗马主教 达马苏 Damasus 的委托,将圣经译成拉丁文。这译本就是天主教的《武加大译本 The Vulgate》,又叫 “拉丁通俗译本”。
      • Damasus 死了以后(公元 384 A.D.),他心里不安。
      • 公元 385 A.D. – 他在 Antioch 退位了,成为修道院的领袖。
      • 约于 公元 388 A.D. – 他译完了新约。然后,他在 Bethlehem 译旧约。
      • 公元 405 A.D. – 他译完了旧约。
      • 他又写下全本圣经的注释。他有很多神学的著作。
      • 后来他在 Bethlehem 修道院当院长,直到离世为止。

5. 奥古斯丁 Aurelius Augastine of Hippo(公元 354-430 A.D.)

      • 他生于非洲的塔迦斯特Tagaste(现在的阿尔及利亚)。
      • 他是北非拉丁基督教3大领袖(特土良、居普良、奥古斯丁)最著名的一位。
      • 他的父亲是个有地位的异教徒:财产不多,是个懒散偷安的人,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了主。
      • 他的母亲莫尼加Monica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受到父母两种性情的影响。他母亲为他的纵欲流泪祷告,后来得到米兰主教对她的安慰。
      • 他17岁在迦太基求学,就与一姘妇同居了14年,在公元372年得了一个私生子,极为他所爱。他后来休了这女人,这是他的黑暗时期。
      • 他当初信摩尼教,共有9年。公元383年,他迁到罗马;次年,他被委任在当时帝国都会米兰教修辞学。
      • 在米兰时,他又与一女子结上了非法之缘,比前更不正当。
      • 后来,他读到新柏拉图派的威克多林传记,大受感动。
      • 一天,他独自到一棵无花果树底下祷告,似乎听到有声音说:“拿起来读吧”!他面色大变,顺手翻到罗马书 13:13-14。从那天起,他悔改了!正是公元386年。夏天将尽时,他离开情妇,辞去教职。他母亲听了大大欢喜,说:“我平生的目的达到了”。不久,她因患热病而死。
      • 公元387年复活节时,米兰主教安波罗修Ambrose为他施洗,那时他才33岁。
      • 公元391年,他往希坡Hippo为神甫,公元395年,他又继承了主教的职分。
      • 他生平著作超逾113本及500多篇讲章,极力辩斥异端。他的名著有在公元400年写的《忏悔录》Confession与公元412-426年写的《神的城》The city of God. 《忏悔录》述说他自己生平与他母亲的离世。《神的城》可说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因罗马的灭亡而写的。但可惜他引出其它错误:靠圣礼得救,以武力使人归主。
      • 公元430年,他死在希坡,年76岁。马丁路德说:“除了圣经之外,教会中再没有一位牧师能与他相比。”
      • 五、罗马分东西(公元395年)
      • 狄奥多西皇死了以后,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占了罗马帝国。
      • 东罗马:东罗马由长子任皇帝。
      • 东罗马亦称拜占庭Byzantine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 西罗马:西罗马由次子任皇帝,仍以罗马为首都。
      • 公元410年,西罗马被阿拉利克Alaric所领的哥德人攻陷,于公元476年灭亡了。
      • 在西罗马亡后(公元476年),东罗马残喘了千年,后来君士坦丁堡落入回教土耳其人手中。

第四章 中世纪史(公元500-1564年)

西罗马于公元476年灭亡之后,也就是古世纪史的终结。在这以后,因蛮族的统治,所以称为“黑暗时代”。这时代又称为“政教合一时期”或“天主教时期”。
355年虽然已有罗马教会,也称天主教会,但到公元590年才正式是西欧教皇时代的开始。
中世纪史应从公元500-1564年间,亦有说是公元400-1400年间。
一、黑暗时代
最黑暗的是意大利。当时有两个教皇极力破坏教会(约翰第十二和本尼狄克第九)。
二、天主教时代(公元590-1517年)
公元3世纪末,教会组织受到罗马政治法律的影响,形成了罗马大公教,后来称为罗马教。1054年天主教又称“罗马天主教”。
“教皇理论”是由利奥大主教(公元440-461年当大主教)倡立的。
天主教时代,把异教多神主义仪式搬入教会里。这时杀死成千上万的基督徒,西班牙杀了600万,法国南部和德国南部杀了110万。

1.大格理高里Gregory the Great
他是罗马主教,于公元590年宣布自己为第一任教皇(教皇之父)。他是第一位修士出身的教皇,是拉丁4大教父之一。他以教干政、政教联合。这是西欧教皇时代的开始,以前的不算为正式教皇。
公元596年,他差遣奥古士丁和40位本尼狄克僧侣往根德Kent向英国人传道,成绩优良。
2.查理曼Charlemagne(公元768-814年为皇)
公元732年,法国王查理Charles在都尔Tours战败回教人,世人称他为马特儿Martel,就是“战槌”的意思,又称他为“西欧基督教文化的救主”。
他的孙子查理曼于公元768-814年作王,征服了德、法、意、西等国。他的“曼”字是“伟大”的意思。
他死于公元814年,帝国分给他的3个孙子,国土分为德、法、意。
1540年,因罗马早已迁都,才分出“东正教”。
3.十字军东征(1096年)
1073年,土耳其人攻取圣地。
1095年,乌尔班第二UrbanⅡ在法国大公会中发表演说,要西欧联攻土耳其,夺回圣地。
1096年,欧洲各国派30万人东征。3年后,小亚细亚人脱离了土耳其,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把犹太立为基督教国家。那时,十字军只剩下两万多人。不久,回教人又攻打犹太人。十字军虽然7次作战也无效,巴勒斯坦复归回教人管辖了。
十字军东征失败了,但对文化有大影响。
三、改教运动初期
本来不应称“宗教改革”。基督教会本来不用“改革”。但可惜的是,直到第4-5世纪的时候,那些混进教会里的人把持教会,使教会慢慢变了质,特别是在天主教掌权时期,成为中世纪的“黑暗时代”,长达约有1000年之久。后来有人起而反抗天主教(罗马天主教),要把教会恢复到使徒时代的真面貌。我们应该说是“更正”,我们没有改变;而是天主教改变了。我们只不过“更正”就是了。之后,人们称基督教为“抗罗教”Protestants、“更正教”或“新教”。
1.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1329-1384年)
宗教革命,最早是由威克里夫(英)喊出来的。
他和他的门生胡司约翰John Huss同被称为改教的“晨星”。马丁路德也很尊敬他们二人。

四、更正时期
经过更正初期的威克里夫和胡司约翰,百年后来到改革(更正)的高峰。

1.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
他是更正教者的主将,一个伟大的更正教领袖。他最重要的发现是“因信称义”。马丁改革成立“信义会”。
2.慈运理(1484-1531年)
瑞士的更正教者慈运理,紧接马丁路德等的更正教,以区利赫为中心。
他生于1484年,他比路德年轻两个月。他得过硕士学位,22岁做神甫。
1519年,他受瘟疫所侵,他祈求神,决心奉献自己,一生侍主。他就在这年开始更正,在区利赫反对“赎罪票”成功了。1520年,他反对“炼狱”。1522年7月,他与安娜莲哈特秘密结婚,结婚两年后才公开宣布。
1523年,他宣布了罗马教的罪状67条,包括禁止神甫结婚。之后,许多神甫与修女开始结婚了。
他的更正是从区利赫传到瑞士各地,罗马教区以武力攻打区利赫。1531年慈运理战败,死于战场。
他与路德在圣礼上、在原罪与本罪上的解释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教会称为“改革宗”,与“路德宗”(信义宗)是有差别的。他成立“长老会”。
3.约翰·加尔文 John Calvin(1509-1564年)
1536年,他到日内瓦与法惹勒Farel合作,后来被逐离日内瓦,逃到施塔斯堡。他曾著有《基督教要义》,又完成了《罗马书注释》。《基督教要义》为新教中的杰作,曾用9国语言再版70余次。
1541年9月,他由施塔斯堡经意大利回巴黎。后来他要返回施塔斯堡。当他途经日内瓦时,法惹勒留他协助更正。日内瓦遂变成基督化的城市,他在日内瓦23年,十分成功(1541-1564年)。他极力反对罗马教,比信义宗更激烈。
马丁路德发现“因信称义”,加尔文发现“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真理。

第五章 近世纪史(1564年)

一般人认为中世纪史是到1500年,这是个大约数。应该说,中世纪史到更正教时期加尔文(1564年)为止。之后,就进入近世纪史了。
更正教是把天主教的错误恢复过来,回到圣经真理里。可惜初期恢复未够彻底(启3:2)。有些国家用武力来支持,借以脱离罗马教。之后,欧洲出现了许多“国教”。
现在我们着重谈近世复兴史,至于更正不彻底的地方,留在谈论“宗派与合一”时详论。
一、更正后的初期
马丁路德从天主教出来,主要是发现了“因信称义”的真理,但还有很多天主教的错误没有更正,例如点水礼等。加尔文的更正,主要是发现“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也还有许多真理没有发现,也没有把天主教的错误全部更正过来。但总的来说,更正教是回复到初期使徒时代的样式了。

本仁·约翰John Bunyan(1628-1688年)
许多人都喜欢读《天路历程》(圣游记),这本名著是英国小镇的一位铜匠本仁·约翰写的。他因信仰纯正而被囚。他在监房里花了12年才写成这本名著,于1678年出版。
(1)他生于英国贝德福Bedford镇一位贫苦铜匠家庭里:
他少年时,在一铜店当学徒,16岁从军参加内战。战争完毕,他回乡重操旧业。不久,他娶了一位美丽女子马利为妻,她的善德改变了他的恶习。他得蒙纪福德牧师的帮助,他得救了。当纪牧师死后,他接任做传道。
他的妻子生了4个孩子就死了,头一个女儿生来是瞎眼的。1659年,他续娶了一位女子,在《天路历程》名著里称她为“心慈”。
(2)“国教”与“清教徒”:
英王查理二世强迫人参加国教,禁止其他教派聚会,又不准他们的传道人讲道。
英王是教会最高首长。
那些坚持纯正信仰的人被称为“清教徒”,他们多有被捕、处死或放逐的。
(3)讲道、写书与受迫:
本仁·约翰宁愿受逼迫也不逃跑、也不放弃讲道。1660年,他被捕了,在狱中12年。他的妻子探望他时,用纸卷当作牛奶瓶的塞子,来供他写稿用,就这样他在狱中写了12本书,其中最著名的一本是《天路历程》。这书他在生时已销售了10万册。
1672年,他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讲道和布道。1676年,他再次被捕入狱,但他仍是不断地写作,至死忠心!
1688年夏天,他远行归家时遇大风雨,因生热病而逝世,享年60岁。
二、复兴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才有宗教改革,到18-19世纪是教会大复兴时期,特别是欧美等国;中国在20世纪前半也有大复兴。但按全世界来说,20世纪是老底嘉不冷也不热时期。
1.卫司理·约翰John Wesley(1703-1791年)
他是英国循道会的创办人,领导英国教会大复兴。
卫司理与他的同工怀特斐Whitefield:卫司理力传“因信称义”,但不同意加尔文的“预定论”。怀特斐布道比卫司理更有能力,他不只相信“因信称义”,更注重讲“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之道。他后来成立了“循道会的加尔文派”。

2.牛顿·约翰John Newton(1725-1807年)
他母亲常为他的得救祷告,希望他能作牧师。他幼年跟父亲航海,犯罪作恶,后来做贩卖奴隶生意,因闹事反在非洲沦为奴隶,被父亲救回。他在途中遇上大风浪,船几乎沉没了。于是他认罪悔改,生命有奇异的改变。经16年努力,由圣公会按立为牧师,被派往奥尼尔作工,又到伦敦作工,出版《弥赛亚》讲道集。
当时英国国会议员韦尔伯弗思与他交通之后,成为好友。
他80岁时,双目失明,但他还照样传道。
他在83岁离世前,自己写了墓志铭:“牛顿·约翰,生长英伦,离经叛道,罪恶沉沦,放逐非洲,身经大劫,蒙主恩佑,履险若夷,且膺圣职,年八十三,辞世安息”。
他不只是一位伟大的布道家,又是圣乐诗人。他总共写了280首圣诗,“奇异恩典”可以说是他的自传,也是一首代表作。
弟兄会
18世纪在德国南部的波希米亚,神兴起了新生锋夫Zinzendorf弟兄。他接待了许多逃亡的清教徒、不同宗教的弟兄们,开始摩尔维亚弟兄聚会。
约在1828年,一位爱尔兰都柏林城Dublin三一书院的学生刚林Edward Cronin因接受圣餐时被拒,便毅然离开教会,和几位信徒在家里开始擘饼聚会。不久,一些信徒在其它地方也组织了类似的聚会。
初期弟兄运动的领袖,主要是葛夫斯A. N. Groves、比勒J.G. Bellet、达秘J. N. Darby、慕勒G. Muller、加益H. Craik、牛顿B. W. Newton及希基力S. P. Tregelles等。
由都柏林开始,这新兴运动渐渐蔓延起来,特别是在普里穆特Plymouth与彼斯托Bristol两地的发展工作。
1831年,在普里穆特成立第一个弟兄团契,历史上的弟兄运动也在此取名。这团契主要领袖是牛顿和达秘。达秘是弟兄运动最著名的首领。弟兄运动伸展至欧洲、北美、西印群岛、澳洲、新西兰等地。
1845年,普里穆特弟兄团契分裂:公开的弟兄Open Brethren跟随慕勒和加益;关闭的弟兄Exclusive Brethren以达秘为首领。
达秘和牛顿就因着在基督再来这个真理上看法不同(灾前被提,灾后被提)而分开了。弟兄会从此公裂,直到今天,分成一千多派。到20世纪初,弟兄会就荒凉了。
5.李文斯东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年)
他是一位最著名的非洲布道家。
6.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年)
他是英国的一位名牧师,亦是世界复兴史大布道家之一。
7.莫勒·乔治George müller(1805-1898年)
他是英国孤儿院的创办伟人。

8.慕迪D. L. Moody(1837-1899年)
英国的司布真、美国的慕迪,是近世著名的大布道家。
慕迪的先祖是清教徒,住在麻省。慕迪4岁时,父亲死了。他母亲带着9个孩子,过着贫苦的生活。
他少年时在乡间务农;他做学徒时就想做一个赚10万元的大商人。
17岁时,他到波士顿求助他的舅父打理鞋店。他在波士顿上主日学后信了主。
19岁,他到芝加哥做售鞋员,后来,成了鞋店老板,但神叫他舍弃生意,叫他“得人如鞋”。
他在鞋店作工5-6年后,请求去教主日学,但校长说他们只有16个学生,竟有12个教员,因而叫他自己找学生。于是他四出找了18个“孩子”,交给别的教员后,自己再骑着小马到处去寻找。有人叫他“傻瓜”。
他是教主日学出身的,后来,他当了主日学会长。有一个主日学学生长大后做了芝加哥邮政局长,最后成为一名美国陆军总司令。他的学生增加到1500人。林肯总统也去参观他的主日学。
他和一位主日学女教员爱梅结婚,她劝慕迪走窄路。她是慕迪的贤内助。慕迪在离世前说“你是我的好妻子”。
他每早晨4时,就起床祷告和读经。
他每天最少要对一个人讲耶稣。
美国南北战争时,他到军队里去向士兵传福音。他协助青年会开布道会,他用大帐幕开了1500次大会。
他30岁时,他的妻子患了病,医生叫他们作一次海上旅行。于是,他们去访问英国,会见了布道家司布真,和靠信心度日的莫勒先生,他得到很大的帮助。他又从一位儿童布道家一连7日讲约翰福音3:16得到启发。
他在英国得了新灵力回国后,发现音乐配合很重要。神给他预备了一位音乐家孙盖Sankey和他合作,成为美国基督教史中最光荣的一页。马丁路德也说:“除了神学以外,我对于音乐也表示十分的敬意。”
有一次,慕迪讲“好牧人”,请孙盖唱诗,他把在火车里拾起的一首圣诗,立时配上曲谱唱出,成为著名的《主寻亡羊》歌,使许多人受感动悔改归主。
慕迪和孙盖出版自己的诗集,数小时后就售完了,所赚的数百万美元,用来建芝加哥礼拜堂。
慕迪和孙盖有6年的大布道,在伦敦布道2年,听众达233万多人;在美国布道4年,美国教会大大复兴,其影响力直到如今。
慕迪文化不高,常常错用语法,但他讲道大有能力,有3位姊妹不断为他祷告,提醒他需要圣灵的能力。
他知道单开奋兴会不能持久,要多做文字的工作。他设有售书会,共印发了书籍177种,计1100万本,圣诗达100万本,小册3500万本。
他于1886年创立“慕迪圣经学院”,大厦共有38所。现有财产500万美元。他希望每年能有1000学生在此毕业。
他身高5尺7寸,体重280磅。他说:“我每一磅都是属神的”。他不愿人称他为“牧师”。
他于1899年离世,享年62岁。在离世之前说:“当你们看到报纸上慕迪死亡的消息,不要相信,因为,那时我是跨进永远不死的住所,带有一个不被罪玷污、并象主耶稣一样的荣耀身体。”
美国还有一大布道家斐尼Charles Phiney. 他曾到一矿山,矿工们一见他,便笑他,说:“讲耶稣的来了!”他当时用双眼瞪着他们,他们就一个个低下头来。当他向他们讲耶稣时,他们都流泪悔改相信基督。
他没有创办圣经学院,而慕迪有“慕迪圣经学院”,所以,更多的人认识慕迪。

三、末世教会
末世教会,一般人都认为是从20世纪直到基督再来止,也有人认为是从以色列复国(1948年)开始到基督再来为止。
20世纪的教会,总的来说是“不冷也不热”的老底嘉时期。末了,又产生了“一统教”的组织,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等大联合,这是启示录17章大淫妇的前影。
老底嘉教会多半是“不冷也不热”,但神也在老底嘉教会中兴起一些个别的得胜者,给与最大的奖赏:“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的宝座上与我同坐……。”(启3:21)历代和得胜者都有自己的宝座,唯独老底嘉教会的得胜者能坐在耶稣的宝座上。
下面我们举出个别神所重用的人,他们成为20世纪教会中的典型人物。
1.孙大信Sundar Singh(1889-1929年)
孙大信是印度锡克教教徒,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他母亲希望他长大后作个沙陀(即佛教的和尚)。但他母亲在他14岁时死去。
孙大信喜欢看所有宗教书籍,惟有圣经使他憎厌。他常用石头或牛粪掷向传道人。他还撕毁和烧掉圣经。此后,他心里不安,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于是他试试祷告:“神啊,如果有神,求你把正路指示我,就作个沙陀;否则我就自杀了。”约1小时后,他忽然看见屋内有大光,不久见满室云彩,云彩中出现一个光亮的人,手上有钉痕,问他:“你为什么逼迫我?……”他恍然大悟,悔改信了主。
当他信了主后,就受到许多逼迫。别人劝他归回锡克教,但他坚决不回。他父亲只好逐他出家,他逃到一所教会学校。
后来,他的叔叔用金银珠宝来引诱他回锡克教,但他也不答应。
当孙大信16岁时,走遍了十多个国家传福音。有一次,他被人赶到山洞里。第二天醒来时,见洞中有一只未睡醒的豹!当日,他回去讲道说:“人不接待我,豹反接待我,实在人不如兽之有爱心。”
他在19岁时,决心要到西藏传福音,他的足迹遍及锡兰、缅甸、马来西亚、日本和中国。
一次,他在西藏的拉萨传道,被人掷入井内锁着。忽然有人把井锁开了,把他从井里拉上来,那人就不见了,他的伤也完全好了。另一次,他预备过河时,忽然有人背他游水渡河。之后,那人突然不见了。
他最后入西藏是在1929年。以后就失踪了。他的一生,从得救到失踪都很奇妙,有如当日的使徒似的。
2.巴德Karl Barth(1886-1968年)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
1886年,他生于瑞士的巴色,他父亲是归正教的牧师。他初入神学院,深受自由派(不信派)的哈纳克Harnack及赫尔曼Herrmann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常读路德和加尔文的著作,于1918年写了一本《罗马书注释》,震惊当时的神学界。1920-1930年,他作几个系统神学教授,后来写了《教会教义》14卷。
他反对现在自由新派神学、罗马天主教神学和那些灵恩派布道家们的理论,因那只是“现代伯拉纠派”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因见希特勒的残酷,于是起草“巴冕宣言”谴责纳粹主义,因此,在1935年被逐出德国,返回瑞士。
他曾到美国几次,在1962年,应芝加哥大学神学院之聘,前往讲学。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连批评他的人也承认“他是一座大山”。
1968年12月9日,在瑞士巴色城返天家,享年82岁。

第六章 中国教会简史

福音最先传到中国是在公元635年,唐朝的景教就从波斯传入。这是中国教会历史的第一个时期。
一、景 教Nestorianism
1.景教
公元第四世纪的涅斯多留原是安提阿教会的长老,后为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大主教。以后,被罗马皇帝放逐到埃及,不久就去世了。
涅斯多留的信徒们也被放逐到波斯。他们在波斯建立教会,把福音传到亚洲,成了“景教”。
2.景教传入中国(公元635-842年)
公元635年,第一位波斯传教士阿罗本Alopen到达中国长安,把经典译成中文,几年后,在长安建立景教寺(景教的教士自称为“僧”,礼拜堂称为“寺”,效法佛教和道教的用语)。同时吸收道家“道”的恩想和儒家的“道论”。
到唐高宗时,景教传遍全国,有3万信徒,有华丽的教堂,是景教最兴盛时期,直到武则天女皇时期,景教才受到挫折。到公元845年武宗时,下令消灭景教。景教徒大量被杀,四散逃亡。景教只存留了210年。
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这碑建于德宗时期(公元781年),直到1623或1625年,在陕西西安郊区才被掘出。人们才了解景教的真相。
4.景教的错误
他们忽略了救恩的重点,又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涅斯多留的教义与东正教和天主教略有差别。
二、马礼逊(1782-1834年)
景教之后,马礼逊是第一个将福音传入中国的先锋。
1.罗伯·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来中国
他是在英国新堡长大的,在家中排行第8,20岁时决志传道。他25岁(1807年)接受伦敦布道会差派到中国。由于当时东印度公司拒绝传教士乘其船只去远东,马氏只好假道美国来广州。他在广州暂居美国友人处。他身穿中国服装,留长指甲,长辫子,吃中国餐。由于清政府严禁传教,自1809年2月20日,他供职于澳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当译员,同时又传道与著书。
他妻子玛丽·莫顿因霍乱去世,在1824年,他回英国度假时与艾女士结婚。

2.翻译圣经
(1)新约:
1810年9月译完使徒行传,1811年9月又译完路加福音。1813年完成新约译本,在广州发行2000本。
(2)旧约:
英国伦敦布道会派传教士米怜Wm Milne(1785-1822年)来华,协助马礼逊,于1819年11月完成旧约全书,1823年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出版。马礼逊是第一个把《新旧约全书》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传教士。梁发参与圣经的刻版、印刷和出版。
3.最先受洗的两位信徒
(1)蔡高(1814年受洗):
他是一位有名的刻字工人。马礼逊来华传道7年,直到1814年,蔡高终于归主,他是第一个受洗归主,在澳门海滨小丘旁流下的泉水中受洗。后来蔡高的兄弟蔡兴和蔡三也受洗归主。
(2)梁发(1816年受洗):
他也是一位刻字工人,1816年,在马六甲由米怜施洗,成为第二位中国信徒。
1824年,马礼逊按立梁发为第一位中国牧师,继承马礼逊在广州传道与著书。马礼逊回英度假,在1826年,他重返中国。
4.接班人
马礼逊最后几年,因积劳成疾,就写信到欧美派人来中国。
美国公理会派裨治文Elijah Bridgman传教士前来;伦敦会亦派了卫三畏牧师。他们成了中国教会的先驱名牧。
1834年8月马礼逊逝世,享年52岁,葬于澳门。
三、太平天国
1.革命之前
1843年,洪秀全试革命,但未成功。于是他重读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自施洗礼,并和冯云山创“拜上帝会”。1847年春,洪秀全与洪仁玕到广州学基督教教义。
1847年7月,洪秀全回到广西,与冯云山制定宗教仪式和《十款天条》,创立了中西合壁的宗教。

四、中国教会创建之后(1860-1899年)
自从马礼逊来华以来,信徒从6人增至2000人。
1.何进善
1846年,何进善被按立为牧师,是继梁发之后的第二位中国籍牧师,1864年,他在广东佛山成立自立教会。

2.席胜魔(1835-1896年)
原名席子直,是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人。
他染上烟瘾,后病重。气断后,忽闻命令他回去,他又回到棺内尸身,醒起病去,但仍有烟瘾。
适遇华北五省大旱,求菩萨无用。当时有外国传教士李修善和德治安被派去赈灾,劝人敬拜真神,求神赐大雨。几个月后,大降甘霖。席子直受李修善的感召而信主,改名“胜魔”,意思是靠基督的能力胜过魔鬼。果然靠圣灵戒除烟瘾。他受了水礼后,声明不休妻,不纳妾。多人因他的好行为信了主,公众推举他为村长。
他是山西内地会的长老,在邓村创立福音堂,是内地会最早的自立教会。他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后来他一面开药房,一面布道。他特别设戒烟局,由山西扩展到陕西、河南和河北,共45个戒烟分局。
他在救人身体与灵魂上至死不变,实是后世信徒的好榜样。

3.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年)
他是中国内地会(现称“海外基督使团”)的创立人。
1832年,他生于英国的约克郡Yorkshire. 他尚在母腹时,父母已将他献给主了。
他13岁协助父亲在药房作工。他自修拉丁文、希腊文、几何代数等。
他17岁得救,并在循道会成长。
1854年(只有21岁),他到达上海。以后3年在长江一带地方努力传道和行医,一共作了10次旅行布道,后来在宁波固定工作。他学习穿中国服装、吃中国餐、染发留辫子,有时夜宿街头庙前。
1858年(25岁),他在中国与玛丽亚Maria结婚。
1860年,他回英国治病,5年后,他预备重来中国。
1865年,他创立跨宗派的内地会,以自立自传自养为目标。他们不借钱,也不求馈赠,只求神。他们所持守的严格的属灵原则至今仍是中国教会的祝福。
在9年时间内,内地会已在中国设立了50个教会。
1870年,爱妻玛丽亚病逝。1871年,他与另一宣教士福珍尼Jennie Faulding结婚。
1882年,他草拟征求70位宣教士文稿。感动了许多英国大学生来华,其中包括著名的“剑桥七杰”。
1900年,他为在义和团运动中死难的内地会传教士及其家属万分难过,但他坚持内地会不要清政府的赔款。
到他离世的前一年(1905年),内地会已拥有205个布道站,宣教士已增到849名,分布中国19个省分,北至蒙古,西至西藏,西南至云南。信而受浸者达2500人。
1905年6月3日,戴德生于长沙安息,享年73岁。
他一生的名言:“假如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如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4.剑桥七杰
上面我们谈过戴德生,他在1882年草拟征求70位宣教士来华文稿。多人响应,包括“剑桥七杰”。
(1)查理·司达德C. T. Studd:
他是英国剑桥板球队队长,后来放下了板球,从英国到中国传道。他先在太原、上海、平阳、隆安府等地工作。1888年在天津与丝丽· 施德活结婚。1908年,他到非洲开荒,且成立了“环球福音差会”。
(2)司米德Stanley Smith:
他虽然13岁信主,但一直灵性软弱,是个失败的基督徒。
后来,他改变了,投入侍奉,但仅是一个平凡的牧师。他本来可以留在剑桥,但最后确定了中国是他一生侍奉的地方。直到1931年1月31日,他在苏州逝世,死前一天晚上,他还讲道。
(3)西瑟端纳Cecil Polhill-Turner:
他父亲是上校。他是骑兵军官,又得了足球奖章。
自从他独自参加“中国宣教士聚会”之后,他就决定到中国传福音。虽然多有阻碍,但他却远征山西,后来深入西藏禁地。
(4)亚瑟端纳Arthur Polhill-Turner:
他是西瑟端纳的弟弟。他爱赌、打牌、跳舞,直至在慕迪布道会中才决志信主。
在七杰中,他是第一个蒙召到中国的,而且一直在四川传福音。
(5)狄克逊·何斯德P. E. Hoste:
他是一个炮兵少尉军官。
他受戴德生的影响很深,中国布道成了他的负担。后来他还接续戴德生,作中国内地会的负责人。
他在中国60多年,直到逝世前一年才返伦敦。
(6)威廉凯巴W. W. Cassels:
他在剑桥毕业不久,就成了英国国教的牧师,在贫民中工作,但他决心到中国传福音。
他母亲写信给戴德生拦阻他,但他终于冲破难关。他先到上海,再往中国西部,直至1925年逝世。
(7)章必成:
他是英国一大家庭中的第三子,父亲是男爵。
他参加慕迪布道会悔改信主,之后,曾有软弱;不久,他迈向前路,更爱主!决心来中国传道。
当他在中国传道时,他的大哥没有儿子继承产业,叫章必成放弃中国、放弃传道,回英国打理房地产,他拒绝了。
一次,在炎热天气中和戴德生走了1600公里路,感动了他的儿子。后来,儿子长大了,也加入了中国内地会,而章必成死于宝宁,宝宁是他儿子的宣教站。

5.孙中山
1883年,他在香港由喜嘉理牧师Dr. Charles R. Hager给他施洗,成为基督徒。
1884年,他协助喜嘉理牧师到澳门、香山各地布道。
6.1887年,英国、美国在上海设立“广学会”,出版福音书刊,对康有为,梁启超及光绪皇帝有大影响
7.印刷圣经
1890年,上海传教士大会决议出版圣经。
1904年,《浅文理译文》新约部分出版。
1906年,《文理译本》出版。
1919年,《国语和合译本》出版,被誉为最佳白话文圣经译本。
8.1895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
五、二十世纪的中国教会
1.20世纪初期一些基督教教会的创立
(1)中国基督徒会:1903年,上海谢洪赍、俞国桢首先发起。
(2)耶稣教自立会:1907年在上海成立。
(3)自立会福音堂:1908年,在天津成立。
(4)中国基督教会:1911年,在天津成立。
(5)中华基督教会:1912年,在北京成立。
2.东北大复兴
1908年,东北兴起了中国教会属灵运动。加拿大传教士顾约拿单Jonathan Goforth为中心人物。这次复兴,东北受洗人数增到3500人。
3.宋尚节(1901-1942年)
1901年9月27日,出生于福建兴化县,他是宋学连牧师的第6儿子,起名叫“主恩”。
他9岁参加乡间盛大的奋兴会;13岁随父到乡间布道。他的学习成绩超人,得多人的帮助到美国留学,直到得了化学博士。他进入了“协和神学院”(自由派神学院),后来,在一次参加奋兴会后,他悔改了,得到了“灵浸”。他经常流泪、欢笑和感谢,后被人送入疯人院193天。他在疯人院里把全部圣经读了40遍。他多次得到异像与异梦,神呼召他完全献身。直到1927年11月,当他坐的船只驶近中国时,他把文凭、金钥匙、荣誉奖章等全抛入海中,后被神大用。
主给他改名为“约瑟”,他可以说是基督再来前的开路先锋。
他每天数小时的读经祷告,深夜常双膝跪在桌旁,把所得的亮光速记。他在祷告中还为数千人祈祷,他把名单放在两个大手提箱中,常随身携带。
他在讲台上讲道时,是手舞足蹈,大声疾呼,有时跳上钢琴上,有时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棺材,以示人生的绝望,叫人必须信靠真神。有时在讲道中突然唱诗,司琴的人要十分留意,要及时配上他的音调。当他下讲台后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许多人在聚会前2-3小时到会,聚会完毕仍留下交通。在圣灵充满的3年中,就有10万人悔改归主。
他短短的15年布道,震憾了中国和南洋教会,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布道家。
他有恩赐祷告医病,许多人在会后因他的祷告得到医治。他自己却有痔漏出血。从1939年开始,他因病被关在医院里。他不愿意开刀,但王明道劝他开刀,后来他做手术了。
他在离世归主前一天,他对宋师母说:“神已指示我,我就要回去了。”1942年8月18日早晨安息主怀,年仅42岁。
4.王载Leland Wong(1898-1975年)
他生于福州,家里无一人信主,9岁时用圣经为集邮本,14岁去上海读书时,跌断左腿。后来他在军舰上工作,担任大副。
他的妻子领他信耶稣。他初听道时不明白,只觉得诗歌受感。散会后,在路上想起马礼逊来中国传福音,创立许多慈善事业,又想起许多伟人,他们没有用自己的生日作纪元,只有耶稣降生为纪元。
一次,一位教师领他查经,他看见“清心的人有福了……”,想起自己内心的不洁,就悔改信主。
1921年蒙召,身穿写着“信耶稣得救”、“耶稣快再来”的衣服,摇铃、唱诗,在街市上传道,多人被吸引信主,其中有他的弟弟王峙、倪柝声、新加坡的陆中信、吕宋的缪绍训,香港的魏光禧等被神重用的人。他们对此后数十年教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王载在1928年应加拿大翟辅民牧师邀请,到南洋一带传道,到过香港、广州主领培灵会,也到过蒙古、满州、西藏等地传福音,经常来往美国、澳州和香港等地传道。
1975年,在美国安息主怀,年78岁。
5.神继续兴起更多的布道家和奋兴家
20世纪总的说来是不冷也不热的老底嘉教会,但老底嘉时代,神亦兴起一些被神大大使用的人,使教会成为老底嘉时代的非拉铁非。
(1)贾玉铭(1880-1964年):
他是一位显著的神学家。他年轻时,因病蒙神医治。之后,他献身侍主,任教于华北神学院,为副院长;以后任教于金陵女子神学院,且为院长。
1936年,他创办“中国基督教灵修学院”,任教22年。他曾写了许多解经名著及神道学,圣徒心声等著作。
他一生忠心侍主,留下佳美脚踪。但后期遭险阻,走着孤单凄冷的道路,直到安息主怀,年84岁。
(2)赵世光:
他是上海灵粮堂的创立人,又是一位大布道家。上海有人说:“看戏就看梅兰芳,听道就听赵世光。”他后来在香港也创办了灵粮堂。他曾领培灵会,又到处领奋兴会、布道会。
(3)杨绍唐:
他也是在上海主领堂会,又到处领奋兴、布道会和培灵会。
(4)王明道:
他没有读过神学,但在1921年,他听瑞典信徒毕胜道Eric Pilquist介绍因信称义的道理,从此他对救恩有了把握,他的信仰“又有了一个大的转变”。后来成为优秀的解经家、新生命的先知和严格顺服神话语最高要求的信徒。
王明道于1900年出生,宋尚节于1901年出生,倪柝声1902年出生。
他在北京甘雨胡同创办了“基督徒会堂”,后增至千人聚会。日占时期,他拒绝加入日军成立的宗教组织。他的教会独立,不加入任何外国组织,避免与外国差会连结。他不参加政治组织,会堂里不挂耶稣像。
他到处领会,著书数十册。他虽然一度像彼得一样,但未曾如犹大一般。总的说来,他至死忠心,为中外福音派人士所敬爱。
(5)倪柝声(1902-1972年):
他生于福建,他17岁得救,20岁就出书。他开始时80% 都是采取英国弟兄会方式。解放后入监20多年,直到1972年去世。
他是聚会处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对信徒生命很有帮助,对基本教义也有亮光。
但他主张得胜的信徒被提、能进入千禧年国、不是所有基督徒能作基督的新妇等教义。我们不赞同他的看法(参看灵音小丛书《基督的新妇》、《一同被提》、《天国》等)。
(6)黄元素:
他曾作广西梧州建道圣经学院院长,到处领奋兴、布道、培灵会。历来人称谓:“北方有王明道,南方有黄元素。”
(7)20世纪40年代:
福音的火在学生中燃起。在西部如云南、四川、山西等地,青年领袖赵君影及于力工等首先起来。他们都是布道奋兴家。
(8)20世纪50年代以来:
从马礼逊来华传福音(1807年)直到1950年,在150年期间,共有100万信徒,但从1951年到2000年,在50年间,信徒增至约7000万人。其中80%以上都是家庭教会,他们坚持纯正信仰,等候基督再来。